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游走在欧洲的物理学霸 - 第641章 宇宙射线!顶级课题!起步诺奖!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41章 宇宙射线!顶级课题!起步诺奖!婆罗崛起!科学领域军备竞赛!
    婆罗洲,物理研究所。
    作为李奇维亲自领导的研究所,这里建造的比英国的量子研究所还要豪华大气。
    不仅占地面积更大,还足足有六层。
    李奇维站在第六层的办公室窗前,可以轻易俯瞰整个古晋城,并眺望远处的南海海面。
    “在这里搞研究,心情都会变好。”
    他现在办公的地点有不少,每个地点都有不同的功能。
    接待外国来的各种考察团、交流团等组织,他在无涯馆会客。
    在这里,他要思考整个婆罗洲的未来规划。
    婆罗科学院、盘古计划等内部会议,他在自己的家中组织召开。
    各种学术会议组织和讨论,科学之城也有专门为他建造的地方。
    至于物理研究所,则是专门做研究的地方。
    而且他也会经常去原子研究所等别的所考察。
    此外,李奇维每半个月都会抽出时间,去黄埔理工大学授课一次,那里也有他的办公室。
    他要求所有的在职教授:
    “必须给本科生上课!”
    “最低一个月一次。”
    这是规定,任何人不能违反。
    哪怕钱五师等人忙的团团转,也依然坚持这个习惯。
    一开始有人不解,李奇维解释道:
    “你们不仅是在给本科生上课,也是在给自己上课。”
    “离开物理学最基础的概念太久,你们的研究就会变成无根之浮萍。”
    虽然有些人不能理解后面那句话是什么意思,但是绝对没谁敢忤逆校长的权威。
    况且校长如此日理万机都能抽出时间,其他人又怎么好意思说自己忙。
    此刻,物理研究所三楼。
    赵忠尧经过几天时间,已经完全适应了在这里的生活。
    他虽然没有如愿以偿地成为李教授的学生,而是成为了邓怀宁教授的博士生。
    但他已经很满足了。
    反正李教授就在楼上,即便不是大组会,他也能够去请教。
    况且邓教授同样是获得物理诺奖的大佬,如今更是低温物理领域的领军人物。
    教他这样的本科菜鸟,简直绰绰有余。
    此外,对方在原子研究所工作期间,也开辟了原子研究等不少新方向。
    就在赵忠尧思考邓教授会给他什么研究课题时。
    邓怀宁却笑着对他说道:
    “忠尧,好小子啊,竟然还有我不知道的秘密。”
    “老师跟我说,他有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有人去做,点名要你。”
    哗!
    赵忠尧心中先是震惊,然后是深深的感动。
    他当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因为他曾亲自去找过李教授。
    对方当时并没有直接说要收他为学生。
    但是现在,李教授却对他如此关心。
    赵忠尧没有隐瞒,连忙将自己之前的事情说了出来。
    邓怀宁听完,恍然大悟。
    “怪不得。”
    “看来你给老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啊。”
    “可惜,你的运气不太好,没有直接成为老师的学生。”
    赵忠尧不好意思地问道:
    “邓教授,我这么做是不是不太好,而且也让李教授为难了。”
    如果他提前知道李教授并不准备收徒了,就绝对不会那么莽撞地找上门。
    邓怀宁大笑一声,说道:
    “小伙子,想什么呢?”
    “你以为李教授是什么样的人物,还会在乎你这点小心思吗?”
    “带博士收弟子只是老师个人的选择,而指导你是老师为华夏所做的贡献,是他主动承担的重任。”
    “你是谁的学生不重要,你学到多少东西才最重要。”
    赵忠尧顿时肃然起敬。
    他终于明白是自己的想法太狭隘了。
    整个华夏,不知道有多少人想顶着李教授亲传弟子的身份,作为科学研究道路上的通行证。
    但他们哪里知道,在李教授眼里,所有人都是一样的。
    “李教授是我们所有人的启蒙之师,是华夏科学之师!”
    传科学之道!
    授物理之业!
    解强国之惑!
