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虎魔夜叉开始种魔长生 - 第269章 278天梯圆满,龙舟核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69章 278天梯圆满,龙舟核心
    “妈的,祖师们的人脉未免太广阔了”
    “宗师级别的刺客,这也是我能交手的吗?”
    狂风骤雨般地剑气撞击在囚龙索上,龙鳞上火伴随着刺耳的摩擦声,好似被暴雨敲击的湖面,没有片刻的宁静。
    李存孝神情凝重,几乎将所有真元都灌输在囚龙索当中。
    远处,那本该被解决掉的磨镜郎不知何时又站了起来,左手中“惊闺”铁板不断敲击,右手铜镜则映照着李存孝的身影,隐约能看到一道黑影在其中穿梭来去。
    他已经认出这对夫妻的身份了。
    宪宗皇帝时,河南道陈许节度使麾下,有一女刺客,据传于山中遇白猿公,得传绝世剑术。
    其剑术精妙,精通隐匿藏形之术,号称白日刺其人于都市中,人莫能见。
    当时的魏博藩镇节度使乃是宗师高手,有心南下攻伐,可发兵不到半月,便死在自己的营帐当中,震惊天下。
    由于这位女刺客行踪不定,外人只知其人姓聂,故而称其为聂隐娘。
    这位聂隐娘最后是生是死,无人知晓,只不过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除了她一身鬼魅刺杀之术,还有便是她的丈夫。
    一个平平无奇的磨镜郎。
    铜镜使用久了,表面会变得模糊,需要匠人以水银、锡粉等磨镜药打磨,使其再度光洁如新。
    而磨镜郎走街串巷,往往用铁数片,如拍板样,手持作声,使闺阁知之,故此名曰‘惊闺’。
    据说当初聂隐娘还未出阁时,偶然听到门外惊闺,见是一少年,便当即对其父说,此人可与我为夫。
    那时聂隐娘已经有了一身不俗的武艺,其父虽然不乐意,最终却不敢不从。
    从此聂隐娘便和其夫骑乘黑白两驴,足迹缥缈,现身于天下各处。
    一位凶名赫赫的刺客宗师,怎么会嫁给一个磨镜郎,这件事已经无法探寻谜底。
    但至少现在,挨打了这么久,李存孝已经猜到,聂隐娘的攻势和那磨镜郎手中的铜镜和惊闺必然有联系。
    “那铜镜当是类似于师父的照骨镜,能窥人形影,起到锁定的效果。”
    “而那铁板惊闺,则是和女刺客的攻击节奏暗中吻合。”
    话虽如此,但即使知道了这些,对眼下的处境也没有太大作用。
    聂隐娘的飞剑实在太快了。
    而那磨镜郎之前已经斩杀过一次,最终却没有太大的效果。
    “看来研究机制是起不了太大用,只能莽一把了!”
    李存孝一念至此,青鸾瞬间飞出,化作头盔。
    层层甲片于铿锵之声中延展开来,披帛漂浮于身后,在他脚步踏出的瞬间,向后猛地张扬——
    一刻钟后,李存孝喘着粗气,浑身上下满是血痕,手中捏着碎裂的铜镜,艰难地露出笑容。
    身后三尺远的地方,一把短剑当啷坠地,女刺客的身影化作流光消散。
    “还是血牛打法管用。若不是囚龙索和青鸾甲的双重防护,今日便只能止步于此了。”
    “这女刺客的气息虽然只在天梯左右,但战力却是比之前半残的净风更强。”
    “我如今,还是缺乏压箱底的杀手锏。”
    思索之间,聂隐娘和磨镜郎的尸体化作精纯的灵气,涌入丹田。
    前所未有的充沛灵气,甚至比之前四五场所得加起来还要多。
    这种被甘霖填满的感觉,让他舒服得忍不住轻哼起来。
    轻车熟路地将灵气引入脊柱之中,往日滞塞的关卡,如今在浩荡的灵气河流面前却是不堪一击。
    很快,就连佛门本尊剩下的三节颈椎也都被冲开。
    如此,两具本尊都只剩下玉枕关,便达成圆满。
    “趁着灵气充沛,一起冲!”
