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青葱岁月 - 第294章 院线成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94章 院线成立
    华逸尘稳稳地將车停在地下停车场,熄灭引擎后,和安茜一同推门下车,並肩朝著负一楼的电梯走去。
    电梯里灯光柔和,静謐无声,仿佛在等待著即將发生的偶然相遇。
    当电梯缓缓抵达一楼,“叮”的一声脆响,门缓缓向两侧滑开,一个身影迈步而入。
    剎那间,双方目光交匯,皆是微微一证,显然都未曾料到会在这小小的电梯间里不期而遇。
    安茜率先反应过来,脸上浮现出一抹略带惊喜的神色,笑著说道:“杨磊师哥来了?”
    “安导,华製片,刚下飞机就跑过来了。”杨磊一边回应,一边露出了爽朗的笑容。
    “来的正是时候。”华逸尘微微点头示意,隨即伸手按了下关门的电梯按钮早在去年年底,《重见天日》第四季的筹备工作便已在公司规划部的精心安排下逐步展开。
    然而,当时郭晓峰等一眾主创人员都全身心投入到第三季的后期製作之中,
    分身乏术,使得第四季的筹备事宜不得不暂时搁置。
    直至前几日,剪辑完成的片子与特效画面合成后,第三季的后期製作宣告大功告成,顺利进入送审阶段。
    与此同时,第四季的前期统筹工作也终於可以顺势启动了。
    可就在彼时,状况却突然出现。
    原本担任副导演的乌尔善选择离开,去参加刘德华发起的亚洲超新星导演计划。
    这本就是乌尔善早已规划好的人生走向,即便是两口子的蝴蝶效应也终究无法改变他的决定。
    在国內擅长拍摄科幻和特效方向题材的导演本就屈指可数,像后来凭藉《流浪地球》声名大噪的郭帆,此时还不知在何处默默打拼,尚未在行业中崭露头角,完全是个无名之辈。
    而电视剧《鬼吹灯》的导演费振翔,此时正在张艺谋团队担任副导演,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
    安茜最终凭藉两校的人脉资源,发掘到了一位合適的人选一一97级北电导演系的师哥杨磊,也就是未来电视剧《三体》的导演。
    在华逸尘的印象中,同样作为待发展和成长的导演,杨磊比乌尔善应该更適合《重见天日》的创作,甚至比郭晓峰还要更適配这部作品。
    “杨导,那你跟安导他们好好聊聊,我这边有点急事,先失陪了。”电梯抵达8楼,华逸尘礼貌地说道。
    “好,华製片忙。”杨磊回应道。
    就这样,华逸尘与安茜、杨磊在8楼分別。
    新加入的副导演,自然需要与郭晓峰、陈祉希、杨文斌等几位主创人员,深入探討一下创作理念,以便更好地融入项目。
    安茜带著杨磊去进行交流,同时她也会顺便处理《重见天日》第三季送审以及第四季筹备的诸多事宜。
    而华逸尘则步伐匆匆,径直朝著安华影院公司赶去,心中满是对院线牌照的牵掛。
    当他踏入办公区域,职员们正各自专注於手头的工作。
    看到老板突然出现,有些人刚准备开口打招呼,只见华逸尘高高地扬起手,
    声音洪亮地宣布:“牌照批了!”
    这短短四个字,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打破了办公区域的寧静。
    全场先是一片寂静,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紧接著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噢一一!!”
    欢呼声此起彼伏,其中还夹杂著“牛逼”、“安华起飞”等激动万分的话语。
    华逸尘双手叉腰,脸上带著悠然自得的笑容,静静地看著眼前这欢腾的一幕。
    他的思绪不禁飘回到05年,那时青葱岁月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工作室,他和安茜两人挤在那间狭小的办公室里,满怀憧憬地畅想著未来。
    他们將院线规划为事业第一大阶段的宏伟自標,彼时的他们既没有雄厚的资金,也没有广泛的人脉渠道,更没有强大的背景支撑,这样的规划在旁人看来,
    无疑是痴人说梦。
    然而,他们凭藉著对数字电影试行政策的行业入口,紧紧跟隨国家政策的步伐,而后拉拢两校作为坚实的背景依託,以此为基础逐渐撑开了一个文化圈。
    而后,又促成了专利的诞生。
    直至今日,院线的梦想终於成真。
    这一路走来,无论是时运的眷顾,还是自身的才智拼搏,亦或是在国家政策解读上的那份先见之明,都使得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將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梦想变为现实。
    对於出身草根的华逸尘而言,这份成就所带来的成就感,远远超过了单纯在资本层面获取財富的喜悦,更多了一种难以言喻的优越感。
    毕竟,想要开办院线,绝非仅仅有钱就可以做到。
    且不说消防、环保和卫生这三大必须跨越的关卡,单是文旅、电影局、广播局,乃至国家大院里的电影专项基金及文化部等一系列繁琐复杂的环节,就足以让许多人望而却步。
    而如今,他们不仅成功打通了这些环节,还顺利获得了院线牌照。
    这一切,是他曾经连想都不敢想的。
    在这些关乎行业准入的关键环节面前,资本的力量往往显得微不足道。
    放眼未来国內的院线格局,华影、万达、大地、光线堪称四大巨头。
    其中华影作为国营院线暂且不论,此时的方达和大地在行业中还只是初出茅庐的“小趴菜”,而光线传媒甚至连数字院线的业务都尚未涉足。
    如今,华逸尘手中紧握著院线牌照,且自己在一场局中已然成为了一个能够搅动行业风云的关键开关。
    这份掌控感,让他不禁有些飘飘然,心中不自觉地涌起一股傲气,甚至隱隱有不把方达、大地和光线传媒放在眼里的感觉。
    曾儿何时,华逸尘的想法还仅仅是小富即安,只愿凭藉自己的一份摄影能力,赚个几百方便心满意足地回家陪伴老妈,平淡度过此生。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深知在这个竞爭激烈的行业里,如果没有强大的渠道和背景,想要出人头地,简直难如登天,而他又不屑於去卑躬屈膝地跪舔他人。
    但如今,隨著专利的快速授权以及院线牌照的迅速落实,这两件事如同两声响亮的號角,让他清晰地认识到一一在国家大力推动行业发展的进程中,在文化政治圈的某些关键人物眼中,他华逸尘是一个极具价值、能够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的有用之人。
    明確了这一点,这就够了,这比身价几十几百亿还有用。
    国家认为你是有用的人,还开放了特殊渠道和资源助力,有什么事能比这更加激励人心的?
