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年代,燃情岁月 - 第1368章 你也太敬业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68章 你也太敬业了
    直到从丈人口中听到一连串有关于兵事的讨论和问题,李学武这才开始反思,他好像错了。
    不管当初丈人是如何抉择的,他在其中都扮演了积极推动丈人调离羊城,主动休养的角色。
    扪心自问,全都是为丈人考虑?没有一点忌惮丈人高处不胜寒的私心?
    看着依旧热衷和关心兵事发展,对他这位已经决定将未来重心放在企业发展的姑爷不掩失望,李学武对自己也开始怀疑了。
    如果他在八一六团同治安大队合并的时候就直接转去卫三团发展,会不会有更好的发展?
    这倒可能如了丈人的希望,但仔细想想,缺少了红星厂这一根基,他即便有再多的才能,也缺少了可以发挥的舞台。
    就算他长袖善舞,两边兼顾,也总有顾此失彼的一天,到时候两边都落不到好。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就算他能感受得到丈人对他人生选择的遗憾,可对于他自己来说,企业更有长远。
    再一个,大舅哥和小舅子都在行伍,这顾家在部队的影响力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
    丈人的遗憾多半是来自于本身。这两年他荒废了职业生涯,怕以后难有起复。
    大舅哥成熟有余,机敏不足,小舅子志气勇武,可又有些跳脱。
    对李学武这位姑爷,顾海涛是非常看好的,尤其是工作能力。
    在缺少家族助力的情况下,能凭借一己之力在时下里的京城做出这番成绩。
    他可不会认为姑爷是借了顾家的影响力,要说没有那是不可能的。可要说有,那对姑爷来说实在是太不公平了。
    顾延敬佩和信服他姐夫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姐夫从来不回避顾家女婿的身份,可也从来不用这层身份和关系去谋取好处。
    对亲戚随和有礼,对长辈尊重谦和,对家庭关心负责,哪里能不尊重和敬佩。
    就连接触很少,认识以来只见过几次面的顾安,在书房听妹夫同父亲谈话,也是能看得出妹夫胸有城府,心有沟壑。
    看着姑爷的表现,顾海涛心中哪能没有遗憾,如果李学武留在部队发展,未来的上限一定比两个儿子要高跟多。
    他是职业鍕人,且是学院派,看待国际形势更有战略视角。
    这两年荷包蛋响了几次,他已经笃定未来30年内不会再有倾覆性的大仗可打。
    光靠素质和业务是走不远的,重要的还是思想正治基础。
    恰恰是这一点,无论是顾安还是顾延,都缺少这方面的素质。
    顾安还好一些,可从履历上就不难看出缺点。一直担任主官,没有正治管理经验。
    若是在纷乱年代还能掌握话语权,可在和平年代,武官只能是养在笼子里的老虎。
    李学武不同。既有基层管理经验,又经过社会上的锻炼,且有丰富的正治思维和领导能力。只要扶一把,这就是猛虎出笼。
    可惜了,这头老虎志不在此。虽然还兼着卫戍区的职务,可也是不管不顾了。
    顾海涛有心劝他一劝,可听了姑爷对未来较为明晰的展望和阐述,他又放弃了。
    这么完整的职业规划,就算是他在年轻那会也是做不到的。儿孙自有儿孙福吧。
    ***
    金陵的气候同京城比起来还是有所不同,夏天可能感觉不太明显,冬天则不然。
    虽然洋房里也烧了暖气,可睡得不太习惯,李学武早早便起来了。
    他本想在院子里活动活动,可刚一下楼便见丈人已经在客厅,也像是要出门的样子。
    “怎么不多睡一会儿?”顾海涛看了姑爷,点头示意道:“没关系的,旅途劳累,我同服务员说好的,早饭晚一点开。”
    “并不是很累,睡不着了。”李学武笑了笑,问道:“您这是要出去吗?”
