四合院里的火车司机 - 第987章 地铁密封门,黑鱼制造专家来了, 许
魏村公社大丰收,大家伙都很高兴,大锅灶支在碾场上,做了个大锅饭。
晚上留在公社里吃完饭,李爱国才乘上卡车离开。
回了前门机务段,刘主任把情况做了汇报。
邢段长很高兴,让刘主任先别把这事儿张扬出去,免得引起一些有心人的注意。
“根据吴教授预估,咱们至少需要几千斤爱国1号玉米种子,爱国的温室大棚地方太小了。”
“加盖温室大棚!咱们机务段什么都缺,就是不缺地。”
随着邢段长的一声令下,工作室的后院又加盖了两座温室大棚,专门用来育种。
吴教授、赵教授几个农业专家入驻温室,配合李爱国一块进行育种工作。
“播种前深松土壤至30cm”
“分区域推荐密度”
“病虫害防治”
专家就是专家,比李爱国这个二把刀考虑得周全,前期的准备工作就交给了吴教授负责。
李爱国则回到了工作室内,此时的发动机实验还在进行中。
检查了虞舒的记录,点头道:“很不错。”
“是不是可以停下了?”
“再运行几天吧。”李爱国还是有些不放心。
倒不是他杞人忧天,发动机这玩意关系重大,并且一旦大规模推广,万一出现了什么问题,想要弥补就很难了。
没看到连充电宝这种简单的东西,都能搞一批容易爆炸的出来吗。
特别是这发动机将来是要装在越野车,送到南亚次大陆充当指挥车。
万一半路撂了挑子,那就不是一点钱能够弥补的。
此时章主任已经带人开始生产车架了。
李爱国提供的图纸是改进后的悍马,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设计了,只要严格按照图纸制造,不会出什么问题。
在工作室里忙活一阵子。
李爱国想起来今天还带回了不少鲜玉米,有阵子没见到刘国璋老师了,便骑着自行车跑了一趟。
“你这孩子太客气了,这么忙,还惦记着你老师。”师娘热情的把玉米接过去。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嘛,我这个学生不孝敬老师,谁孝敬?”李爱国笑呵呵的从兜里摸出根烟递给刘国璋。
刘国璋看了一眼师娘,师娘翻个白眼:“既然是爱国给你的,你就抽吧,只能一根啊。”
“诶,好好.”此时这个京城地铁的总指挥就跟一个气管炎差不多。
他把李爱国拉进书房内,点上烟,美美的抽一口,说道:“我正打算找你。”
“地铁上出什么事情了?”李爱国问道。
“没出事,现在咱们不是已经连续挖通了三个站点吗,后续的工作也得跟上,按照规划地铁内每两个车站之间应该装上密封门和防爆门.”
这是李爱国亲自设计出来的,点头道:“这样的话,即使出现渗水,遇到了空袭,站点坍塌,也不会危及到其他站点。”
“设计没问题,关键是这密封门盖如何设计。”刘国璋挠挠头说道:“我们联系了几家工厂,他们提供的方案都无法保证密封门在百年内不会出现问题。”
密封门看上去很简单,但是要能使用百年,难度也太大了。
这算是这年月的特色,生产出来的产品就讲究耐操。
要是在后世,恨不得每年换一道门。
“密封门”李爱国沉思片刻,突然说道:“老师,我记得密封门这种东西,经常用在潜艇内吧?要不,咱们联系一下潜艇生产基地?”
刘国璋眼睛一亮:“要不说年轻人脑子活络呢。”
李爱国倒不是脑子活,而是在琴岛黑鱼基地的潜艇内,曾经使用过密封门。
他对那种能够在万吨水压下保持结构稳定的密封门印象很深刻。
由于工程很紧,要在年底完成四个地铁站点的挖掘和后续工作,刘国璋第二天就联系了部委。
通过部委的关系,联系上了某个没有出现在地图上的基地。
第三天,李爱国正盯着发动机发呆,接到了刘国璋的电话。
“爱国,黑鱼制造专家来了,你尽快过来说明地铁密封门的设计需求。”
“马上到。”
李爱国也想见见黑鱼专家,放下电话,开着吉普车就来到了位于苹果园的站点。
现在苹果园站的大部分工作已经完成,检票室、站台等基础建筑已经完工。
李爱国穿过站台,拎着矿灯沿着乌黑的铁道走了一段,看到前方出现了一群人。
“爱国来了,刘总工,这位就是我们的设计师李爱国同志。”
李爱国拿着矿灯照过去,一个身穿黑色中山装,戴着酒瓶底眼镜的中年人,正盯着他看呢。
“你就是李爱国?”中年人眼睛直勾勾的李爱国,李爱国有些发毛:“刘总工,咱们以前见过面?”
