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青葱岁月 - 第373章 抨击与讽刺
第373章 抨击与讽刺
电影局的领导说了下现在的行情,以此来激励在座的各位广播局的领导拿现在的行情做对比,说了下过去的行情,表达一番数字电影行业正欣欣向荣。
来自国家大院电影专项基金办的领导,则是描绘了一份数字电影的广阔蓝图,让在座的各位放心大胆地去推动它。
最后,监管办的领导发言,督促在座各位要依法依规行事,不要在大好的行业形势下犯错。
跟社会常態中一红一黑的轮换不同,领导们是三个红脸、一个黑脸,这就很体制內。
“好,接下来由韩总主持会议,我们还有事,先走一步。”
领导们的开场足足说了半个小时,看起来都是些没实际意义的文案,但正如政治之下的军队,想要让下面的兵听话和信服,军队的政委在部队行动前总要长篇大论地说些东西。
如此一看,这半个小时的政治性开场,预示著接下来將会有大事发生。
领导们走了,韩三坪走上主席台。
台上只他一个人,颇有行业带头大哥之姿。
“几位领导刚走。”韩三坪顿了下,扫了一眼全场,笑著说道:“这气氛明显就鬆散了很多。”
他把目光聚焦在华逸尘的身上,打趣道:“唯有我们华总和安总一直是轻鬆愜意的状態,真有一种一代新人换旧人的感觉。”
在场眾人嘴角微微扬起,都把目光投向华逸尘和安茜。
现场的大多人土,虽是当下数字电影行业的代表人物,但几乎都是从传统胶片电影行业转型过来的。
在以往电影行业的民营市场还未开放的阶段,民营资本最多只能作为一个投资人进入这个行业。
而且,基本上都没有话语权,话语权掌握在代表国资的企业领导手上。
在国营体制垄断电影行业的形势下,民营资本在这个行业的“生死存亡”就是领导们的一句话。
也就基於往昔年代的这个形势,在场的老板们在协会总部的正式场合中面对刚才那几位领导,就有一种习惯性的紧张和拘谨。
华逸尘和安茜没经歷过胶片电影的年代制度,所以对此情形没什么感触,加之自己的安华与专利方面多有领导在幕后帮衬,他才表现得很轻鬆。
忽听韩三坪来了这么一句话,两个人都有点摸不著头脑,面面相地对视一眼。
见全场的人都带笑,他们也付之一笑来配合这个氛围,实则心里头都很懵逼。
韩三坪看两个人没读懂他的点,也不以为意,接著说道:“在此前,发行渠道和发行权都掌握在国资企业手上,也等同於掌握在官方手上。
即便是培养民营企业给予渠道,也就是给个二级代理的名头,最终解释权仍在国资企业手上。
就比如去年的《功夫之王》,华艺兄弟就是这个二级代理,没有华影集团作为第一出品方,华艺兄弟跟好莱坞在《功夫之王》这部电影上压根就合作不了。
海外电影引进文件,海外电影国內发行权,都要官方批准和全程把控。”
华逸尘、安茜和在场老板们静静聆听,说的虽然是他们都懂的东西,但在这个场合被韩三坪讲了讲旧事,也是令人回味的。
“我们也知道。”韩三坪缓缓开口,继续说道:“在这样的一个行业情势下,对於有能力发行电影的企业,是比较压抑的。
特別是对於院线方,发行渠道若一直被国营体系掌握,那院线方就失去了对电影市场的前瞻性。
因为院线方压根就不用理会自己的影院上映什么电影,国营体系包办电影发行,那发行什么电影你就上映什么就是。
院线方不用去探究电影市场,不用去挖掘观眾市场,因为没有自主的发行权哪,上映什么电影完全被动哪,那去探究市场就没什么意义。
如此一来,院线行业就失去了活力,更失去了推动行业发展的驱动力。
这也就导致了一个现象,多年以来的票房市场,通通都是那些所谓的大导演的作品在霸榜!”
