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 第422章 中南之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2章 中南之地
    “夏国那边的动乱还没有结束。”
    “已经有逃亡的人,从西边跨过许多山川,来到了交趾郡。”
    交趾,
    是目前为止,大汉在陆地上,位于最南端的土地。
    它同曾经的南越国接壤,东面南海北望大山,远在赵佗时代,便接受了诸夏君子的教化。
    等到汉武帝大力开拓后,这片土地便成为诸夏自古以来的一部分。
    比起投降汉朝后,仍旧保留部分国土统治,以为附庸臣属的滇国,还要更早接受大汉天兵的驻守。
    而对何博来说,
    这片地区,也是他“分封”给分身的,属于“南越国”的一部分。
    毕竟按照水系的来说,
    沿着珠江的左江部分一路溯流而上,便可以轻松到达交趾。
    虽然到目前为止,
    小何博这位“南越国主”,统治的山水主要还在珠江的东岸,以番禺之地为中心,向着四周开拓,
    想要到达遥远的左江,还有一段漫长且艰险的路程,
    但人都是有梦想的嘛!
    正如当年预备开疆拓土的汉武帝一般,
    小何博的水府之中,老早之前就把整个珠江的水系图给摆上了。
    “哼!”
    “坐拥岭南大河,要是还能延伸到南部的那个巨大半岛上,我早晚集珠江、元江诸多山川之力,推倒本体!”
    小何博很多次,面对着这张“枝繁叶茂”的水系地图,发出桀桀的得意笑声。
    而何博对他的野心,一向是清楚的。
    现在对着分身的野望蓝图,他也只是从容道:
    “等我拿下长江以后,希望你还可以这样嚣张!”
    “你先拿下再说吧!”
    “大江可不像大河那样下手不干净!”
    黄河母亲河只是喜欢到处乱窜,把已经独自生活的孩子捞回怀里,让其重新感受母爱的温暖罢了,
    长江却是犹如大羿射出去的那支箭矢一般,一出手就要夺人性命,让两岸的抱怨之声,全都在水下咕嘟咕嘟去了。
    这样快准狠的手段,
    可不会让自己如黄河那样,留下众多的污点,传出残忍的名声。
    而这,
    也是何博这么多年,也没能把长江拥入怀中,享受起一南一北“一妻一妾”美好生活的重要原因。
    “唉!”
    “两个悍妇,是真的不好管呐!”
    “还是淮水温柔!”
    何博想到自己的“未来可期”,也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转而,
    他又跟分身说起,“既然夏国的人都有跑来交趾的,那中间那一段,必然也有不少诸夏种子洒落吧?”
    “这个是必然的。”
    还在爱抚坐骑的小何博随口回道,“毕竟君子如竹,到哪里就要占满哪里的土地!”
    竹子,
    其实是一种非常霸道的植物。
    在地面上,它会长的高大青翠,自成一林,让人观之,感到赏心悦目。
    而在地下,
    竹子的根系则是遍布广泛,扎根深入,进行迅猛的扩张,很难被人挖掘拔除。
    于是,欣赏竹子的人每年都可以惊喜的发现,竹林会自己扩大,
    他所喜爱的美景,会在第二年变得更加热闹和繁盛。
    当然,
    这对域外的蛮夷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因此在很多时候,
    那些不服气,还不愿意接受王化的蛮夷更喜欢用“蜚蠊”来形容那些来自东方的,黑发黑眼,身材高大,善于动手的君子。
    他们会语重心长的对自己的后辈说:
    “诸夏人就像蜚蠊!”
    “当一个诸夏人出现在你家的时候,你还不用担心什么。”
    “但当一群诸夏人出现在你家里的时候,你就要确认你家还是不是你家了。”
    所以,
    当夏国爆发战乱,出现群雄割据的局面之时,有一些在国内无法混下去,被凄惨的淘汰出局的夏人势力,便在民间智者的提议下,效仿当年的嬴秦以及齐吴两国,向着那位于汉、夏之间的巨大半岛进发了。
    毕竟,
    乃公打不过国内的那些强者,难道还不过这里的蛮夷吗?
