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青葱岁月 - 第359章 有衝劲的安导
第359章 有衝劲的安导
华逸尘虽然支持安茜走这条职业路线,但也是说等以后数字电影的市场规模发展起来后再议。
安茜出门拍戏几月,回来一趟对环境的变化有所感亦有所体会,思虑一番就坚定了內心,乾脆利落就做下了决定。
若让华逸尘知道,也只能感慨一声自家女人的个性飞扬,自我主见之强,丝毫不优柔寡断的讽爽之姿,愈发的有魅力。
而安茜独自在公司吃了顿快餐后,就约好待在酒店的杨蜜出发北电,前往学校报导。
周新霞对於自己爱徒的到来,很是欣悦以待:“怎么样,经过几月外景的拍摄,自己感觉有进步吗?”
“有,能感受到。”安茜甜甜地道,“但具体的东西一时间又说不出来。”
周新霞微微頜首,习以为常地说道:“说明你的思路和新的艺术观念还没有彻底凝实,没有牢固,这也很正常,多些经验就好。”
“嗯。”安茜深以为然,接著邀请老师道,“过两天棚里的特效戏开始拍了,老师有空来把把关吗,跟《重见天日》有所不同,我这部剧对特效方面的考量更细致。”
周新霞笑了笑,欣然答应道:“好啊,到时候我来看看。”
安茜稍弯眉眼,开心了脸色。
报导后,办了个实习证明掛在青葱岁月。
虽然这个证明对她没用,都当大老板的人了,哪还要实习证明,但该走的流程还是得走,有了这个证明就相当於一个长期请假条,聊胜於无。
“安导。”杨蜜报导完毕,在教学楼下小跑过来,“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我准备讲你的理论,怎么样?”
“我的理论?”安茜懵了下,一时间不知自己哪有什么理论。
“就是你在飞机上讲的那个啊。”杨蜜迷妹般的模样,兴致勃勃地说道:“时代在进步,行业需创新,表演也需要有新的思想。
在大眾的熟知层面上挖掘共鸣的点来发展剧情,在小眾的创新方向上找到共情的情绪来塑造人物。
从而,让剧情符合大眾审美的同时,又能让人物得到创新的情绪来惊艷观眾,两者结合的表演就是这个时代演艺圈的新风向!”
安茜一愣一愣,旋即“噗”一笑。
她只觉这下好玩了,这杨蜜跟她混了几年是彻底变了个人。
这番话说出来,跟上辈子舆论中那个“流量女王”完全就是两个样子。
此刻的杨蜜,竟然搞起学术来了。
这看起来就有点离谱,但又有跡可循。
毕竟是跟她混的人,心境、眼界、感观若不变,那她上辈子也不会火那么多年。
“安导,你不会告我侵权吧?”杨蜜对她的笑不以为意,只以为是一番乐趣。
“这有什么侵权的,属於是你自己的经歷,你既然认可我的理念,那我肯定支持呀,
放手去弄,爭取在明年的毕业演讲上大放光彩,到时候我来给你加油。”安茜给杨蜜鼓劲,心里头却趣味横生。
“好噠!”杨蜜满脸神采奕奕的模样,挥舞了下拳头。
艺术园区,偌大的摄影棚里,剧组人员来来往往地忙碌著。
安茜在公司、剧组所在酒店、“莉莉培训”三点一式地休閒了几天,等到在浙江收尾的製片组人员归来后,便开启了摄影棚的特效戏拍摄阶段。
相较於整部剧的时长来说,特效镜头时长占比不多,也无需用道具搭建复杂的景,要留更多空白空间给绿布和蓝布到后期製作的时候进行抠图併合成特效画面。
一切看起来都很轻鬆,但按照计划和要求,拍摄起来又很有挑战性。
《大唐仙侠传》特效的合作方,依然是上海的星霓文化影视公司。
其老板龙博海,既是青红中天跟东方卫视战略合作中的上海那边的股东,属於是合作伙伴,同时也是跟青葱岁月在《重见天日》项目上的特效製作方面是合作伙伴关係。
基於这双重关係在,安茜对特效方面也就给予了很大的信任,起码不会被坑,也不担心被滥等充数的搞五毛特效出来。
“这条不行。”
“停,休息下准备重拍。”
听到特效指导韩明华的话,也是星霓文化视效部的总监。
安茜拿起对讲机就把戏给咔掉了,虽然不知为什么不行,但专业人干专业事,相信韩明华的判断。
“韩老师,什么情况?”
安茜放下对讲机,跟来把关的周新霞,以及导演组周晓文等人看向韩明华,寻求一个解释。
“演员劈那一剑的水不够,特效的成像就达不到质量,演员要再用点力。”
听到韩明华的话,安茜微微起眉头。
这一幕戏,是乔振宇饰演的李逍遥,一剑劈开女媧山上的天河,从而进入结界封天。
韩明华带领的特效组,在来棚里拍摄之前,为这部剧量身定製了特效画面的规划。
这里要展现一个效果:李逍遥劈开天河,天河炸裂出来的水又在虚空流动,最后凝聚成一张太极图水幕:
这张圆形的太极水幕范围极大,遮天蔽日般以封天之势,抵御从苍穹裂缝中袭来的秽之气。
这是一个很宏大的特效场景,被韩明华说要用粒子特效的方式才能完成,
什么粒子特效的她不懂,作为导演她只知道李逍遥过於用力劈剑的话,有违她想像和设计中的“剑仙”那仙气飘飘的形象。
“水不够是什么意思?”