说到这里,韩三坪拍了下桌子,对於这个现象很生气的样子。
在场眾人听之任之,不知韩三坪是不是装的,没什么表情变换。
华逸尘却是认为,韩三坪的生气是真的。
前两年寧浩的《疯狂的石头》,和未来文牧野的《我不是药神》,这两个新人导演的作品,且作品的题材放在各自的时代下都属於是小眾中的小眾。
而一部电影的初始排片非常重要,如果资本要排挤一部电影,给个象徵性的1%排片,
那就算电影质量好到突破了银河系,那也註定是扑街的命。
若没有韩三坪帮忙,给予寧浩和文牧野排片,
让他们这两部电影在上映头儿大就有压过同期电影的较好成绩,促使各大院线对这两部电影在后续加注排片,这两部电影或许就不会成为黑马。
至少从这两件事来看,韩三坪喜欢推崇新人、助力新人成长、挖掘优秀的小眾题材给市场注入新的活力,是能够看得到思维脉络的。
“国营体系求稳,求稳也就代表稳定的政绩,对於他们来说,当然是所谓大导的电影最稳。
发行权又掌握在他们手上,那大导的电影自然就是倾斜诸多资源给予发行与排片的结果。
好的宣髮带动了市场的热度,高的排片挤压了同期不知是好是差的別的电影。
如此情况,那除了大导的电影外,其余人如何生存?优秀人才如何能有从事这个行业的活力?
行业迟迟没有新生力量的崛起,支撑行业上限的院线方又没有推动行业发展的驱动力。
破旧、抱团的、形成资源垄断的胶片电影行业若不被取代,我们这个行业就永远发展不起来!”
在场眾人尽皆一,华逸尘和安茜也稍微楞了一下。
所有人都没想到,韩三坪竟然会说出这样的话。
要知道,现场大部分人虽然转型至数字电影行业,但旗下仍有胶片影院这个產业的存在,属於是两头通吃。
韩三坪这话一出,属实是啪啪打脸了在场很多人。
但事实证明,韩三坪的话说得又没什么毛病。
国营发行也好,国营院线也罢,在他们眼中代表稳定政绩的大导,自然是香饃饃。
发行上给大导宣传与发行资源渠道,院线上给大导更多的排片,然而最终受益的则是大导背后的资方、製片方、胶片生產厂商。
如此一来,国营发行、国营院线、导演和导演背后的民营资本们,就形成了韩三坪口中的“抱团”。
以这个导演为中心抱一个团,以那个导演为中心抱一个团,资源和渠道永远在內部循环,那行业里的绝大部分人该如何更好的生存?
不是所有人都像寧浩那么幸运,得到了刘德华的投资,又被刘德华引荐给了韩三坪。
然而,即便连韩三坪看重的电影,也就是《疯狂的石头》,也只能被安排在当年的4
月份,一个平平无奇的档期。
这就很不正常。
虽然当时的韩三坪只是华影副董事长,但在行业內的地位和权威那么高,他看重的电影再怎么也不可能安排在一个垃圾档期。
不过,《疯狂的石头》就算安排在垃圾档期,也是当年的黑马。
但从这事上透露出来的潜在东西,就有点耐人寻味。
说明即便如位高权重的韩三坪,也会受到国营体系中其余领导的肘。
新人导演就是新人导演,小眾题材就是小眾题材,低投资项目就是低投资项目,永远都不可能放在大档期上映。
这也就是传统胶片行业的国营体系,看重那些大导演的核心原因之一,因为只有大导演拉得到大投资,想要搞投资那作品必须要顺应市场来拍摄主流题材。
这些元素通通都化为韩三坪口中的一个字:稳。
稳,则代表稳定的政绩。
韩三坪很大胆,不知是否和领导们沟通过,把对传统行业的击竟然当眾说得如此直白和讽刺。
但这也符合他当下地位提升的心境,毕竟上任华影董事长才一年,新官上任的这“三把火”或许还在。
由此也可看出,国营体系內竞爭也很激烈。
就看韩三坪这上任一年来的举止,既跟国企设备厂合作生產大批量的数字设备,又大搞建设在首都成立大型的专门为数字电影拍摄服务的飞鹏摄影城。
这完全就是一边倒,一心一意推动数字电影行业发展,而仍作为主流的胶片电影像是被他彻底摒弃。
若是华影集团是他一个人完全说了算,那这样的行为应该不可能发生,应当是推动数字电影的同时,也要安抚胶片电影行业。
韩三坪却没这么做,不可能是这点政治觉悟都没有,只能是国营体系內有其余领导干扰,跟他打擂台,不跟著国家政策走,或许是在利益捆绑下依旧支持胶片电影。
如此一来,才最有可能出现目前的韩三坪,完全倾向於推动数字电影发展,来取代胶片电影行业的局面。
对於他来说,这既是符合国家政策的路线,又是能够抗衡跟他不合的人的仕途发展。
但话说回来,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他也算是把国家政策下的潜在意识表达了出来。
05年开放数字电影民营市场的“试行”政策一出来,其实就註定了胶片电影在国家心中要被取代的意图。
这既是时代进步下的行为,或许也是韩三坪口中“打掉破旧”事物的方针。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