“没见过”刘总工是个不苟言笑的人,又深深的看了李爱国一眼,这才转头忙活密封门的工作。
“刚才我测算过了,如果按照潜艇上的密封门来制作的话,确实可以保证百年内不进水,只是.”
李爱国问道:“只是什么?”
“密封门的材料是铜合金,铜的成本太高了,况且你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扇门。”
施工的负责人倒吸口凉气,只是这一个站就有六个密封门,一号线目前规划了17个站点,这得需要多少合金铜。
这年月国内的铜因为铜矿产量低,成本特别高,很多电线使用的都是铝线。
“换成别的材料,再更改设计怎么样?”李爱国提议道。
跟着刘总工一块来的年轻工程师当场就想举手,被刘总工拦住了。
“爱国同志,你有什么好想法?”
李爱国感觉到刘总工的态度有点奇怪,也没多想,就把前世见过的密封门的样子描述了一遍。
“使用双层套门,可以降低进水率,这个设计确实巧妙,如此一来,材料就能用钢来替代了,好办法!”
刘总工沉思片刻,眼睛瞬间亮了。
“走走走,爱国同志,咱们好好聊聊。”
刘总工拉着李爱国的胳膊就出了隧道,蹲在站台上拿出笔计算了起来。
片刻之后,他点点头说道:“按照你的设计,密封门完全可以满足百年不漏的要求,爱国同志,没想到你还会设计门啊。”
李爱国听到这话,从兜里摸出根烟递给刘总工,好奇的问道:“刘总工,你应该是认识我吧。”
刘总工将钢笔别进上衣兜里面,接过烟,古板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笑意:“我负责改进303黑鱼,前些年黑鱼在外面执行了一次成功的任务,就是你设计的。那次行动成功,我们得了集体三等功。”
李爱国没想到两人之间竟然还有如此渊源。
两人之间的关系顿时拉近了几分。
“什么?您是老京城人了?”
“是啊,我家就住在后海那边,不过父母去世后,我就没再回来过了。”
刘总工跟许多军工专家一样,一辈子隐姓埋名。
他在进入基地后,在组织的帮助下,结识了现在的妻子,也是基地里的工作人员。
一家人平日里生活在基地里,很少离开。
“刘总工,你好不容易来一趟,等忙活完了,到家里吃顿便饭。晚上家里做煮尜尜。”
“煮尜尜我真是很多年没吃过了。”
面对李爱国的邀请,刘总工犹豫了片刻,还是答应了下来。
跟李爱国在一块闲聊,不用担心回去之后没有办法写报告。
密封门的设计其实很简单,生产制造也不困难,图纸交给了采购处,只需要把生产计划交给相应的工厂就可以了。
还没到傍晚,李爱国便完成了工作,开着吉普车带着刘总工朝着四合院走去。
半路上,刘总工得知李爱国有两个孩子,非得买了一些大白兔奶,李爱国也没拦着。
刘总工的媳妇儿也刚生产,等他离京的时候,送点尿不湿作为回报就可以了。
人情嘛,就是在这你送我往中建立起来的。
“爱国,回来了啊,正好了通知你个事儿。街道办通知了,周末上午,到菜市场领取土豆子。”三大爷蹲在门口,笑呵呵的打招呼。
土豆子是土豆的俗称,在津城那边叫地蛋儿,华东那边叫洋山芋,南方叫薯仔。