    “嗯,溜达溜达。”顾海涛看了姑爷的穿着,知道他没装假,便也就开口说道:“你要是想出去走走,咱们就一起。”
    “好,正想看看这座历史名校。”
    李学武欣然接受了丈人的邀请,穿了呢子大衣,戴了皮子帽,捏了皮手套。
    他个子高,翁婿两个走在一起能很明显看出身高差来。只是李学武落后丈人半步,对比起来并不明显。
    这些年李学武虽然忙于公事,可也没落下身体锻炼。虽然战斗技能可能稍稍退化,但身材只见壮实,并不显笨拙。
    穿着本就不俗,走在丈人身边既贵气又霸气。尤其是他脸上那道疤痕,更显凶相。
    转业后便在保卫部门工作,威严早就刻在了骨子里,就算再怎么修身养性,这身上的气度也是一时擦拭不去的。
    在京城,在集团他还能保持温和的笑脸。到了丈人这边路上有早起的行人路过,他哪里有机会展露笑脸,又不是大傻子。
    倒是有认识顾海涛的,级别不够的闪身敬礼,级别够的免不了要打个招呼。
    对于出现在顾海涛身边,且陪着他一起散步的凶相青年,遇见的都要多看两眼。
    顾海涛在学院只是副院长,不挂常委,工作也很是清闲。这几年的沉寂让他脸上的严肃和紧张缓和了许多。
    虽然看起来还是威严,但不显严厉。
    遇到敬礼的,顾海涛不会多言语,只是点点头,回个礼便过去了。
    要是有站住了打招呼,他也会主动给对方介绍李学武,说是自己的姑爷。
    真有交情的,自然知道顾家的情况,也知道顾家几个儿女的情况。
    所以顾海涛一说是姑爷,不少人都恍然,目光很是有几分探究。
    实在是丁凤霞把自己的姑爷夸的狠了,传开来以后就有些夸张。
    不过丁凤霞故意要出这口气,为自己的女儿,也是为了顾家,倒也不是很在意。
    李学武能来几次金陵,这都只是第一次。就算有人问起又能怎么着,毕竟姑爷的情况都是实打实的,她可不是吹牛之人。
    今天凑巧了,这些人在观察李学武的时候,都在对比心中从传言获取到的信息。
    虽然破了相,但看着确实很年轻。可有不少人关注顾家的知道,这姑爷年龄小呢。
    ***
    夫子庙太乱,中山陵太远,最后上午的行程选择了新街口百货商店。
    当然了,这里所说的新街口不是京城的新街口,而是金陵的新街口。
    李学武并没有参与上午的全家出行,吃过饺子以后他便乘车赶往集团江南片区分公司调研开会。就算今天是阳历年,也得先忙公事,连丈人都要去值班室转一圈。
    顾安和顾延在金陵也有几个朋友小聚,所以上午只有女人和孩子结伴出行。
    金陵可是六朝古都,从三国时便有数不清的英雄汇聚于此,留下了不少古迹。
    要说游玩,正经有不少去处。可男人们都不在家,女人们带着孩子如何远走。
    逛百货商店便成了首选,也正应了丁凤霞要在新年给儿孙们选礼物的心意。
    既有外孙,又有长孙,还有未过门的儿媳妇,带出来很是气派。
    要不是近两年低调许多,她都想带着孩子们去俱乐部转一转。
    到了她这个年龄,位置和事业并不像男人那么看得重,家人才是她的日常关注。
    年轻的时候同龄人之间比才华,比上进。结婚以后比家庭,比爱人。到现在她更想比儿女,比孙辈。真是应了那句话,人这一辈子总是争强好胜,比个不停。