    虽然夏人的战力,
    在身毒人漫长的污染下,
    在地理保护带来的怠惰下,
    是诸夏三大国中,最为弱小的。
    可处理一下当地那些远望近观都不似人的猿猴,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这样一来,夏人就要和汉人在那边直接争起来了?”
    在汉朝设立郡县中南之后,自然往交趾那边,迁移了许多民众,以巩固大汉在当地的统治,稳定诸夏的根基。
    显而易见,
    汉朝的策略,是通过以交趾为踏板,辅之开辟出来的,从长安出发,跨过横断大山和澜沧江,一直到达夏国的西南丝路,慢慢的影响到整个半岛,从而将之全然收入囊中。
    只是夏国那边,
    对临近的巨大半岛,也是早有图谋的。
    在西南丝路得到正式开辟以前,
    当其强盛,收纳东西两条大河时,夏国朝廷便曾派人沿着恒河一路东去,越过高大山岭和茂密丛林,探索那边的情况。
    夏人的步伐一直延伸到半岛的中部,那名为哀牢国的地方。
    当时,哀牢国主有感于夏国的繁荣和强大,还派人跟随使者,并周边一众邦国和部落蛮夷来到夏都,对夏国进行朝贡,学习这里的先进文化和技术。
    夏国朝廷也不辜负他的主动和好学,派遣了许多人过去,传播王化的荣光,加强诸夏世界南部的“朝贡体系”构建。
    可惜,
    在那位略通人性的哀牢国主死后,新继位的国主对夏人很是不满。
    他同这些看上去跟自己很不一样,目光还总带着蔑视神情的家伙理所当然的爆发了冲突,掀起了“驱逐非法夏人”运动。
    但如竹君子们已经将自己的根系扎下,不是他可以轻易刨去的。
    在临近夏国的地方,
    夏人仍旧在那里建立起了一些城邑,繁衍出了不少后代。
    就像最初建立新夏的祖先一样,
    他们越过若开山脉和那加丘陵之间的狭小山口后,便理直气壮的,将那里的土地视为“天赐之物”,再也不肯离开。
    这也是部分夏人选择润来中南半岛,在这里当个土大王的主要原因。
    “这个还不至于!”
    小何博小手一动,用传承自本体的绘画技术,在空中用光彩勾勒出中南之地大致的模样。
    他指着东边说,“交趾的西边,有一座长长的山脉阻隔,并不容易跨越。”
    “而走西南丝路的话,又要经过滇国和哀牢国这两个蛮夷聚众之地,所以汉人一时之间,还没办法深入中南的。”
    “但夏人主要在的地方,也不过是独龙江冲击出来的那片平原罢了。”
    “两地之间,还隔着不短的距离和高耸大山。”
    “所以,双方想要起斗争,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更别说汉夏同根同源,万一中南之地的移民觉得这地方单打独斗混不下去,选择同流合污,合力压迫当地蛮夷怎么办?”
    何博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你说得对哦!”
    “看来,你这些年在岭南,的确是在很用心的经营!”
    “那是,你以为谁都像你,还有东瀛的那条咸鱼,西秦的那只肥鸟一样,不思进取天天躺平吗!”
    小何博骄傲的仰起了头。
    而旁边的赵佗正逐渐被文山书海埋没,为鬼神的大业奉献自己的一切,根本没空对此做出任何表态。
    何博仍旧没有生分身的气。
    他只是端详着小何博亲手绘制的中南地形图,然后撇着嘴说:
    “就是画的有点丑!”
    “远不如我画的形神具备!”
    小何博震怒道,“你说的是你在《山海经》上,画的那些普遍大小眼,肢体灵活到超出世俗范围的人像吗?”
    “你这个天生邪恶的本体!”
    “心里真是对自己一点数都没有呢!”
    “真不知道狼居胥山上,那记载了霍去病代天子封禅的画面,究竟会是什么模样!”
    “这个你且放心!”何博十分自豪的说道,“我肯定是最好看的那个!”
    “呸!”
    “不要脸!”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