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一个贪官懂点科学怎么了 - 第86章 四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听到张合的话,秦淮苦笑了一下,爭论到这里,跟他的预计没有什么出入。
    张合果然还是照本宣科,就按照公文上写的来,这样最是符合规矩,他也不需要额外承担什么责任。
    至於有人偷偷在公文上动手脚的事情,那是另外一个性质的事情,等后面他自然会再单独处理。
    所以很多事情是要打提前量的,否则等別人的布局一旦走到落实的那一步,再想挽回可就麻烦多了。
    就比如这次,在公文印发之前,要不要加李玖二人的名字,完全是可商可量的,一旦印发之后再想拿掉,那就需要通天的关係了。
    秦淮看著一脸得意的吴同,知道『纳资代役』这个本来最有可能实现的方法,此时肯定是无法使用了。
    吴同不可能同意李玖用钱抵充劳役。
    同样的,户籍改易,在落表之后也失去了任何可操作的空间。
    难!实在是太难了!
    秦淮都在想等李玖被押走后,如何安抚大关其他的匠人了。
    不过他还没完全放弃,转而说道:
    “张郎中,我听说工部有一种考核,是专门针对匠人的?”
    “不错,叫做考功入流,匠人如果做出巨大功绩,通过认定,便可以获得『长上匠』的称號,不仅能免除徭役,以后还可以按月领取酬劳。”
    “那么,烧砖匠可有相关的考核或者標准?”
    “烧砖匠人?”
    张合有些惊讶,一个烧砖的,还想考功?他能有什么功?
    如果说张合只是惊讶的话,吴同的脸色就完全是鄙夷了。
    “秦淮,你就不要妄想了,你可知道,我们已经有十几年没有考功通过的匠人了。两个偏远地区的烧砖匠,还想入流?说出去怕不是要笑掉旁人的大牙。”
    秦淮却是不卑不亢,直视吴同,朗声说道:
    “《论语》有云: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看似微不足道的技术,也有值得学习之处。”
    “佛家也曾说过:运水搬柴,无非妙道。”
    “连日常劳作中都可以悟道,烧砖凭什么不可以考功?”
    “吴主事身携我大唐匠人管理之责,如此明目张胆歧视匠人,可对得起你少府监主事的身份?”
    说到最后,秦淮已经是大声质问,字字清晰入耳,让人难忘其声,难疏其意。
    秦淮越说越生气,说到最后的时候已经是疾言厉色,咄咄逼人。
    “娘希匹的,本来在大关老老实实种我的田,吃著火锅唱著歌,炼点钢,建个城,爆爆兵,突然就被人摆了一道。”
    前一秒他还在做著当大关鲁滨逊的梦,后一秒就被整的差点根基尽毁。
    这种反差,放在谁身上都有火气。
    秦淮现在恨不得撕了这个吴同。
    要不是两人的领导在场,他都想上去直接给他一记耳光。
    “你...”
    吴同被秦淮问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一时之间竟然无言以对。
    他没想到秦淮这个门荫入仕没读过什么书的杂流,竟然如此能辩,甚至引经据典,拿出禪宗妙语,把他噎了个正著。
    本以为只是帮別人一个小忙,没想到竟然惹来这么多骚。
    不仅张合知道了自己擅自改公文的小动作,事后少不得一顿整治。
    现在按照秦淮所说,就连自己少府监主事的身份都是德不配位,他此刻是又悔又急。
    “吴主事,依你来看,烧砖一道,如果想考功的话,当设置何种標准?”
    听到张合发问,吴同揉了把脸,从刚刚的窘迫境地中回了回神:
    “郎中,烧砖一途,雕刻纹,奇形异样,属於巧技,当不得考公之標准。”
    烧砖之人,顶多是烧出比较有样的砖,尤其是高桥镇,本身就是靠异型砖出名的,除了这个技能,还能有什么別的手艺?
    吴同想堵死李玖的考功之路,首先就把最容易实现的路径砍掉了。
    “样不算数,我看你还能怎么考功!”吴同脸上再现得意之色。
    “你是能说会道,又有何用?”
    “有功还是无功,解释权在我这里。”
    本以为秦淮会据理力爭一番,谁料他竟然点了点头。
    这一举动倒是让吴同觉得自己的『妙招』没有打到人,有一种踩空的感觉,颇为难受。
    秦淮之所以点头,是因为他最怕的就是吴同真的设立这种標准。
    这种搞样的创新,全凭评委的『喜好』,恰恰是最没有章程和统一標准的。
    前世的
    人文社科领域
    多的是这种
    腌臢
    事。
    要是吴同真的搞个这种標准出来,他作为审核人再一票否决掉,秦淮就真的一点办法没有了。
    “郎中,现在烧砖的癥结,主要困於投入太多,两斤石炭出一块砖,要是木炭的话,耗费更多,如果真要考功,应以此为標准,谁能减少石炭的消耗,便可以通过考功。”
    张合点了点头,他作为全国匠人的直管官方领导,对於土木营建一事最是了解,每年烧砖的投入確实是让他头痛的地方,买也买不到,只能自己烧,又浪费钱又不出功:
    “吴主事此言有理,如你所言,提升多少算是有功呢?”
    “至少四一之数。”
    所谓四一,是一种比较少见的表达方法,就是四去其一,原先烧一块砖需要耗费两斤石炭,现在就需要减少到1.5斤才算立功。
    张合听到这里,点点头,看向秦淮。
    秦淮也不含糊:
    “好,就依你所说,四一之数算作考功。”
    “张郎中,待会中餐之后,可有安排?”
    “哦?秦县令,你不会是想说,这李玖父子已经可以参加这个功考了?”
    “哈,就是想请您移步,测定一下他们父子的新式烧砖之法,当不当得有功之匠。”
    一旁的李翛是越看越热闹了,连手里的冰鲁化了滴到手背上都浑然未觉。
    凡事只要沾到秦淮,就一定不缺热闹看。
    这是他总结出的『有秦淮就有热闹看第一定律』。
    一个简简单单的饭局,就因为让秦淮过来认认人,他就能给你捅出一个十几年未曾一遇的匠人考功。
    “去,一定要去,本官陪著张郎中一起!”
    张合重重点头:
    “既如此,我们全部一起去你的砖窑看看,希望你不要让我们失望。”
    不同於李翛是想看热闹的兴奋,张合的兴奋,更多的是源於对新技术的期待。
    如果烧砖真的能四去其一,至少能成为今年他最大的政绩。
    如果新技术能用到接下来的天枢阁的营造之中,甚至有机会成为今年整个工部最大的功绩。
    烧砖就像是现代的基础科学,平时无人问津,但是一旦有进步,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都是足以惊天动地的。
    想到这里,张合直接放下筷子,看了看几人,说道:
    “我吃好了,你们也请快点,吃完我们这就动身吧。”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