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青葱岁月 - 第134章 与两校的交流3(加更,求月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34章 与两校的交流3(加更,求月票)
    华逸尘不知中戏校方如何考量,只在安茜给她老师周新霞打了个电话约见后,第二天又跑去了北电。
    他没来过几次北电,更对这里的情势不熟但没想到,有不少貌似表演系的人对他熟。
    “看,『美导”的男朋友。“
    “他就是安茜的男朋友?”
    “我想把他打一顿怎么办?”
    华逸尘一路往教学楼走,附近有些人嘀嘀咕咕不知在说什么,但第一句“美导的男朋友”被他听清楚了,也让他大概知道了是什么个情况。
    他感到好笑,去自己学校无人问津,跑別的学校反而出名了的样子。
    出名了也就算了,头衔还是“安茜的男朋友”。
    这北电给他的感觉有点不友好,让他有种在吃软饭的感受。
    “周老师你好。”
    “你好,安茜的男朋友,小华同学是吧?
    又是安茜的男朋友放前面当称呼,华逸尘表面微笑,心里面很鬱闷。
    仅这一段路,他必须承认,位於摄影棚的安茜给他隔空扇了一道“女王风”。
    或者说,安茜在他面前隔空装逼,把他压製得死死的。
    估计是安茜在电话里头说了下影院的事,他和周新霞只浅谈几许,周新霞就以一副大概知道什么事的样子,带著他去了副院长办公室。
    和中戏相同的配方,跟学校谈合作,都是由副院长经手。
    若事小那副院长就能决策,若事大就会匯报给院长。
    中戏的副院长刘立滨,是从表演系出身的,一路上升到副院长,演员方面的人脉很强大,
    北电的副院长是王鸿海,美术系出身的,闻名业界的能力在於视效画面的指导和光影艺术的构图,其中《大明王朝》和《乔家大院》两部大剧的艺术指导,就是他。
    除此之外,头衔很多,什么“全国优秀教师”、“最具影响力的百大製片人”等等,可谓荣誉满身。
    对华逸尘来说,这王鸿海身上最重要的一个头衔,是“首都影视艺术研究基地负责人”。
    把这个头衔翻译一下,就是研究数字电影和数字影院发展战略与建设方面的大佬。
    就以目前国家才推行数字电影的开荒阶段来说,韩三坪在王鸿海面前也要矮一头。
    韩三坪代表的华影集团掌握电影资源与渠道,但需要王鸿海提供国家基地的技术支持,以及参考国家级別的数字电影方面的意见与建议。
    仅现阶段而言,王鸿海是真大佬。
    “小华,你不是中戏的嘛,不去联繫自己学校?”
    “昨天已经去过了。”
    “去过了?你这是想两边通吃?”
    办公室里,听了华逸尘的话,王鸿海感到乐趣十足。
    去了一趟中戏,又跑来北电,这是想脚踏两只船?
    周新霞笑著,她倒没什么惊讶,早就知道了这对情侣的情况,一个是中戏的,一个是北电的。
    而今新兴事业待发展,那两边跑一趟的情况在她预料之中。
    “我和女朋友作为两校的学生,自然很希望儘可能的得到更多的支持。”华逸尘地道。
    王鸿海含著兴味,点了点头,“说说你的想法。”
    华逸尘娓娓道来,把对刘立滨说的话,大致重复性的复述了一遍,就是开放一个放映厅与北电合作。
    “一个放映厅,和中戏共用还是一边一个?”
    “共用。”
    听了,王鸿海笑而不语,低头看著草稿上的规划。
    华逸尘默然不言,等著他发话。
    以公司当下的发展情况,回馈不了学校什么东西。
    想著来跟学校谈合作,就是赌一个学校能看重他们的潜力,仅此而已。
    所以他在做规划的时候,並没有去深究跟学校合作,能给学校提供什么资源之类的事,目前还办不到,说多了就是空话。
    就挑一个放映厅给学校意思一下,如果学校看重他们的潜力,这个放映厅不给也会给他们助力,不看重的话给再多估计也白瞎。
    “对於数字影院的发展,你是怎么看的。”
    “未来可期,大有可为。“
    王鸿海抬眉看他一眼,大批资本及一些官方领导都不敢说这话,不然也不会试点测试几年那么久。
    吸引资本入场的“试行”文件也发布了半年多了,但入场的资本也不多,全都在观望,
    眼前这年轻人如此看好数字电影和数字影院,让他有点另眼相看。
    他目前就在研究这个数字行业,若心中没有嚮往和期待也就不会来做基地负责人这个位置。
    这短短八个字,算是跟他不谋而合。
    “数字电影呢,你是摄影专业的,怎么了解这一块,简单说说。”
    “只要习惯了数位技术,那数字电影比胶片电影的拍摄及製作会简单得多,但要拍摄出好片又提高了难度。”
    周新霞双手环抱著,带著几分兴致偏头看他。
    “怎么简单得多?”
