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青葱岁月 - 第365章 剧的全貌拉开了序幕
第365章 剧的全貌拉开了序幕
摄影棚里,绿布场景。
安茜外装白衣胜雪,面容冰清玉洁,目光幽幽淡淡,不食烟火。
吕中身披玄龙金袍,龙顏不怒自威,眼色光正又带著一丝凌厉。
一方白色石桌旁,两个人相对而坐,彼此抬袖的两指间各捏了一枚棋子,在下围棋。
她们举手投足间,动作不紧不慢:
不经意对视间,神色无有一丝波澜:
仿若就算是天塌,亦会是云淡风轻的似仙似圣模样。
整个剧组一片安静,好似被戏中的两人所散发出的无形气场所震。
数台摄影机围绕两人,紧盯小屏幕画面的摄影师大气也不敢出,似是也因两个人的气势而惊心。
周晓文在把控监视器,韩明华和鲍德熹等导演组的人在旁默默观看。
华逸尘和公司高管们在后或坐或站著,保持安静地投以欣赏的目光。
而在片场的外围角落,演员们在肃静的氛围中,亦是在认真地观摩这场戏,目光里又有些期待的色泽。
两天前,他们这些演员的戏份全部结束。
吕中老师的到来,也代表著整部剧收尾部分的来临。
吕中老师这位武则天的戏份不多,基本都是和安导这位女媧的对手戏。
这场对手戏,也是整个剧的杀青戏。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而两天前当安导盛装出场的时候,全剧组的人属实都被安导的形象狠狠惊艷了一把。
不打扮的安导已经够美了,这搞了下妆造不得了,让佟丽雅直呼一句:“还好安导不当演员,不然要被碾压一个时代。”
这话虽然听起来夸张,也有点恭维的嫌疑,但首次盛装打扮露面的安茜,確实非常亮眼。
就连华逸尘见之,都有一种为之倾倒的感觉。
安茜两世为人的心境所凝聚起来的气质,当了几年老板又时常跟领导打交道所形成的姿態,很是与眾不同,独特到难以言喻。
好似上辈子的小龙女重现,但重现的只是其形,骨子里透出的神韵跟上辈子她的小龙女又截然不同。
正如华逸尘对妆造过后的安茜的评价:娥的蜕凡气质,王母娘娘的稳重又大气的姿態。
这两者结合起来该怎么形容?任谁都会词穷。
但对演员来说,安导的形象虽然惊艷,但更让他们的惊艷的则是整个剧的深层次內涵得益於这两天吕中老师和安导的交流,眼看整部剧即將杀青,安导终是把这部剧的核心思想给说了出来。
龙生九子?
难怪,重要角色会有九个!
而龙生九子的神话传说,整体寓意上代表著龙的传人。
龙的传人又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可以指代每一个华夏人。
而华夏文明中任何一个时代下的社会,都是由人来组成的。
换而言之,龙生九子可以表达华夏文明中任何时代的社会形態。
演员们大有感悟,隨著观摩了吕中老师和安导两天的戏,整个故事的艺术结构也在他们的脑海中勾勒了出来。
佟丽雅知道了自己的赵灵儿代表负质(i),象徵著艺术的美好,而艺术又是文化传承的一种载体和流传方式,更是文明延续下的结晶之一。
她起初只认为赵灵儿的出场剧情很悲剧,后头才知道安导要表达的是“舆论之毒”,
讽刺的是现实社会中的不实舆论和负面流言对人或事造成的诬陷和侮辱。
但经过这两天的了解,她方才清楚这只是表面,更深的內涵竟是讽刺国內娱乐文化的乱象,映射的是恶事物对良事物的打压,反映的是劣幣驱除良幣的逐利市场。
正如她赵灵儿那个出场剧情,其中青楼传播艺术的方式代表就是恶事物,当赵灵儿这个好事物影响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就会用下三滥的手段將赵灵儿消灭。
这不仅仅是“舆论之毒”,更是当下资本市场很多公司的真实写照。
资本逐利,也就不在乎艺术传播方式的对与错,亦是不在乎艺术內容是否妥当。
安导真正想要表达的则是,艺术是文化传承的一种美好载体,但当下某些资本对良性的文化传承造成了阻碍。
她的赵灵儿在剧情中把阻碍磨灭了,那些青楼老板一个个都死了,或许这是安导內心深处的一个夙愿或是发泄。
但是呢,磨灭掉这些阻碍,付出的代价却是赵灵儿唯一的亲人死亡。
安导在这里的表达可能是,想要反抗这样的世道,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当佟丽雅终於彻底理解自己角色內涵的那一刻,心里头的情绪难以言明、五味杂陈,
