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一个贪官懂点科学怎么了 - 第136章 扩军备武,论功行赏
第136章 扩军备武,论功行赏
冬至,日禺,近午。
冬至在这个时期,也叫亚岁,官方隆重祭天,民间团聚祈福,重要性在所有节日里头也是前三之列。
只不过,越冷的地方,冬至这一节气越重要,毕竟,要祈祷这个冬天不要太冷,能顺顺利利地握过去。
大关军镇,高约十余米的城墙,底宽顶窄,青灰色的主调,配合万物凋零的季节,让这新建成的军镇极具肃杀之气。
镇遏使秦淮,此时身著明光鎧、戴冠,率亲兵出城门,行“叉手礼”迎接到访的诸位官员。
总以宽大袍服示人的秦淮,第一次穿上方便行动的制式军服,更显挺拔,一扫先前的书生意气,倒是一幅翻武君子的形象,在人群中极为吸晴。
“娘子军,注意军纪!不得擅动!”
柳春意站在拍杆娘子军的队伍最前方,大声制止了她们偷看秦淮的举动,
这些营妓出身的女人,刚刚经歷过人生第一场战斗的洗礼,虽有疲惫但是精神高昂。
毕竟,大部分水匪铁鉤帮就是死在她们的精准拍杆炸弹之下。
每每想及此处,姐妹们都不自觉把头抬高了几分,再无以前的唯唯诺诺模样。
与娘子军並肩站队的是弓弩手,他们人人手持未装箭的弓弩,以秦淮要求的姿势斜跨在胸前,就像抱著一把枪一样。
等到李条赶到的时候,他看到城门口整齐列队欢迎他的大关军,哪里像是刚刚经歷过一场恶斗的模样?
“秦淮,你说的拍杆手,是这些娘子?”李条看著五十余名娘子军身前的高大拍杆,
好奇问道。
“正是,人尽其用,物尽其才,在大关,只要敢上战场勇猛杀敌,不分男女,一律当成军人对待。”
“好!果然是巾幗不让鬚眉!”
“使君,请上城楼一观!”
越过半圆形的瓮城,顺著步梯拾阶而上,李条携眾官员登上了城楼。
此时的城门之下,已经被收拾乾净,再也不见任何残肢断臂,可是空气中瀰漫的血腥味却久久不散,直衝每一个来访之人的鼻腔。
城墙外侧每隔三十步凸出一个矩形墩台,叫做马面,士兵在此可以三面射箭,消除防御死角。
看著楼上的守城军,头上、胳膊上、大腿上,大多都绑著厚厚的纱布,显示著他们英勇战斗的痕跡。
“你们辛苦了,都是好样的。”李条对著一个头缠纱布的士兵鼓励道。
“为使君操劳!不怕辛苦!”士兵大声回答。
李条满意地点点头,眺望四周,视线在大关军镇、城墙以里停留了很久。
良久,他朝著身后的秦淮说道:
“秦镇使,我算是明白了,你为何能打贏这守城之战。”
“军镇铜墙铁壁,士兵英勇善战。”
“怪不得他们甘冒如此大险,也要抢夺大关。”
“这,確实已有雄关雏形!”
一旁的船坊使吴应吉见状,连忙附和道:
“使君明鑑,一语道破其中玄机,也多亏您慧眼识珠,大胆用人,秦镇使为建此镇,
应该费了一番大功夫的。我听说,为了筹集建镇资金,秦镇使把自己仅有的一千多亩地都拿出来置换这里的土地了?”
秦淮笑著说道:
“一点家资而已,不足掛齿,使君才是大关军镇的奠基人,大关能有今日,离不开使君的支持与提携。”
秦淮话讲完,李条已是喜笑顏开。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喜欢听夸自己的话,如果有,那一定是夸得不到位。
军镇校场,木质观武台四角扬青、赤、白、玄四色旌旗,象徵四方安定,中央竖立“
镇”字大。
校场正前方设观礼席,按官阶铺设茵褥:
刺史李条居北面主位,镇遏使秦淮在侧,诸官依品级列坐。
“击鼓开礼!”邱大伟在台上朗声喊道。
“咚--咚--咚”
擂响象徵天地人的三通鼓,驻军列阵於校场两侧,持戟肃立。
“列阵演兵!”
崔夏带著四十余人,皆身披鎧甲,於眾人面前,策马扬尘。
紧接著近百弩手,以线列步兵站位,依次射向五十米开外的靶场,箭矢破空声不绝於耳,隔著老远,也能听到靶上的箭尾,錚錚作响。
最后就是娘子军,她们两人一组,將拳头大小的石头,稳稳噹噹地丟到了百米之外的跑道上,误差极小,石头砸地的闷响带起阵阵尘土。
看到女子在战场之上也能发挥如此巨大的潜力,所有人都是眼前一亮,纷纷对著李条讚不绝口,夸他用人不拘一格,实在英明。
让李条颇为享受。
“请使君李公条致辞!”
见李条上台,秦淮带著大关的人,纷纷鼓起掌来,其余人见状,竟然也不自觉地一同拍起了手。
李条缓步上台,轻咳一声,大声说道:
“诸君,今日冬至亚岁,润州风清浪平,大关军镇於今日巍然屹立,实乃浙西之幸、
万民之福!
本官奉天子敕令,代行浙西道诸州军民之望,特来为大关军镇落成贺,为镇遏使秦淮及诸將士之功贺!”
说到这里,李条顿首,向长安方向一拜,秦淮心领神会,带领眾將士隨之齐呼:
“陛下圣明。”
“昨夜玄宵子时,大关烽烟骤起,贼眾数百,犯上作乱,欲裂我疆土。当是时也,大关军镇初立,壁垒未固,兵甲未齐。
然镇遏使秦淮,领二百儿郎,智辨诡计,夜出奇兵,断其归路,更以拒马列阵,拍杆砸石,弓弩破空,终使贼酋授首,余孽溃散!
此战以寡敌眾,斩首百余,扬我镇海军军威於浙西,护黎庶安寧於乱时。
此等功业,当勒石记之,传颂千秋!”
秦淮听罢再起,台下將士以戟顿地,齐呼“万胜”,声震云霄。
“本官闻捷心甚慰!今日特宣三事,以彰殊勛:”
秦淮面显激动之色。
来了,赏赐来了!
“其一,扩军备武一一大关军镇原制二百,今准扩至五百精锐!增弩手一队、斥候两火,另拨张弩百具、河西战马五十匹、钱帛两万贯,充尔武库粮秣!”
“其二,论功行赏一一凡此战將士,皆录“上获”军功一转!阵斩贼酋者,加授武骑尉勛职,共五人,子孙免丁役!战歿者,恤其家三年租调。伤者,授永业田二十亩,免赋终身!”
“其三,专决之权一一自今日始,凡润州外城巡防、剿匪、边贸诸务,皆由大关军镇节制!本官即刻奏请朝廷,为尔等铸“大关忠武”碑,立於镇门,以昭后世!”
台下將士听罢,再次以戟顿地,齐呼“大关胜在李公条”。
“然诸君须知一一军镇之重,非在城墙之高,而在人心之固!望尔等持今日之志,谨烽燧,勤操练,护商旅,安田桑,使贼寇不敢南顾,百姓单食壶浆!他日凌烟阁上,未必无大关儿郎之名!”
这时,邱大伟捧出铜印、鱼符,来到刺史身侧。
“镇遏使秦淮,上台亲领铜印、鱼符。”
秦淮洒洒上台,行拜礼领铜印、鱼符,宣告军镇“承天命、镇山河”。
全场饮胜,擂鼓九通,角声长鸣。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