    李存孝没有犹豫,龙华菩提和七宿苍龙同时浮现在左右,他的气息开始朝着更高处跌宕前进。
    后脑平枕外隆凸上缘的凹处,一点光芒从微弱渐渐至于璀璨,这就是天梯三关中最后一关玉枕。
    玉枕窍又叫“神窍”,它是“出神”的地方。
    不开玉枕,元神与真元血气之间便始终隔着一扇门,无法“出神”。
    无法出神,便无法打通玄关,使人身小天地与外界大天地相合。
    可以说,玉枕关便是打通玄关的前置,也是修炼元神的前置。
    而对于李存孝来说,因为《龙华狮子拳印》的缘故,他早早便接触到了运用精神力量的法门。
    加上炼丹和炼器的锻炼,他本身对真元的控制能力也是炉火纯青。
    是以对其他人而言必须慎之又慎的玉枕,对他来说,却是自然而然。
    不过半个时辰,灵气便在真眼的控制下,盈满玉枕。
    这一瞬间,李存孝忽然有种元神和身躯分离似的错觉。
    他只觉飘飘欲仙,卸去了重重大山一般的重担,尤其是在脑袋当中的某个位置,如同一座屹立天地的神宫,又像是掩藏在云雾当中的大日,透出光辉。
    隐隐间,将一身真元血气、经脉血肉,统统统领主宰。
    “这就是人身总窍,泥丸宫?”
    看着金刚杵上亮起的一支摩羯爪,李存孝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立刻打破玄关的冲动。
    只是片刻之后,他又强行将这股冲动按了下来。
    还不是时候。
    有太乙真人和严道通的庇护,原本他不担心安全的问题,也不怕什么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但关键是,现在楼观道里,不止有自己人,还有朝廷的人。
    那位中书令明里暗里的关注,他不可能察觉不到。
    这时候如果打破玄关,那就太过惹眼了。
    万一对方提出什么要求,原本他还可以用实力不足来推迟,但要是突破了第七境,那就不好说了。
    毕竟玄关武者,在哪里都已经算得上高层,便是军中大将,很多也只是第七境。
    宗师高手,那是顶尖战力;而大宗师,就是核武器一样的存在了,天下的陆地神仙,两只手就能数过来。
    “等朝廷的人走了,再打破玄关不迟。”
    “况且之前和文中子交手,天梯境界,我还没有赢过一次。”
    “若是打破玄关,岂非又要被蹂躏?”
    “如今天梯圆满,正好找回场子,看看那《玉光剑气集》是什么来头。”
    主意已定,李存孝便没有再耽误,而外界的严道通显然也没有让他久留的意思。
    云台上雾气翻涌,空间涟漪波动。
    下一刻,李存孝便出现在祖师殿外,严道通师徒看见他,都露出笑容。
    “我要是不把你挪出来,你是不是打算在秘境里打破玄关了,嗯?”
    “弟子怎会有这种想法”,看着掌教脸上的揶揄,李存孝不禁讪讪。
    “师弟,生死玄关一词,并非虚言恫吓。”
    “天地何大,人身何小?以微小之元神,入浩瀚之天地,一不小心,就会迷失自我,如同一滴墨散入江河,消散得无声无息。”
    “你从天梯大成直趋圆满,洞开玉枕,势如破竹,已经很快,接下来正要巩固境界,力求准备万全。”
    “我想师父,也是这个意思。”
    薛天运出来打了圆场,李存孝自然虚心受教,严道通看了微微颔首。
    “此番你回去之后,巩固境界,多多打磨。”
    “尤其是打破玄关的各种经验,多问问你师父,也可以来请教天运。”
    “玄关无悔,必须慎之又慎。”
    “弟子受教”,李存孝恭敬一礼,正要告退,才走出几步,又听严道通咳嗽一声。
    “还有,过几个月,会有一桩机缘,有助于突破玄关。”
    “只是名额有限,到时候你们几个真传,要切磋一番。”
    李存孝闻言心中一动,下意识看向薛天运,后者会意一笑:
    “我不参加。”
    那就稳了。
    当代真传之中,只薛天运一人打破玄关,独占鳌头。
    剩下的诸多真传,如郭钊、秦思行、程若水等,也不过是天梯圆满。
    李存孝没有天梯圆满之前都不怵,更别说如今佛道两尊都已经圆满。
    再加上一身神兵魔宝,不客气地说,这名额里少了谁也不会少了他。
    告别了严道通师徒,李存孝径直回到妙严宫。
    青龙峰上门人弟子越发恭敬不提,太乙真人一看到他,眉头就是一挑。
    “天梯圆满了?看来你在三元极真洞天里收获不小。”
    “那些秘境精灵,手段繁多,着实不易对付,但回馈的灵气也十分充沛。”
    李存孝应和点头,随即便把与自己交手的人物一一说了一通。
    初时老道士还算淡定,但听到聂隐娘夫妇的时候,也不禁变了脸色。
    “这位宗师的飞剑,出神入化,鬼神莫测。”
    “靠神兵硬碰也只有你,才能用这个法子。”
    “秘境中的精灵,都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武者的残影,其中有不少武学是已经失传了的。”
    “日后等你掌握了龙舟,也可以尝试将前周的那些强者复现出来。”
    最后一句话,太乙是用的传音,李存孝闻言也点了点头。
    与外人生死相搏,一个不慎命就没了。但若是秘境精灵,那即便不敌,也能自己控制难度,足不出户就能磨砺战斗,十分方便。
    “师父,既然灵宝能保留武者的残影,那岂不是说,若大敌来袭,掌教同样可以将历代祖师请出,那岂不是能一下子多出几十位大宗师?”
