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之下:我,张之维,囂张的张 - 第466章 手把手教左门长六库仙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66章 手把手教左门长六库仙贼
    看了《黄帝阴符经》,有所领悟……听了左若童之言,张之维陡然来劲,道:
    “三一门內,有《黄帝阴符经》的注本?”
    《黄帝阴符经》乃华夏文明的开创者,炎黄子孙的始祖——黄帝所著。
    同时,黄帝也是异人之祖,可以说,炼炁一道,因他而起。
    在黄帝留下的许多典籍中,《黄帝阴符经》无疑是其中的集大成者,因为它主杀伐,据说里面记载了很多种杀生大术。
    不过,由於时间太过久远,《黄帝阴符经》的原本早已不知所踪,甚至就算存在,只怕也没人看得懂。
    因为黄帝时期所用的文字,比甲骨文更为古老,甚至文字都是黄帝命令仓頡造出来的,所以,以那个时期的文字记载的《黄帝阴符经》具体是怎样的,已经没人说得清了。
    现在异人界流传的那些阴符经的內容,都是注本,这种注本有几百种,各种说法都有,是真是假也很难辨。
    其中,龙虎山道藏殿里,也收藏了一些,张之维也曾研读过,虽然没从中得到什么不得了的法术神通,但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收穫。
    如今听到三一门也有,心里自然好奇。
    左若童点头道:“三一门主张三教合一,对三教的经典,自然也是有所收藏的,至於《黄帝阴符经》的注本,我这里也有十来家,其中最具价值的,当属朱熹留下的注本!”
    说著,左若童起身,从石壁上的书架上拿出一卷古朴的经书递给张之维。
    张之维伸出双手,郑重接过,由不得他如此重视,要知道,朱熹可是三教里的儒教大能,號紫阳,名號和道教大能紫阳真人张伯端一样。
    巧合的是,两人所主张的理念也很相似,都秉持著“形而后有气质之性,善反之,则天地之性存焉”的想法。
    紫阳真人张伯端留下的东西,能搞出甲申之乱,那紫阳先生朱熹呢?
    张之维打开经书翻阅起来,经书不长,也就聊聊几百字,即便是细细品味,也不了多少时间,看完一遍后,张之维没有说话,闭目沉思。
    左若童注意到张之维的表情,顿了顿,笑道:“之维小友听见朱熹二字,是不是还以为他留下了什么惊世之作?”
    张之维睁开言论,点了点头。
    左若童沉吟片刻:“要说惊世之作,或许也算得上,只是我这种凡夫俗子,並不能完全领悟罢了。”
    张之维双手把经书还给左若童,道:“確实是朱熹所留,要说看了没收穫,那自是不可能,但要说有收穫,却也不明显,给人一种雾里看捉摸不透之感!”
    张之维思忖了一下,总结道:“我只能说,正常的道藏经书里,应该阐述有『道』与『法』。”
    “『道』是道理,『法』是手段,道法自然,方可完整。”
    “但此书做过阉割,去除了其中『法』的部分,只留下了部分阐述『道』的部分。”
    “而『道』应该是建立在『法』上面的,是『法』的延伸,因为没有『法』,所以此卷经书给人一种头重脚轻之感。”
    “但即便它再怎么空,它记载的『道』是存在的,所以,看它也是会有收穫,修为越强,境界越高,收穫也就会越多。”
    “但这会有很大的滯后性,特別是在修为尚浅的时候阅读它,滯后性也就会越大。”
    “因为很多事都是在懂了之后,才后知后觉的想起,自己所领悟到的,其实和经书上所阐述的一样,只是当时眼界低,没能参透罢了!”
    张之维阐述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左若童点了点头道:“確实是这样,不过,我在修行逆生时,有好几次迷惘不知前路,都是在读了这卷经书之后,给了启发,脑中顿生想法,有了新的领悟,包括这次也是!”
