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637章 震撼解释!云中雀与井底蛙!热血沸
第637章 震撼解释!云中雀与井底蛙!热血沸腾!“李教授是万里鹏!”
热水和冷水的结冰实验震撼了在场所有人。
结果实在太出人意料了。
吴大猷、周培源、甚至颜任光都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其中的原理。
李奇维看着众人的表情,下一句话却惊呆了全场。
“其实,我也不能确定这个现象背后的机理。”
哗!
全场震撼!
众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如科学之神一般的李教授竟然解决不了一个传统热学问题。
“真是不敢想象啊。”
“热学竟然还有能难倒李教授的领域?”
吴大猷张大了嘴巴,这一瞬间他仿佛感受到了什么。
李奇维笑着说道:
“首先,我要解释下我为什么会提出这个问题。”
“就在几天前,我的两个孩子找到我,他们今年只有7岁,非要缠着吃冰激凌。”
“我就准备自己用热牛奶制作。”
“然而,两个小子非常调皮,还没等第二杯热牛奶冷却呢,就连忙塞入了冰箱。”
“我也没在意,当我估摸着时间到了打开一看,发现热牛奶竟然先凝固了,而第一杯冷却的牛奶却还是粘稠状。”
“当时我非常惊奇。”
“因为这个现象完全违背了人们的日常经验。”
“接着,我又重复了几次实验,发现都是这样的结果。”
“热牛奶就是比冷牛奶先结冰。”
“换成水也一样。”
“我推测,可能所有的液体都会有这种性质。”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个问题。”
哗!
众学生都觉得非常惊奇。
李教授做个冰激凌都能发现那么有意思的现象。
现在这个时间点,冰箱早已出现,冰激凌更是历史悠久的美食。
虽然婆罗洲很贫穷,一些富裕之家也勉强可以尝试。
李奇维甚至看到很多学生在咽口水了。
不过没有人因此怨恨李教授过的奢侈。
相比对方所付出的,现在的生活简直不值一提。
得益于哈伯的人工氨,现在婆罗洲基本上没有因为粮食而饿死的人。
而且李府每个月都会举行慈善施粥。
李教授是把婆罗洲人民放在心上的好领袖。
李承仁满脸惊讶。
他知道父亲说的是五弟承义和六弟承礼。
“这两小屁孩竟然敢背着我偷吃冰激凌?”
他决定回家后拿出三哥的威严。
这时,李奇维继续说道:
“我发现热水比冷水先结冰的现象后,开始思考其中的原理。”
“这不思考不知道,一思考吓一跳。”
“我发现我无法准确分析背后的原因。”
“因为影响因素实在太多了。”
“我随便就能举出几个。”
“第一,热水中溶解的气体比冷水中多。”
“当水开始结冰时,这些溶解的气体会形成一个个小的空洞。”
“在结晶学中,这些空洞是非常有利于晶体的形成的。”
“所以,热水反而更容易结冰。”
“第二,水从液体变成固态,其实就是水分子中氢键的结合。”
“根据研究显示,温度越高,水分子的氢键能量越高,所以越容易形成结合在一起。”
“第三,在水冷却的时候,热水的对流比冷水的对流剧烈,所以热水的温度下降更快。”
“第四,因为温差不一样。”
“热水和制冷设备的温差是70c,冷水和制冷设备的温差是30c。”
“温差越大,能量传递越剧烈,也会导致热水更快结冰。”
“如果40c的水放在-40c的环境中,70c的水放在-10c中,或许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哗!
不少人再次震撼!
一个小小的热学实验,竟然包含了如此多的内容。
什么氢键、对流,只有高中以上的学生才能听懂。
吴大猷听的如痴如醉。
现在他终于明白了,自己其实是井底之蛙。
他的物理每次都是第一,甚至经常满分。
但不代表他就对物理有所理解了。
只有真正善于主动去发现生活的物理现象,主动去研究背后的机理,才算是真正入门。
这一刻,吴大猷对物理产生了更强烈的热爱!
这时,颜任光笑着说道:
“校长,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也想到了一些可能性。”
李奇维说道:
“畅所欲言。”
颜任光说道:
“第一,装热水的容器底部融化了制冷设备中的冰,从而改变了传热条件。”
“如果在热水降低到一定温度后,立刻改变其位置,或许它不一定先结冰。”
“第二,冷水在制冷设备中有更高的概率发生过度冷却,而热水却能正确结冰。”
哗!
众多学生议论纷纷。
周培源感叹道:
“颜教授果然不愧是大学教授,基础扎实。”
“经过李教授的指点,他瞬间就想通了。”
“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问题!”
真实历史上,直到后世,姆潘巴现象也没有最终的准确解释。
关于热水为什么比冷水先结冰,仍然是一个谜题。
它和流体力学中的“湍流”类似,是一种非线性问题。
李奇维满意地点点头,笑道:
“颜教授分析的很有道理。”
“按照严格学术的定义,这其实是一个非平衡态热力学问题。”
“你们目前所学习的热学知识,其实都包含了一个隐形前提,那就是平衡态。”
“比如一杯水的温度是70c。”
“这种说法乍听起来没有问题,但如果较真,就会有很大问题。”
“当热水开始冷却时,水分子的运动不再是平衡状态,此时没有温度的概念。”
“所以,之前吴大猷同学说,70c的水要结冰得先降温到20c,这句话是不妥的。”
“温度在这个实验中已经失去了意义。”
“降温不是我们所想象的,从70降低到69、68”
“这是一个非线性的非平衡态物理过程。”
“自然界到处都是这样的现象。”
“你们背的滚瓜烂熟的热力学定律在非平衡态系统中不再适用。”
“大量无规则、快速运动、极速变化的粒子,需要全新的理论、方法来研究。”
嘶!