在这年代,因为气候和技术条件,国内的土豆产量不高,只能作为配菜存在,价格比大白菜还要贵。
“现在连土豆子也能领取了吗?”李爱国奇怪。
“据说咱们从国外换回来了一大批洋土豆子,上面当福利发下来的。”
李爱国记得听商贸部门的同志提起过,这次出口油压机,东欧几个小兄弟没有外汇,只能拿物资换,看来洋土豆子也在其中。
跟住户们打着招呼,李爱国便带着刘总工往家走去。
进了屋,刘总工喝着茶说道:“其实我还是挺怀念这大杂院的生活。”
李爱国点头道:“确实,这里比较有人间烟火气息。”
“人间烟火.这词儿用的妙,在基地那边,每天就只有工作了,吃饭是在食堂里面吃的。”
两人闲聊一阵子,李爱国也没询问目前国内黑鱼的研制计划,刘总工也没提,两人就像是许久未见的老朋友。
陈雪茹接了孩子下了班,见到家里有客人,打了招呼后,就开始忙活晚饭的事儿。
所谓的煮尜尜,就是把玉米面烫熟切块煮食,拌韭菜、芝麻酱。
正好前几天李爱国从魏村公社带回来不少新鲜玉米,已经磨成了面。
煮尜尜做好后,陈雪茹又用玉米面包裹菜馅蒸了几个菜团子当做主食。
“很多年没有尝过这个味道了。”刘总工吸溜一口煮尜尜,再咬一口菜团子,眼睛有些潮气。
“家里的棒子面还有很多,你以后常到家里来。”李爱国道。
“这次回去,就该忙活正事儿了。”刘总工笑着摇摇头。
正事儿.看来是准备研制新黑鱼了,李爱国拎起酒瓶子倒了一杯酒,递过去:“来,老刘,预祝你工作顺利。”
“祝我们工作顺利!”刘总工平日里不喝酒,此时却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此时正是晚饭时间,晚风裹着大杂院的喧嚣声飘进来。
“听说了吗,街道上要免费发放土豆子了,每家一百斤,还是国外来的洋土豆子。”
“洋土豆子?那外面的人就这么好心,把土豆子送给咱。”
“诶,听说是前阵子咱出口了什么设备,外面的人想买,才拿东西换的。”
“.这事儿怎么那么熟悉?”
“前些年咱们不也是经常这样干嘛,拿粮食、矿产去跟别人换东西,没想到现在咱们也厉害起来了。”
听到这个,刘总工抬头看看李爱国。
身为黑鱼专家,他的机密权限很高,经常能看到一些内参,知道那批洋土豆跟面前的火车司机有关。
此时外面又传来了贾东旭的声音:“洋鬼子们不敢伸手?换早年间“”
许大茂撇撇嘴,打断他:“抢?他们也得敢啊,你没听说吗,咱们家的黑鱼前阵子已经跑到小美家门口了。”
谁也没把许大茂的话当真,就连许大茂自个也知道自己是在吹牛。
李爱国却抬头看了看刘总工,黑鱼出动恐怕是基地那边的手笔。
有了油压机才能换东西,为了不被人抢就得早黑鱼,一时间两人发现职业不同,却是为了同一个目的。
两人相视一笑,不约而同的举起了酒杯。
外面那平和的喧嚣声,淹没在了洋土豆的熙攘里。
送在了刘总工后,陈雪茹看着他的背影问道:“爱国,这人是哪个单位的?怎么看上去神神秘秘的。”
“这种人本来就很神秘,走,媳妇儿,咱们回家造孩子。”李爱国岔开话题,拉住陈雪茹的小手。
“街坊瞅见像什么话!”陈雪茹见他这么大胆,脸色顿时羞红了起来。
夜,逐渐深了。
呼~!