    左若童翻开经书,指著其中一段说道:“其中,让我深受启发的是这段,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材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埋;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
    张之维沉思起来,开篇的“天生天杀,道之理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衍生出万物,又让万物走向终结,这是世间规律,是天地的“道”与“理”。
    而在这段话中,有两个概念非常重要,一是三盗,二是三才。
    三盗,指的是天地、万物、人。
    三才——天、地、人。
    简而言之,万物摄取於天地,是一种盗;
    人摄取於万物,也是一种盗;
    万物摄取於人,亦是一种盗。
    这就是“三才相盗”。
    进一步的说,“三盗”摄取得宜,天、地、人才有可能均衡安定,否则就是反噬和毁灭。
    这段话,让他想起了八奇技里的六库仙贼。
    六库仙贼能盗天地,能盗万物,也能盗人,三才它皆可盗打,但它只有“法”没有“道”,无法像《阴符经》上所讲的那样做到“摄取得宜”。
    所以即便盗得天地生机,可长生久视,却也无福消受。
    张之维在沉思。
    左门长继续道:“三才相盗,我们人一出生,就在盗取天地和万物的养分以滋养自身,但同时,我们也在被天地和万物盗取自身的养分,我们体內不断流逝的先天一炁便是被天地盗走了!”
    “而人之诞生,是一股纯粹的先天一炁,具化为了四肢百骸,我们逆生的想法,是把自身练回先天一炁!”
    “可这几十年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被天地和万物盗取自身,其中又损耗了多少先天物质,先天都不全了,又怎么能通过后天的构建,把自己练回到先天的状態呢?”
    “所以,想要逆生成功,必须找天地,找万物,把被盗取的先天物质都盗回来,这便是我的想法,至於该怎么盗嘛……”
    左若童陷入沉思。
    “圣人盗?”张之维道。
    “我確实是这么想的!”
    左若童说道:“可圣人盗这个类別的法子,虽名气很大,但都是些传说中的东西,要么不可用,要么已经失传好几百年了,唯一流传挺广,並且还有些参考价值的,便是踏罡步斗了。”
    “早年间,在我还没做三一门门长的时候,行走江湖曾见几个野茅山的人使用过此术。”
    “只要把体內的炁,按特定的行炁轨跡运行,並配合相应的步伐,就可以转化和吸收人和万物溢散在天地中的炁,来长时间保持旺盛的精力,甚至恢復一些伤势。”
    “他们把这种炁叫做罡气,而这种手段,也被称为踏罡步斗。”
    对於天罡气这种东西,张之维是知道的,剧情里那个辽东野人金勇便会。
    他甚至在上次辽东之行,还见到过金勇的师长,双方有过一些交流,知道了一些其中的底细。
    天罡气虽是辽东野人们的拿手绝学,但它其实是出自东北道教祖庭铁剎山,而铁剎山属於全真教龙门派。
    全真教主要的派別有七真派,其中,龙门派最为极端,主张摒弃一些外道,一心只修性命。
    剧情里,陆瑾的重孙女陆玲瓏,拜的便是龙门派的白云观,所以,她除了性命强,能扛能打,外加一个先天自带的异能外,別的道门手段一概不会。
    但龙门派並不只有內丹功,也有一些其他手段,只不过他们对性命之道外的手段都看得很轻,所以偶尔遇到有缘人,便会外传一些手段。
    这其中,就有圣人盗的天罡炁。
    而这种在机缘巧合之下,得到道士传法,却又没在正一教授籙,没在全真教受戒的野道士,被江湖人统一称为野茅山。
    所以,即便天罡气是全真手段,左若童也將其称之为野茅山。
    “左门长,踏罡步斗我是知道的,但这种手段,说是圣人盗,但其实是圣人盗中最不入流的一种!”
    张之维举例说明:“圣人盗里,外丹一道是最典型的,它是摄取天地万物精华於一颗金丹之中,並让金丹归於五臟六腑,让人吸收。”
    “而踏罡步斗並没有让人吸收,它只是通过行炁和步伐,在天地间达成了一个特殊的仪轨,藉助这个仪轨,把先天的天地精华,转换成了后天可供人使用的天罡炁。”
    “这个天罡炁,本质和我们提炼出来的炁没什么区別,价值十不存一,所以我把踏罡步斗,称之为圣人盗之中不入流的低端操作!”
    低端操作……左若童凝视著张之维,嘆了一口气,感嘆道:
    “之维小友果真是天纵奇才,什么问题在你面前,都能一览即中,这也確实是问题所在,且没办法处理,这天底下的圣人盗手段就这么多,想要借鑑,都无处可借!”
