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 第690章 拒不出兵,战事再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90章 拒不出兵,战事再起
    天津三卫入驻了三万卫,填补了原本空虚且薄弱的防线。
    一万人的加入,一下子让整个三万卫变得固若金汤,
    周边道路以及山林都在防护范围之内。
    更重要的是,一直无法动工开采的英城子铁矿也能继续开采,继续为大明提供上等铁矿石。
    卫所的民夫以及力夫在睡梦中被惊醒,
    但依旧十分开心,终于能做工了,
    只要做工,就有钱赚。
    然而,三万卫营寨之中,气氛却没有这般和谐。
    黄映之定定地站在三万卫边缘的一处坟头前,
    看着孤零零立在那里的碑石,眼神复杂。
    粗糙的手指不停地揉搓着腰间玉佩,
    那是陆云逸给他验明正身之物,
    能从三万卫指挥使许成口中得到最准确消息的局势以及消息。
    黄映之对此充满期待,
    但现在,人居然已经死了。
    看着碑文上潦草的字迹,
    黄映之叹息一声,转过身来,看向眼前的景象,
    坑坑洼洼的地面、潦草不堪的茅草屋、东倒西歪的栅栏,怎么看都像一副经历过战事的惨淡模样。
    但偏偏,黄映之从三万卫巡逻的军卒以及还在干活的民夫身上,
    没有看到战事的阴霾,更重要的是没有畏惧。
    处在战事最前线,就算是军卒都会有畏惧,
    更何况眼前这民夫多于军卒的三万卫。
    这时,海津卫指挥使姚修杰身穿甲胄,
    快步走了过来,脸色带着凝重:
    “大人,汝南侯请您去公廨大堂议事。”
    “这么晚了还议事?”黄映之面露诧异。
    “说是前线斥候探查到了重要讯息,要告知大人。”
    “走吧。”
    黄映之挥了挥手,带着亲卫快步前往公廨。
    来到公廨门口,黄映之看向正门上方的木头横梁,
    裸露在外的部分已经被屋檐包裹,
    但还是有一些烟熏痕迹,泛着黑灰。
    他默不作声地将这收入眼底,走了进去。
    公廨大堂十分宽敞,也十分暖和,
    只是里面略显空荡,除了桌椅板凳以及墙角堆放的诸多铁器外,并没有多余事物,
    就连地面都是裸露在外的青砖。
    上首,汝南侯梅义端坐上方,正端着茶杯轻轻抿着。
    因为承袭父职,所以他十分年轻,不到四十岁,
    皮肤也不似寻常武将那般风吹日晒显得粗糙,倒有些像北平的商行掌柜。
    下首左侧所坐是辽东都指挥佥事赵祖年,
    铁岭卫指挥使刘显、三万卫指挥佥事史家奴。
    黄映之能明显感觉到气氛有些凝重,略有停顿后,拱手参拜:
    “末将参见汝南侯。”
    “坐,黄大人不必客气。”
    梅义显得十分热情,笑着挥了挥手。
    黄映之走向右侧下首第一个位置坐下,姚修杰则是坐在旁边。
    “敢问汝南侯爷,前线收到什么消息?”黄映之率先开口。
    梅义的脸色一下子凝重起来,轻轻点了点头,
    一挥手,不远处站着的亲兵就将一份文书递了过来。
    趁着黄映之打开文书的工夫,梅义沉声开口:
    “黄老将军,前线的局势并不乐观。
    女真人的数量在持续增多,
    如今已探查到的.已经有将近万人,其中战马至少三千。
    他们分布在辽东之外各处,以千人为一营,对辽东边境呈现包裹之势,
    依本侯看他们是想要利用我们兵力不足的劣势,
    从各处进攻,对我等进行包围夹击。”
    黄映之看完了文书,脸色凝重起来:
    “侯爷,三万卫前线还有多少军卒拒守?”
    “北方灵川坡人马不足三千,其他两地也大差不差。”
    “汝南侯爷,若是有三千人马.
    应当足以守卫辽东边境安宁。
    毕竟女真人虽然人数众多,但可战之兵没有多少,
    一旦打起来,并不会造成什么威胁。”
    辽东佥事赵祖年轻咳一声,沉声道:
    “黄老将军此言差矣,三千兵马已经在边境坚守了至少三月,
    早已经是人困马乏,无力支撑。
    而对面的辽东女真人..
    虽然是一群乌合之众,但他们的战斗意志惊人。
    每一次我等都能取得不小的战果,但同样也有相当大的战损。
    三千兵马坚持不了多久,若是像上次那般不要命一般地来攻,
    可能不过三日就要溃败。”
    姚修杰皱着眉头,出言反驳:
    “赵大人,辽东占据东北之地精兵九成,
    而野人女真不过是一群吃不饱的野人,怎么会守不住?”
