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一个贪官懂点科学怎么了 - 第101章 人事即政治,大关军镇第一次集体会议
第101章 人事即政治,大关军镇第一次集体会议
大关军镇广场,一间临时搭建的营房,房中央一张硕大的榆木桌子,中间是整个大关军镇的沙盘,与墙上掛著的尺幅巨大的地图对照,地形地势一览无余。
长桌之首,正是秦淮。
李严、刘传之、邱大伟、杨潜、邱二光、李玖、邱三正等人依次入座。
“诸位,今日是我大关军镇初设以来,第一次集议,在会议开始之前,我先宣布几件事情。”
“第一,大关炼铁场、大关砖场併入大关军镇,相应人口户籍隨之更改,目前主事之人分別是邱大伟和李玖,此项工作保持不变。”
“第二,大关军镇目前处於营建初期,我说下具体的人事任命,我强调一下,这只是营建期的安排,等建成之后,我们再行定夺。”
听到这里,所有人都是竖起了耳朵,没有人不关心自己的位置,尤其是邱三兄弟和杨潜他们这些最初的参与者,如今大关炼铁场升级到大关军镇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自然水涨船高,要再升一级。
可是新加进来的要么是六品的果毅都尉,要么是八品的丹徒县丞,都不是他们这些原先的小平民可以比擬的,所以说,他们对今天的人事任命非常关注。
“我大关虽然被定义为成边重镇,我也有镇遏使一职,但是毕竟於制不符,所以今日任命的很多职务未经吏部確认,並非正式任命,仅在我大关內部使用。”
秦淮打了一连串的补丁,他接下来是按照六曹和一些约定俗称的官职来任命的,可是这种任命一般是节度使才能干的活。
这就是他这个县镇遏使的特殊之处了,简单总结来说就是:
秦淮目前也是节度使,不过节度的只有大关这一个镇。
“刘传之,现任丹徒县丞,特任命其兼任功曹参军,主理大关军镇对外关係,尤其是纳贿授勋和隨军要籍的售卖与分配。”
这一项是目前大关营建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除了刘传之,没人比他更合適。而且大关初设,
外交事务的优先级必须要提到很高的位置,事关大关的生存,所以秦淮把刘传之放到了座下第一人。
“邱大伟,现任大关炼铁场主事,特升其为大关军镇主事兼任法曹参军,统领军镇建设,包括处理军民纠纷等事宜。”
从炼铁场的主事升任大关军镇除了军队以外的主事,顺理成章,真正有变化的是后面这个兼职,法曹参军,相当於军队的检察院,由他担任,也是为了平衡李严这个军事主官的势力。
“杨潜,总领天工营,归我直管。同时兼任工曹参军,负责大关军镇工具器械製作,下设匠作监,统领铁匠、木匠、皮匠三坊。”
杨潜的位置最为特殊,是把秦淮的想法创意付诸现实的重要支撑,属於是『一把手”直管的『研发中心』,实际权力不大但其实地位超然,至少在秦淮的印象中,杨潜说的什么建议,邱大伟从未反驳过。
“邱二光,由原先炼铁场后勤主事,升任为大关军镇仓曹参军,协助大伟做好军镇建设,特別是前期阶段,要做好钱帛、粮食、布帛等物资的存储和分配。”
邱二光做事细腻,考虑周全,钱袋子、物袋子交到他这里,还是比较让人放心的。
“李玖,授登仕郎一职,全权负责砖场营建,后续要做好扩建以及制瓦事宜。”
李玖自从升了籍之后,已经成为了大关的活招牌,对於大关吸引匠人入职起了很好的示范效果,所以秦淮给了他登仕郎这个虚职,从八品,经常用於为官府办差的资深匠人。不过因为性格原因,秦淮没有赋予他更多其他职务。
“邱三正,原先辅助邱大伟之责,暂时取消,从今往后,跟著李严学习练兵、巡防、斥候派遣、编练牙兵、管理军籍、组织操演、制定布防图与应急预案等一切军镇事务。”
这一任命,是秦淮想了很久才敲定的,如果说在场的眾人谁对秦淮最恭敬最佩服,当属邱三正,这傢伙脾气火爆、做事正派,非常適合在军队发展。
李严这个果毅都尉,曾经是六品的官职,比如今的秦淮都还要大一级,秦淮把他招募进来,虽然也经过了充分的考察和思考,但是毕竟结识时间不如邱氏三兄弟和杨潜那种,而且李严及其手下驍勇善战的兵士二十多人,已经成为了大关军镇最初始的军事力量。
关键是这一力量,並不掌握在秦淮手中。
秦淮自然是信得过李严的为人,但是权力一说,不是一句信得过就能行得通的。
要是不改变这一现状,很多事情,慢慢做下去就会发现,逐渐变了味道。
此事,不得不早做准备。
第一步,自然就是李严的人事任命。
这也是今天所有的人事任命里面,最让秦淮头疼的。
他本来是想任命自己为镇將,可是如此一来,李严要么是镇副將,实际的二把手,要么是兵曹参军,和杨潜他们一样,地位同等。
这一点,他到现在都没有想好。
所幸,李严身份依然敏感,秦淮暂时决定不授予其任何职位,同样也包括他手下的二十多亲兵秦淮一番话说完,人事任命到此结束,
没有提到军队建设,没有提到李严任命。
傻子都知道,军队建设的事务由李严负责,只是不作宣传、不作任命,避免给人口舌。
“三正为人豪爽、嫉恶如仇,我也是极为欣赏,秦县令此等安排,我心甚慰。不如让三正选拔三十个好苗子,一同参与训练?”李严朝著眾人朗声说道。
眾人听罢,瞬间明白李严这样做是为了避嫌,纷纷点头。
我带过来二十多人,但是不能让他们成为建军的核心与初始力量,你们选拔三十人出来,打乱编队,重新安排,如此,对大家都好。
秦淮自然也是明白李严的用意,不过他不是这种小气之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既然当初决定招募李严,就是看重了他的为人与能力,哪有此刻再起疑心的道理?
他大手一挥:
“李都尉无需如此,选人事宜,由你做主,三光在旁辅助即可。”
秦淮採纳了新扩30人的建议,没有採纳由三光挑人的建议。
“诸位,我大关军镇初设,负山扼江,此地乃我等今后能布武江淮之枢机。如今草创之际,百工待举,烽燧未坚,仓尚虚,事繁责重,非群力莫济。诸位或负经纬之才,或怀研轮之技,皆当戮力同心、恪守职分、祛除私虑、秉持公心。凡是涉及到版筑之规、成防之要、粮秣之计,诸位皆可直陈於我;倘若事涉多方,则如今天一般集议公决,务求至公。
惟愿上下无猜,和衷共济一一军镇兴废,在此一举。
诸君勉之!”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