    邓怀宁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
    “做好研究才是最重要的。”
    “你直接去六楼吧。”
    “等老师给完你课题后,回来和我一起讨论讨论。”
    赵忠尧心灵通透,郑重点头。
    接着,他立刻来到六楼。
    办公室内。
    李奇维开门见山地说道:
    “忠尧,你听说过粒子物理这个词吗?”
    赵忠尧闻言,想了想,说道:
    “好像是您在布鲁斯会议上提到过的一个概念。”
    “您认为现有的质子、中子、电子、光子等粒子并不是基本粒子的全部。”
    “宇宙中肯定还存在其它种类的基本粒子。”
    李奇维满意地点点头。
    “不错,看来你涉猎很广。”
    “我给你的研究课题就和粒子物理有关系。”
    “核物理虽然是目前最火的研究方向,但是已经有了原子研究所。”
    “因此,我想开辟一些新的领域。”
    “忠尧,你没有什么意见吧?”
    “如果你也很想研究核物理,我可以把你调到于隐那里。”
    赵忠尧连忙摆手。
    “教授,我现在还处于学习的阶段,没有足够的能力支持我判断各种选择。”
    “所以我相信您对我的安排。”
    开玩笑,赵忠尧一点也不傻。
    李教授给他安排课题,要是还挑三拣四,那简直是不知好歹了。
    物理学又不是只有核物理。
    李奇维笑道:
    “不错,心态很沉稳。”
    “其实,你也不要担心,你这个课题要是做好了,大有前途。”
    “在我看来,核物理其实只是粒子物理的一部分而已。”
    “因为它研究的只是原子内部的结构。”
    “在我设想的粒子物理概念里,基本粒子不仅能组成原子,还能组成其它的微观结构。”
    “到时候,或许会需要一套全新的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
    哗!
    一碗鸡汤下肚,赵忠尧感觉热血沸腾,浑身充满了力量。
    他找到了那种久违的感觉!
    走在科学的最前沿,探索人类认知的极限!
    这就是他追求的基础物理研究!
    只有李教授才能给他这种机遇。
    粒子物理目前是一片迷雾。
    迷雾的背后也许是科学的荒漠,但也许是真理的绿洲。
    但是有李教授在,赵忠尧认为自己绝对不会迷路。
    忽然,他问道:
    “教授,您说粒子物理还需要全新的理论描述,难道量子力学还不够吗?”
    “现在大家都说理论物理的盛宴已经被量子力学终结了。”
    “所以转行实验物理的人越来越多。”
    李奇维微微一笑。
    “今天,我就要给你上第一课。”
    “永远要以学徒的心态对待科学。”
    “你所说的那种观点,只是某些不知天高地厚之人的狂妄之言。”
    “我问你,现有的物理理论能解释宇宙的一切现象吗?”
    赵忠尧摇摇头。
    显然不可能。
    “那就说明还不是尽头。”
    李奇维忽然低声感慨道:
    “连我也在苦苦追寻。”
    赵忠尧瞬间动容。
    他感受到一颗无比赤诚而坚定的心。
    接着,李奇维回归正题。
    “目前寻找新粒子的最好手段就是宇宙射线。”
    “甚至宇宙射线本身就是一个庞大的物理课题。”
    “美国的密立根教授团队、英国的卢瑟福教授团队,都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你回去后可以多看他们发表的相关论文。”
    赵忠尧知道,这两位都是实验物理的大拿,研究方向极为广泛。
    “我给你的课题,是希望你用云室来研究宇宙射线的组成和性质。”
    “但是,我的课题和他们不一样。”
    “我希望你可以考虑对云室进行改造,比如加上强磁场,使之能更好地检测那些较弱的射线。”
    “这些方向在以前很少有人做过。”
    “婆罗洲更靠近赤道,能接收到的宇宙射线能量更低。”
    “所以需要想一些特殊的方法。”
    赵忠尧拿着笔不停地记录,心中佩服的五体投地。
    他觉得眼前的李教授实在太博学了。
    比如宇宙射线强度和赤道纬度的关系,他听都没有听过。
    着实可怕!