只暗自说了一句:“安导大才,这创作功底太深厚了,直击灵魂。”
杨蜜她对林月如的人设与內涵,也有一番更深入的了解。
嘲风象徵吉祥如意、人人平等。
林月如虽家世显赫,却因被外界质疑靠家世而內心渴望证明自己。
她的高调和娇蛮是对外界质疑的反抗,行侠仗义是为了撕下“靠家世”的標籤。
在现实社会中,出身和资源的差异常常导致人们受到不同的评价和对待。
有些人即便自身努力,也可能被他人忽视,只看到其背后的家世或资源。
安导对林月如的设计,表达的是不应仅凭出身去评判一个人,每个人的努力都有自己的价值,都应该被平等看待。
而林月如最终醒悟过来,不再高调,不再刻意强求得到別人的认可。
安导在这里的表达是,人不要被外界的评价所束缚,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即可。
这让杨蜜不禁联想起安导本人,安导创作的《重见天日》那么火了,观眾市场却很少提及安导的名讳。
安导好像也不在乎这些东西,仿佛就跟她设计的林月如所传达出来的思想一样,不刻意追求任何名利,只管自己努力提升自己就好了。
杨蜜领会到了这里,不由暗自感嘆:“怪不得这么年轻就这么厉害了,这心境有点强。”
霍建华他的心中,对安导也是方分感佩的。
他的刘景代表猩狂,象徵著正义与公正。
人物进京赶考多次落榜却仍坚持,並非为了中榜,而是以身试毒,渴望看到社会规则的完善。
起初他只以为是在映射应试教育,这两天通过安导与吕中老师交流的见闻,方知自己看浅了。
正如现实社会中的各个行业和各个圈子,底层老百姓为了生存,哪一个不是在以身试毒?
进入职场的人,纯纯粹粹的心会被职场潜规则吞噬,但为了生存就算痛恨又不能离去,只能在这个“毒圈”中被消磨和適应。
外出打工的人,进入某个工友圈,也是一个江湖,也有自己的“毒圈”,为了生存也只能以身试毒,或化为“毒”的一份子,或忍耐下去。
他的刘景,以身试毒的目的是想亲言看看“毒圈”是否消散,社会规则是否完善。
而当今社会和刘景有共同窘境的人,在“毒圈”生存的同时又何尝不渴望“毒圈”消散,能得到真正的公平与公正的待遇呢?
在刘景的剧情中,那个搞潜规则的官员死了,被刘景救下的一只妖杀了。
这代表刘景本善,连妖怪也会去救。
但在霍建华现如今的理解中,这只妖也代表刘景的负面,或者说是心魔。
恰如当今社会被潜规则压迫的人一样,被压迫到了情绪底线,或多或少都会有把压迫者一刀砍死的幻想。
刘景的那只把官员杀死的妖,就是映射现实此类人的一种情绪释放,一种精神层面的幻想。
妖杀人,妖偿命。
刘景这个“本我”不可能杀人,因为杀人犯法,现实中没几个人会这么衝动。
这个人物的剧情设计得非常现实,映射的是社会中大部分都会忍耐下去的同类个体。
但最终,刘景飘然离去,放弃了自己所追寻的生存环境,离开了侵蚀了他几年的“毒圈”。
如此剧情,若放在別的影视剧,定会安排刘景把这个“毒圈”搞散、销毁,变成一道正道的光。
然而安导没有这样安排,因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潜规则,就会有“毒圈”。
除非把世界毁灭,不然“毒圈”永生不息,这是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必然会存在的一种形態。
面对这种“永生”的形態,安导很理性的安排刘景离去,让刘景表现得很是洒脱和飘然。
而刘景一路跟著李逍遥和赵灵儿等人闯荡天下,靠著知识去茶楼说书谋生,或是帮助李逍遥和赵灵儿解决困难,一路上自由又快乐,轻鬆又愉悦。
能感受到快乐和愉悦的时候,这又何尝不是自我公平和公正的一种暗情绪的疏导?
安导的设计无非是在表达,公平和公正是自己找的,不要奢求社会或別人来给你。
目光看淡点,心胸宽广点,条条大路通罗马,尝试换一种生存方式试试,或许会別有一番风光。
霍建华真的是嘆服,能够设计出这样的人物內涵,不仅需要才华,还需要对人对事乃至社会,拥有十分豁达的心境与体悟。
安导明明才21岁,这修养和阅歷怎么就这么深厚呢?
霍建华想不明白,但不妨碍他对安导的艺术境界有很高的敬意。
再加上安导平常为人的讽爽,和宋朝爱喝酒、很豪迈的大才女李清照有点相似,这让他不禁暗自感嘆一声:“李清照怕是也不过如此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