    女人这辈子终究不比男人,事业黄金期很短,多了说也就二十年。又要照顾爱人,又要照顾儿女,到老了还得惦记儿孙。
    同外人要比,同家里人也要比。
    昨晚顾海涛叫了儿子和女婿上楼时,客厅里便有一阵“暗流涌动”。是姑嫂之间,看着自己的男人随着长辈上楼时,难免要对比几分。再回头看看自己,哪里能不吃味。
    还是丁凤霞,主动询问起了大儿媳和闺女的生活状况,又要关心准儿媳的情况。
    穆鸿雁是当大嫂的,以前随着婆婆一起生活,压力主要还是下一代。
    那几年虽然婆婆没有说什么,可她还是能感觉到来自长辈对儿孙的期盼。
    恰逢公公调来金陵,婆婆也要调过来,穆鸿雁这才下定决心要随丈夫去西京。
    如果有的选,谁又愿意舍弃早就熟悉了的工作环境,放弃工作基础。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为了要个孩子,也为了满足老人的期待。
    说是得偿所愿,求仁得仁,生了个儿子,可到底有几分后悔。如果她留在京城,或许事业上早就进步,更有一番成就。
    同婆婆住在京城,那是公公的住宅,享受的是高级的服务和待遇。
    去到西京以后,顾安的级别不高,至少是享受不到服务员待遇。即便是分了干部住房,可条件一般,处处都需要她张罗。
    再加上工作调动和熟悉的过程,又突然有了身孕,她这两年着实过的辛苦。
    回到婆婆这边,她又不好将这份辛苦道出。毕竟婆婆不是亲妈,说多了倒显得她矫情。真论起来,婆婆所经历的那个年代不是比她现在更艰苦?
    所以婆媳相聚,看着围绕沙发玩耍的孩子们,听着问候和关心她只是笑着。可心里是苦是甜,全藏在心里,只有她自己知道。
    等到婆婆问起顾宁的生活状况,穆鸿雁如何能忍得住羡慕和嫉妒。她也知道小姑子性情至纯至厚,不是牙尖嘴利,逞能之人。
    就因为如此,她内心才更觉得酸涩。
    她怀孕的时候想要吃一口热乎的,还得自己去食堂,要么就只能自己动手。
    就算是生了孩子,也是婆婆赶过来照顾了她些日子,后又是她母亲来看望她。
    从怀孕到生产,不是没想过请了保姆帮忙照顾,可顾安怎么敢,更没有这个条件。
    顾宁呢?
    李学武真是惯得没边了,家里不仅没断过保姆伺候,更是不用为生活琐事操心。
    婆婆接连问了几个生活上的问题,小姑子是一个都回答不上来。
    答案非常统一,都是要问李学武。
    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尽数都不关心。出了月子没多久便被选进培训班至今。
    下了班吃饭学习,只喂养孩子算个事,其他都不用管。上班中午饭不喜欢食堂饭菜,保姆都能给送到办公室去。
    就连婆婆问她亲朋故旧的关系走动她都回答不上来,还都是李学武去维护的。
    倒是李家的情况她都了解,要是连这个都回答不上来,怕是婆婆也要恼火了。
    这还没说到顾宁单位的关系呢,要是她知道闺女连单位的关系都不用亲自维护,也是姑爷一手包办,可是要哭笑不得了。
    只是看着性情改变许多的闺女,丁凤霞依旧有些无奈,可是这能怪姑爷的偏爱?
    这到底是娶的媳妇还是养的闺女啊?