    他发现自己实在太幸运了。
    李教授几乎把他的研究框架都给梳理完成了。
    只要他不是个废柴,博士毕业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至于到底能发现什么级别的成果,这就要看他的努力程度了,谁也帮不了。
    观察的宇宙射线越多,发现新现象的机会也就越多,说不定就能找到新粒子。
    李奇维和赵忠尧足足讨论了一个小时。
    这让后者觉得获益匪浅。
    最后,李奇维嘱咐道:
    “实验上遇到什么问题,先问你的导师。”
    “如果解决不了,再来找我。”
    赵忠尧郑重点头,然后离去。
    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李奇维心中感慨。
    真实历史上,赵忠尧前往美国留学,在密立根手下读博士时,密立根给他的课题属于那种鸡肋课题。
    什么意思呢?
    就是理论和预测的结果已经有了,只要补充多组材料数据就行。
    但是赵忠尧凭借细心与严谨,硬是在这种简单的课题中发现了不简单。
    他发现硬γ射线和物质的吸收,并不符合克莱因-仁科公式。
    当时没有任何人能解释这种反常现象。
    可惜,由于国内原因,赵忠尧无法继续自己的研究课题,只能回国。
    于是,他就错过了人类史上第一次发现反物质这个特殊荣誉。
    但是这一世,李奇维给赵忠尧的课题绝对是最顶级的课题。
    因为起步就是诺奖。
    他相信以对方的资质,一定会发现震惊世界的成果。
    而这,仅仅只是开始。
    反物质也只是粒子物理的一块拼图而已。
    ——
    赵忠尧回到办公室之后,立刻借助科学之城庞大的资源,找来了很多关于宇宙射线的资料。
    他没有急着去做研究,而是准备先消化这些基础知识。
    磨刀不误砍柴工。
    “哦,原来李教授说的射线强度和纬度关系的论文是出自这篇论文。”
    “天啊,关于宇宙射线的本质竟然还爆发过一场大辩论。”
    “最终确定宇宙射线并不是电磁波,而是带电的高能粒子集合。”
    “至于射线中到底有多少种粒子,目前谁都不知道。”
    “宇宙射线经过恒星的磁场加速,具有很高的能量,甚至都可以当轰击射线使用。”
    “.”
    赵忠尧不断汲取着各种知识,他的研究生活充实而快乐。
    与此同时,马誉澄也开启了自己新奇的生物博士之旅。
    来到这里,他才明白了生物学有多么广阔。
    婆罗洲的各种资源是华夏内地无法想象的。
    最让他开心的是,李教授对生物学非常看重。
    在生物所举行典礼的那天,李教授甚至亲自到场,鼓励众人。
    他说道:
    “如果说20世纪是物理学的天下。”
    “那么我敢断定,21世纪就是生物学的世纪!”
    “你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未来积蓄力量!”
    “将来的生物学课本上,出现的都是你们的名字!”
    马誉澄听后,简直心潮澎湃,备受鼓舞。
    在交流环节上,他鼓起勇气问道:
    “李教授,您认为目前生物学领域有哪些好的方向?”
    李奇维说道:
    “我曾在欧洲生过一场病。”
    “那次的经历让我明白,现在人类急需一种能够有效灭杀细菌的抗生素。”
    “可惜,现有的抗生素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无法大规模使用。”
    “自然界的各种微生物千奇百怪,我们是否能从中找到一些灵感呢?”
    正是那一次提问,在马誉澄的心中留下了某个种子。
    各大研究所走上正轨之后,科学之城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强,俨然成为了亚洲的科学中心。
    李奇维则开始重点关注于原子研究所和阿尔法实验室。
    前者,有他心心念念的回旋加速器。
    它不仅与万有理论息息相关。
    在前期,回旋加速器甚至和核武器的研发也有紧密的联系。
    它能验证核裂变的某些理论的计算结果。
    而后者正在攻克后世大名鼎鼎的以真空电子管为核心部件的第一代计算机。
    甚至连第二代的晶体管也已经被列为预研项目。
    有了计算机的帮助,盘古计划的研究将如虎添翼。
    李奇维的回归,仿佛掀起了婆罗和欧美在科学领域的竞赛。
    从基础科学到应用技术,一场轰轰烈烈的变革即将开始。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