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103章 事后诸葛亮谋六郡,汉风昭烈谁敌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3章 事后诸葛亮谋六郡,汉风昭烈谁敌手(1更)
    刘肃和刘始二人听得目瞪口呆。
    诸葛亮来涿县不过数日,竟已将广阳、代郡、渔阳三郡的胡汉势力了然于胸?
    原来,刘肃故意抛出阎柔、鲜于辅、王松及乌桓诸王间的错综关系,本来是想令刘备知难而退,岂料诸葛亮所知比刘肃更为详实!
    刘肃不知道的是:早在刘备去黎阳时,诸葛亮就已经在着手准备幽州事宜,更有简雍预先入幽州联络鲜于辅、阎柔。
    诸葛亮看似只在涿县几日,实则谋划已有数月。
    趁着二人惊魂未定,庞统又补了一句更狠的:“孔明虽然年少,但已两度用兵。首战便以练了不到半年的新兵二百人,击败了曹操麾下中郎将王忠和司空长史刘岱的两千人,一战擒双将,尽降其众;次役又以步骑一千五百余人击败了袁谭麾下平原国功曹华彦的五千步骑,再擒贼首,降其全师!”
    刘肃和刘始震骇莫名。
    二百破两千,擒双将,降其众;一千五破五千,擒贼首,降全师!
    这是人能打出来的战绩?
    诸葛亮,还不到二十啊!
    未等二人开口,诸葛亮又郑重纠正:“士元此言差矣。首战擒双将之功,实属左将军司马关羽。若非关司马单骑突入两千军阵,先擒王忠,后捉刘岱,亮焉能侥幸取胜?且当时除二百新兵外,尚有三百青壮民夫擂鼓助威!华彦之败,擒敌降众之功亦非亮一人所有,皆赖左将军司马关羽、主簿张飞、中郎将黄忠、骑兵都督赵云。彼四人皆有万夫不当之勇,若无其威,亮纵能谋算,亦难生擒华彦、尽降其众!”
    诸葛亮不纠正还好,这一纠正,刘肃和刘始更惊骇了。
    单骑突入两千军阵?
    三百民夫擂鼓助威?
    四位万夫不当之勇?
    每个词刘肃和刘始都听得懂,可跟其他的词一组合后,刘肃和刘始便听不懂了。
    刘肃和刘始很想对诸葛亮和庞统来一句:人言否?(你听这说的是人话吗)
    “咳咳——”
    刘备轻咳,打断孔明、士元“细节之辩”,宏声道:
    “诸葛军师,庞长史,细节之处无须多虑!能克敌制胜,全赖文武同心!运筹帷幄之功,冲锋陷阵之劳,皆不可没!”
    随后。
    刘备又转向犹自呆滞的刘肃刘始:“二位叔父不必担忧,我既然敢征讨幽州六郡,便有征讨六郡的底气。当务之急,乃是尽快安顿好随我北上的数万士民,早日实施屯田,以免误了秋种。”
    刘肃和刘始这才从呆滞中缓过神来,皆不由赞叹了一声:“后生可畏啊!”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士子,两战两胜,还都打出了匪夷所思的战绩,这在刘肃和刘始的五十余年人生阅历中,闻所未闻。
    至此,二人心中忧虑尽去。
    身为涿县刘氏长辈,虽无刘备那般豪情,但始终为族人计长远。
    如今坦途已在眼前,族人若能全力襄助刘备,必能立下功名,再耀门楣!
    在得到了刘肃和刘始的肯定答复后,刘备便又派人将刘肃和刘始送至别院安歇。
    厅中只余刘备与孔明、庞统畅快笑声。
    “恭喜将军!有涿县的刘氏族人相助,我等便能在最短时间内安顿好数万士民,定能赶在秋种前将完成宿麦的种植。”诸葛亮语气兴奋。
    宿麦即冬小麦,因为需要隔年才能成熟,故而称之为宿麦。
    《四民月令》便系统的记载有宿麦播种、施肥、收割等农事安排,其中“凡种宿麦,薄田宜早,肥田宜晚“的技术也延续了千年。
    或许因前世北伐饱尝粮匮之苦,重生后的诸葛亮对粮食极为敏锐——或以智谋筹粮,或力推屯田自给。
    眼下正值八月秋种,若迟至九月中,便只能播种些勉强充饥的救荒作物了。
    数万士民肯跟着刘备北上,那是信任刘备,若刘备不能解决数万士民的温饱问题,那便是愧对了数万士民的信任。
    如今这燃眉之急解决了,刘备的心头也是愉悦。
    为了避免节外生枝,也为了给涿县刘氏再扬名,翌日一早,刘备便准备了祭祖之物,要亲回楼桑村祭祖。
    黄忠赵云二将各引三百骑兵开路,刘备则邀刘肃和刘始同乘郡守车驾。
    随行的几位涿县刘氏青年,皆背弓持枪,策马护于车驾左右。
    能否冲锋陷阵无关紧要,这鲜衣怒马的排场,正是少年扬名之时!
    见此情形,涿县士民百态丛生:有欢喜,有艳羡,有懊悔,更有人长吁短叹。
    尤其那曾因刘始家道中落而退婚之家,此刻悔青了肠子。
    看刘备这番声势,涿县刘氏必兴!
    而能与刘备同车并坐的刘始,又岂会缺少富贵?
    楼桑村距县城仅十余里,车马疾驰,转瞬即至。
    六百铁骑奔腾开道,威势所至,楼桑村霎时鸦雀无声,纵使往日顽童也躲藏无踪。
    直至同去涿县归来的青年们高呼“左将军回乡祭祖”,村民们方敢探头观望。
    见青年们昂然骑在刘备所赠骏马上,炫耀着弓枪和骏马,众人终放下心来,纷纷涌上前抚摸查看,眼中充满羡慕。
    得知缘由,未能同行的刘氏青年捶胸顿足,眼红不已。
    “左将军到村口了!还围着我们作甚?”
    不知谁喊了一声,众青年如梦初醒,呼朋唤友,直奔村口方向。
    村口。
    骑士分列如林,车驾缓缓驶入。
    车帘轻启,刘备英武的面容清晰映入眼帘。
    “左将军当真英姿不凡!”
    人群响起低低的惊叹。
    “若能随侍左将军左右,执戟护卫,此生无憾矣!”
    “方才那几个小子炫耀弓马的模样真让人生厌,倘得左将军赐下良弓骏马,我甘愿为左将军牵马坠镫!”
    “……”
    待刘备沉稳落车,刘肃、刘始二位宗亲也自车帘后相继步出。
    此景令众人又惊又喜。
    刘备能邀刘肃、刘始同乘一舆,足见其对同族亲厚之情。
    漂泊流离十几年,如今荣归故里,看着熟悉又陌生的楼桑村,刘备亦是感慨万千。
    目光所及旧舍东南角篱上,高数丈的大桑树,依旧童童如小车盖。
    求月票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