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从破产川菜馆开始 - 第91章 放心,我不做鸭!(第二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1章 放心,我不做鸭!(第二更!)
    周砚立马堆起笑脸,点头道:“要得!表叔你要定哪几样凉菜?”
    “就今天这几样嘛,你直接给我包工包料,大后天中午开饭前给我送过来能上桌就行。”
    “保证送到!”
    就一会功夫,就有好几个围上来找周砚定卤菜和凉拌鸡的,都是自家办的三五桌的小型宴席。
    这种一般不会特意去请乡厨,都是从自家亲戚里找个厨艺最好的掌勺,再买点卤味凉菜一搭,成本不会太高。
    周砚掏出小本子把时间和地点记上。
    倒也不是多少都送。
    “哥,你这两盘猪耳朵,要不就你当天到镇上买菜转到店里来打包一下?跑一趟南村来回得半个多小时。”周砚笑着婉拒了一个配送订单。
    不要配送费,那有起送价就很合理吧?
    都是沾亲带故的,倒也都好说话。
    超过五桌,在苏稽镇范围内的,周砚都会配送,这算大订单了。
    做生意嘛,就要灵活多变。
    人群散去,周砚回到肖磊和郑强这边。
    俩人手里拿着一张纸,正乐呵着傻笑呢。
    “定了多少单?”周砚笑问道。
    “六单。”郑强伸手比划了一下,一脸佩服地看着周砚:“师弟,你可太厉害啊!”
    “是咱们三个厉害,这都是咱们靠实力打下来的口碑。”周砚笑着摆摆手。
    “这个月三单,下个月两单,下下个月还有一单。”郑强把纸给周砚递了过来,笑着道:“这个月有两家定了要你送凉菜,就按今天的标准来,你把日子和桌数先记下来,到时候我提前两天跟你沟通确切的桌数。”
    “那可太好了,这是大订单啊。”周砚喜滋滋地接过那张纸,拿出小本子抄录下来。
    八号有一家,十六号也有一家,都是苏稽镇上的,一家二十桌,一家三十八桌,都是大买卖!
    瞧瞧,这就是互帮互助的双赢局面啊。
    肖磊又道:“其他四家也你来给我们做凉菜吧,我给你分钱。”
    “主人家要是没有提要求的话,我就不去了,师父你的卤味技术在食堂也是一绝的,等第三场的时候,你的卤水也养好了,这钱你们自己挣。”周砚笑着摇头:“我还得顾着饭店这边,时间上不合适。”
    “要得。”肖磊点点头,没再多说。
    周砚给他们安排了张牌桌坐下,自己骑着车回了饭店。
    师父和郑强怎么分钱周砚不掺和,师父几十年的老江湖了,又是郑强的师叔,肯定能把钱分合适。
    一桌三块钱,他们俩个人分,收入还算可观。
    他们俩磨合好了之后,腾出一个人手弄凉菜完全没问题,要是再把钱给他分一道,几十块钱三个人分,一个月能挣多少?
    周砚现在饭店每天利润过百,接下来卤味要是能做出来,利润还有上升空间。
    专心经营饭店才是他当下该做的事情,他不可能把市场上的每一分钱都塞进自己口袋。
    要是哪天他师父和郑强准备开包席的酒楼,他倒是很有兴趣参一股。
    再过几年大家生活条件变好了,开始讲究排场的时候,酒楼应该相当挣钱。
    回到饭店后厨,周砚用漏勺把卤水里的肉渣全部捞干净,再用纱布裹着漏勺过了一道,确定一点肉渣没剩下,然后补水、补色、补盐,再烧火把卤水煮开了一道。
    老卤水靠养,每次卤完肉都得重复这道工序,不然第二天卤水就酸了。
    今天宾客们的反馈太好了,周砚对这锅老卤水的价值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
    只要他养好这锅老卤,光靠这锅卤水都能保他吃穿不愁。
    【叮!触发支线任务:张记卤味的传承。】
    【苏稽张记卤味,由张淑芬于1930年创立,数十年间成为了苏稽老一辈人的美味回忆。】
    【玩家成功拜师张淑芬,触发传承任务:售出卤味500份,唤醒老一辈苏稽食客的美味记忆,让张记卤味再度扬名苏稽。任务奖励:未知。接受:是/否】
    正在烧火的周砚眉梢一挑,久违的系统任务来了!