    就算是未出阁的时候,丁凤霞都不敢说能这么迁就闺女的性子。她是亲妈,哪能不考虑闺女结婚以后在婆婆家相处的困境。
    只是没想到结婚以后闺女的生活如此舒坦,舒坦到让人羡慕她的潇洒和自在。
    大儿媳穆鸿雁灼灼的目光是掩藏不住的,丁凤霞全看在了眼里。再看看未过门小儿媳的目光,也是对闺女的生活满是羡慕。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不患寡而患不均。
    如果全家人住在一起,哪怕穆鸿雁和周瑶以后同他们一起生活,保姆和待遇自然不成问题。即便不能占公家的便宜,也可以自己找人来帮忙带孩子嘛。
    只是一个在西京,一个在京城,她和顾海涛在金陵,着实远了一些。
    在穆鸿雁同顾宁谈起工作,听闺女的意思是培训班结束后还能进步。
    大儿媳的情况她知道,年龄和经验都有,又不怕被刁难,进步都是按部就班的。
    只是缺少闺女这样的培训班机遇,要多熬两年。这也是穆鸿雁隐隐后悔离京的原因。
    真要留在京城,这个培训班一定有她的位置,至少她确定自己的业务水平是高于顾宁的。
    时也命也。
    丁凤霞私下里找了穆鸿雁,商量着要帮她请个保姆,却是被穆鸿雁拒绝了。
    原因无他,最难的时候都过来了,孩子马上两岁,都能送幼儿园了。
    这个时候把孩子交给保姆带,就是她这当妈的也舍不得。
    所以羡慕归羡慕,穆鸿雁也知道自己的情况,谢绝了婆婆的好意。
    以顾安的级别,再有公公的影响,本来就夹着尾巴做人,很怕别人说些什么。要真是享受起来了,两口子早晚要被唾沫星子淹死。
    到底是跟李学武不一样,听公公那意思,妹夫的发展要比顾安都快。
    她在京城的时候看妹夫是个有主意的,这两年多听顾安说,翁婿两个很是相得。
    顾安都很少在家信中同父亲聊工作,更不会有多少形势上的研判和讨论。
    他只一门心思在业务上,在训练和管理上,很少掺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不过看着是省心了,可也失去了不少发展的机遇。
    在听说李学武同公公经常有书信和电话往来,且聊的都是紧要话题,穆鸿雁除了有惊讶,还有些意外。惊讶的是平日里不苟言笑,威严非常的公公对李学武的态度。
    意外则是听顾安说公公主动退下来是参考了李学武的建议和参谋。
    这妹夫到底有多大的能耐,能让婆婆夸着,虽然很少见,却经常挂在嘴边。又能让公公信任,将京城亲朋古旧委托给他维护。
    说是请姑爷维护关系,实际还不是要照顾姑爷。这些关系年节走礼,遇见事情了难免要伸把手,说句话,不也是依靠。
    就是昨晚,听顾安回来后说,楼上书房谈话的主角也是公公同妹夫两个,顾安和顾延多是听着,他比弟弟能多插上几句。
    就连顾安都赞的对形势的视野和敏感度,穆鸿雁可不就是又惊讶又意外。
    只是想到结婚以前闹的那一场,她去红星厂找李学武对质,到底是留着心思。
    即便是昨晚小姑子说的再好,也存了李学武糊弄顾宁,把全家哄的团团转的怀疑。
    陪着婆婆逛商场的时候,穆鸿雁找了个机会,私下里问了小姑子实情。
    可让她意外的是,顾宁对这些事竟然一无所知,更表现的漠不关心。
    “你就不怕他在外面有人?”穆鸿雁揽着小姑子的胳膊悄声提醒道:“妹夫年龄不大,主意可是多的。”
    “要有我也拦不住,没有就是瞎操心。”顾宁淡淡地说道:“一个月里除了出差和仅有的几天值班都是按时下班回家。”
    她看着走在母亲身边的周瑶,那个还是李学武以前的下属呢,啥不知道啊。
    只是对嫂子她有另一番说辞,不是嫌弃嫂子瞎管闲事,而是不想让简单的事复杂化。
    “今年不同去年,他工作很是辛苦。”顾宁看得出嫂子的关心,却目光坚定地摇了摇头,道:“与其浪费时间在怀疑上,倒不如给他信任。再一个,我也没那个心思去勾心斗角。”
    “真不知道该咋说你了。”穆鸿雁也理解小姑子的心态,只是劝了她道:“到底是自己男人,不主动圈着,撒野惯了,难免要尥蹶子,跑了有你后悔的。”