会场内顿时响起小范围的惊呼声。
吴大猷等人瞪大了双眼,心中震撼!
李教授所讲述的内容,境界简直要突破天际了!
“天啊!”
“原来理论和真实世界还存在这样一条鸿沟!”
“可笑我之前还以为学好热力学四定律,就能解释一切现象呢。”
“温度的来源是物理学家为了方便描述平衡粒子的整体性,所抽象出来的概念。”
“如果不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还会以为温度是与生俱来的呢。”
“但仅仅一杯降温的水,就没有了温度的概念。”
“真是大开眼界!”
这一刻,众人才感受到科学的博大精深。
每一个概念,远远不是书本上几个字那么简单。
它们的背后也许充满了各种践行的探索,和科学家的妥协。
人类本身的思维,注定了其只能理解线性的变化。
对于非线性的变化,我们就会失去真实的感知。
周培源神色兴奋道:
“这次果然来对了!”
“李教授虽然没有直接讲授知识,但他表达的思想比单纯的知识更重要!”
徐寒冬对颜任光感叹道:
“校长上的课还是熟悉的味道。”
“真是怀念啊。”
颜任光也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
李奇维继续说道:
“当然,我今天不是为了和大家讨论热水先结冰到底有多少影响因素,具体的机理是什么。”
“而是想借此说明一个问题。”
“那就是科学家的类型。”
“在我看来,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科学家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云中雀】,另一种是【井底蛙】。”
“所谓的云中雀是指飞在天上,穿梭于云中的雀儿。”
“它们能俯瞰大地的全貌,却不知山具体有多高,河具体有多深。”
“这种类型的科学家,往往更喜欢关注宏观问题,他们不在乎具体的细节。”
“比如或许有的热学家认为热水先结冰就是个温度降低的过程。”
“虽然它很复杂,但本质简单,所以他们不想去理解其中的细节。”
“但是【井底蛙】类科学家不一样。”
“这里要注意,我说的井底蛙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
“而是指这类科学家喜欢在某个分支上拼命钻研,只看到头顶的那一小片天。”
“比如,如果有人想把热水先结冰的问题研究到底,那么他就属于井底蛙式的科学家。”
哗!
如此通俗的解释,让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听懂了。
“我知道你们当中,有很多人更喜欢当云中雀,而不是井底蛙。”
“因为前者看起来更加高大上,像真正的科学家。”
“而后者却给人留下钻牛角尖的印象。”
“然而,我要说的是,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科学成果有大小高低之分,科学家的精神却没有贵贱的区别。”
“不管是云中雀还是井底蛙,他们都是在尝试理解这个世界。”
“知道地有多大很重要,但知道地上有多少河流矿产同样重要。”
“有人喜欢基础物理,有人喜欢应用物理,有人甚至就想钻研如何造出更硬的螺丝钉。”
“这些都是科学。”
“在座的诸位同学,也许将来极少有人能真正走上物理研究的道路,尤其是最前沿的基础物理领域。”
“因此,你们当不了云中雀。”
“但是请记住,井底蛙依然能发挥出巨大的价值。”
“你可以改进机器的效率,节省成本;你可以尝试几百种配方,制造最好的染料”
“更重要的是,就算不从事科学事业,也同样要秉持着这种精神。”
“想当云中雀,就要有一往无前,开拓进取的勇气。”
“想当井底蛙,就要有坚持到底,绝不回头的执着。”
“华夏的未来是你们的,世界的未来也是你们的!”
轰!
全场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心中对李教授的敬佩达到了极点。
徐寒冬把手掌都拍红了,连带着眼睛也红了。
“校长讲的太好了!”
“太好了!”
这一刻,徐寒冬的内心升起无限的感动,校长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他一直以为自己这样的“差生”并不受到校长的重视。
然而今天,他终于明白了。
“校长从来没有忽视过我们的付出。”
“老颜他们是云中雀,高高在上;而我是井底蛙,默默无名。”
“但是在校长眼中,我们都是一样的。”
“我也在为华夏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徐寒冬对未来再无迷茫!
他和颜任光相视一眼,然后豪迈大笑。
周培源、王德昭等人的身体中仿佛有热血在沸腾!
人的智商或许有客观差异,但人的精神却能弥补一切。
他们或许永远也达不到钱五师教授那样的成就。
但是只要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出一点点微小的突破,就足以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
“哈哈,有了李教授这番言论,我感觉全身都通透了。”
“以后物理学不下去了,我就去学造飞机大炮,把敢于侵略的敌人全部赶走!”
“治不了物理,我还治不了你们!”
吴大猷、王淦昌等学生更是自信心爆发!
在李教授的鼓励下,他们打破了精神上的枷锁,变得纯粹而坦然,不会患得患失。
甚至还狂妄地说道:
“我全都要!”
“我不仅要寻找遥远的疆域,我还要丈量脚下的山河。”
会场内的气氛彻底疯狂!
忽然,有人好奇地问道:
“李教授,那你是什么类型的科学家?”
李奇维闻言,微微一愣。
他的嘴角噙着好看的笑容,搞怪道:
“你猜?”
说罢,便走下了讲台,结束今天的演讲。
众人哈哈大笑。
不过,所有人的心中都不约而同出现了一个答案:
“李教授是那九万里之上,超越天地的大鹏!”
——
接下来的两个月内,李奇维走遍了婆罗洲的主要城市。
他视察了各大研究所、实验室、公司、学校等的建设情况。
婆罗洲的发展堪称用神速来形容。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欧洲大地。
核物理的时代终于真正来临了!
而拉开这场大幕的人,却是一位快要被科学界忽略的女性。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