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谁小鲜肉,我是天王 - 第611章 闭幕式(2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11章 闭幕式(23)
    王晓帅…
    《日照重庆》之后,好像不会拍戏了。
    满脑子都是三线建设,《我11》、《闯入者》,前一部甚至没有欧洲三大愿意接纳,最后去了多伦多电影节展映一圈…
    其实《闯入者》也很无聊…
    但威尼斯需要华语电影!
    或者说需要中国。
    萎缩的欧洲市场和不争气的意大利电影工业,不能挽救威尼斯的颓势,美国人不愿意来,能拯救威尼斯电影节的只有中国!
    呃,来了一堆中国买家,打包了一堆电影。
    当然,都是一些篇剧情类型的清淡口味电影!
    你像《沉默之像》、《女性瘾者2》、《切口》包括日苯导演塚本晋也的《野火》之类的根本不可能买进…
    前两部不说了,《切口》直面了地狱的面貌,影片前半部分全景展现了土耳其最大的禁忌话题:上世纪20年代,土耳其境内对亚美尼亚种族的大屠杀;
    《野火》也很残酷——二战结束前夕,在东南亚菲律宾的小岛上,一群日苯兵承受着死亡的高压和惨烈的环境,挣扎求生。战场随处可见堆积如山的尸体,活着的人为了生存不择手段,自相残杀、甚至吃同类尸体…
    总之,《燃烧》确实有优势…
    不过听a24的人说,陈崇偏向《闯入者》…
    但她口才不行,没有说动评委跟她投票…
    好事,她也没有特别针对《燃烧》…
    ……
    “我对《燃烧》的票房没有太高的指望,它是一部文艺片,大部分观众对于文艺片隐晦又不爽快的叙事方式通常会感到痛恨。
    现如今电影对于大众而言,是一项消遣娱乐,是希望能够在看完后感觉到“爽”的东西。”
    沈言跟时光网的记者接着聊《燃烧》…
    “试问又有哪个观众喜欢在放松娱乐的同时做阅读理解题?文艺片注定不是用来娱乐的!”
    “那你为什么要拍呢?”
    “有想表达的东西,最主要,我觉得现如今的华语电影,那帮艺术片的选材太陈旧了,要么就三线建设、文哥,搁那悲伤秋风,要么就感叹时代变迁的太快,把很多人丢下了…丢下个毛啊,我们扶贫政策,即便是最偏远的山区,都会通水通电!我有时候真感觉他们活在上世纪…既不了解政策,也不了解时代,毕竟他们创作的主体:边缘个体的生存境遇只是整体社会生活的一个片段,它并非是现实生活的本质。”
    “所以,你看不上他们?”
    沈言点头:“最关键的是,他们身居高位,他们圈子人脉广泛,他们和亲朋好友绑定,话语权是比较高的,明明拍得跟狗屎一样但周围全是吹捧的…”
    “你也觉得他们在迎合西方的刻板印象?”
    “难道不是说嘛?不迎合,不加入他们的语境,怎么可能被他们认可?你要知道在西方文化的视野当中,他们对于中国的现代化社会的认知往往是存在偏差的,他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选择性停留在过去中国那种落后的、奇特的印象之上。
    所以“第六代”导演镜头下的小偷、妓女、打工青年、同性恋群体恰如其分地迎合了西方社会对东方文化的认知与想象。
    在后殖民主义的文化研究中,后殖民主义者会把世界划分成远东、中东、近东几个板块,这些板块的划分是以欧洲大陆为中心的,那些远离欧洲大陆的板块自然是边缘落后的。
    因此“第六代”导演的影像中所呈现的百姓生活迷茫、文化落后封闭、政治不民主等现象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西方主流意识对中国社会想象的文化阐释。”
    “那…为什么他们现在很难获奖了呢?”
    “因为其他国家地区也加入了这场游戏,泰国、菲律宾…他们通过自揭伤疤的模式吸引评委们的认可…而且他们的伤疤程度要超过华语电影!”
    “这么说…《燃烧》也是?”
    “《燃烧》的落脚点是阶级,这个是全球范围内的共同话题…”
    “那你觉得能拿什么奖?”
    “我说了也不算啊!”沈言摆手:“真要是我说了算,我肯定想拿金狮奖!”
    记者跟沈言聊了一个多小时,完事了,沈言还请他吃了顿饭。
    毕竟在海外遇到同胞…
    席间谈到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冲奖,沈言直言:“我这电影北美放映交给了a24,宣传、上映、公关,都交给他们负责…”
    “公关?”
    “肯定要点公关钱的…否则,评委们会认为你看不上奥斯卡…”
    “那这次威尼斯你公关了吗?”
    沈言果断摇头:“我连评委都没见过,我上哪公关?而且,几个评委,我谁也不认识!”
    ……
    言哥肯定不能说实话!
    就好像《三峡好人》拿金狮奖,你敢说跟马可·穆勒没有一点关系?
    张卫平虽然嘴大,但他说的基本都是事实——之前跟贾章柯撕逼时候说了‘贾章柯和威尼斯电影节的主席马可·穆勒在玩‘猫腻’,《三峡好人》就是马可·穆勒投资的。’
    到底是不是他投资的?
    谁知道呢。
    闭幕式是9月2号举办,沈言跟热芭、王凯以及施施一起看完《黄金时代》,然后吃了晚饭,最后才前往颁奖仪式举办地——丽都岛电影宫。
    大家情绪不怎么高——《黄金时代》太烂了!
    完全不知道许安华在拍什么。
    连王凯都一脸懵逼——他是非常期待这部电影的~
    《黄金时代》是威尼斯电影节闭幕式电影哦!
    整体感觉,许安华太想站在客观的角度讲述历史,结果拍得不像剧情片也不像纪录片,成了一笔流水账。
    间离式的对镜头讲述是个新尝试,但不见得是个好尝试。整体太不照顾观众,对耐心是个大考验。看半个小时,沈言就受不了了,实在太困太累…
    醒来后,还是那群人搁那喃喃自语、自说自话!
    大写的烂片…
    关锦一大堆出场人物,沈言都认不全,你还在威尼斯办首映?
    还有…为什么要叫《黄金时代》?
    你们难道真的以为民国是黄金时代?
    沈言拍了拍手:“大家精神点,上红毯了!”
    施施插话:“…我跟你们一起,会不会不太好?”
    “有啥不好的,咱邀请函足够…”
    “但我跟你们剧组无关啊!”
    “谁说的?你是咱们的出品人!”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