    “呵”赵祖年嗤笑一声,缓缓摇头:
    “姚大人,你也是走南闯北打仗过来的,
    最难对付的敌人不是什么精兵强将,而是挨饿的人。”
    黄映之与姚修杰的脸色一下子凝重,正堂中猛然多了一些肃杀。
    若问大明军卒什么时候最勇猛,
    不是现在,而是盘踞在两淮之地时。
    那个时候,打了败仗就要挨饿,
    所有军卒将领都将脑袋挂在了腰上,活下来就赚了,死了也省事。
    那个时候,不论是元军还是各地义军,都被他们打得找不着北。
    而现在,大明军卒已经吃饱饭了,但挨饿的变成了女真人,
    若真是如此.三千人还真未必够。
    正堂内安静了片刻,黄映之沉声开口:
    “敢问梅大人,以往遇到这等状况,都司都是如何应对?
    卑职说的是面对这等饿兵之时。”
    梅义表情如常,轻轻叹了口气:
    “以往只是千余人的兵马过来袭扰,将其打退,
    等他们死伤一些人,粮食够吃了也就罢了,
    这等事都是延安侯一力主持。
    谁知道延安侯一走,女真人一次就出动了这么多的饿兵。
    当然,也与今年天气诡谲有关,
    如今已经快三月中旬,这雪还是下个不停,
    女真人能熬过这个冬天的,少之又少。”
    黄映之长吁了一口气:
    “梅大人,我部千里迢迢刚刚抵达辽东,还需要多加休整,
    三日三日后卑职就带人前往辽东边境,如何?”
    梅义脸色一沉,一旁的赵祖年连忙开口:
    “黄老将军,不可啊.
    如今辽东兵马都在东线防范建州女真,
    能动用的兵马都扔在了北边,现在只剩下这么些独苗。
    若是他们损伤惨重,就算是黄大人率军顶了上去,
    等你们离开,我辽东照样会面临兵少敌多的尴尬处境。
    还请黄老将军体谅我等,早些出兵,
    为我辽东都司北方战线留得一些火种,
    也好在明年以老带新,操练新军!”
    黄映之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但他的兵是从天津两个月马不停蹄跑到了这里,早已疲惫不堪,
    这个时候上战场,无异于送死,士气也会有所影响。
    思虑再三,他沉声道:
    “两日!两日后,我部进驻北方防线。”
    梅义脸上的阴沉加剧了一些,不过很快恢复正常,沉声道:
    “黄老将军,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早早赶到前线,可以在前线休整,
    在三万卫之内,若是敌军突然来袭,根本来不及驰援,
    若是就因为这十几里路而丢了防线,你我都担不起这个责任啊。”
    黄映之心中已经打定主意,
    不论眼前之人说什么,都要至少在三万卫待两天!
    “汝南侯爷,女真寇边,辽东已经损失惨重,
    陛下宫中以及都督府,该生的气已经生了,
    若是因为我等冒进,再打了败仗,那才是真的无法挽回。
    我部是疲兵,在大宁歇息了不过一日,在三万卫再歇息两日,
    一路将近三千里,歇息三日已经是极限,还请汝南侯爷体谅。”
    梅义脸色一沉,用力吸了一口气,沉声道:
    “黄老将军,若是本侯没有记错,
    先前的来信中,天津三卫没有足额的粮草。”
    “是有这回事,不知什么原因,
    北平行都司收到消息晚了一个月,没有时间来准备,只备下了六千人所用。
    一路上走走停停,已经没了大半,
    还望汝南侯爷早些将粮草调来,
    我等军卒吃饱穿暖,也可抵御敌军。”
    梅义没有听他的解释,斩钉截铁地开口:
    “黄老将军,三万卫一应粮草被抢夺一空,
    现在所用都是从铁岭卫以及辽阳城送来,
    若是黄老将军能够早些到前线,
    本侯答应你,可以优先调配天津卫的粮草,
    供尔等所用,如何?”
    黄映之愣住了,他有些愕然地看向梅义:
    “侯爷,我等精兵来到辽东对敌,
    难不成还得不到粮草的优先供应?
    敢问还有谁能在天津三卫之前拿到粮草?”
    梅义脸色阴沉到了极点,
    这次他也没有再作伪装,而是直直地盯着黄映之。
    “黄老将军!粮草优先供给边军不假,但也要有才是。
    如今铁岭卫的粮仓已经空了,辽阳距离这里又有将近两百里,路途遥远,
    一路人吃马嚼,来到三万卫已经不剩多少了。”
    他看向刘显:“刘大人,是不是啊。”
    铁岭卫指挥使刘显连连点头:
    “是啊,黄老将军,
    铁岭卫一众军民也需要粮食,
    不能顾了前线,不顾后方啊。
    铁岭卫的炼铁工坊现在日夜不停地打造军械,就是为了前线能打赢。
    若是让铁岭卫军民饿死,这说不过去吧。”
    黄映之看向对面二人,心中算是明白了,
    这是又想让天津卫干活,又不想给天津卫粮草。
    想明白了这点后,黄映之心绪彻底平静下来,淡淡道:
    “既然没了粮草,那还打什么?
