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57章 得诸葛,可定乾坤
第57章 得诸葛,可定乾坤
“左将军要立足幽州?”袁谭不由骇然而问。
幽州是袁绍辛辛苦苦打了快十年才打下来的,结果庞统一开口就要袁谭助刘备立足幽州,这令袁谭如何能不惊骇?
庞统笑容和煦:“统与袁刺史一见如故,自然不愿欺瞒袁刺史。若非曹操威逼太甚,左将军又岂会借口回涿郡教学而北上避祸?”
“左将军一向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又岂会坐视曹操欺君罔上而甘当一教学先生?我等有志之士,又岂会追随一个没有大志的左将军?”
袁谭凛然:“庞长史以实言相告,就不怕谭对左将军不利吗?”
庞统轻笑:“袁刺史为人坦荡,又岂会对左将军不利?更何况,袁刺史与左将军,合则两利,分则两害。”
“方今局势,不论是大将军胜了曹操,还是曹操胜了大将军,只要袁刺史有左将军在幽州为助力,对内可制衡袁尚,对外可制衡曹操。”
“统之所以坦诚相告,亦是不愿今后有奸邪小人施以离间之计,而令袁刺史与左将军相争。”
“倘若袁刺史真要对左将军不利,可先杀统,统愿为袁刺史祭旗。”
袁谭惊道:“庞长史言重了!谭又岂会妄杀庞长史!只是幽州刺史袁熙,一向对袁尚马首是瞻,谭实无良策。且见了左将军再议!”
诚如庞统所言。
以袁谭现如今的处境,若无外援,是没有机会与袁尚相争的。
虽然袁谭是袁绍亲生的,但以宗法而论,袁谭已经不是袁绍的儿子了,对外都得称呼袁绍为“大将军”而非“家父”【注:前面称呼错误,已更改。】
那么袁绍的基业,袁谭是没有任何继承权的!
可作为袁绍曾经的嫡长子,袁谭又如何能甘心坐视袁尚享受袁氏的一切?
若袁谭真的认命,就不会辛辛苦苦的跑到青州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曜兵海隅,还与琅琊的臧霸等人争锋了。
庞统深入的剖析了当前局势,又晓以利害,动以情理,让袁谭与刘备有了合作的基础。
诚然。
刘备不是个甘居人下的。
但不论是刘备还是袁谭,如今都处于各自的劣势。
刘备无法跟曹操和袁绍争锋,而袁谭无法跟袁尚争锋。
想求变,就得肯付出、肯冒风险!
袁谭没有正面给予庞统答复,而是表示要先与刘备一见。
庞统未再多言。
该说的都说了,最终能否达到目的,还得看刘备的应对。
刘备抵达北海境内时。
已经是建安五年二月底。
平均下来,刘备的日行速度都快二十里了。
对于带着带着数万士民北上的刘备而言,这个速度,不算慢了。
智者所虑,大抵相似。
若按最近的路线,刘备应该直接走东莞入齐国;之所以要绕走北海,刘备是要前往高密拜访康成公郑玄。
而在这个期间。
肯动脑子的张飞,还是挺令人安心的。
兼之有中郎将王忠、琅琊相臧霸及诸县令的交割令、以及曹操给刘备的密信在,不论是利城太守吴敦、东莞太守尹礼,还是城阳太守孙康、北海相孙观,都爽快的交割了粮草、军械、青壮和老卒。
臧霸都交割了,以臧霸为首的吴敦四人又岂敢造次?
虽然每个人交割的不多,但累积起来亦是可观,四将交割了近六千石粮米、军械若干、青壮四百、老卒二百。
且交割的青壮和老卒,又都为北方人,皆是自北方流离南下而加入四将麾下的。
等刘备引数万士民抵达高密时,张飞早已经带着吴敦等人签字盖章的交割令及交割的物资人员等候。
“大哥,俺这次可没动粗!”张飞得意的向刘备邀功,又指了指糜竺:“大哥若不信,可问子仲。”
糜竺早已习惯了张飞的秉性,亦道:“如翼德所言,这次没有动粗。吴敦等人见了臧霸的交割令后,都痛快的签了交割令。”
“翼德如此,我心甚慰啊。”刘备不吝夸赞。
虽然只是短短的八个字,但已让张飞眉飞色舞,又拉着关羽在一旁“炫耀”。
刚至高密不久。
人报孙乾回来了。
“咦?公祐不在临淄?”
刘备微感讶异。
诸葛亮则是猜到了原因。
记忆中,郑玄因受袁绍强征,病逝于元城。
孙乾应是自袁谭口中得知消息,这才离开临淄回了高密。
郑玄的病逝,诸葛亮亦深以为憾。
若非当年曹操屠戮徐州,诸葛亮都有求学于郑玄门下的计划。
东州名儒郑玄的名望,非常人能比。
即便是黄巾见了郑玄,都“见玄皆拜,相约不敢入县境”。
郑玄死后,即便天下大乱,丧葬从简,郡守以下及授业学子都有一千多人为郑玄缞绖送葬。
名望之大,可见一斑。
“或有隐情,将军不可大意。”诸葛亮隐晦的提醒了刘备一句。
刘备凛然,迎孙乾入内,询问详情。
得知郑玄身体抱恙,而袁绍又受人蛊惑,竟给袁谭下令,强令郑玄随军,刘备不由大怒:“康成公年迈抱病,岂能远行?公祐莫要担心,即便与袁绍兵戎相见,我也要护住康成公周全。”
孙乾感动不已,泣泪拜道:“将军之恩,没齿难忘!”
刘备忙扶起孙乾,道:“公祐何出此言?昔年若非有你助我,我又岂能立足于徐州?而今令师遇到困难,我又岂能袖手旁观!”
“军师?”
刘备又看向诸葛亮,有问策之意。
诸葛亮轻摇羽扇,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反问孙乾:“公祐回高密前,士元可有话说?”
孙乾擦拭泪痕,肃容整衣,将庞统欲求郑玄万余卷藏书一事,如实道来。
刘备面色大变,惊道:“士元误我!我岂能趁人之危,行那不义之举!”
诸葛亮则是眼神一凛,顿知庞统的用意。
陈登本就赠了刘备千卷藏书,若能再得郑玄赠书,一旦刘备在涿郡挂起教学的旗号。
远近士子,定会闻风而来!
刘备会不会教,不重要。
刘备有没有书,最重要!
念及此。
诸葛亮又问孙乾:“康成公是何想法?”
刘备急声道:“军师,不论康成公是何想法,我都不可能行那不义之举!”
话音未落。
孙乾回道:“家师说,那万余卷藏书不能全赠,得留四千卷传家;剩余六千余卷,皆可赠与将军。”
“哎?”
刘备瞪大了眼睛。
求月票,求追读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