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38章 军师初用兵:兵不在多,而在于人之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章 军师初用兵:兵不在多,而在于人之调遣也
    在昌虑驻兵的王忠,虽然麾下兵马不如曹操嫡系精锐,但相对于刘备依旧在兵力、武器和甲胄上有优势。
    若不提前派兵抢占小沛对昌虑的王忠形成牵制,一旦王忠引兵劫掠士民,对刘备的北上也是很困扰的。
    刘备目前能战的兵马只有白毦兵,虽然号称千人但实际上只有八百余人。
    用八百余人直接保护数万士民不受王忠劫掠,几乎是不可能的。
    小沛在昌虑的西南百余里。
    刘备若是派兵抢占小沛,就等于在王忠的背后弓箭上弦;王忠敢去劫掠士民,刘备就能抢了昌虑断了王忠归路。
    如此。
    就可对王忠形成牵制,间接保护数万士民北上。
    “我亲自带兵去小沛。”
    “军师可与云长等人,保护家眷士民,先行北上。”
    只是思考了片刻,刘备就有了决断。
    但这个决断诸葛亮并不认可,劝谏道:“将军有千金之重,岂能入小沛冒险?”
    “数万士民北上,得经过泰山六将控制的诸县,若无将军在,亮恐泰山六将恶意劫掠。”
    “不如亮与关司马同往小沛,将军与众吏民及家眷先行北上,如此,方可周全。”
    刘备摇头:“军师于我,重如泰山,我更不愿让军师入小沛冒险。公祐元直前阵子说服了昌豨,臧霸等人亦受我厚礼,料六人不会为难。”
    诸葛亮再劝:“泰山六将臣属曹操,将军不可心存侥幸!更何况,亮本无名望,敌不过王忠,不损名望;将军名望在外,若不能胜,定会令河北众人小觑。”
    相较于史载刘备孤身逃去河北不同。
    刘备此回北上是要图谋河北立基业的,故而名望极为重要。
    在诸葛亮看来:王对王,将对将,一介王忠,还没资格让刘备亲往。
    “这”
    诸葛亮的劝谏让刘备陷入了沉思。
    让诸葛亮犯险,实非刘备所愿。
    可诸葛亮的话又有道理,要图谋河北立基业,名望就不能受损。
    良久。
    刘备狠心决断:“军师准备带多少人前往小沛?”
    诸葛亮暗暗松了口气。
    刘备肯听劝,事就容易办了。
    “只需白毦兵二百人、青壮三百人。”诸葛亮不假思索。
    刘备吃了一惊:“王忠在昌虑有两千兵马,军师只带二百白毦兵和三百青壮,太少了!我再分三百白毦兵和二百青壮,凑足千人交与军师。”
    诸葛亮笃信而道:“兵不在多,而在于人之调遣也。”
    “二百白毦兵杀敌,三百青壮助威,拖住王忠,足矣!更何况,还有关司马相助。”
    见刘备犹豫,诸葛亮又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还请将军速作决断!”
    “唉!”刘备握住诸葛亮的手,由衷而叹:“让军师受累,我于心不忍。军师不可勉强行事,若事有不济,以保重性命为先。”
    诸葛亮心中感动:“为图将军之志,亮受些劳累又有何妨?将军放心,亮已有分寸!”
    刘备遂不再迟疑,召关羽和夏侯博二人吩咐:“云长、崇义,我与你二人精兵二百、青壮三百,你二人可与军师同往小沛。”
    “一应行动,皆听军师指挥。切记:军师乃万金之躯,不可有失。若不能护得军师周全,我唯你二人是问!”
    关羽和夏侯博皆是面色一凛,抱拳领命。
    关羽更是慨然誓言:“大哥放心,有关某在,无人能伤军师分毫!若有闪失,关某愿领军法!”
    夏侯博也拍着胸口保证。
    调兵遣将后,刘备再次握住诸葛亮的双手,叮嘱道:“军师,此去小沛,万望珍重!”
    回应刘备的,是诸葛亮坚定的眼神:“将军亦要珍重,若遇不决事,可与士元和元直商议。”
    随后。
    诸葛亮又寻到庞统和徐庶,将分兵计划告知二人。
    得知诸葛亮要亲自前往小沛牵制王忠,且只带二百白毦兵和三百青壮,庞统和徐庶皆是一惊,相继道:
    “自古用兵常胜者,大抵以多欺寡,孔明,不可托大啊!”
    “要牵制王忠,有关司马前往即可,孔明何必亲往犯险?”
    诸葛亮感受到了庞统和徐庶的关心,笑道:“亮视王忠,如视一鸭。我军战马兵甲太少,正好找王忠借用。”
    见庞统和徐庶忧虑不减,诸葛亮又道:“并非是我骄矜自恃。曹操为了抵挡袁绍,几乎抽尽了诸县强兵。”
    “王忠麾下,不过一群乌合之众。虽有兵力、武器和甲胄上的优势,但其将无略其兵无勇,何足惧哉?”
    “反倒是盘踞在东海、琅琊一带的泰山六将,麾下兵马精锐善战,还需士元和元直善加谋划,方可助将军安然北上。”
    闻言,庞统和徐庶皆是一凛。
    诸葛亮并非胡言。
    王忠不是善战名将,麾下兵马只是曹操放在昌虑提防泰山六将反叛的。
    利用昌虑的地利,王忠守城有余。
    离开昌虑没了地利,王忠攻取不足。
    而臧霸、昌豨等人自黄巾乱起时就横行青徐了,十余年的大浪淘沙,即便是个笨贼也会变成精英贼。
    “此间有我和元直,孔明大可放心。”
    “孔明,万望珍重!”
    二人拱手,不再相劝,眼神亦变得坚毅。
    以刘备目前的微末势力,是没资格事事顺心意的。
    想在夹缝中存活且成长,就得比常人更拼命。
    胆大的才有得吃,胆小的只能饿死,这才是现实。
    北伐期间,诸葛亮鞠躬尽瘁,事必躬亲,不是诸葛亮贪权专权而是蜀汉人才凋零,难有良才为用。
    而如今。
    有庞统和徐庶在,诸葛亮不用事事都揽在肩头。
    诸葛亮不由开怀大笑:“有士元和元直在,亮无忧矣!”
    兵贵神速。
    当日傍晚,诸葛亮就带上关羽、夏侯博,并白毦兵二百、青壮三百以及大量旌旗前往小沛。
    不避艰险如斯,令人惊叹敬佩!
    后世有称:
    遍观中华五千年之春秋,可称千古完臣者,非诸葛丞相莫属。
    其以一人之力柱一国之社稷,以一州之力抗十四州之虎狼,称权而不欺上,善攻而不乱武。
    舍性命于国事,立基业于乱世。
    论智、勇、贤、忠一体,千古无二,无出其右。
    可见一斑。
    下邳城头,斜阳西斜。
    刘备举目眺望小沛方向。
    虽然诸葛亮等人早已走远看不清,但在刘备眼中:
    诸葛亮的挺拔英姿,始终不改!
    直到斜阳彻底西垂,刘备这才徐徐转身,号令众人。
    “诸君,随我北上!”
    大佬们,月末了,有月票的捧个月票场,没月票的捧个追读场。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