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事后诸葛亮,三兴大汉 - 第140章 刘备入邺城,惊闻曹操坑杀官渡降卒
第140章 刘备入邺城,惊闻曹操坑杀官渡降卒(5更)
随后。
刘备先令关羽率三百轻骑在南门待命,随后又召来徐庶、陈震等人逐一吩咐。
待诸事安排停当,便与诸葛亮策马前去与关羽会合
袁熙此时亦引五百骑兵抵达南门,麾下大将焦触、张南随行在侧。
焦触、张南见刘备策马而至,忙上前行礼,言语间充满敬意:“末将拜见左将军。”
自追随刘备征战六郡以来,二人屡立战功,得赏甚丰。
虽说待在袁熙麾下亦可,但在左将军帐下,更有海阔天空之感。
来日刘备若成大业,二人亦可自傲曾与关、张、赵、黄同披战甲,共立军功。
资历在这摆着,旁人只能羡慕。
相较于士人追求声名、利益、理想、家族等多样目标,武人的渴望往往更为纯粹:不过功名利禄、快意恩仇。
只要军功升迁之道通畅,并给予应有的尊重,武人极易被氛围所同化。
今日能再随刘备南下,于焦触、张南而言,又是一次难得的晋升之机。
双方合兵一处,直指邺城。
数日后。
当刘备一行八百铁骑行至邺城门外,眼前景象却透着诡异:
城门守备松散,士卒个个无精打采,竟无人上前盘问阻拦。
倘若来者是曹军骑兵奔袭,邺城今日便会易主。
“左将军,邺城有些不太对劲啊。”袁熙眉头紧锁,忧心忡忡。
刘备目光扫过城门口萎靡的守卒,向焦触递了个眼色。
焦触会意,策马上前喝道:“幽州袁刺史与刘左将军亲率幽州精骑前来助阵,尔等竟敢怠于职守?”
守卒只微微抬起眼皮瞥了焦触一眼,嘴角挂起一丝冷笑,随即别过脸去。
焦触怒起,长矛直指那守卒,喝道:“尔安敢轻慢?”
那守卒却视矛尖于无物,竟闭目无视。
环顾四周,其余守卒亦如行尸走肉,了无生气。
焦触惊疑参半,只得返身禀报刘备。
刘备目光转向诸葛亮,有询问之意。
按正常而言,袁绍兵败归返,按情理邺城当戒备森严,断无今日这般死气沉沉的道理。
“该不会是.”
猛然间,诸葛亮想到了一个可能。
旋即压下猜疑,改口道:“此事暂且存疑。先入城面见大将军,或可明了。”
一行人催马入城。
然而城内景象更添骇然:家家户户悬挂白幡,哀哭之声此起彼伏。
众人心头疑云密布。
焦触下马探询,得回一个令人震怖的消息:“禀袁刺史、左将军!曹操……竟将官渡数万降卒,尽数坑杀了!”
“此言当真?尽皆坑杀?曹孟德安敢行此恶行!”刘备惊呼失色。
焦触默然无语,脸色亦显惊骇。
袁熙更是面如金纸:“曹阿瞒此举,是要自绝于河北士庶么!”
关羽握紧了刀柄,丹凤眼圆睁如炬。
沙场厮杀,生死由命,可坑杀降卒,实乃有违天理!
诸葛亮长叹一声,道破其中关键:“官渡降卒家眷尽在河北,其降必是迫不得已,非是真心归顺。曹操兵微将寡,不过万余人,根本无法看守数万降卒。既无法收用,又不敢放归,加之粮草断绝,故行此杀降之策。”
刘备眼中怒火翻腾,掺杂着深沉的愧疚:“军师,我……”
诸葛亮轻轻摇头,语气转为凝重:“坑杀降卒者,乃曹操不仁!将军面见大将军后,当力谏其厚待阵亡士卒家眷!”
刘备咬牙,最终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
骤然听闻此等暴行,众人心绪俱是低沉。
焦触此刻才看明白:为何城门守卫不仅怠慢职守,更对抵喉长矛视若无睹。
哀莫大于心死。
袁绍弃官渡大军而逃,致使数万将士惨遭坑杀,已将袁绍数年积累的威望彻底碾碎。
众士嗟怨下,谁还肯替袁绍尽心效力?
抵达大将军府时,刘备等人才得知:袁绍自归邺城后便深居府内,再未露面,亦不接见任何访客。
“我乃大将军之子,子欲见父,谁敢拦我?”袁熙遭门人相阻,怒声呵斥。
然而门人纵然跪地叩首,亦只是重复着:“大将军严令,任何人不得擅入!”
刘备拦住盛怒的袁熙,轻声劝慰:“袁刺史息怒。既已身在邺城,终有得见大将军之时。”
随后又俯身扶起门人,温言安抚道:“袁刺史忧心其父,乃人伦常情。若大将军问起,可再言左将军刘备拜谒。”
门人连声道谢,并悄声透露:“左将军若欲面见大将军,不妨先去寻郭先生。自大将军归来后,唯郭先生一人曾被召见入内。”
刘备动容:“可是郭图?”
门人点头:“正是。”
刘备再次谢过,先让袁熙往城头寻驻兵之处安营。
随即带上关羽、诸葛亮及数名亲卫,策马寻至郭图府邸。
见府门紧闭,刘备命人叩门。
门房应声而出,刘备温言问道:“郭先生可在府中?”
门房打量来客片刻,回道:“郭先生箭伤未愈,正在静养。不知诸位是……”
刘备神色不变:“烦请通传一声,便说左将军刘备特来拜会。”
门房不敢怠慢,忙入内禀报。
不多时。
郭图披着青色外袍疾步迎出,肩头隐约裹着白布,面无血色。
见到刘备后,又深深一揖:“不知左将军亲至,有失远迎,还望恕罪!”
刘备关切问道:“郭先生这是……”
郭图长叹:“些许皮肉之伤,无碍性命。左将军及诸位,请随在下入内一叙。”
移步内堂。
刘备询问官渡之战详情,郭图将陷害张郃、高览之事隐去,又将战场经过一一陈述于前。
听闻淳于琼被杀,刘备不由长叹:“不想延津一别,竟无再见淳于将军之日。”
当日在延津时,刘备便与淳于琼结交,又曾与淳于琼联手破曹操,临别时亦有示好之意,不曾想淳于琼竟然会死在官渡一战。
叹余。
刘备又问:“邺城士民惊惶,大将军又闭门不出,倘若曹操闻讯而来,邺城危矣。”
郭图面有尴尬:“大将军一向好面。而今兵败官渡又致使数万军卒被曹操坑杀,归者十不存一。就连审配的两个儿子,如今亦是杳无音信,凶多吉少。”
5更奉上。求月票。早睡早起,明天继续。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