李爱国翻身下来,斜靠在床头摸出根烟点上,看着袅袅烟雾陷入沉思。
刘总工什么都没透露,不过作为一个专业的人士,李爱国已经看出了端倪。
按照时间节点算,目前国内正在进行r级(633型)黑鱼的国产化,只是因为老大哥撤走了专家,进行得非常艰难,了七八年时间才下水。
黑鱼是个好东西。
咱们一旦造出了大蘑菇,就需要一个合适的载具来装载大蘑菇。
没有比黑鱼更合适的了。
特别是现在大家庭内部的关系已经发生了变化。
现在南亚次大陆那边闹得很大,老毛和小美虽叫的欢,却都作壁上观,那是因为南亚次大陆跟他们的关系不大。
一旦咱们再继续前进,恐怕他们两个就要举起拳头了。
李爱国最希望跟他们彻底翻脸的时候,咱们能把这些蘑菇和黑鱼都搞出来。
这玩意属于是威慑,拿在一个软弱的人手里,就是个玩具。
但是要是拿在那些意志坚定的人手里,那就大杀器。
而这一辈的人恰恰不缺乏血性。
至于李爱国为什么没有主动提出来。
黑鱼跟其他的军工不同,自称体系,万一搞不好,还会引起怀疑。
李爱国越想越觉得造黑鱼是条好路子。
咱们为什么迟迟没有发展大型军舰。
一来是因为技术问题。
二来是造的起,养不起。
三来还有一点,不愿意过分刺激老毛和小美。
跟大型军舰相比较,黑鱼的威慑力一点都不差,并且还不会在明面上打这两家的脸。
既能让对方忌惮,又能让对方不至于撕破脸。
“这个东西,搞了。”李爱国将烟头掐灭。
“我休息过来了,来吧!”陈雪茹扬起红扑扑的小脸,眼神中春水荡漾。
李爱国:“.”
*****
第二天上午,李爱国先是去工作室转了一圈,发动机运行正常,章主任已经开始带着工人们安装底盘了。
底盘的大部分配件都是订制的,还有一部分没有到货。
考虑到目前是试验车型,外壳是虞舒发挥专长,用几辆报废吉普车的外壳拼凑在一起的。
先是焊接,然后打磨,那手艺跟后世搞翻新的二手车商差不多了,翻新好的外壳也像模像样。
“强度肯定是不够,咱们现在只是凑合。”李爱国检查了一遍,看着虞舒说道:“给你个任务,按照图纸把涡轮增压搞出来。”
李爱国原本不打算搞涡轮增压,这玩意虽好,成本却高,但是又琢磨到,在战场上,速度就是胜利的保证,最后还是决定在军用版本上安装涡轮增压。
v8发动机再加上涡轮增压,搁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王炸了,到时候李云龙开上这车,还不得美得冒泡。
虞舒现在身兼两职,一边盯着发动机,一边还要研究涡轮增压。
不过他却很开心。
这涡轮增压实在是太巧妙了。
只是一个鼓风机的结构,就能让发动机的实际功率提升一大截。
“爱国同志,这么绝妙的主意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你烧过锅灶没有?“
“那倒是没有。”虞舒摇摇头。
“建议你烧一下,烧锅灶的时候,拿着风扇对这锅灶门,里面的火苗就会蹿出来,这是同样的道理。”
虞舒听得目瞪口呆,以前他总是听人说,李爱国擅长从生活出发搞出好东西,现在却是相信了几分。
提到涡轮增加,李爱国又想起了一件事儿,让虞舒把涡轮增压的资料准备齐全了,到时候送到港城让海克斯科技申请专利。
这玩意在后世很流行,能够狠狠的收割一波。
“您放心,我觉得把这玩意搞得明明白白的。”虞舒把李爱国送出工作室,回去后便忙碌了起来。
李爱国来到温室大棚内,跟吴教授和赵教授聊了几句育种的事情,确定一切正常,这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下班时间当然是回家睡觉了,最近见李爱国越来越忙,就连邢段长也跑来催着他休息,别累坏了。
“叮铃铃”李爱国骑着自行车回了四合院。
“叮铃铃”梁拉娣也回来了。
“叮铃铃”三大爷回来了。
四合院的自行车是越来越多了。
“叮铃铃”又一辆自行车回来了。
“许大茂?你怎么也骑上自行车了?还是新的?”贾东旭正蹲在旁边生闷气,他好不容易写了匿名信,怎么没有回音了。
见许大茂推了辆自行车,当时就更加郁闷了。
“大茂,哪里来的新自行车啊?”李爱国正逗弄明徽和小矿生,站起身打了个招呼。
许大茂没理会贾东旭,看着李爱国说道:“以前那辆自行车已经用不成了。厂里给配了新的。”
许大茂得意极了。
上一辆自行车还是他从许吉祥的手里继承过来了,整天跑烂路,还从山上掉下过,早就不成样子了。
“哎吆,大茂,行啊,新车啊。”阎解成也凑上来,伸出手在自行车上摸来摸去。
“那是,我现在是优秀放映员,是宣传科的主力了,组织照顾,给配了新二八大杠。”许大茂说着话的时候,看了看李爱国。
说起来这事儿跟李爱国还真有点关系。
最近轧钢厂内的形势可以称得上是风起云涌。
李副厂长在抓到了易中海和贾东旭的小辫子后,隐忍不发。
杨厂长在聋老太太的催促下,强势介入,在厂委会上强势通过对两人从轻处罚的决定。
但是这也带来了后患,李副厂长在处理决定书下发后的第一刻,就趁机发难。
还联合保卫科和武装部对杨厂长进行逼宫。
不是东方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杨厂长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只能做了让步。
现在李副厂长又把几个车间拿回来了,顺带着还主抓宣传工作。
宣传口在很多人看来既不能生产,也不销售,就是个闲散部门。
其实完全不是这样。
无论在哪个年代,宣传口都是单位、工厂最重要的部门。
许大茂因为前阵子站队成功,得到了重用,据说下一步,就可能考虑他转正的事儿了。
许大茂能不高兴吗?