    华逸尘现在有点飘,也有点心潮澎湃。
    直到黄文魁走上前来喊了一声“老板”,他那有些飘忽的目光才缓缓聚焦,
    重新回归到现实之中。
    华逸尘环顾四周,这才发现各部门的管理层人员,甚至连前台的妹子都纷纷来到办公区域,围在他身边,为院线牌照获批一事鼓掌庆贺。
    华逸尘脸上洋溢著和煦的笑容,语速轻快而有力地发布指令:“2天內完成排档工作,3天后开启线上预售,5天后举办发布会,6天后的除夕我们的院线全面营业。各部门按照之前制定的规划,立刻著手准备。”
    “好!”各部门人员齐声应下,声音中充满了干劲。
    华逸尘將目光投向人资部的人,说道:“去订个环境好点的馆子,今天团建,大家一起好好庆祝一下。”
    “好的。”人资立刻回应,职员们听到团建的消息,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华逸尘朝著黄文魁招了招手,说道:“老黄,走,去拿牌照,顺便把申请发行的材料带上。”
    院线牌照的顺利落实,对於安华来说,无疑是一份含金量极高的利好资质,
    如同为他们的事业大厦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电影產业的生態链中,电影的播放依赖於影院,影院的运营受制於院线,而院线的片源又源自於发行。
    如今,院线已然建成,只差一个发行闭环,整个上层建筑链便能完整齐备。
    华逸尘一刻也不想耽误,带上发行许可证的申请材料,打算在去拿牌照的同时,顺便把发行许可证也一併申请了。
    反正这两项业务都在广播总局办理,也算是顺手的事。
    当他们来到广播总局,负责发放牌照的领导看到华逸尘,不禁哭笑不得地说道:“华总,这眼瞅著就快过年了,能不能体谅体谅我们,给我们减少点工作量?”
    华逸尘和黄文魁忍俊不禁,他们也知道院线核验和发行许可证的核验工作有重复,都需要跑线下去验產,虽是同样的工作流程,但需形成两份不同的报告记录。
    也是因此,领导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恭喜恭喜。”领导把牌照文件递给华逸尘,说道:“两年多了,民营第七家数字院线出现了,华总是不是要搞个发布会宣告一下?这是对行业和外行投资资本具有一定影响和吸引力的事。”
    两校提出了发布会,这广播局的领导也提了下发布会,这其中怕不是有什么联繫。
    但华逸尘不作他想,这个局的结果在刘院的说法下是好的,明確了这个情况那想些杂七杂八的也无太大意义。
    “正在筹备发布会,就在3天后,届时恳请领导蒞临见证。”
    “好,有空一定来。”
    华逸尘和领导微笑握手,说道:“发行许可证上的事还望领导指正。”
    领导微微頜首,说道:“可能要到年后收假再办了,在我看来也就是时间问题。”
    院线牌照到手,发行许可证进入申请流程,事业转瞬进入下一个阶段。
    辞別领导,离开广播总局。
    华逸尘怀揣著那份承载著无数心血与期望的院线牌照,和黄文魁匆匆赶回公司。
    当他们踏入公司的那一刻,原本忙碌的办公区域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自光都齐刷刷地投向他手中那象徵著远大蓝图的牌照。
    通过印表机复印了一份证件后,华逸尘在前台对准大门的墙壁上,亲自掛上了院线的证件。
    安茜也赶来了现场,和安华影院公司的团体人员注视著。
    当华逸尘把证件掛载完好后,笑著说道:“安华院线正式成立!”
    “哗”的一声,公司门口范围內传来一阵轰鸣般的掌声。
    所有人的都抱以期许的目光,而安茜这位老板娘亦是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