听周晓文疑惑发问,像是嘴替一样,不懂的人纷纷好奇看向韩明华。
水不够,从字面意思理解那人人都懂,但这跟特效有什么关係呢?
韩明华解释道:“特效是否精致看其精度,精度则在於组成特效的动態元素的变化多不多。
就这一幕特效,让被一剑劈开的水流动起来並凝聚成太极图,首先这个水作为基础元素,越多动態就越好。
拿一万名土兵举例,正常特效的做法是复製粘贴,然后战场上这一万名土兵的所有动態都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无比死板,给到近景镜头就会发现假得要死。
如果让这一万名士兵拥有一万个动態,每一个特效人物都有不同的动作和表情,想像一下,这在近景镜头下就会真实且震撼。
同理,刚刚这个镜头中,被剑劈开的水,我估摸著最多也就几十个水粒洒出来,也就是几十个动態。
那么,我做后期处理的时候,就只能以这几十个洒出来的水粒动態为基础,去做后续的大特效。
几十个水粒形成几十条水流,然后匯聚成遮天蔽日的太极水幕,这就不够宏大。
如果捕捉到上百水粒形成上百条水流的话,把基础元素的精度提高,那这画面將更加震撼。”
安茜和周晓文等人听了,缓缓点著头。
解释得够清楚了,虽不懂大特效的製作技术,但也知道了点原理。
周新霞双手环抱,靠在椅子上说道:“做高精度的特效要拍实物。”
“当然!”韩明华理所当然道,“就像好莱坞,任何一个超高精度的特效场景,都是以实物拍摄为基础元素来做后期的。
比如《铁达尼號》的船模型,《变形金刚》的机器人模型,纵使他们的计算机特效技术牛逼,也要搞一个实物出来拍摄和製作,就是为了提高精度,更好的跟画面结合。
我们这场戏也是一样,乔振宇老师的剑是真实的,道具组倒水形成的瀑布模型是真实的水,然后乔振宇老师一剑劈开瀑布而炸出来的水,同样是真实的。
那么,我们用高速摄影机把这一切真实的画面捕捉到位,作为特效画面的基础。
那在后期处理的时候,就能保证所有特效动態都跟这一幕的画质与清晰度等百分百契合。
而不是p上去的,因为我们有真实画面作为底图。
有了真实画面作为底图,就保证了特效最基本的融合性。
以此为基础,才能让特效更有视觉衝击力。
而要让特效有视觉衝击力,那么真实画面这个底图就要契合特效方案。”
安茜听了,有所恍悟道:“我明白了!製作《重见天日》的时候,特效方案是跟著导演的镜头走。
导演拍出来的是什么,特效就只能按导演拍摄的画面製作,这就有一个视觉效果的上限。
而按韩老师的说法,这部剧在特效上,就跟製作《重见天日》特效部分的方式相反。
是特效方案是什么,我的镜头就怎么拍,那最终能够呈现的视觉效果,只要特效方案宏大且能实现,那就是可以突破上限的。”
“对。”韩明华点头,“这就是好莱坞大片的特效製作方式,和我们相反但却效果非常好的原因。”
周新霞说道:“在我们国內一切都是按照导演来,阻碍了视觉效果上的发挥,因为大部分导演不具备大特效呈现的思维,真正懂的人是搞特效的技术人员。”
韩明华接话:“说是这么说,但技术人员也不懂导演的运镜思维,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和衝突点的唯一办法,就是导演也精通特效镜头,也精通特效思维,知道该怎么运镜出什么样的画面,才能让特效的视觉效果最优化。”
周晓文接著说:“是的。有些运镜角度不契合特效,有些光影的呈现会扰乱特效,有些演员的行动路径也会干扰特效,所以要拍特效大片,首先这个导演要懂特效的製作和原理。”
眾人微微点头,经过这么一聊,不仅明晰了特效镜头的正確拍法,也懂了国內跟好莱坞在特效製作上的区別与方式。
安茜也因韩明华的一番话,给了她在已经决定走工业影视的导演路线中一个提醒,
在拍《重见天日》的时候,她没去过於了解特效的製作与原理,也没去过多了解的兴致。
因为她是导演嘛,通通按她的镜头来处理就行了。
特效做得好,团队牛逼。
特效做得不好,团队垃圾。
现在她清楚了,特效做得不好,也可能是导演的问题。
就如韩明华刚刚所言的,拍摄到的底图画面精度不够,那特效的上限就被固定了,技术再牛也无法提升,这就等於是基础的不足限制了上层结构的发展。
安茜现在明悟了这点,不由说道:“拍完这部剧我就去学特效知识,爭取在下部作品的合作中,有专业能力跟韩老师共同制定特效镜头的方案。”
此言一出,眾人不禁微笑,亦有一份讚赏。
国內目前可没有几个导演玩特效,更没几个导演具备特效导演的思维。
周新霞感到很欣慰,安茜的身上总是散发著积极性,与很先锋的一股子衝劲,让她非常欣赏。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