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一个贪官懂点科学怎么了 - 第112章 制器通神,不示於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2章 制器通神,不示於人
    “砰一_”
    大关军镇校场靶区,一声巨响,直震的李严耳膜轰鸣不止。
    他让人把百步之外的靶子拿了过来,看著木质靶被打出一个圆溜溜的洞,李严既震惊又欣喜:
    “秦县令,这就是火枪吗?当真神奇呀。”
    “百步之內,还能有这个精度和力度,实在了得。”
    秦淮笑笑,拿起桌子上的唐弩,这是刺史李条赏的单人弩,没有绞盘,算是结构最简单的一种,好处是装填快,一分钟差不多能射出4只箭,坏处就是力度弱,射程小,差不多也就是百米范围。
    弩相比於弓箭最大的优势就是训练周期短,穿透力高,但是製作成本可是比弓箭高太多了。
    秦淮知道这个时期,仅仅这一个由桑木、筋腱、牛角做出来的复合弓臂,再加上每层胶合后需阴乾数月以防开裂的复杂胶合工艺,一把弩的製作周期要一年之久。
    而且容易损坏且保养困难,算得上军队中的奢侈品。
    李条当时说的赏弓弩百支,其实只有二十支是结构最简单的单人弩,其他的都是弓箭而已。
    不知道是他本人的意思,还是赏赐令在执行过程中层层削减,到秦淮手里就成了这般。
    不去想这些,秦淮拉弦、搭箭,瞄准前方的靶子,发射。
    果不其然,没中靶。
    不知道是在分析对比,还是为了找回面子,秦淮语气平淡道:
    “都尉,这弩並没有我的枪好上手呀。”
    李严会心一笑:
    “確实,单人弩的训练时间本来就是最短的,没想到您这个火枪更短,可能一个月就可以上战场了。”
    秦淮点点头,好奇问道:
    “依都尉看来,这火枪和现在的单人弩比起来优劣如何?”
    李严没有立即回话,而是再次拿起火枪,从怀里取出秦淮给他的火药袋子,顺著枪管,倒进去约食指头大小的黑火药。
    然后再用亚麻布包裹著铅弹,从枪托下方取出通杆,推著弹丸进入枪膛底部,確认与火药紧密相连。
    最后再把黑火药,倒了一点点在引火盘上。
    隨即立即瞄准前方的靶子,拉动石夹子。
    “砰---”
    靶场再次响起巨响。
    一套流程走完,李严默默数数:
    “塞药-装弹-引火-击发,一整套流程下来,差不多要十息的时间。”
    秦淮点点头,一个呼吸差不多3-4秒钟,十息就是半分钟,也就是一分钟可以击发2次。
    后面再改进一下通杆的工艺,再配合大量的练习,应该可以做到一分钟3次激发。
    “单人弩的话,差不多五息的时间。”也就是一分钟4次激发。
    “两者的射程差不多,都是百步远,火枪威力更大、上手更快、精度更高,就是比单人弩激发少一些,声音大,不容易偷袭,但是在混乱的战场上,巨大的火炮声不失为非常有效的震手段。”
    “当然,火枪的缺点可以弥补,优点却是无可替代。”
    “仅上手极快这一点,就足以改变战爭的形式。”
    “激发慢的问题,只要像弓弩那样梯次站开、分段激发,就凭这个铅弹的威力,对重装骑兵可以说是灭顶之灾。”
    “线列步兵。”
    秦淮补充了一句,这是一种出现在17世纪的战术,燧发枪的出现替代了火绳枪,射速和可靠性提升,但精度稍差,需密集齐射弥补,战术特点是以密集的线形队列进行齐射和衝锋。
    具体作战时,士兵排成2-3列纵深横队,最大化正面火力,同时保持机动性。
    然后根据战场情况,通过统一口令齐射或分段轮射,维持火力压制。
    优点是齐射可压制鬆散敌军,抗衝击力强,密集队列能有效抵御骑兵衝锋。
    缺点是易遭炮火和狙击手杀伤。
    不过这个缺点在这个时代不存在。
    其实还有个缺点,精度不够,只能用这种人海战术弥补精度问题。
    在秦淮没能研究出后膛步枪和膛线技术,从而能够大幅提升火枪的射程与精度之前,他想像中的那种一个人拿著衝锋鎗就可以平推一个古代军营的散兵战术,就永远不可能出现。
    “都尉,你觉得,在火枪数量不够多的当下,应该怎么用这批枪?”
    “秦县令,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要確认一件事情,如果,我是说如果,这支枪流落到別人手中,他们能復刻出来吗?”
    秦淮笑著摇摇头,这种东西如果能够被別人復刻,那他这么早发明出来就是纯粹自找死路了。
    这隧发枪对於这个时代来说,有三重技术壁垒。
    第一重就是弹簧钢,在锻打这个东西的时候,哪怕是蒋干莫,其实也不知道秦淮到底往上面加了什么东西,看起来像是赤矿矿粉,但真正起作用的是里面的锰。
    这也是他当初敢直接配合蒋干莫製作弹簧钢的底气所在。
    第二重就是枪管,想要製作出类似无缝钢管那样同心度极高的枪管,复杂的鏜床和高技术锻打出来的鏜刀缺一不可,这两种东西必须把杨潜和蒋干莫同时抓起来,还要给他们高质量的铁水,才有可能弄出来。
    第三重就是火药,没有大规模高纯度的硝石提取技术,火枪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根本没有成气候的可能性。
    这一点,也许卢焰能做出来一些,但是质量绝对不行,关键是產量太低,形不成规模,
    以上三重技术壁垒,就是秦淮敢於现在就把三十支发枪拿出来装备到士兵身上的原因。
    “確定吗?”
    李严看到秦淮只是摇了摇头,很严肃地再次问道。
    “都尉是不相信我的技艺吗?”
    “秦县令误会了,我不是不相信你的技艺,只是此物实在太厉害了,一旦被大的势力拿过去大规模的復刻,你我现在所熟悉的一切,都会顷刻翻覆。”
    秦淮点了点头,他自己没能力產那么多,不代表別人也一样,真要是人人能產,那接下来就是比拼產能和人口了。
    “都尉大可放心,此物,绝对不会被復刻出来。”
    “否则,我也不会做出它来。”
    李严听到秦淮的保证,算是长舒了一口气,如果秦淮说能復刻出来,他是打算建议秦淮彻底毁了此物。
    现在得到这么好的消息,李严终於確认,跟著秦淮,真有机会实现『剷除军贼、布武江淮”的目標。
    他看著桌子上精致到如同艺术品的发枪,忍不住又来了一发。
    砰一-一伴隨著火药的爆炸声,李严喃喃自语:
    “制器通神,不示於人,且听龙吟止兵。”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