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太平道 - 第78章 贫道观殿下有天子气!
第78章 贫道观殿下有天子气!
陈国的原野平坦无际,三月的春意显出勃勃生机。这里是兖州与豫州的交界,北方是兖州陈留郡的圉县,南方是豫州陈国的阳夏。而一条无形的边界线,不仅划分出了郡国州界,也同样成为了汉律对诸侯王的强力约束。
从光武帝建立东汉开始,就对诸侯封国设下了严格的限制。诸侯除定期朝觐外,无诏不得出封国疆界。而明帝年间,这种对诸侯王的监督,对同姓王室的防备,被进一步强化。封国官员由中央任命,王国相负责监督诸侯王,一旦发现诸侯王触犯朝廷禁令,随时可以向皇帝上书告发。
就像十几年前,勃海王刘悝被灵帝处死的罪名之一,就是“私出游猎”。这里的私出,是出了封国国境。一个诸侯王不好好在封国里呆着,出国境做什么?游猎?用游猎的罪名治你,可皇帝真正忌惮的,绝不是明面上的游猎而已。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的刘姓诸侯王来说,封国是享乐的安乐乡。可对少部分有抱负与野心的诸侯王来说,这却是囚笼的英雄冢。他们对于封国外“汉室天下”的关注与想法,可一点不比封国内少,只是无法伸手而已。
“哗哗!~”
原野的风猎猎吹过,被射穿的黄天旗帜,在风中不断变幻。旗帜下,太平道近百精锐门徒,各个手持武器,与陈王武装齐备的四十余骑互相对峙。所有人都神色紧张,垂着闪光的寒刃,望着对峙中心的数人,时刻准备着性命厮杀!
而在张承负、高道奴、于禁与典韦的包围中,陈王刘宠却并不紧张。他眼中带着审视,甚至有些好奇的,仔细打量着走出的大贤良师张角,看着这个粗布麻衣、精神矍铄的老道。
在继承封国的十多年里,这还是陈王与大贤良师的第一次见面。无论他多少次听闻大贤良师的消息,只要大贤良师一直没入陈国,他就没法光明正大的见到,私下里也没有相见的门路。直到这次大贤良师来陈国边界的己吾县传道,声势弄得很大。他听闻了消息后,派人紧盯了许久,这才等到了这样一个时机,让他立刻兴冲冲的“游猎而来”。
“大贤良师.妖道张角”
陈王刘宠轻声念叨着,听的张承负眉头紧皱,手中的刀柄紧了又紧。大贤良师张角平静望去,对陈王温和笑笑,又一次问道。
“陈王殿下,所为何来?”
“咳!你太平道好大的声势!竟然以举办祭祀为名,在我陈国边上,聚集大量百姓!”
陈王刘宠轻咳一声,眼神锐利的盯着张角,严厉道。
“你这道人,可知汉律威严?无故行此淫祀,乱郡县教化我自然得带人前来,看看你这名动天下的道人,究竟是什么模样!”
“殿下,汉律所定,贫道是否失罪,自有郡守县令来决断。而贫道为百姓祭祀逝者,不图钱财,不图供奉,只是劝善济生,以天下的公心行事而已!.承负,放开殿下,不可无礼!”
大贤良师张角不疾不徐,一边温声说着,一边示意张承负放开陈王。张承负迟疑片刻,才咬了咬牙,放了陈王自由。随后,他带着几人退到老师身旁护卫,目光紧紧地盯着陈王。
而陈王眉头一扬,活络了下发疼的手腕,后面的亲信护卫“哗”的一下涌了上来,把他保护的严严实实。场中的气氛缓和了许多,只有那一匹倒地死去的白马,流出如一样的红色。
“殿下既然看到了贫道,可有所得?”
大贤良师神色不变,笑着开口。而陈王刘宠撇了撇嘴,微微昂起头,冷笑道。
“不过一个垂垂老矣的老道,看上去如同老农一般,怕是没几年活头了!”
“陈王说得不错,确实是这样。”
大贤良师含笑点头,陈王顿时哑然。他被这一擒一放,原本兴师问罪的气势泄了不少。数息后,他才盯着这老道,呵斥问道。
“你这老道!你为何要散播谶纬谣言,诋毁我汉家天下?!‘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火德已衰、土德将兴’.这些流传在士族间的谶纬,可都是你居心叵测,四下传播的?!”