    “嗯,放心吧嫂子。”顾宁淡淡地笑了,道:“跑不了的。”
    ——
    “哈哈哈——”
    李姝可是开心了,虽然家里的大箱子没有带来,可今天的玩具买了好多好多。
    大舅妈、小舅妈都不及姥姥给买的多,可加在一起就很多很多了。
    金陵到底同京城不一样,百货商店里的玩具柜台也有差别,多了些地域特色。
    这个年代还没有旅游经济,更不会有冰箱贴一类的景点特色产品,但也有了雏形。
    比如这里有雨石,京城就没有。
    大魔王带着两个小跟班,由着姥姥的偏爱,可是把柜台里喜欢的玩具扫了个遍。
    只是今天有妈妈在,她不敢太放肆,要不然回家以后屁股也要挨巴掌。
    就算姥姥说了,她想要什么就给买什么,可到底是懂事了,只选了几个喜欢的。
    小孩子聚在一起就怕有不同,李姝喜欢什么,李宁和顾云志就要什么。
    结果一样三份,丁凤霞笑呵呵地付账。
    只是这样的日子对于李姝来说太过于短暂。新年这一天姥爷、舅舅和爸爸下午回来同他们一起又去玄武湖公园转了转。
    冬日里并不缺少美景,有保卫和秘书帮忙照相,一家人找了好几处雪景合影留念。
    直到天黑,华灯初上,一家人才又去了早就定好的饭店,享受了金陵的特色美食。
    这一天李姝实在是太开心了,同两个弟弟一样,电量也早早地就耗尽了。
    回到家里两个小的已经睡着了,她也摇摇晃晃,还是爸爸抱着她去了卧室休息。
    李学武安顿好了闺女,这才回到客厅。一家人各自简单梳洗整理,又坐在了一起。
    昨天聊的是各自的工作和状况,今晚要聊的却是家里的大事。
    丁凤霞见爱人点头,考虑到今天玩的都很辛苦,便就开门见山地问了周瑶。
    周瑶也感觉得气氛的异常,隐隐发现大家的目光都是看向自己的。
    虽然早在来的时候她就知道这一次到金陵是要讨论他们的婚事,可到眼巴前了,脸上还是多了几分羞涩,毕竟还是大姑娘。
    “你们都是时代青年,不比我们那时候。”丁凤霞见她羞红了脸,便笑着安慰道:“有什么想法尽可以说出来。”
    她示意了客厅坐着的几人说道:“都不是外人,你大哥大嫂,你姐姐姐夫。”
    “妈,我们不着急。”
    瞧见周瑶被母亲问红了脸,顾延主动接话道:“再等等吧。”
    “我问你了吗?”丁凤霞瞪了儿子一眼,虽然语气中多了几分嗔怪,可脸上依旧是带着笑意,不过责怪的意味也很明显。
    她可是火眼金睛,上次周瑶来金陵的时候瞧着还是姑娘,这次却有所不同。
    眉眼已经开了,定是儿子做的坏。
    刚刚她也提到了,两人都是时代青年,又都是积极要求进步的干部,对爱情和事业的理解到底比他们老一辈要先进和时尚。
    可再先进,再时尚,也不能过了头。既然有了实质性的关系,那就得考虑结婚了。
    顾家的家风严谨,要不是小儿子两个已经定了婚约,怕不是顾海涛都要恼了。
    这个时候便轮不到做坏的顾延说话了,丁凤霞要听听周瑶怎么说。
    人家姑娘想要早点结婚,那他们做父母的就没有拒绝的道理。再一个,他们也想顾延早点结婚,省的吊儿郎当让他们担心。
    其实顾延这两年成长的很快,早没有了先前那会的跳脱,人也成熟了很多。
    只是在父母的眼里他永远是个孩子,有大哥和姐夫对比,他永远是不成器的那个。
    叛逆期那会儿经常被父亲和母亲与大哥比较,他心里也是有几分故意的。
    大哥比他岁数本来就大,大哥淘气的时候他还啥也不懂呢,等他淘气了,大哥懂事了,这怎么比较啊,天生吃了年龄的亏。
    这种亏李学武也吃过,倒是很理解小舅子的心理,所以对他也多是关心和爱护。不然介绍对象这种事,顾延如何能信任姐夫。
    今晚到底不比平时,父母认真的态度,以及姐夫目光里的期待和支持,倒是让顾延乖乖闭嘴,看着周瑶,等她说话。
    周瑶被大家看着,虽然脸更红了,却也努力平复着心情,毕竟是自己的人生大事。
    待她整理好了自己的情绪,这才稍稍抬起头看了眼李学武,又对未来婆婆说,“我没什么意见的,听顾延的吧。”
    “听他的干什么,他就知道胡闹。”
    丁凤霞对这个答案不是很满意,拉着周瑶的手说道:“你父母有没有说定婚期?”