“许大茂,你那辆老自行车呢?”三大爷凑上来,小眼睛眨巴眨巴。
“当然是要交给厂里面啊。”
“.那个,我看后轱辘还挺新的,拆下来,我去给你寻摸个旧的装上。”三大爷出了个主意。
“三大爷,对不住啊,那是厂里面的东西。”许大茂清楚三大爷的性子,连忙拒绝。
三大爷还有点不甘心,说道:“看不出来.后勤处的那些人也不会仔细检查。”
“三大爷,您别说了。要是您觉得这主意很好,您把自己的车轱辘卸下来,我给你换个旧的咋样,咱们二八分,你拿八,我拿二。”
“那算了”
要是在以往,许大茂说不定还真答应了三大爷。
现在他有了晋升的机会,怎么可能搞这些事情。
大院里的住户都了解三大爷的性子,哄笑了几声。
“我也是好意算了,算了.”三大爷无奈的摇了摇头,看着那些住户们说道:“周末记得去领土豆子啊。”
住户们对从外国来的土豆子都很感兴趣,毕竟这还是破天荒的第一遭。
周末一大早,街道办就开始组织人了,挨个大院通知去领洋土豆子,过期就作废了,每家只能领一份儿。
住户们三三两两的朝着菜市场奔去,有自行车的骑自行车,没自行车的开11路。
李爱国来到供销社门口,外面已经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我这个也太丑了,黑乎乎的,凭什么啊。”
“我们哪里知道,这都是外国来的,不要就下一个。”
这些土豆子的个头和大小不一样,有的在船上捂了好几个月,还发黑了。
菜场职工拿起木铲子,随便一铲子,是好是坏,就这样了。
“你看,这土豆子都开发霉了,还怎么吃啊!”
“你朝我喊也没有用,这都是国外运来的,兄弟国家的情谊,别挑拣!”这次运来的土豆量很大,每家每户能分一百斤,菜场的职工忙活了大半个月,早就累得不行了。
“这不行,我就要大个的。”那个年轻人眼看就要闹事儿,李爱国一个大步冲过去,一把揪住了他的衣领子。
“横什么横,这土豆是免费给你的,你还不满意啊。”
那小年轻还想发怒,认出李爱国是街区巡逻队的队长,连忙缩了缩脖子,乖乖的躲到了一旁。
菜场负责人这会也得到消息赶过来了,看没闹出大事儿,松了口气。
“是爱国啊,幸亏你在这里。”
“陈主任,这乱糟糟的,要是搞不好,还得出事儿。”
“我已经通知派出所了,只是这附近几个菜场都在发土豆,刘队长他们也很忙。”
说着话,负责人给李爱国递了根烟。
“我看这样吧,把街区巡逻队拉过来。”
“那感情好啊。”负责人连忙点头。
李爱国骑着自行车回了趟大院,通知张钢柱几个组长,很快就集合了十几人。
队员们带着棍子冲进菜场里,那几个原本还准备闹事儿的年轻人顿时不敢吭声了。
要知道,派出所的同志顾及到身份,也许不会动手。
这帮家伙可不管那么多,抡圆了棍子就是暴揍。
揍得还特别疼。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