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105章 当刘备三顾而请,便是沮授也得低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5章 当刘备三顾而请,便是沮授也得低头(3更)
    “沮公且慢!”
    见沮授真要出门去骂刘备,诸吏吓得纷纷跪地阻拦。
    “尔等竟敢拦我?”
    沮授胡子一吹眼一瞪,便吓得诸吏大气都不敢出。
    拦也不行,不拦也不行,诸吏又是郁闷又是无奈。
    “哼!”见诸吏皆是战栗惊惧,沮授终究还是不忍心,甩衣袖转身喝令道:“去告诉刘备,我今日染疾,不便相见!”
    诸吏如蒙大赦。
    片刻后。
    一小吏返回声称:“左将军留下十车藏书便离开了,又让我转告沮公,安心养病,他会择日再来拜访!”
    见沮授不说话,小吏又小心翼翼的询问:“沮公,那十车藏书,要给左将军退回去吗?”
    “刘备自愿相赠,何须退还?”沮授脱口叱道,旋即又觉失言,沉声改口:“这十车藏书,皆是为幽州寒微士子添置典籍。我掌幽州文教,岂能因私废公?”
    小吏嘴巴微微张开,欲言又止。
    内心嘀咕:大人物的事,我等小吏还是少掺和为妙。
    十车藏书很快被搬到文学馆内,沮授挨着个儿的检查了车上的千卷藏书,心情也变得复杂。
    以沮授的智慧,自然能猜到刘备的意图。
    而将刘备与袁熙一对比,沮授的心情又变得郁闷。
    刘备一个跟沮授有旧怨的,都能为了大志而屈尊来请沮授;袁熙身为袁绍的儿子、如今的幽州刺史,却为了几句谗言而疏远沮授。
    人与人之间,差距怎么就那么大呢?
    “贴出告示,就言涿郡太守刘备怜州郡多有战乱,士子虽有有向礼之心但无书可读,故取康成公所注藏书一千卷,供四方士子抄阅。”
    沮授的话让诸吏一阵疑惑。
    方才还骂骂咧咧恨不得跟刘备打一架,现在却又在维护刘备?
    沮授蹙眉瞥了一眼诸吏,喝道:“尔等当我沮授是那因私废公的小人吗?我非是为了刘备,而是为了有求学之心的四方士子!谁再妄加揣测,定惩不贷!”
    威慑了诸吏,沮授又暗自气闷:为何今日来拜访的不是袁熙而是刘备?
    左将军府。
    刘备也看到了沮授贴出的告示,不由赞叹:“沮授虽然仇视我,但公私分明,倒也令人敬佩。袁绍父子知其才能而不能用,知其禀性而不能容,何其愚也!”
    顿了顿。
    刘备又看向诸葛亮,问道:“军师可有良策,让沮授能真正为我所用?”
    诸葛亮摇扇而笑,成竹在胸:“《庄子》有云,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将军欲得沮授,只需以诚相待,便可水到渠成。一顾不成便二顾,二顾不成便三顾,三顾而请,便是铁石心肠也能被将军的诚心感化!”
    说话间,诸葛亮不由想到了记忆中隆中旧事,不由暗生感慨。世间求贤若渴者,无人能出左将军之右!
    刘备点了点头,道:“军师良策,甚合我意。待我安顿了那数万士民,我便再顾。”
    先安顿数万士民再去二顾沮授,刘备也是有考虑的。
    求贤也跟烹小鲜一样,不能太急,太急了容易适得其反。
    再加上沮授又是个顾全大局不因私废公的人,在最短时间内安顿好那数万士民,更容易拉近与沮授的关系。
    有涿县诸宗族势力的帮衬,再加上诸葛亮、庞统、糜竺、孙乾、曹宣、陈震等文士的统筹管理,以及别驾韩珩的配合,数万士民在涿县的安置很是顺利。
    不到十日,便开始了秋种农忙事宜。
    刘备也觅得闲暇,再顾沮授。
    这一回,刘备同样拉了十车藏书来拜访沮授。
    其实不论是否拜访沮授,刘备自陈登和郑玄处得到的藏书都会用来吸引有求学之心的四方士子。
    恰巧刘备又想招揽沮授,且沮授又恰巧被袁熙调任为文学从事,天赐良机,岂容错过?。
    这一回,沮授没有再犯臭脾气的骂刘备是“黄鼠狼给鸡拜年”,但也没出门见刘备,而是默默的让小吏将十车藏书接收,依旧称疾不见。
    刘备也不勉强,只让小吏转告沮授“安心养病,择日再来拜访”。
    得知刘备还要再来,沮授的心情变得更加的复杂。
    自刘备入涿郡后,刘备做的事都被沮授看在眼中,用“推行仁政,为民谋利”这八个字来形容刘备并不为过!
    刘备在涿县越是得民心,沮授便越是纠结。
    既担心刘备名望太甚今后会成为袁绍的大敌,又不得不承认刘备是在造福一方。
    而最令沮授辗转难眠的则是刘备要征讨幽州六郡。
    沮授不怕刘备会输,沮授怕的是刘备会赢,刘备若是赢了,便可据守幽州七郡而成为比公孙瓒更有威胁的存在!
    可沮授又无法去阻止刘备征讨幽州六郡。
    越是纠结,沮授便越是对袁熙不满,但凡袁熙能争点气,能听劝,也不至于让刘备抢了先机。
    或许是忧心太多,积郁成疾。
    原本是谎称有病的沮授,竟然真的病了!
    “沮授重病卧床?”
    刘备骤闻此讯,惊立而起,颇难置信。
    沮授是个能跨马监军、威震三军的豪杰文士,平日体魄健朗,精气神足,岂是轻易卧病之人?
    时值庞统在向刘备汇报事务,当即便有断言:“此为心疾。”
    刘备讶然:“何以见得?”
    庞统笑道:“寻常隐逸贤才,得将军二顾而请,便是铁石心肠也能被将军的诚心感化;然而沮授不同,彼受袁绍厚恩礼遇,族亲性命又悬于袁氏之门,将军越是至诚,沮授便越是为难。顺将军则负袁氏恩义,效袁氏则负将军厚意。两难之下,忧虑郁结于心,如何能不病?”
    刘备大惊:“因我之失,竟害沮授重病卧床,长史可有良策补救?”
    庞统早有计较:“既是真病,将军理当亲往探视。但要切记,切莫再提招揽之事!将军可如此言明:‘昔日在黎阳与先生有隙,唯恐先生因旧怨阻我征讨六郡,故而屡番致意,以期化解。’,沮授智虑明达,定能洞察将军真意。大势未定,来日方长啊。”
    求月票,今日且三更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