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一个贪官懂点科学怎么了 - 第154章 去麻逸国找红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4章 去麻逸国找红薯
    落日熔金,漕舫如梭。
    太平河上,一艘v型底、方设计的唐舶,在风力的帮助下,硬帆和辅助梳鼓起,托著船只快速前行。
    船只长约五十米,和常见的漕船外形有比较大的区別,首先就是可以抵御海浪的尖底龙骨,其硬帆的面积远超漕船的软帆,適合承接海上的季风。
    间一回来了!
    大关议事厅,看著面庞明显黑了不少的间一,秦淮掐著手指头,既感慨又惊讶:
    “你这才出发二十多天吧,这么快就回来了?”
    间一露出大白牙回道:
    “有了六分仪和世界地图,我可以时刻掌握精准的地理位置和方向,全程都不用调整航向,也不用迁迴绕路,再加上去倭国航线简单清晰,原本半个月的航程,我只需要八九天就可以了。”
    “要不是在明州组建船队耗费了些时间,半个月我就可以往返一次。”
    秦淮听罢,是又惊又喜:
    “路上没遇到什么危险吧?”
    “没有,这条航线来往船只比较多,已经比较成熟了。”
    “你现在船队多少人?”
    “差不多三十多人。我是纲首,配了4个舵工,20个帆橘手,还有厨工、医师、护卫、杂役十多人。”
    “可以啊,你现在也是一艘大海船的船长了。”
    间一严肃说道:
    “船长不是我,是您。”
    “纲首不就是船长吗?”秦淮有些疑惑。
    “纲首是负责纲运的商人首脑,船队的船长永远只有一个名字,就是您。”间一非常清楚到底是谁帮助他实现了航海的梦想,非常恭敬说道。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不管怎么说,你都是我的舅哥,我还是喜欢你以前的样子,
    你恢復一下。”
    间一隨即嬉笑一声,道:
    “秦县令,上次走得仓促,我们这个船还没取名字。”
    “你有什么想法?”
    “欲上青天揽明月,我想起名『上青天』號。”
    “我还以为你会说明月號呢。”秦淮打趣了一句,他对间一起的这个名字没有什么异议。
    “外面风浪还是太大了,明月在家里挺好的。”
    听到间一的回答,秦淮能明显感觉到,这次航海之行並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此刻的他,仅仅经歷过一次不到一个月的航行,就已经成熟了许多。
    大海,果真锻链人。
    “秦县令,上次你跟我说的酒精一事,我发现海上贸易不像我们最初想的这般简单,
    大海诸国,说起来很是遥远,但其实很多人都以此为生,只要找个航海人隨便一打听,各个航线、国家、贸易情况都是一清二楚的。”
    秦淮听明白了间一的意思,他本想利用航海作为掩饰,將酒精的製作编撰到某个不知名的国家,以此卖给大唐各个势力,换取海量的財富。
    现在听间一这么一说,也觉得有些不妥了。
    如此巨大的贸易利润,一定会引得各位航海船队疯狂寻找酒精產地,到时候他的秘密一定会暴露。
    这將对他很不利。
    “今时不同往日,我与李条的关係也跟以前有了极大的变化,现在,未必就需要多一道盖子遮掩。”
    秦淮心思急转,思索著应对之策。
    大关的扩建迫在眉睫,必须开闢出足够他用的钱帛来源。
    “此事我另有谋算,你无须担心。这次去倭国,可有什么贸易?”
    “时间仓促,我下船之后將隨船的丝绸和茶叶按照市价售空之后,取了淡水食物,便开启了返航,岸上总共只待了三天,除了银锭和硫磺,並未带太多东西。”
    倭国是个火山国,盛產硫磺。
    秦淮点点头,问道:
    “下一趟船,有什么想法吗?”
    “秦县令,有了六分仪,只要人员配备好,物资准备充足,天下之大皆可去得。”
    间一豪气说道:
    “上青天號的下一站,需要你这位船长定夺。”
    “好,下一站,去这里!”
    秦淮指著地图。
    “麻逸国?”
    南蛮传里有记载,婆利国东有罗剎国,西有麻逸国,也就是现在的吕宋岛。
    “我来考一考你,如果去这里,需要用到什么季风和洋流?”
    间一此时对於秦淮讲的季风知识和洋流知识格外重视,因为在实际的航行中真的非常重要,多懂一点,关键的时候是可以救命的。
    “若是按照以往的方法,要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明州出发先到占城,藉助东北季风南下,过七洲洋,注意避暗礁;第二阶段,从占城补给完之后再到麻逸,转东南向,借南海冬季西南流,经崑崙岛、纳土纳群岛,直航麻逸西岸,整个航程约需两个月。”
    看到间一信誓旦旦的自信模样,秦淮笑道:
    “现在呢?”
    “有了六分仪和地图,我可以从明州直插巴士海峡,只要保持北纬18°-20°,注意避开沿岸复杂水文,同时利用黑潮支流加速,一个月差不多就可以赶到麻逸城。不过因为没了补给点,物资要带的多一些。”
    秦淮点点头,补充道:
    “这条航路你们是第一次走,不要著急赶路,多观察多测量,一旦觉得不对劲,就往最近的岸边靠。”
    “这一趟,依旧是熟悉大海的试行,我没有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交给你,安全第一。”
    “这次需要交易什么?”间一问道。
    “麻逸盛產铜矿,你去那里以交易铜锭为主,另外,这次不著急返航,可以多待些日子。”
    “因为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在当地寻找有没有这种东西,带过来。”
    间一看著秦淮画的东西,拳头大小,两端渐尖,整体呈红色,像是一个植物的根茎“这是什么?”
    “红薯!”
    “或者叫,番薯!”
    “你到了麻逸之后,仔细寻找一番,如果实在找不到,就算了。”
    秦淮对於吕宋岛有没有红薯完全没底,他印象中,红薯这种高產农作物,是明朝的时候才从吕松岛这边引进来的,但是番薯的原產地其实是在南美,跟玉米、土豆一样。
    秦淮不知道吕宋岛什么时候从南美引进的红薯,此番派间一过去,主要是碰碰运气如果运气好,真能带回来红薯,那將会带来一场深刻的农业革命。
    红薯適应性极强,且產量极高,就算是比较差的品种,亩產也能达到2000多斤,在现代农业的加持下,有的红薯品种亩產甚至可以达到8000斤,是同面积下小麦水稻的四五倍之多。
    古人云:一造番薯半年粮。
    有了这个东西,人口很快就將迎来大的爆发。
    清朝就是靠著高產的玉米和红薯,达到了封建王朝的巔峰。
    秦淮想要登上的山巔,红薯是必不可少的。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