    “左门长,此言差矣!”张之维笑道。
    “之维小友何解?”左门长连忙问。
    张之维说道:“左门长,我知道你想借鸡生蛋,融百家之所长於逆生一道,开闢出自己的通天之路,可越是成熟的他家之法,也就越难融入自己的道中,若一味地向外求取,最终只回丟失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就好像《黄帝阴符经》上所著的那样,三盗需摄取得宜,才不会反噬自身,达到万化安的效果,用他人之法,补全自身,何尝不试一种盗呢?你说是吧!?”
    “之维小友之言,於若童而言,简直如当头棒喝!”
    左若童恍然惊觉,连忙抱手对张之维行了一礼,一脸认真道:
    “思虑太多,杂念太深,一时被左右的思维,忘了祖师留下的『莫向外求』的祖训,惭愧惭愧!”
    张之维一抬左若童的手:“左门长太客气了,这样的话,我与您论道,可是压力十足啊!”
    “之维小友说的是!”
    张之维继续道:“其实左门长,我倒是觉得,这踏罡步斗,或许是一个很好的融於逆生的手段!”
    左若童心里一惊,连忙问:“此话怎讲?”
    张之维解释道:“透过现象看本质,踏罡步斗虽是圣人盗中烂大街的不入流手段,但既然它被划分为圣人盗,那肯定是有值得借鑑的东西。”
    “先前我们说过,踏罡步斗是通过体內的行炁,外界的步伐,来把天地精华转化为天罡炁,人体是小天地,是先天,外界是大天地,是周天。”
    “体內行炁,体外步伐,两者相结合產生的仪轨,让人达成了一个先天领周天的状態。”
    “这与术士有些像,但术士只是靠著一些规则来利用天地之力,不会用作自身,而圣人盗的精髓在於一个『盗』字。”
    “可若是直接盗天地精华,踏罡步斗又做不到,因为它的转化仪轨核心是步斗,所以只能在外面將天地精华转化为天罡炁后,才能吸收。”
    “我们若是能把踏罡步斗在外界的仪轨,转到体內,就可以跳过转化天罡炁这一步,直接吸收天地精华入体,如此一来,才是上乘的圣人盗啊!”
    听到这,左门长一脸疑惑道:
    “可问题是,如何才能把外界的步斗这一仪轨,转移到体內进行?”
    张之维说道:“外界是大天地,人体是小天地,人在大天地里踏步而行,可施展踏罡步斗,那炁在小天地里运行,岂不是也能达到相同效果。”
    “只不过要多一个行炁轨跡而已,这极其考验对炁的掌控力,但这对左门长而言,岂不是小菜一碟?”
    左若童点头道:“我维持逆生数十年,对炁的掌控不差,这確实不难!”
    “不过之维小友的意思是,依据踏罡步斗的规律,在体內琢磨出一套全新的行炁轨跡,可炁行身体,最是凶险,一不小心就会走火入魔啊!”
    “而想无中生有,发明出一套全新的行炁轨跡,只怕得经歷成千上万次的尝试,而每一次尝试都有不小的风险!”
    “我之前的旧伤,就是这么来的,可以说,这个想法是说著容易,做起来难如登天啊!”
    左若童觉得张之维的想法有些异想天开了,他虽然不否认其可行性,但难度实在太高了。
    “左门长你糊涂啊!”
    张之维笑道:“你冲关逆生重数的时候,因为需要建立比上一层更复杂的构建,所以不得已会推出逆生状態。”
    “但你平时运炁,打磨性命的时候不用啊,同理,你在逆生状態下去运炁试验不就好了吗?”
    “若是失误了,或者行不通,恢復重来便是,以左门长现在的修为,就是运炁於头部,脑袋炸开,问题也不大吧!”
    “確实问题不大,就是我怎么就没想到这么用逆生呢?我怎么没想到踏罡步斗还有这个用法呢……”
    左若童恍然大悟,嘴里喃喃自语,即便以他的心境,都忍不住心神激盪,双手都有些微微颤抖,这是再次看到前路的欣喜。
    他忍不住道:“之维小友之言,对若童而已,不亚於醍醐灌顶啊!”
    张之维笑道:“不用高兴的这么早,还没有完呢,这只是吸收天地精华入体而已,如果只是把天地精华收于丹田,那將毫无意义,重要的是要將其完全吸收,化为己用!”
    …………
    …………
    py推书:《大明:岁月长河归来,我为太孙》大家喜欢这个风格的话,可以去试试!!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