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谁小鲜肉,我是天王 - 第596章 我可不是富豪,禁不起折腾(1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96章 我可不是富豪,禁不起折腾(14)
    话说今年暑期档真的是百齐放!
    青春片、现实题材电影、喜剧包括好莱坞特效大片,全都很卖座!
    到目前为止,只有古装武侠这一个领域吗,准确来说,应该是武侠…
    《四大名捕:大结局》,7月12号上映…
    甚至没有几个人讨论…
    就,骂的人都很少!
    从豆瓣评分人数也能看出来:《四大名捕》第一部评分人数17分,第二部下降到了8万,到了《四大名捕大结局》,仅有6万人打分…
    就没几个人关注这电影…
    票房1.89亿…
    首周票房1.05亿!
    标准的烂片走势票房…
    事实上,武侠电影早就过气了——1993年,香港武侠片全面溃败!
    那一年,香港影坛出了好些规模很大的武侠片,像《倚天屠龙记》《杀人者唐斩》《英雄豪杰苏乞儿》之类的,不过呢,这些片子票房全都扑街了。
    尤其是洪金宝导演的武侠大片《一刀倾城》。
    这部片子投资了1800万,可票房还不到200万呢,亏得一塌糊涂。
    像麦当杰拍的《新流星蝴蝶剑》,潘文杰的《飞狐外传》,午马的《黄飞鸿之鬼脚七》,投资差不多快两千万了,可票房最多也就900多万。
    钟少雄拍了个《杀人者唐斩》,张丰毅和关之琳都在里面呢,结果就只拿到330多万的票房。
    《黄飞鸿之男儿当报国》是张鑫炎导演的作品,他还导过《少林寺》呢,这片子票房才48万。
    这一年香港电影年产量快到400部了,武侠片在其中占了十分之一。
    包括徐可的电影工作室推出的几部武侠,都不咋卖座!
    本来想借着《笑傲江湖2:东方不败》的热度再大赚一笔,结果《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那疯狂的“魔改”,让不少观众都不想看了,票房就只有1100多万。
    《新仙鹤神针》也是雷点满满,像“吃掉秘籍就能功力大增”这种设定太无厘头了,最后就只拿到了810万的票房。
    但是,香港电影北上加上李安的《卧虎藏龙》全球大卖,给武侠片续命了…
    可惜,这波续命续的不是很成功…
    贡献了大量的烂片!
    然后观众对这类题材也丧失了兴趣!
    即便中间有《剑雨》、《陆小凤传奇》等口碑不错的佳作,但票房…不提也罢!
    这两年大规模宣传、上映的武侠电影,除了《龙门飞甲》、《四大名捕》系列是盈利的,其他电影基本都血亏。
    《绣春刀》主演阵容:邓朝、王千源、胡哥,万倩、吴景、金士杰、周易韦…
    制作成本4500万,不算小成本了。
    宣发投入接近3000万——其中1000万用来做票补,平台补贴2000万!
    插一句,各大平台跟疯了似的各种砸票补,糯米网、大众点评、猫眼、微信电影票还有格瓦拉都在砸钱!
    不过,沈言入股了猫眼——三亿拿下了35%的股权,所以,星火工作室参与制作的电影基本都是跟猫眼签署独家战略合作…
    意思就是只能从猫眼买到打折票。
    但…其他平台不讲武德,他们直接绕过片方跟影院签了合作协议,也加入进来,9块9卖票…
    他们就是砸钱…
    ——目的很“单纯”,抢占线上市场占有率头把交椅。
    沈言总不能阻止影院跟平台签合同吧?
    按理说陆洋对《绣春刀》应该很放心…
    但…同日上映的《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宣传的太狠了,对标张国荣+林青霞!
    而且是七夕节上映!
    主打‘家国恨’、‘江湖味’和‘儿女情’!
    当然,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一部烂片——延期上映四五次。
    但人家七夕节预售高达7000万!
    而且黄小鸣+范兵兵,导演张之亮。
    纯顶配阵容!
    这样的演员阵容+宣传阵势,票房不到五亿就是失败!
    陆洋当然有点心里没底…
    “大哥,我明天要去美国谈业务…”
    沈言摇头,拒绝了邀请,顺便道:“打个烂片,都要我站队?你真当我啥事都没有?我很忙的!”
    “…那你发微博帮忙宣传一下?”
    “行!”
    沈言点头,然后道:“我已经拿下了雷霆扫毒的改编权,准备做成《大人物3》…你找几个编剧一起研究一下!”
    “啊?《大人物3》?”
    “咋了?你不想接着做了?”
    “不是,咱第二部还没上呢!”
    “没事,今年国庆档就上了…”
    雷霆扫毒专案行动就是破冰行动的原型——陆丰博社村“雷霆扫毒”行动。
    沈言接着道:“《大人物3》有公安部宣传局、公安部禁du局、广东省公安厅三家单位共同加入,尺度方面可以做得很大!”
    陆洋立刻来了兴趣:“能有多大?”
    “腐蚀干部之类的都可以拍!”
    “…行,我知道了…”
    沈言正准备挂断电话,陆洋又问:“你去美国干嘛?”
    “搞点投资…”
    “投资电影?”
    “都是小成本投资…”
    ……
    沈言接到david fenkel推荐的两个剧本,《海边的曼彻斯特》以及《布鲁克林》…
    david fenkel已经从a24离开,专门打理燎原工作室。
    燎原工作室,其实就是沈言电影工作室美国版。
    但《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的成功,让很多独立电影人争相求合作…
    主要原因还是那几家大公司压根不跟独立电影人合作。
    还有一点…他们觉得沈言是冤大头!
    来自中国的有钱人…
    这不把沈言当成日苯人整?
    ——当年索尼收购哥伦比亚,被好莱坞当成钱袋子坑了好几年,当时好几年的大冤种!
    现在,都知道中国人有钱…
    这叫交学费!
    不过,燎原工作室只接剧情深刻的低成本电影。
    而且限制颇多——最大的限制就是沈言…
    没啥绿灯委员会,就沈言的一言堂,他觉得可以投资,那就投资…
    插一句——《达拉斯买家俱乐部》流媒体版权以3500万美元的价格独家出售给了奈飞!
    所以,沈言是有钱继续运营燎原工作室的…
    而且《海边的曼彻斯特》还有《布鲁克林》,都属于小成本电影!
    《海边的曼彻斯特》大家都知道,《布鲁克林》是一部献给爱尔兰的电影——讲述爱尔兰姑娘艾莉丝来到纽约,希望可以闯出一片天地,最后不得不在现实面前对故乡和异乡之间做出艰难选择的故事。
    沈言知道这部电影,原本很感兴趣,可是听说成本3500万美元后,就没了兴趣!
    直接告诉david fenkel:“我可不是啥富豪,禁不起瞎折腾!”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