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1980 - 第516章 子女
第516章 子女
一座水电站,三条高速公路,六个大型港口,六条内陆运河,不算其他的,投资就要多少?
万亿级别的基建!
简单算了一笔账,直播间的观众无不惊讶,陈家到底多有钱,才能拿出这么多的基金投到基建上。
万亿,那是掏出来的钱。
不是所谓的身家,国内首富的身家也不过两千多亿元,还是在 2018年,货币大幅贬值的情况下。
陈凡的投资都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那时候货币的购买力是现在的多少倍?
倪苹也很惊讶,却不着急问,看着曾阿黎:“说了什么?”
“我们是商人,没有国家在背后撑着,在外边,屁都不是。”曾阿黎说着陈凡当年说过的话。
想了下,又说:“这话,基本就是真理,在很多时候都会应验。”
“香江霍家,大家都了解吧?”
“ 1964年,英伦全面打击霍家,把霍家拍卖到手的土地收回去,还把老霍同志创办的星光地产公司强行卖给英伦公司。”
“强卖之后,也没给钱,只给老霍同志留下一张债务票据。”
“说白了,就是强抢。”
“陈凡当年拿下几十块土地,控制香江房价,逼迫英伦人交出葵涌港、电讯、电力、煤气公司的股份。”
“可不是他一个人能干成的。”
“当年是找官方合作,官方在北上广深各自划了一块地,入股星火地产,才顶住英伦的压力。”
“要不然那些土地早被英伦收走。”
“包括我们在东南亚的一些产业,东南亚国家跟欧美资本联合,也想低价拿走,都是跟官方合作,才没让他们得逞。”
闻言,很多人沉默。
倪苹也沉默一会,想起资料中的信息:“官方划出来的土地,是不是后来修建的星火一号到星火四号大厦?”
曾阿黎嗯道:“就是!”
“基建上的大额投入,还有许老师基金会的资金,这些钱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倪苹追问。
“当时抢的。”陈凡笑道。
小飒玩笑道:“抢银行也不够吧?这得抢一个国家。”
“抢一个国家也不够,要抢全世界才行,世界上,比较大的经济体,基本上都抢了个遍。”陈凡揶揄道。
“怎么抢的?”小飒好奇道。
“米国人怎么抢的?我们就怎么抢,广场协议,不陌生吧?”
“那肯定啊!”小飒笑道。
“ 1984年,我们就进场布局,抓住最好的时机, 1985年广场协议一签,钱不就来了。”陈凡从兜里摸出香烟。
给倪苹、小飒递过去:“抽不?”
小飒连忙摇头:“戒了!”
倪苹大大方方地过来,直接点上:“据我了解到的信息,当年你们收割倭国,还给官方培养了一批人才?”
陈凡微微点头:“当年国内开始筹备股市,缺乏实际经验,就把一批人放到我这边,算是委培。”
“刚好碰上我们去收割倭国。”
“ 1984年,国内多缺外汇,为了培养这批人,官方愣是掏出两亿美刀,给这些人实操。”
“从 1984年到 1988年,前后派来两批人,现在这些人都是金管部门,或者银行的高管。”
“他们当年的收获很大,两亿美刀进去,前前后后套走二十多亿美刀,小鬼子也是够倒霉的。”
“那你呢?”倪苹果断问道。
陈凡把烟点上,伸出四根手指头,倪苹问道:“四十多亿?”
“大胆点,加个零!”
倪苹惊讶道:“ 400多亿美刀?在 1988年,这是什么概念?当时的世界首富,总资产也才 200多亿吧?”
“差不多。”陈凡微微点头。
吸了口烟,又说:“金融赚钱是最快的,尤其是收割一个国家的时候,从倭国割下来这块肉,算是彻底把我养胖。”
“许老师当年赚了 18亿,曾老师、赵老师的收获也不少,还有我姐、英姐,都一口吃胖。”
“倭国也够倒霉的。”小飒打趣道。
陈凡耸肩:“那时的倭国就是被欧美抬上桌的肥羊,能吃下去多少,全看胆子有多大,下场早,离场快,都能赚个盆满钵满。”
“正因为从小鬼子那边赚到钱,后面才有钱投资二滩水电站,还有六大港口。”
“这种收割是会上瘾的。”
“收割完倭国,我们又盯上前苏联,当时预判苏联会解体,里边的利益非常大,只是这块肉不容易吃。”
“最后怎么吃的?”小飒捧哏。
“生活中有事找警察,跟国外干,有事找官方,我出钱,咱妈出人,一起下场吃肉,还有刘剑雄、三少。”
陈凡吸了口烟:“这两货真是人才,前期去苏联打通关系,全靠他们俩,送钱、送女人,太有一手。”
“当时我师兄怎么说的?”