    500份,这任务强度算是中等,能完成,但需要一些时间。
    他打算明天开始卖卤味,从卤猪头和凉拌鸡开始,卤牛腱子先控着量来,还是按照老办法慢慢增加供应量,尽量做到不浪费。
    卤水用中小火煮着,周砚拿出纸笔,核算了成本,开始定价。
    去骨猪头肉整个的价格是六毛一斤,卤煮之后会缩水两三成,每次卤煮还会消耗不少卤水,这也是额外成本。
    卤猪耳朵和卤拱嘴少,且更多的人喜欢用来下酒,价格要定高一些,按3元一斤算。
    卤猪头肉按2.5元一斤。凉拌鸡2.5元一斤。
    卤牛肉成本更高,定价4元一斤。
    卤牛肉毛利润其实只有30%左右,而且周砚认为应该不太好卖。
    价格属实有点贵,同样是下酒菜,猪头肉和凉拌鸡明显更有性价比。
    厂门口三家卤味摊都没卖卤牛肉。
    这个价格定的比门口那几家卤味摊每斤贵两三毛钱,按一个猪头来算,扣除各项成本后,毛利润能到55%左右。
    贵有贵的道理,卤水里加的色、香料用的都是资格货,而且周砚有信心做出来的卤味比他们的更好吃。
    今天老太太给他指点卤味的时候,聊起过定价,她当年卖卤味,价格始终比苏稽镇上别家卤味店贵三成。
    即便如此,她做的卤味依旧供不应求,每天出摊中午就能卖空。
    这样定价,同样一百斤肉赚的更多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为了给同行留口饭吃,免得遭人嫉恨。
    周砚这定价已经相对保守。
    然后周砚又把店里堂食的价格给定了。
    一份猪耳朵和猪拱嘴有三两肉,薄切一盘了,价格是1元;一份猪头肉和凉拌鸡有四两肉,定价1元,和散称的价格基本没有区别。
    卤牛肉一份四两,定1.6元。
    卤牛肉如果不好卖的话,周砚可能会把他变成预定菜,只有提前一天预定才会做,平时默认估清。
    价格确定之后,周砚从柜子里拿出之前裁好的木板开始写菜单,并且把每一份的份量直接标注上,让客人能直观的知道份量。
    开饭店哪有那么简单,琐碎的事情多着呢。
    增加卖卤味之后,后厨会变得更加繁忙。
    猪头肉、猪耳朵、猪拱嘴要现切,凉拌鸡要新鲜现拌,口感会更有保证。
    周砚考虑是否要招募一名刀工不错的墩子,专门负责在门口现切卤肉,这样用餐高峰期后厨才忙得过来。
    又或者专注做晚上纺织厂下班那一个小时,提前把猪耳朵、猪头肉、凉拌鸡切好,让赵嬢嬢只负责称重打包,店里堂食的就由周砚在后厨负责现切现拌,暂不增加人手。
    五块牌子挂上墙,菜单得到了明显丰富。
    卤味打包的居多,除了丰富菜单,还能扩展客户群体,直接提升营收。
    卤水烧开,把火撤了,周砚盖好锅盖挂锁出门。
    今天纺织厂休息,门口的摊贩还是有几家出摊的。
    住在宿舍的工人,休息日也会逛过来吃饭,多少有几个客人。
    “周老板,星期天也过来啊?”有人和他招呼道。
    周砚捏了一把刹车,回头看是卖甜皮鸭的老板正冲着他笑,圆脸,身材微胖,三十岁左右,身上套了件灰色罩衣,一头茂密的自然卷发,就像戴了一顶厚实的假发,不注意还以为是个慈祥的嬢嬢。
    赵明辉,夹江木城镇人,祖传的做鸭手艺。
    小周的饭店刚开门的时候,来吃过几回,一来二去就认识了,关系处的还可以。
    摊摊后边摆了一张躺椅,一个短发微胖女人搂着个小姑娘,身上盖了件罩衣正在小憩,是他婆娘和小女儿。
    “是啊,过来拿点东西,老赵今天还出来卖啊。”周砚笑着道。
    “对,今天就做了两只,还剩半只卖完就回家。”赵明辉点头,指了指面前的盘子:“还有两个卤鸭头,拿个吃水?”
    周砚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了一眼。
    【两个平平无奇的卤鸭头】
    【半只不错的甜皮鸭】
    “不吃了,今天吃坝坝宴,肚子现在还撑着呢。”周砚笑着摇头,老赵做鸭是专业的,但做鸭头的水平还是差了点意思。
    “那吃点盐卤生,早上我自己卤来当零食的,客人都买不到。”赵明辉走了过来,往周砚手里塞了一把卤生,笑着道:“你最近生意好好哦,我都为你高兴,这下做得起走了吧?”
    “生意还行,这下不用关门了。”周砚把车撑踩下,剥了颗生丢嘴里,卤味浓郁,盐味适中,还挺香的。
    【一颗不错的卤生】
    “卤生比你的卤鸭头好吃,你要不试试不卖鸭头卖生?”周砚认真建议道。
    “真的?”赵明辉眼睛一亮,点着脑袋道:“我也是这样想的!这生口味我调了几十遍了,这是最终确定下来的配方,我想卖,我婆娘说没人要的嘛。”
    “下酒多好,怎么会没人要呢?”周砚笑着跟他说道:“接下来一个星期,客人只要来买卤味或者甜皮鸭,你就给他抓几颗尝尝,有停下来看的,你也给他递几颗,先把口碑做起来,让人晓得你这里有卤生卖,而且味道不错。”
    “就算散一个星期,你最多也就散十斤生,要不了好多钱。下下个星期直接开始卖卤生,摆到摊子显眼的位置,把价格写起放在上面,明码标价,肯定卖的脱。”
    赵明辉越听眼睛越是明亮,不禁拍手叫好道:“你这个主意好啊!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周砚,你脑壳太机灵了!”
    “你试看嘛,我觉得这生应该比你的鸭头好卖,生便宜,卤了重量还会涨,一斤卖个四毛钱,赚一半不香吗。”周砚又吃了一颗生,把剩下的揣兜里给周沫沫带回去。
    “要得!明天我就开始给客人尝生。”赵明辉点着脑袋,喜上眉梢,随口问道:“我看你早上也回来了一趟嘛,搬啥子东西吗?”
    “哦,我哥结婚,我帮他卤了点猪头肉和牛肉。”周砚收起脚撑,准备走。
    “卤味?”赵明辉愣了一下,有些惊讶地看着他:“你也要开始卖卤味了?”
    周砚笑着宽慰道:“放心,我不做鸭。”
    赵明辉:……
    第二更,求月票!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