闻言,大贤良师默了默,依然平静笑道。
“殿下,天人感应,人间事,自有天象示警。这几年日食月食、地震星象、洪灾旱灾、瘟疫飞蝗.难道是苍天一切正常,火德依旧兴盛的样子吗?天下百姓深以为苦,流离失所,饥寒倒毙,却无任何救济。无数小民痛哭哀求,吃土果腹,易子而食,却根本无法求活。这是上下失德、天下承罪之象!故而贫道说,‘苍天已死’!这不是还未发生的预言,而是天下都能看到的世道。”
听了这番话,陈王刘宠的脸上变了又变,再也无法维持之前的镇定。而很快,那些复杂的情绪,都变成了不愿承认的愤怒,让他厉声驳斥。
“你这老道,尽是胡说!天下百姓流离失所、饥寒倒毙?你看我陈国境内,小民冻饿而死的,少之又少!官府从无救济?孤去年才开了仓,救济了陈国百姓!.”
听到这,大贤良师点了点头。他看着神色激动的陈王,竟然行了一礼,认可道。
“陈王有德,贫道代陈国百姓谢过!若是天下郡国,都能像陈国一样,那苍天确实未死,火德依然可兴只是可惜!可惜啊!”
“你!.”
看着这低头行礼的老道,陈王一时无言,就像每一拳,都打在了软绵绵的麻布上。他捏了捏手中的弓,冷声道。
“你这老道,倒是能说!可我大汉法度,又岂容你一个道人肆意评说?这天下事,就不能乱说!”
闻言,大贤良师捋了捋短髯,在陈王锐利的眼神中,在数十名陈国骑兵的注视下,笑着道。
“陈王殿下,贫道观你有天子气,为天意所钟!”
“啊?!”
陈王刘宠脸色瞬间变幻。这一刻,他心中波涛起伏,既有激动,又有震惊,还有一丝自信的恍然大悟!他直勾勾的盯着面前的老道,脸上满是严厉,唯有嘴角微动。然而,下一刻,他却听这老道笑着反问。
“陈王殿下,贫道刚才的话,是乱说吗?您愿意相信吗?”
陈王刘宠再次哑然。他心里虽然愿意相信,自己有天子气。但在这种场合下,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最后,他只得道。
<div id=“pf-15812-1“ data-format=“audio“ data-lazy=“false“>
“哈!你这老道,只会假借天意,惑动人心!”
听到此话,大贤良师摇了摇头,正色道。
“殿下,您高看贫道了!天下人心所向,非贫道之力能惑动,而是世道天象,所映照人间的显化!诸多世家大族、高门贤士,其实自有论断。他们只是假借贫道的名头,说他们自己想说的话而已!至于普通小民,根本没有信与不信的机会,他们单是求活就已经耗尽了力气。是这世道,在逼着他们生死挣扎!”
“朝廷衮衮诸公,比贫道有才有贤、有德有望者,不知有多少!可朝廷依然在西园卖官,在各地收钱脱罪。天意大势如泥沙般滚滚而下,不是一个两个人能引动,也不是一个两个人能乱、能治的!从最上的朝堂,到最下的县乡,从最高的九五之位,到最卑的县中小吏,到处都是私心贪婪。所行上背天心,所行下害民生,苍天若是未死,又如何会有如今的局面呢?.”
说到这,大贤良师顿了顿,声音低了许多。他眼神深邃,看着陈王变化的脸庞,轻声开口,只能被周围寥寥数人听到。
“黄天所鉴!在贫道看来,这些当政的诸公,不缺才学,只是公心太少,私心太重。就连那九五之位,也是一样!以天意民心来看,这却不如陈王您了。故而,贫道说,‘陈王有天子气’,并非信口胡言,而是发自真心”
“.”
听着大贤良师的话语,陈王刘宠脸上神色数变。尤其是最后一句“陈王有天子气”,让他忍不住向前半步,像是听到了什么绕梁不绝的绝世乐曲。而等他回过神来,之前的满脸怒气,已经消失不见。他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想要继续追问。但最后,他只是吐出一口长气,低声回道。
“你这老道,不可信!.顶着诺大的名头,也不知是真有望气的本领,还是只会假言惑人?”