    侯爷,天津卫可以在三万卫等,
    什么时候有可用的粮草,我等再去前线对敌,
    否则一群饿兵去到前线,也是士气全无。”
    梅义冷冷地看着他:
    “兵部与都督府的调令已经写了,听从总兵军令,
    现在黄老将军如此行事,倒是让本侯很难办啊。”
    黄映之有些诧异地看着他,心想此人有些名不副实,
    若是一纸文书就能让人乖乖听令,
    这世间哪会有这么多的反叛之事。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若是没有足够多的粮草,天津卫的军卒去也是送死,
    那不如拒守三万卫,将所有军民都发动起来,至少挨过这个冬天。”
    “呼呼.”
    梅义的呼吸突兀地粗重起来,手掌紧紧抓住座椅扶手,青筋毕露。
    眼前这个老东西,若是他执意不去前线,
    他还真没有太多的办法,毕竟那是人家的兵。
    安静了少许,梅义慢慢站了起来,沉声道:
    “既然黄大人想要歇,那就歇着吧。”
    说完,梅义快步离开,
    赵祖年与刘显连忙站起来跟随,走的时候还瞥了黄映之二人一眼。
    等他们离开后,姚修杰脸色凝重:
    “大人,这般得罪汝南侯,是不是有些不妥?”
    “命都要没了,哪还顾得上这个?”
    黄映之冷冷开口:
    “天津三卫是咱们的家底,不能败在辽东,
    先养精蓄锐,等待粮草,
    若是没有粮草,我等断然不会出营。”
    “大人,这可将人得罪死了啊。”
    黄映之脸色一冷,轻哼一声:
    “仗打不好让旁人来收拾烂摊子,先担心担心他们自己吧。”
    离开正堂的汝南侯梅义站在公廨不远处,
    看着不远处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大地,脸色阴沉。
    赵祖年跟了过来,小心翼翼地说道:
    “大人,依我看,这黄映之是铁了心的不见兔子不撒鹰。”
    “你有什么好的办法?”梅义淡淡发问。
    赵祖年脸色一僵,愣在当场,支支吾吾地开口:
    “大人,下官能有什么办法,
    要不咱们给他们一些粮草?”
    “给了粮草,铁岭卫怎么办?三万卫一众军民怎么办?”梅义反问道。
    赵祖年支支吾吾地不再说话,
    嘴唇微微撇动,心中腹诽,
    明明是你让我出主意,说了之后你又不满意.
    梅义也知道,此等大事不能依靠旁人,
    “先回去吧,赶路了这么久,好好歇息。”
    “是!”
    翌日清晨,天还没亮,急促的马蹄声与叫喊声就在三万卫响起。
    两名浑身血淋淋,脸上与手臂都带着刀伤的军卒骑着战马匆匆冲了过来,
    还不等到近前,就扑通一声摔落倒地,
    值守的军卒连忙上前搀扶,那二人脸上带着不甘,还有一些惊惧,喊道:
    “寇边,女真寇边!”
    “前线告急!”
    值守军卒脸色大变,其中一人连忙站起,拿起背在后腰的号角,
    “唔唔唔——”
    沉重的声音在未明亮的夜色中盘踞,所有人都被惊醒。
    黄映之原本正在呼呼大睡,朦胧中听到了吵闹,有些不耐烦地皱起眉头。
    谁在吵闹?
    当心绪开始在睡梦中滋生时,
    黄映之一下子惊醒,猛地睁开眼睛。
    直到此时他才确定,号角声与喊叫声是发生在现实世界。
    房门被猛地敲响,亲卫的声音传来:
    “大人,辽东寇边!”
    下一刻,门外又传来一个有些急躁的声音:
    “起来,都什么时候了,还不开门.”
    房门被推开,身穿半截甲胄,拿着头甲的姚修杰匆匆冲了进来,见到了正睡眼蒙眬的黄映之,
    “大人,刚刚得到消息,
    辽东寇边了,前线正在激烈抵抗,损失惨重!”
    “什么?”
    黄映之坐在床榻上,整个人愣在当场。
    怎么会这么巧?天津卫刚来,辽东就寇边了?
    “梅义呢?他人在哪?”
    黄映之连忙发问,不论如何,先找上官。
    “他在公廨大堂,召集三万卫将领议事,
    准备去往前线,还让属下来叫大人。”
    黄映之没有着急起床,而是就坐在那里,眉头紧皱,
    他看向姚修杰:“你觉得此事如何?”
    “有蹊跷。”
    姚修杰没有吝啬心中猜想,旋即面露迟疑:
    “但大人,寇边之事已现,
    不论如何都要参与议事,否则一个大帽子就扣过来了。”
    “你说得对.”
    黄映之从温暖的被窝中钻出,
    飞快穿甲,同时心中已经有定计:
    “派最好的斥候去前线看,快速往返,本将等他的消息。”
    “大人,三万卫一众军卒已经开始集结了,有些来不及吧。”姚修杰面露迟疑。
    黄映之斩钉截铁地说道:
    “他们要去就让他们去,咱们初来乍到,
    没有确切的消息一定不能轻举妄动,谁来也不好使。”
    “好了,快去吧,隐秘行事,看清战场局势,分辨真假!”
    “是!”姚修杰匆匆返身离开。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