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19章 衣带诏,许都来了个傻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章 衣带诏,许都来了个傻缺
    刘备没有立见吴硕,而是先召诸葛亮,又将昔日与董承密谋一一告知诸葛亮。
    又道:“吴硕为董承亲信,此番来下邳,定有董承密令。军师可藏于屏风之后,助我决策。”
    诸葛亮不由一凛。
    董承的衣带诏密谋,诸葛亮并不陌生。
    相反。
    诸葛亮还清晰的记得:
    建安五年春正月,车骑将军董承、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议郎吴硕受密诏诛曹操,事泄,曹操杀董承等,夷三族。
    起初。
    诸葛亮断言刘备在徐州难以得志,便考虑到了衣带诏密谋,一旦董承等人被诛杀,在下邳的刘备就只能举兵反曹。
    然而。
    仓促反曹,士气难振。
    一群杂兵,又如何能抵挡曹操的精兵虎骑?
    立足徐州,难如登天!
    念及此。
    诸葛亮进言道:“曹操多疑善谋,亮料董承在许都难以成事,将军应当善言相劝。”
    刘备点头:“我亦有此意。”
    片刻。
    吴硕入内。
    只是寒暄一阵,吴硕就直言了来意:“左将军,我此番来下邳。一奉曹操之命,请左将军回许都,另有商议;二奉董车骑之命,请左将军回许都,共诛曹操。”
    朱灵和路昭返回许都后,曹操将二人骂了个狗血淋头,若非袁绍南下且曹操又值用人之际,朱灵和路昭二人定会受到曹操的严惩。
    车骑将军董承得知刘备竟未返回许都,于是暗令议郎吴硕向曹操请命入下邳,欲请刘备回许都。
    在董承的诛曹计划中,刘备是极为关键的。
    只因参与衣带诏的诸人中,属刘备最善兵最能打,且刘备还有关羽和张飞这两个令曹操麾下文武都忌惮的熊虎之将。
    刘备不回许都,董承如断双臂。
    然而。
    刘备好不容易才脱离许都这个牢笼,正是如鸟上青天、鱼入大海的时候,又岂会再返回许都自投罗网?
    片刻。
    刘备斟酌而道:“吴议郎,我认为眼下并非诛曹良机,还请回禀车骑将军,万不可轻举妄动,尚需静待时机。”
    吴硕眉头一挑:“左将军此言差矣!曹操为挡袁绍,分兵把守险要,兵力早就捉襟见肘了。如今的许都,正是贼势空虚之时。此时不取,更待何时?”
    观吴硕的语气、神态,仿佛诛杀曹操成竹在胸一般,看得刘备暗暗蹙眉:曹操不是董卓且又有董卓的前车之鉴,又岂会不防着许都内部的暗流?
    “袁绍势大,且一向有不臣之心;若此时诛杀曹操,谁替陛下抵挡袁绍?倘若曹操余部反投袁绍,又当如何?王司徒前车之鉴,不可不防啊!”刘备引用王允诛董一事提醒。
    然而。
    刘备的提醒并未引起吴硕的重视,反令吴硕举手投足间更显骄矜:“车骑将军谋事,又岂是王司徒能相提并论的?”
    “王司徒一介腐儒,不谙军务。诛杀董卓后又不听吕布良言,不肯以金银官爵拉拢董卓余部,反要将董卓余部赶尽杀绝,方有李、郭祸事。”
    “车骑将军则不同!诛杀曹操后,车骑将军会奏请陛下以金银官爵拉拢曹操余部,只要肯为陛下效力的,曹操余部都能加官进爵!”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兼之袁绍本为勤王诛曹而来,曹操若死,何愁不能退袁绍之兵?”
    刘备听得眉头更紧。
    纸上谈兵之论,竟还敢嘲讽王允?
    王允虽然败亡,但在诛杀董卓的时机上是无可挑剔的,彼时关东群雄争抢不休,压根没精力来管长安变故。
    而如今。
    袁绍引兵南下,名为勤王,实为逐鹿。
    刘备都只敢斡旋于袁曹之间,借袁曹之力以壮自身。
    董承却要在这个时候诛杀曹操,跟同时与曹操和袁绍开战没多少区别。
    瞧把董承能的!
    “吴议郎言之有理。”
    刘备不想再跟吴硕谈了,语气变得客气。
    跟不知所谓的狂生谈,徒增恼气。
    话锋一转,刘备又道:
    “只是我应车刺史之请,负责征发徭卒押运粮草物资入琅琊。倘若现在返回许都,定会令曹操生疑。”
    “吴议郎可回禀车骑将军,在我返回许都之前,万不可轻举妄动;曹操若知我为车刺史征发徭卒押运粮草物资,定不会疑我。”
    “吴议郎返回许都后,对曹操和车骑将军都能有个交代。”
    吴硕不由蹙眉。
    这次来下邳,吴硕是想让刘备同行回许都的。
    如此,既能取得曹操的信任,又不负董承所托。
    然而刘备的理由,又合情合理:不是刘备不想回许都,而是刘备还肩负征发徭卒押运粮草物资的重任,不是想回就能回的。
    【倘若催促太急,或会令刘备厌恶,反倒不美,不如暂且应之。】
    暗自斟酌片刻,吴硕不再勉强,道:
    “如此,我回复曹操和车骑将军,转达左将军之意!还请左将军不可忘记旧日之诺,我在许都恭候左将军。告辞!”
    看着吴硕匆匆离去的背影,刘备的眉头蹙成了川字。
    “董承、吴硕等人自视甚高又小觑曹操,安能诛曹?”
    诸葛亮自屏风后转出,羽扇轻摇,淡然而道:“董承本为董卓女婿牛辅的部曲,曾与董旻、董璜二人一同被皇甫郦并呼为鲠毒。”
    “后与李、郭二人争斗不和,这才转而护送天子东归,东归途中,更令荷令孙俨刀劈伏皇后,欲献女为后,成外戚之实。”
    “董承与曹操一样,皆非忠义良善,成与不成,将军都无需介怀。”
    “将军早做应对即可。”
    刘备凛然。
    诚如诸葛亮所言,董承不是忠义良善之辈,即便董承侥幸杀了曹操,也会成为第二个曹操。
    念及此。
    刘备凝声询问:“军师以为,我该如何应对?”
    诸葛亮不假思索:“董承若不能成事,将军参与衣带诏密谋之事,定会被曹操知晓。将军可派亲信之人密切关注许都方向的动静,同时监视车胄和曹宣,一旦二人有异动,立杀之!”
    刘备默然。
    【时间太紧了。】
    【倘若能再给我一年的时间】
    刘备暗暗握紧了拳头。
    眼下。
    刘备对下邳的渗透力度还不够,广陵的陈登为了对付孙策又无法分心顾及,琅琊的臧霸、东海的昌豨也未与刘备统一利害。
    若举兵反曹,徐州能支持刘备者极少。
    求收藏、求追读、求月票、求打赏、求评论。感谢兄弟们助我提高新书榜排名,排名越高,曝光越多。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