“殿下,天下之位,天意所钟,是有德者居之。前秦虽强,视民如草,天下皆叛,失德而亡。项王虽勇,战无不胜,但杀戮太甚,亦是失德而亡。而高祖出身虽微,却与民约法三章,有德而登九五这是天数所在,绝非虚言。”
大贤良师目光诚恳,看着陈王刘宠的眼睛,又行了一礼,郑重建言道。
“殿下的天子气,来于殿下对陈国的治理,来于殿下救民的德行。去年旱灾大疫,陈国能开仓放粮,让百姓熬过春荒。今年眼看着又是大旱,甚至贫道夜观天象,明年也是大旱还请殿下早做准备,积蓄粮食。在旱灾严重时,继续放粮救民,行此德政!而德行所累,就是人心向背,是天意所钟爱的天子气!”
“.”
这一次,听到这老道明言“天子气”的来源,听到这发自内心的建言,陈王刘宠怔了怔,又上上下下、仔仔细细,打量了大贤良师许久。好一会后,他才神色有异的,回答道。
“你这老道陈国之事,自有孤和国相决断!你所说的,孤早就知晓,也无需你多言!”
“噢!既如此,那是贫道冒昧了!”
大贤良师张角笑了笑。陈王板着脸,昂着头,没有笑。但两人之间,似乎多了些默契,消了之前的敌意。张承负看着这一切,心中颇为震动。老师只是一番对谈,就能和陈王化敌为友?这种“传道向善”的本领,难怪连宫中的十常侍,都能拉入太平道中!
接下来,大贤良师与陈王之间,又低声的聊了许久。两人声音很低,只能隐约听到些“天象”、“预兆”,而往往是陈王问,大贤良师回答。直到一骑奔马从南边的阳夏匆匆赶来,马上的中年文士一脸急色,满头大汗,才打断了这一场未曾计划的“相谈”。
“驾!驾驾!”
“陈王殿下!”
“啊?孝远,你怎么来了?”
“俊听闻殿下突然离城,带人‘游猎’向北.就赶紧快马加鞭,追上来了!”
陈国相骆俊满脸紧张,看了眼远处倒毙的白马,又看了看场中的局势,眼角直跳。陈王殿下或许不知道大贤良师的门路,不知道对方传播谶纬、和宦官递话的舆论能力,可他这个精明强干的陈国相,又如何不知?这一次,要是真见了血,这大贤良师死不足惜,但那可怕的舆论后果,就是把刀递到皇帝和宦官手里!
想到这,骆俊连忙走到大贤良师张角身前,恭敬低头,致歉道。
“大贤良师!陈王意气,还请您宽恕殿下的冒犯!”
“无妨!”
闻言,大贤良师轻轻点头,真诚笑道。
“贫道也一直想与陈王一见,今日得偿所愿,其实欣喜。”
“是!久闻大贤良师之名,今日一见,俊同样不胜欢喜!大贤良师若是有空,不如随我等南下阳夏,由殿下和俊亲自设宴,赔礼致谢?”
“国相无需如此客气!贫道与颍川郡守有约在前,得赶紧前去。若是有空,等下回路过陈国,必然登门拜见!”
大贤良师笑着婉拒。他看了眼勇烈坦然的陈王,又看了看有礼有节的陈国相骆俊,由衷赞道。
“天意所喜,真是君臣相得!天下灾疫四起,陈国百姓能享一方安宁,在灾疫中求活这都是二位君臣同心、庇护百姓的功德啊!”
“啊?!这,大贤良师客气了!这都是皇帝有德,德及我陈国.咳!殿下与我,都不敢居功!”
陈国相骆俊额头冒汗,他的政治敏锐程度,可比陈王高多了。毕竟前国相是怎么死的?那可就是私自祭祀、谋求天意,被皇帝一纸诏令,直接赐死的!这太平道大贤良师的夸赞,又哪里是那么好承受的?只希望陈王没和这老道纠缠太深,被对方传出什么“天子气”,什么“取天子而代之”的谶纬来.
“大贤良师既然早与颍川郡守有约,那我等就不叨扰了!陈国政事繁杂,俊这就和陈王殿下一起,返回阳夏了!”
三人聊了片刻,陈国相骆俊判断出大贤良师温和亲善的态度。他心中松了口气,赶紧拉着有些不舍的陈王,向这沾不得、更杀不得的老道告别。而大贤良师张角含笑点头,行了告别的礼仪,又对张承负笑道。
“承负,你代替我,亲自送一下陈王!”
“诺!老师!”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