“让这俩货注意点,要是敢在内地乱来,迟早收拾他们。”
“他俩的作风,确实不太好。”倪苹莞尔,忍不住吸口烟,一个喜欢女明星,一个荤素不忌。
“在当时,他俩是最有用的。”
陈凡深吸口烟,回忆道:“没他俩,不会那么成功,那一票干下来,所有参与的人的全部吃到撑。”
“直到 1996年,所有资产全部交割之后,他们每人拿到的现金就有 50多亿美刀。”
“一跃成为香江顶级富豪。”
“那你呢?”小飒好奇询问。
陈凡弹了下烟灰:“当时现金拿了 500多亿美刀,咱妈拿大头,分走 1000多亿美刀。”
“原本是能分到更多的。”
“当时我们手上有很多矿产、石油企业的股份,却被欧美的财阀、大俄的寡头联合盯上。”
“要不是咱妈强硬,早被收走。”
“持有股份到 1996年,基本到极限,我们的股份卖掉之后,很多寡头都被收拾,我们算是走得及时。”
“当年投入大吗?”小飒接着问。
陈凡微微摇头:“相比收益,投入其实很小,前期就扔了二十多亿美刀进去,算是九牛一毛。”
“赚钱,在当时还是其次的。”
“苏联解体后,从那边搞回来的技术、设备、人才才是大头,这部分都归官方,我当时主要盯上土地。”
“知道土地价格吗?”
见二人摇头,陈凡忍不住得意:“当时借卢布买下的土地,等卢布贬值之后再还上,算下来,一亩农场不到一美刀。”
“这不是白送?”小飒愣住。
陈凡吸口烟,又缓缓吐出:“差不多,我们当时在乌二毛那边买了 30万公顷的黑土地。”
“在大俄那边有 50万公顷农场,还有 300万公顷的林场。”
“相当于两三个京城?”倪苹问道。
见陈凡点头,直播间瞬间炸开,现在他们总算理解,为什么陈家能投那么多钱搞慈善、搞基建。
是真能抢啊!
手上持有两三个京城那么大的农场、林场,都不用干别的,每年砍些木头卖出去,都是一笔天文数字。
这样的人,看着像土匪,却真招人喜欢,在外边抢劫,赚到钱拿回来搞基建,挑不出一点毛病。
比那些在国内赚钱,然后移民出去的,强的不是一星半点。
难怪陈言音在网上跟人互怼时,直接就来一句:干干净净的人,就可以理直气壮。
官方还为此点赞!
聊完收割大俄,陈凡又接着说:“当时年轻,赚钱的动力足,就喜欢到处收割。”
“ 1992年,英镑危机,跟英伦人的恩怨爆发,英镑的汇率被我打下来 50%,意呆梨当时也挨了一刀,里拉汇率暴跌。”
“当时英伦人不服气。”
“协议才刚签完,英伦就在背后使坏,直接禁售飞星手机,还把在英伦的唐人街全部砸掉。”
“飞星手机、唐人街超市,是你的?”倪苹明知故问,这些信息在资料中都是有的。
只是提出来,却让观众惊呼。
谁不知道这两家?