    “嗯——”周瑶低着的头点了点,轻声说道:“他们想让我年后看看时间。”
    “早点好,毕竟年龄都足够了。”
    丁凤霞看了眼顾海涛,似乎有商量的意味,嘴里却是对周瑶继续说道:“你不用管顾延的想法,只说你自己方便。”
    “是年前也好,年后也好,总得给我们个确切的日子,好让我们有时间准备。”
    她轻轻拍了周瑶的手,道:“一辈子就这么一回,总得精心准备着。”
    “却是宜早不宜晚。”
    李学武见周瑶还在考虑,见丈母娘看向自己,便主动开口说道:“你和顾延都是干部,也得考虑组织上的要求了。”
    “你姐夫说的在理。”丁凤霞轻声劝道:“就算考虑年后,也得尽量往前一点。”
    “妈,你让她怎么说啊。”
    穆鸿雁笑着起身坐在了婆婆身边的沙发扶手上,胳膊肘担着靠背,对婆婆劝道:“她倒是想说早点,哪里好意思嘛。”
    “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丁凤霞瞧着周瑶的耳朵都红了,并没有反驳大儿媳妇的意见,便知道她的意思了。
    “这婚姻大事即是琴瑟相合,也是修两家之好,我总得问问你的意见,再问问你爸妈的意见,一家人不用这么难为情。”
    “年后的话,二月末太赶了。”李学武捏着手指算计着日期,嘴里提着建议道:“要不就放在三月份吧,时间上没问题。”
    “三月份,嗯,不算忙。”顾安心里算计着,却也是笑着点点头附和道:“咱们回京城团聚,好几年了,也热闹热闹。”
    “三月好,早春时节,正是万物复苏,草长莺飞的好时候。”丁凤霞笑着拉了拉周瑶的手,问道:“你要是没有意见咱们就从三月选日子了。”
    “嗯——”周瑶的回应不能说是蚊子声吧,可也没那么响亮。这要是李逵那样吼一嗓子“俺愿意”,怕不是要吓死丁凤霞。
    “那就暂时先这么定下。”
    丁凤霞很满意姑爷选的这个时间,她真怕顾延这个坏小子惹出人命来。到时候儿媳妇大着肚子进门,可不是让亲戚们笑话。
    这个年月可同后世不一样,大着肚子进门要被笑话的,不仅是婆家,媳妇也是。
    谁家的好姑娘会提前同男人睡在一起啊,结婚是好事了,万一婚没结成呢?