    “异想天开”,老道闻言笑骂。
    “就连真传想要进入秘境修炼,都只得五年一次机会,你可知你掌教师伯修炼一次,需要两仪幡积蓄多久?”
    “若是要召出大宗师来战斗,耗费的灵气又该是怎样的天文数字?”
    “这法子,祖师们早就想过了,但是迄今为止,还没人做到过。”
    “否则,高骈只需要从太清宫中将太宗皇帝请出来,天下不是早就安定了?哪还有明教和朱全忠什么事?”
    “那倒也是”,李存孝讪笑一声,心中却想未必。
    等到以后煞气充足了,未尝不能专门推演一篇操控灵宝的功法武学,到时候把杨英和他的禁军尽数召唤出来,岂不是能在天下横着走?
    ‘不过眼下还是先胜过文中子一次,学到《玉光剑气集》再说。’
    ‘第三具藕身的灵气还差着,佛道都有了,何时把儒教分身也弄出来?’
    又和太乙真人闲聊几句,李存孝这才回了自己的小院。
    白天宗门考核,晚上秘境修炼,折腾了一日,此时又已经隐见晨曦,天边泛起鱼肚白。
    只是如今的他早已不是凡人,两门本尊圆满,更是让他神清气爽,丝毫不觉疲倦。
    回到院子里,正是卯时,推开门,便听到拳脚摩擦衣袖的声音,李木叉已经起床练功了。
    自从李存孝把重炼的踏云履和龙雀刀送给弟弟,后者练功越发勤奋刻苦。
    读书习武之余,常常把两件魔宝拿着把玩,爱不释手。
    “果然,还是鼓励教育有用。为了早点驾驭魔宝,不用他人督促,木叉自然干劲十足。”
    驻足观看片刻,没看出弟弟练功有什么错漏,李存孝没有打扰,悄悄会到修炼室。
    心中一动,再睁眼已经出现在乾阳殿中。
    龙椅之上,杨英所化的石卵依旧像是死物一般,周围盘旋着巨大的赤龙。
    赤色的龙鳞上有金色流火缭绕升腾,硕大的龙首正处在乾阳殿的藻井之下。
    “囚龙索可没有这种气势啊。”
    李存孝仰望着赤龙,不禁感慨。哪怕囚龙索全力催动下,足有三十丈,接近百米巨物。
    但在龙舟器灵面前,却仍旧是不值一提。二者差距,就如真龙和泥鳅一般。
    “不过,我怎么感觉和龙舟之间的联系,好像更紧密了一些。”
    “是因为打开玉枕,触及玄关的原因吗?”
    微微眯起眼睛,眉心间的赤龙印记好似呼吸闪烁的炭火。
    在李存孝的注视中,庞大的赤龙竟然缓慢地从实体向透明变化。
    一片片龙鳞、一根根须发,利爪、铁齿、金瞳、龙角.皮膜血肉都淡化下来,露出其中一根根纵横交错的线条。
    那是赤龙的“骨骼”,也是龙舟的“框架”,又或者,是灵宝的“法则”?
    变幻的线条里似乎蕴含着天地构成的本源,只是看了一眼,李存孝就无法移开目光。
    那种剥离了表象,将万物的本质直观展露在面前的震撼,是言语无法叙述万分之一的。
    而这些所有线条变幻、扭曲,组合,最终在李存孝震惊地注视下,集合为一卷抽象的书册。
    “《洞玄经》?!”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