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21章 刘备结帽送诸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1章 刘备结帽送诸葛
    年冬将至。
    诸葛亮变得更忙了。
    谋划策略、掌管钱帛、筹措粮草、打造军械、操练兵马等等,事无巨细,诸葛亮都会过问。
    虽然回到了十八岁,但诸葛亮的行事风格依旧停留在五十四岁,谨慎而周到。
    每每回想起街亭挥泪斩马谡时,诸葛亮就伤怀不已,恨不能顾虑周全。
    眼下局势,看似和睦无事,实则危如累卵,一旦衣带诏事发,刘备就只能举兵反曹。
    诸葛亮时刻不忘刘备之志,更不愿刘备因自己一时疏忽而失陷妻子将士。
    不论是关羽张飞还是庞统徐庶,虽然都是一时俊杰,但在五丈原归来的诸葛亮眼中都还很稚嫩。
    天赋决定上限,阅历决定下限,众俊杰还需要成长的时间,才能真正变成诸葛亮期望的:谦逊关羽、爱兵张飞.
    校场上。
    军卒喝喊着打熬气力。
    虽然有寒风刮面,但士气热烈如火。
    诸葛亮立于将台,羽扇轻摇,时而颔首,时而纠正。
    但见一向斜睨丹凤眼看人的关羽,竟敛目正容,目光如炬的立在诸葛亮身侧。
    时而还会抱拳应声“谨遵军师教诲”,声若洪钟却又暗藏温良,仿若千里马暂收健蹄,卧听纶音。
    操练间。
    又听得马蹄声起,三骑自营门而入,来到校场。
    正是刘备、张飞、黄忠三人。
    因为伊籍的到来及许诺,黄忠名义上便以客将的身份听命于刘备。
    如此,既不会愧对刘表的恩遇,又能报答刘备的恩遇。
    刘备乐得如此,每日与黄忠增进感情。
    “吁——”
    刘备拉缰勒马,扫视校场。
    看着校场中进退有度的军卒,又见将台上的诸葛亮指挥若定,一向自负的二弟关羽随侍一旁,刘备不由感慨万千:“我得军师,如鱼得水啊。”
    本以为诸葛亮是萧何式和张良式的俊杰,既能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又能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没想到诸葛亮的能力竟远不止于此!
    在操练兵马上,还能让一向高傲自矜的关羽都变得谦逊温良!
    而诸葛亮,尚未二十!
    这让刘备又不由感慨:世上莫非真有生而知之者?否则以孔明之龄,又是如何做到军政谋全通?
    “将军!”
    “大哥!”
    见刘备到来,诸葛亮忙与关羽登下将台,近前问礼。
    “军师,云长,辛苦了。”
    刘备跃马而下,回礼而笑。
    众人齐登将台。
    看着喝声赳赳的军卒,刘备暗暗欢喜,不吝赞赏:“士气如虹,堪称虎卒。”
    诸葛亮笑着道:“将军过誉了。这新招募的兵士,尚需训练方能参战。正所谓,军无习练,百不当一;习而练之,一可当百!”
    受诸葛亮豪气感染,刘备更是欣喜:“军师出山以来,谋划策略,操练人马,甚是辛苦。沙场风大,我结小帽一顶,为军师遮挡寒风,以尽心意。”
    看着刘备递过来的精致的多层防风草帽,诸葛亮不由动容。
    从个人情感上来讲,刘备肯为诸葛亮亲自结草帽,是在表达对诸葛亮的关怀。
    换个人,都得泣哭。
    但若抛弃个人情感,刘备在危如累卵的局势时,竟还有闲暇结草帽,终究不合时宜。
    “将军当有远志,岂能结小帽聊以消遣?”诸葛亮蹙眉微叹。
    刘备顿时一愣。
    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回应。
    刘备平日里就喜欢捣鼓些小手艺,左右近卫人人都有刘备亲手结的草帽、牛毦等。
    近日风大,兼之天寒。
    刘备一开始想替诸葛亮购买能遮风的小帽,又觉得购买的不如自己亲手结的,故而结小帽一顶专程来送给诸葛亮。
    没想到诸葛亮不仅不感兴趣,反而还认为刘备玩物丧志。
    一旁的张飞忍不住道:“军师好不讲理!俺大哥见军师日夜操劳,于心不忍,亲手编结帽冠,军师却如此无礼?”
    “翼德,不得无礼!”关羽侧身拉住张飞,低声呵斥。
    “二哥!”张飞刚要开口,话到嘴边又被关羽的眼神给镇了回去。
    诸葛亮轻叹:“将军之心,亮已心领。然而,亮自襄阳千里而来,为助将军成就大业,时刻不敢忘将军之志。”
    “《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车胄虽然暂时与将军和睦,但我们不可疏忽大意;兼之董承、吴硕行事粗鄙,曹操随时都可能暗派密令给车胄。”
    “眼下时局危如累卵。亮这番心思,想将军亦不难明白。”
    刘备不由一凛。
    由于年冬将至,刘备认为曹操和袁绍不会在冬季用兵,又认为董承、吴硕等人不会蠢到在曹操和袁绍未开战前生乱。
    兼之自车胄处得了不少粮草且招募了数百部曲,又得到了黄忠的效力。
    等等。
    好运接踵而至,刘备难免有几分飘飘然。
    故而这半个月以来,刘备松懈不少。
    诸葛亮的良言,让刘备猛然醒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眼下忧患未除,又何以享受安乐?
    “谨遵军师教诲!”
    刘备知错认错。
    “我亦深知军师之忧虑!奈何许都路远,我难以及时探得许都动静。曹操何时会暗派密令给车胄,我亦难知晓。”
    说到这。
    刘备喟然长叹。
    倘若董承、吴硕等人是胆怯之徒,见势不妙就蛰伏以待时机,刘备反而不忧虑。
    偏偏董承、吴硕等人又自视甚高,自以为能在计略上稳赢曹操,反令刘备忧虑。
    听到刘备为车胄而烦忧,张飞又生出了对车胄的恼恨:“车胄让大哥忧虑,甚是可恨!不如俺去将车胄捉了,省得还要天天防着。”
    “休得胡来!”刘备轻斥:“车胄乃徐州刺史,岂能说捉就捉?若是捉了车胄,我与举兵反曹又有何区别?”
    张飞语气委屈:“大哥,反正都要举兵反曹,早捉车胄晚捉车胄,都一个样!”
    关羽看了一眼诸葛亮,又看向刘备:“大哥,关某以为,翼德所言,不无道理。”
    “《春秋》有云: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先捉车胄,制其党羽,再对外号以车胄之名,纵有曹操暗派密令,我等亦能及时获悉。”
    随后。
    关羽又看向诸葛亮,语态温良:“军师以为,关某所言,可有道理?”
    求收藏、求追读、求月票、求打赏、求评论。感谢兄弟们助我提高新书榜排名,排名越高,曝光越多。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