飞星,命最硬的科技巨头,从做寻呼机开始,到做大哥大,就跟摩托罗拉硬抗到底。
后面的竞争对手变成摩托罗拉和诺基亚,等着两家倒下去,又变成苹果、三星,现在又有华为加入。
一直以来,都是国货之光。
至于唐人街超市,国内第一,全球前三的零售巨头,很多机构都评估过,市值在 3000亿美刀以上。
如果在美股上市,通过资本运作,市值翻几番都有可能。
其规模比沃尔玛和亚马逊差不太多,但这两家企业,通过资本运作,市值都是万亿美刀的规模。
奈何唐人街超市上不上市。
很多资本都眼馋,明里暗里不断施压,可唐人街超市体系完善,有大量资金储备,并不受影响。
如今却被告知,这两企业是同一个人的,简直难以想象,如此一来,国内的首富就是笑话。
陈凡拔根腿毛都比他们粗。
聊过之后,陈凡又接着说:“ 1992年算是一个转折点,飞星被禁售,超市被砸,以我的脾气,肯定要报复。”
“当时在官方的介绍下,联合霍家、李兆机家族、赵船王家族、董船王家族、胡应相家族、还有英姐、刘剑雄、三少,一起合力攻击汇丰、渣打、恒生三家银行。”
“最后逼迫英伦资本,以 1港币的价格出售恒生银行。”
“这次合作,算是开了好头。”
“到 1994年,墨西沟爆发经济危机,又再次联合起来,攻击墨西沟,把墨西沟收割一遍。”
“再到 1997年,每一家坐镇一个国家,跟在索罗斯等华尔街资本后面,开始收割东南亚。
“从暹罗开始,菲猴、大马、印泥、坡县、倭国、韩棒,全部收割一遍,一直到索罗斯进攻香江,双方才开始敌对。”
“再到 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趁着机会,又把全球的主要经济体收割一遍,反正就是靠收割。”
“等于说,您是靠着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抢劫全世界?”小飒故意用抢劫两个字。
陈凡也喜欢这两个字。
微微点头:“可以这么说,老老实实做生意,想要赚钱,尤其是赚大钱,其实是很难的。”
“米国人为什么要抛弃制造业?”
“原因很简单,搞金融更赚钱,一次又一次地制造经济危机,收割全世界,赚钱比制造业轻松得多。”
“我能赚钱,就是研究米国人。”
“他们要收割谁,我就掺一脚,甚至先下手,收割倭国、英伦、墨西沟,都是抢先下手。”
闻言,小飒揶揄道:“公开承认自己靠抢劫发家的,全世界,您应该是第一个。”
“没什么不能承认的。”
陈凡又掏出香烟点上,深吸一口:“规则是西方人制定的,在他们的规则之内,抢劫他们,心安理得。”
“当年他们也抢我们。”
“拿着枪炮就进来抢,相比之下,我的手段算很温柔的,以后这种事情,会经常发生的。”说到这,不禁冷笑。
话题,有些敏感。
倪苹笑着岔开:“你有没有考虑,如此庞大的资产,以后的继承问题,孩子们要怎么分?”
“你们有五个孩子对吧?”
闻言,陈凡微微一愣,使劲地挠头,许今秋噗嗤笑出来:“回旋镖打自己身上了吧?”
“老了,还没年轻时想得开。”
“年轻时,他的心态很轻松,赚钱是为了舒心,要是不舒心,赚钱都没意义,一直强调,不能本末倒置。”
“对于孩子。”
“一直强调,以后孩子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行,现在反而不乐意。”
“其实关于家产怎么分,早在结婚时,就都商量好了的。”
“用他的话说,歇着吧您,还怎么分,你们三个,要能给我生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我就能偷着笑。”
“找个有能力的,继承大部分,其它几个孩子,随便分一点,几代人都不不完。”
“孩子们陆续出生后。”
“规矩就彻底定下来,一个拿走大头,剩下的分成六份,最后分多分少,全看他们自己的能力。”
“不是五个孩子吗?”倪苹问道。
“五个孩子,还有小姑子、大外甥女,刚发家时,小姑子五岁,大外甥女三岁,都是他宠着长大的。”
“他最宠的就是妹妹和外甥女。”
“俩孩子小时,带着去逛商场,都不用说要什么,只要视线在某个东西上多停几秒,他就会买下来。”
“宠得没边。”
“结婚时就说,以后分家产,她俩都有一份。”
“小姑子长大后,对这些根本不感兴趣,一直留在学校教书,现在是北航的教授,生意上的事,理都不理。”
“大外甥女还好些。”
“京大会计专业毕业的,现在经营一家会计审计公司,家里的其它企业,想让她接手,死丫头也不乐意。”
“为此,陈凡可没少生气。”
说到这儿,许今秋忍不住笑:“至于大闺女,一样让人头疼,学霸一个,京大博士,去年升副教授。”
“可要说起家里的生意,跟她小姑一样,理都不理,多说几句,甩头就走,都不给你开口的机会。”
“一个个的,根本不在乎。”
“要她们继承企业,就跟要她们命一样,能活活把人气死。”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