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39章 你们的对手是:正当壮年关圣帝君和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章 你们的对手是:正当壮年关圣帝君和完全体事后诸葛亮
    昌虑。
    中郎将王忠府邸。
    司空长史刘岱神色严肃的宣读曹操的密令:
    “今有左将军刘备,僭杀刺史,煽惑士民,有负天子恩义。敕中郎将王忠,即统虎贲之士,擒拿逆贼。事机贵速,不得有误!”
    王忠吓了一跳:“刘长史,司空真要擒拿左将军?”
    不怪王忠怀疑,曹操和刘备的关系过于微妙,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更在诸县广为流传。
    现在刘岱跑来告诉王忠,称有曹操密令要擒拿刘备,王忠如何敢信?
    见王忠竟然不受命,刘岱不由蹙眉:“王中郎将,你要抗命?”
    在说出这话的同时,刘岱的右手按住了悬挂在腰侧的剑柄,手臂青筋凸显,双目扫视左右。
    “刘长史误会了!”见刘岱如临大敌,王忠赶忙解释:“非是我要抗命,而是诸县皆传‘车胄设宴谋害左将军,左将军上表请辞,欲回涿郡教学’,我故有此问。”
    “呵呵!”刘岱冷笑:“莫非王中郎将也认为,是司空听信小人谗言暗令车胄谋害刘备?”
    这罪名?
    王忠顿感冷汗透湿了背衫。
    “司空一向英明神武,又岂会有小人敢在司空面前谗言?”王忠求生欲极强:
    “我虽然不信谣不传谣,但徐州诸县士民皆认为左将军受了委屈。我若引兵前往擒拿左将军,恐徐州诸县士民不服。”
    “不服?”刘岱提高了语气:
    “王中郎将,你奉司空令驻守昌虑,防的就是徐州诸县,何时需要考虑诸县士民是否服气?”
    见刘岱一副趾高气扬的模样,王忠不由暗骂。
    你一个司空长史,又不会在昌虑长待,自然不用考虑徐州诸位士民是否服气。
    可我驻兵昌虑,若不考虑徐州诸县士民是否服气,将诸县士民逼反了怎么办?
    我若能平叛,司空会嘉奖我的功劳。
    我若不能平叛,我就得被司空问罪。
    甚至于,我的人头还有可能被司空借去平息诸县士民的怨气。
    臧霸、昌豨等人,是我能惹的吗?
    杀了车胄的刘备,是我能惹的吗?
    暗骂归暗骂,王忠不敢真的当着刘岱的面吐露心扉。
    司空长史,见官大一级。
    在曹操面前谗言几句,就能让王忠人头落地。
    “我才能平庸,侥幸聚合徒众千余人归附司空,方得以官拜中郎将。”
    “素闻刘长史才智卓绝,司空亦常与刘长史商讨军谋,斗胆请刘长史与我同行,助我擒拿刘备。”
    王忠姿态放得很低。
    昔日关中大乱,王忠因饥饿以人为食,又随大众由武关南向逃难。
    时值娄圭在荆州北部为刘表遣迎北方客人,王忠不愿归附,于是就率同行者袭击娄圭,夺娄圭兵马粮草,聚合徒众千余人归附曹操。
    史载王忠更是活到了正始三年,即魏齐王曹芳在位第三年。
    换而言之:王忠为人,活命为先。既可为了活命而吃人杀人,又可为了活命而委曲求全。
    果然。
    王忠刚放低姿态,刘岱就顺势应诺:“你不说,我也会如此!司空令我来昌虑,名为宣读密令,实为助你谋划。”
    闻言。
    王忠暗暗松了口气。
    虽然刘岱的语气姿态都以高人自居,但对王忠而言,只要刘岱肯同行,就不怕擒拿刘备失败而担主责了。
    刘岱不知王忠真实想法,只当王忠胆小怯事,又以主将口吻号令王忠:
    “点选兵马,多派斥候。五日内,我要知晓刘备的具体位置!”
    未到五日。
    有信使自小沛而来。
    信使自称是小沛贼曹薛亮,替左将军刘备向中郎将王忠送信。
    然而。
    当看到“将军坐镇昌虑经年,甲不离身而功不见录,岂非龙困浅滩耶?愿与将军会猎于泗水之滨,共扶汉鼎。”时,王忠魂儿都快吓飞了。
    我不是龙,更没有被困浅滩!
    我只想安安静静的在昌虑当个中郎将,别无他求!
    “好胆!”
    司空长史刘岱,脸色铁青。
    见过嚣张的,没见刘备这般嚣张的。
    僭杀刺史在前,煽惑士民在后,仍不知悔改,如今又侵占小沛,蛊惑王忠,反意昭然若揭了。
    “我正愁寻不到刘备,没想到刘备竟然主动送上门来了!”
    “事不宜迟。兵发小沛,擒拿刘备!”
    见刘岱着急出兵,王忠不由迟疑:“刘长史,会不会有诈?”
    “刘备布告诸县又辞表于司空,自称要回涿郡教学,斥候又探得郯城方向有大量士民北上。”
    “不如暂缓几日,多派斥候入小沛,先仔细查探,再决定是否兵发小沛。”
    王忠带了几年兵,深知战场凶险,不可不谨慎。
    然而,
    刘岱立功心切,且又担心刘备闻到风声会提前逃离,根本听不进王忠的劝谏,反而呵斥道:
    “兵贵神速,岂能耽误?若让刘备逃离,如何再追?届时司空问责,你我都担待不起!执行命令!”
    被刘岱一顿呵斥,王忠只能悻悻的低头领命。
    半个时辰后。
    两千兵马自昌虑南门而出,直奔小沛。
    “军师妙计。”
    “只用一封书信,就让王忠尽驱兵马而来。”
    关羽的语气中,有对诸葛亮不加掩饰的钦佩。
    在抢占小沛后,关羽就犯愁如何才能牵制王忠令其不敢驱兵去袭扰北上的士民。
    诸葛亮则淡定自若的拿出一封提前准备好的信,让刚降的小沛贼曹薛亮代为送传给王忠。
    只用一封书信,就让王忠尽驱兵马而来。
    王忠兵马皆来小沛,自然不会再去袭扰北上的士民。
    “亮虽然在书信中冠以左将军的名义,但王忠此人一向惜命,按道理应会在昌虑踌躇不决,而非着急而来。”
    “若亮没料错,应是曹操暗中派人去了昌虑,给王忠下达了密令欲对左将军不利。”
    “彼等误以为左将军在小沛,既想立功又惧左将军骁勇,故而尽驱兵马而来。”
    诸葛亮目光灼灼,羽扇轻摇间,尽显料敌机先的智慧。
    话锋一转。
    诸葛亮嘴角泛起笑意:“彼等若分兵而来,甚是麻烦;彼等尽驱兵马而来,反倒简单。”
    月末啦,端午拉,求月票。如果这个月没票了,我能厚脸求1号月初的票吗?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