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青葱岁月 - 第40章 见证奇蹟的期待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饭后小歇一会儿,剧组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华逸尘前去做准备,安茜也拿起各种本子来巩固自己的导演思路。
    从场景构图本,到光线构图本,到运镜构图本,到分镜头剧本,都需要她这个导演一一想像並在脑海中凝聚出完整的初步画面,再通过导戏形成最终的拍摄视频。
    她“刷刷刷”的快速翻阅著各种本,经过近二十天的学习与自我提升,在上辈子的阅歷与成熟思维的加持下,现在对於导演工作渐渐熟能生巧。
    不说距离大导还差多少个层次,至少离一名合格的导演已经不远。
    她也很清楚,自己短时间能有这样的进步,离不开华逸尘的帮助与指导。
    安茜翻开拍摄本——
    【第五集,听吴昊说水里有鱼,飢饿难耐的四人再去冒险,除姜小柔不敢下水外,其余三人下水抓鱼,但最终无功而返,以吴昊觉醒“机械与水电工程”能力的镜头作为悬念结束。
    第六集,吴昊觉醒能力后,指挥另三人在楼层安全地带寻找材料,姜小柔发现一具人形骷髏,眾人在骷髏手中日誌发现了世界末日的情况,以陈铭发现一扇打不开的电子门为悬念结束。
    第七集,陈铭觉醒“计算机工程”能力,在吴昊的配合下修復好短暂的电力,陈铭在电子门內藏的计算机上极限操作,以最后一刻打开门为悬念结束。
    第八集,门內是储物室,吴昊利用各种材料组装了些捕鱼工具与一艘小船,眾人拿著工具去裂缝对面楼层捕鱼,有所收穫折返时,忽现“大水怪”追逐而来,以眾人划船狂跑为镜头作为悬念结束。】
    已经拍了12集了,其中有几组镜头因各种问题搁置。
    依她的计划,今天要把这几组镜头补全。
    接下来要拍的是第八集的最后两幕,这两幕的拍摄方法有些复杂。
    安茜放下本子,起身前往华逸尘处。
    “两边定焦一定要精准无误,摄影机除焦距外的各项参数也必须一致,水中折射出来的光线饱和度也儘可能一致,不然两边镜头合不到一块去。”
    李子健、陈阳、灯光尹老师在听,华逸尘一边调著机器一边讲解。
    袁珊珊、焦俊燕、景超和王仁军已经做好了准备,都在不远处的第二场景前等待著指令。
    “这要怎么拍?”袁珊珊奇道。
    “我怎么知道,我们拍好自己的就行了。”焦俊燕摇了摇头。
    对於他们来说,坐在绿布道具船上,拿著道具狂划船,作出一副被怪兽追逐的状態就行了。
    难点就在於没有怪兽追他们,如何表现出对应的状態。
    而所谓的怪兽呢?就在他们不远处,华哥跟前的水缸里——一条长长的带鱼。
    可即便有些长,但也只是普通的一条鱼,这就等於文本中的怪兽?