    顾延其实也很迷茫,倒不是渣男属性,而是年轻,对这种事没有主见。
    他并不反对结婚,可也对结婚这件事没有观念,要不古话怎么说成家立业呢。
    先成家,再立业,男人有了家庭,就有了责任,做事更沉稳,更成熟一些。
    只是这会儿家里人合计着已经把他的婚事定下来了,总觉得不舒服。
    “妈,你都还没问我的意见呢。”
    这话刚刚问完,大家都还没来得及看他,顾延却发现父亲的目光盯了过来。
    嗯,刚刚还觉得不舒服呢,总觉得差了点什么,现在被父亲瞪了一眼,舒服了。
    ——
    李学武在丈人家过了阳历年,隔天又去江南片区开会,晚上宴请了当地的同志。
    第三天,也就是一月三号,他结束了在金陵的工作,要启程回京城。
    顾延和周瑶都是依着他的时间请的假期,自然要跟着他一起回京。
    顾安的假期更紧张,还要给弟弟三月里结婚留出时间,两口子也决定今天回西京。
    才刚刚热闹了两天,丁凤霞满眼的不舍,先是送走了大儿子一家,又来送闺女一家和小儿子一家。
    顾海涛不耐儿女情长,更像是不舍离别,并没有来机场送他们。
    只是出门的时候叮嘱了几句,还是李学武主动安慰了丈人,言说三月里京城再聚。
    丁凤霞则把小儿子的婚事半数交给了姑爷,剩下的一半则由她来负责张罗。
    现下里李学武他们先回京城,丁凤霞把金陵这边安顿好了就会回京筹备顾延的婚事。
    顾延结婚,两口子总得有个小家,京城那处房产是顾海涛公务住房,还不知道未来如何分配,不可能给小两口居住的。
    既不是恒产,也不是私产,要考虑儿媳妇周瑶的工作情况,所以准备买工人新村的商品房,这样也算有了私产保障。
    之所以迁就周瑶,不是上赶着娶媳妇的原因,而是顾延的工作。他是当兵的,这几年在这,过几年可能又要换地方。
    他们家本就是京城坐地户,是顾海涛和她年轻的时候跑出去参加革命了。
    亲朋故旧都还在京城,顾延的未来也应该在京城,所以迁就周瑶是很正常的。
    给小两口买房子,丁凤霞也不想顾此失彼,便问了大儿子的想法。
    京城能买到手的房产很是稀少,红星钢铁集团自筹自建属于特殊情况,殊为难得。
    丁凤霞的意思,既然小儿子要买,不如连同大儿子的也一起买了。
    就算目前不住,未来他们指不定要回京城,到时候再买就不一定有这么合适的了。
    顾安同弟弟顾延的情况相似,也是四海为家,扎根军营。可现在他不是一个人,老婆孩子未来总是要安排的,所以也没拒绝。
    是听说工人新村距离城里不远,上学和医疗都很方便,更有商业和大公园。
    其实在李学武看来,顾延两口子有必要在工人新村买房,顾安两口子大可不必。
    丈人早晚都要回京城的,原先那处房产情况如何不好说,可终究要跟大儿子一起住。到时候工人新村那边的房子还要空着。
    不过丈母娘爱子之心,他不能说什么,只想着丈母娘回京以后再劝劝。
    这个时候买房并不便宜,至少是相对来说的,工人新村的房子算得上是高价了。
    你看几千块钱就能买到一百多平米的房子,可再想想这个时候的工资水平。
    丈人和丈母娘不是贪鄙之人,家里并没有特殊收益,全指着那点工资和待遇。
    说起来两人的工资是不低,可也没攒下多少钱。真要买两套房子,怕不是要掏空老底。
    李学武这么想着,在上飞机的时候就跟丈母娘提了一嘴。
    丁凤霞自然不会责怪姑爷多管闲事,且姑爷也没有说什么,只是想着她回京以后看看情况再定。
    结婚的事因为有李学武在京城,她便有充足的时间安顿好金陵这边。
    只是想到姑爷年前就有可能去钢城,她又担心京城这边的关系不方便。
    姑爷也说了,他会定下章程,请朋友和发小帮忙筹备。可到底不是家里人。
    “姥姥,我好舍不得你啊。”