    “胶片电影相当於產品的底层逻辑,数字电影相当於基於这个底层逻辑进行了精美包装后的升级版產品。
    就拿摄影机简单说吧,数字摄影机把很多胶片机的功能都进行集成化了,一个功能模块可实现胶片机的多个功能,比如自动变焦、定焦等,拍摄起来会更简单方便。
    诸如此类吧,习惯了数位技术后,拍数字电影会很简单。”
    王鸿海点了点头,这小华同学確实懂点东西。
    “拍摄出好片又提高了难度,这又怎么讲?”
    “隨著数位技术的提升,镜头帧率只会越来越高,而我国的电影是24帧率规格,如果要用高於这个规格的帧率拍电影,那难度会几何倍上升。
    拿60帧率镜头来讲,监视器里头是60帧率画面,大荧幕只需要24帧率画面。
    对於导演和摄影师来说,就要想像片场拍摄的60帧率画面,减掉36帧率后的画面,这个画面才是上映的成片画面。
    这就相当於是,在片场看到的画面並不是实际上映的画面,要在脑子里面想像把它减去一半,
    才是能成片的。
    这对於导演和摄影师的空间想像力,或者说电影立体的画面感,要求非常高。
    所以说,数位技术让影视剧拍摄与製作难度普遍降低,但对高质量高標准的影视剧拍摄与製作,於导演和摄影师而言,能力水平的要求无限上升。”
    王鸿海连连点头,把手中草稿放下。
    “可以,看得长远,也说得很准確,利与弊就是如此。
    你把胶片电影比作底层逻辑也对,导演们在底层逻辑上打磨,技术水平只会越来越高。
    导演和摄影师的要求因数位技术的智能化降低了,未来的电影行业在我眼里会因此欣欣向荣。
    但同时就跟你说的,因智能化而降低了要求,那代表未来的好导演越来越少。
    因为没几个人会去尝试高帧率电影,估计都往低要求走,跟风市场好赚钱。“
    华逸尘点头,这副院长还是有水平的,把未来的发展趋势说对了,有点牛逼。
    “刘立滨怎么说的?”王鸿海忽然提到中戏副院长。
    华逸尘说道:“我规划还没做全,做全了再去。“
    “那我也一样。”王鸿海眼里头有打趣,“把规划做全了再来,和安茜一起来,毕竟她才是我北电的学生,如何?”
    “好。”华逸尘起身离去,“那打扰王副院长和周老师了,我先走了。”
    看华逸尘关门离开,王鸿海拿保温杯喝了一口茶。
    “一直听你说安茜的优秀,她这男朋友也可以,才毕业一年,能看透很多事,有真才实干,这对情侣就有意思了。”
    “他们规划非常好,一个做导演,一个做製片,导演用剧挖掘了赚钱的渠道,製片则为导演事业的上层搭台唱戏,这就很妙,你不觉得吗?”
    听了周新霞这番话,王鸿海微微頜首表达一番认同。
    “搞电影院,必定接触发行和院线,若是拥有了发行和院线两大板块,那你的学生就是国內第一女导演。”
    “对啊!而且目前『试行』文件才出不久,国营资源与渠道也开始释放於资本市场,如若学校给予助力,按他们两个人的才能,拿下院线牌照和发行许可证不难。”
    “这样一来,代表北电多了一个亲密院线方与发行方。”
    “就是这样,这是两个大潜力股,现阶段投资相当於雪中送炭。”
    王鸿海沉思了下,和刘立滨考虑到了同一个点。
    “既有中戏支持,又有北电支持的话,这影响是不是有点大?要支持的话不能直给,得想一个方法出来,让资本市场和某些领导无话可说。“
    『这还不简单,响应国家数字电影试点发展的號召,北电文化交流方面將打造一家试验型电影院,用於试点教学与研究,然后校方以协作单位掛在他们的电影院规划章程中,上文旅审批秒过,
    也会让人闭嘴。”
    王鸿海笑容满面,“这点子非常好,但对於你的学生来说更好,这助力可不是一般的大,搞不好这家电影院会被文旅重点关照,成为首都先进文化单位的代表,不愧是她的老师。”
    周新霞理所当然,“当老师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弟子扬名立万?再说了,真要发展起来了,那他们对学校的回馈也会是巨大的。”
    王鸿海微微点头,“只一家影院还好,影响的范围不大,发展不起来就撤,发展起来了再加大合作也没人会说閒话,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努力,事实说明一切。”
    “对,就是这样。”周新霞认可道。
    “这要开个小会,等这对情侣来了再定吧。”王鸿海道。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