    他们想不通,不知道华哥会怎么把带鱼拍出怪兽的感觉。
    “啪!”摄影棚灯光全暗。
    演员们不由屏住呼吸,即便隔了些距离,也不敢发声打扰到前方的拍摄。
    安茜和老师们保持极度的安静,在华逸尘两侧无声地观摩著摄影机屏幕。
    摄影机架在三脚架上,俯视著下方的大水缸。
    在摄影棚灯光全暗的情况下,水缸里的水在人眼视网膜中呈现主体黑色。
    水缸中端玻璃壁上,连著一根防水的线路,线路顶端的小led灯沉入水中,位於水缸中央。
    led灯散著微弱白光,又被一层透光的银色反光纸包裹住,只露出长方形led灯的头和尾,这就相当於是银色反光直接在光线源头进行散射。
    这就让原本的黑色水,变成眼下镜头中呈现出的淡淡幽蓝,依旧是冷色调。
    这淡淡幽蓝色泽,依然让人看不清水中物,水面依旧是呈主体黑色。
    但是,那条带鱼在水中游动出来的涟漪,却能被镜头牢牢捕捉到阴影。
    有了这道水面涟漪阴影,那水中怪兽的存在就有了逻辑。
    华逸尘调整焦距,將画面放大,让水缸四周景色消失,只拍水面特写。
    他要的效果是,全是水的画面中,要出现一道自后往前推的涟漪阴影,达到这道涟漪看起来是在追赶前方演员的特写状態。
    这是1號镜头,镜头放大后相当於是贴著水面拍,就等著带鱼游过去。
    华逸尘轻微摆手,示意安茜让开。
    安茜悄声后撤一步,华逸尘缓步来到水缸另一头的2號摄影机前。
    水缸的两侧,有两块立起来的木板,木板贴著和楼层场景两侧墙壁一样的背景纸,用来偽装成实景环境。
    这2號镜头要拍大全景,拍涟漪追赶演员的整体画面。
    水缸长3米,要达到的效果是,前1米有涟漪,第2.8米处是逃跑的演员。
    华逸尘把2號机的焦点,定位在水缸有做標记的第2.8米处,把演员当空气来运镜,到时候靠后期进行视频合成。
    调整好后,剩下就是等待。
    水中的带鱼无法控制,它要怎么游动是它的事。
    两台摄影机只需捕捉到对应的涟漪画面,哪怕只是一瞬间也行,在后期通过“加帧”的方式让“一瞬间”想变成多少秒就变成多少秒。
    十分钟后,两个镜头还没动静。
    那带鱼不知跑哪去了,就是没从镜头前游过。
    又过了十分钟,紧盯1號机的李子健眼睛一亮,在黑暗环境中冲对面的华逸尘竖起个大拇指。
    华逸尘点了点头,也不管李子健看没看得到自己的回应,他低下头的目光十分专注地看著2號机的屏幕。
    不远处,四名演员腿都站麻了,在场记提前招呼下,他们动都不敢动,生怕打扰到华哥的拍摄。
    早知道这样,在拍摄前他们去找个地方坐著多好。
    “开灯!”
    听到华哥的声音,四名演员鬆了口气,忙去找凳子坐下揉腿。
    李子健將1號机画面后退些时间,只见黑暗的水面画面中有一道游动的涟漪向前笔直闪逝而过。
    “安导,怎么说?”华逸尘问道。
    “可以的,看看你那边。”安茜走向水缸对面。
    眾人跟了上去,2號机的画面中也有一道涟漪向前游动而过。
    见此,安茜吩咐道:“赵老师,钱老师,可以测距了。”
    水缸这边的拍摄为“特效戏”,演员那边的拍摄为“实景戏”。
    若要把两者合为同一个画面,那就需要对两边的场景进行等比例拍摄,这就需要测量场景数据。
    美术组赵老师前来测量水缸和2號机数据,1號机是单独的特写镜头,无需测量。
    钱老师去往第二拍摄场景,测量演员场景的数据。
    赵老师拿捲尺测完距,报导:“水缸景长3米;2號机架高度0.7米整,焦点定位景长2.8米处,比例1比4;焦点和景长比例为14比15;机器距焦点3米,距景边0.2米。”
    十米外的钱老师传来声音:“楼层水道景长6米;3號大全景镜头高度按比例应为1.4米;焦点按比例应定位至景长5.6米处;摄影机距焦点应为6米,距景边应为0.4米。”
    安茜双手环胸地听著,看向李子健道:“李老师,开动吧。”
    李子健拿著摄影机,陈阳拿著机架,两人奔往第二场景。
    华逸尘冲三名场务摆摆手,嘱咐道:“道具船放在5.6米前,船头卡位5.6米那条线就好。”
    “明白!”抬著道具船的三名场务回应。
    “焦点定位船头,背拍的四名演员能更好入镜。”安茜道。
    “对。”华逸尘点头。
    安茜放下环抱的双手,有些雀跃地道:“第一次拍特效戏,有点小兴奋呢,到时候两边的等比例画面一合成,让我有一种见证奇蹟的期待感。”
    华逸尘微笑,看了眼监视器的方向,“导演,去看监视器,准备开拍。”
    “ok,片场靠你盯著了华老师。”安茜朝监视器的方向小跑而去,倩影中难掩对特效戏的期待。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