    不容丁凤霞再想其他,李姝已经腻乎地搂着她的脖子撒起了娇。生养闺女一回,顾宁从记事起就再没有像这般亲昵过她。
    丁凤霞没享受过亲闺女的贴心,倒是在外孙女的身上找回来了。
    她把李姝和李宁抱在怀里亲了这个又亲亲那个,看看哪个都舍不得。
    “姥姥也舍不得你们啊。”
    丁凤霞泪珠在眼眶里打转,哄了两个孩子说道:“等姥姥过完年就回京看你们。”
    将两个孩子交给二丫和顾宁,她又看向姑爷叮嘱道:“你也不用太费心,左右是他们两个的事,让他们小两口去忙活。”
    “您就放心吧,有我呢。”
    李学武知道丈母娘舍不得用他,可他是做姐夫的,哪能不尽心尽力。
    “房子这边我来办,包括装修和家具,等您来了看一眼,查缺补漏就行了。”
    “这个时候了,你就别往后站了。”丁凤霞听姑爷说的敞亮,便抓了周瑶的手笑着叮嘱道:“可你们的喜欢,你姐夫工作忙,自己也立事,毕竟是你们自己的事。”
    “嗯,我们知道了——”
    周瑶点头,看了顾延一眼,眼里只有欢喜的,这次来的目的全都达成了。
    顾延笑着站在姐夫身边,很有小舅子的自觉性,也真没拿姐夫当外人。
    “那就这样,有什么事就打电话。”
    丁凤霞强忍着离别之苦,又叮嘱了顾宁几句,无非是照顾好孩子,好好工作和生活。
    顾宁在家的时候说不想父母,也很少把思念挂在嘴边上,只是来金陵她也是欢喜的。离别之际,看向母亲的目光里也多了依赖。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面面俱到把所有人都叮嘱到了,照顾到了,却唯独忘了她自己。
    李姝和李宁两个小的虽然同姥姥和姥爷只待了三天,可这会儿也是满眼的不舍。
    在上悬梯的时候就已经哭了出来,悬梯下面的丁凤霞也是掉着眼泪。
    二丫和顾宁强哄着两个上了飞机,李学武在同丈母娘道别后,带着小舅子两人也上了悬梯。
    飞机按照预定的时间起飞,带着丁凤霞的思念飞向了京城。
    ***
    “才待了这么几天就回来了?”卜清芳路过李学武的办公室习惯地看了一眼,见他坐在办公桌后面办公,有些经验地敲了敲门走了进来,问道:“不是说还要探亲吗?”
    “总不好因私废公。”李学武抬起头见是她,微笑着说道:“工作结束了,亲也探了,就回来了。”
    “你也太敬业了——”卜清芳走到办公桌前面,手撑着桌面意味深长地说道:“可不是所有人都盼着你这么敬业呢。”
    “谁啊?你吧。”李学武听得出她话里的弦外之音,故意玩笑道:“我要是多在金陵耽误几天,你是不是就很开心。”
    “我开心可跟这个没关系。”卜清芳好笑道:“我又不缺你给的锻炼机会。”
    她眉毛挑了挑,道:“再说了,您留在金陵能有几天,往后我怕是要多跑钢城无数次,向您汇报工作啊。”
    “嗯,是啊——”李学武没理会她话语里的调侃,长叹一声,道:“就算我碍着人家的眼了,可又能有几天呢。所以让他们忍着吧。”
    “哈哈哈——”卜清芳是个爽朗的性格,听他如此说便笑了起来。
    “可有人见不得你舒坦呢。”
    卜清芳轻声汇报道:“李主任昨天交代下来的,请您约谈圣塔雅集团总裁。”
    “呵——”李学武轻呵一声,看向卜清芳问道:“怎么不请谷副主任?”
    “就算谷副主任腾不开时间,高副主任也行啊,我去算怎么回事啊。”
    “可不是说呢——”卜清芳晃了晃脑袋,别有意味地说道:“谁让您没在家呢,人家已经定下来了,您趁早做好准备吧。”
    “约谈香塔尔——”
    李学武想了想,看向卜清芳说道:“那就准备准备吧,我要是闲下来他们心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