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真是害苦了朕啊 - 第92章 暗窥新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2章 暗窥新郎
    永乐城附近这大片土地,原本都属于银州管辖。
    是种家当年打下来之后,种谔上书建议在银州、夏州、绥州交界处筑永乐城,意图建立前沿军事据点,压缩西夏活动空间。
    宋神宗当即准许,可是却派了个草包文官徐禧来主持。
    首先选址就离谱,老将种谔、高永能等多次指出永乐城“无水源”,一旦被围必陷绝境,但徐禧拒绝采纳,反将反对者贬职、惩处。
    这城池,当年动用了二十万民夫,只用了十四天就修建起来。
    足见当时大宋国力不弱,好好指挥可以灭掉西夏,但是徐禧这种人,只知道纸上谈兵。
    西夏反扑来的很快,梁太后派30万大军围攻永乐城,切断水源与粮道。徐禧这货拒绝种谔等人提出的趁夏军半渡无定河时突袭,欲效仿宋襄公“不鼓不成列”的旧事;
    还放弃城墙防御优势,强令宋军出城与西夏铁骑野战;
    西夏截断水源后,他又拒绝曲珍、高永能突围建议,坐以待毙。
    水源被占后,宋军“掘井不及泉”,士卒渴死大半,甚至饮马粪汁求生。城陷当夜暴雨冲垮土城墙,西夏军总攻。
    最终徐禧、李舜举、高永能等将领战死,仅曲珍等四人逃脱。宋军损失包括官员230人、士兵1.23万余、役夫近20万,几乎全军覆没。
    永乐城惨败让神宗“涕泣悲愤,寝疾累月”,也彻底粉碎神他复“定难五州”的雄心,转为“积极防守”.
    近年来,随着童贯开边,堡寨战法推进到横山一带。
    为了更好地支援横山诸寨,种家军又重新回到此处,依托横山,重新选址修建了永乐城。
    陈绍看了一眼,这彻头彻尾是个军州,比洪州还要纯粹。
    说它是城也行,说它是个大型堡寨,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妥。
    小种看着陈绍浑身风尘仆仆,心中暗道这人虽然品德有瑕,却真是一个能干事,肯吃苦的。
    而且前倨后恭,以前跟着童贯时候,不拿正眼看西军的诸位将主。
    如今又客气成这个样子
    种师中是看不上这样的人,但是却不妨碍他懂得,这种人才能在西北站得稳。
    这才多少时间,就让他在西北搅翻了天。兄长的主意许是对的,唉,老种总是对的
    我这人性子傲,脾气急,总不如老种看的明白,以后还是听他的算了。
    “陈留后远来辛苦,请吧!”
    小种这么给面子,陈绍是真没想到,不过他也不在乎。
    到了这个层面,谁也不会意气用事,无非是讨价还价罢了。
    陈绍相信自己的诚意还是很足的。
    宋辽之战的筹备,已经开始了,西北即将淡出大家的视线。
    正是豪杰苟发育的福地。
    一行人来到种府,陈绍赞叹道:“种氏一族,能将府邸搬来此地,为大宋和天子守国门,真乃忠义之家!”
    种师中打定了主意少说话,别误了兄长大事,但是看到他这幅模样,不禁又想起当初他夸赞童贯时候的表情来,顿时就悄悄转身,差点吐出来。
    “来吧,来吧,我兄长已经等候多时了,只因身体抱恙,没有亲自去迎接。”
    陈绍笑道:“岂敢岂敢,老种太尉,在我们西北军民眼中,恰便似擎天博玉柱、架海紫金梁,他的身体牵动着多少父老乡亲的心,陈绍何等人,哪敢让他劳动贵体。”
    种师中忍无可忍,快步向前,一副我听不见你就恶心不到我的样子,嗖嗖地往里走。
    陈绍见状,有些摸不着头脑,怎么如此匆忙。
    联想到小种刚才的话,说老种身体抱恙,难道快不行了?
    他自己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自己是来要银州的,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多说几句吉祥话又没有成本,有什么张不开嘴的。
    他赶紧跟上,来到课堂,却见老种坐在上首,不像是快要没了。
    几个种家军的将领,此时都卸了盔甲,穿着便服,陪在一旁。
    见他们进来,老种站起身来,寒暄了几句。
    宾主落座之后,陈绍轻咳一声,准备开口讨要银州。
    老种却笑吟吟地问道:“听说陈留后是鄜州人,今年多大了?”
    陈绍心中暗暗盘算,这又是哪一招?
    你套近乎我也得要啊。
    “太尉,绍正是弱冠之年,祖上乃是保安人,追随着老刘相公一门征战,到了先父时候,才跟随老刘相公来到鄜州,立下些许功劳,蒙老刘相公赐田产,在鄜州立足。”
    陈绍很鸡贼地给自己虚了一岁,不然年纪太小,容易被人轻视。
    “好,好啊,不愧是我西军中的子弟。此番连克盐州、宥州、洪州、龙州,也算是光宗耀祖,不负父辈之志了。”
    不对劲!
    陈绍开始警觉起来,我都没来得及拍你马屁,你咋还抢先拍上了。
    陈绍以己度人,认定种家肯定是想从自己这里得到点什么,不禁开始警惕起来。
    不过想了一会,自己也没啥值得种家惦记的,又稍微放下了心。
    “陈留后算了,叫官位总是显得生分,既然你也是西军的子弟,我便托大叫你一声绍哥儿可好?”
    陈绍赶紧起身道:“这是老相公抬爱了。”
    “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诗经说‘爰字孔嘉,髦士攸宜’,邵哥儿既已行冠,当有个表字了。”
    “责以成礼,礼以载道,若蒙太尉开恩见赐,绍不胜感激。”
    种师道的老师,是说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横渠四句的张载。
    陈绍心中点头,由他给自己取个表字挺好的。
    种师道哈哈一笑,说道:“那老夫就不客气了,绍,继也,你以绍为名,继承了父辈战死疆场之忠烈,又能继往开来,足见有勇有谋,且志向高远就叫‘明远’如何?”
    陈明远?
    陈绍心里掰着手指,和原身的祖先对了对,没有冲撞他们的名讳,便抱拳弯腰道:“多谢太尉赐字。”
    “来来来,明远,快坐下。”
    陈绍喝的有些晕,回到客房之后,赶紧吩咐打了盆水来。
    洗完脸之后,稍微精神了一下,他坐在椅子上,开始思量起来。
    种家如此客气,肯定是有事。
    但是这些鸟人竟然全都不说,真憋的住,陈绍绞尽脑汁,也没想出他们图自己的什么来。
    有种家的小厮,端了茶水进来,陈绍坐在桌前,用手蘸碗里的茶水,在木案上画着圈。
    想到自己有什么,他就画个圈,然后琢磨种家需不需要。
    到最后,画的密密麻麻,发现自己拥有的东西,种家全部不需要,或者说不敢要。
    给他们宥州,他们敢拿么?
    折家守着个府谷,都小心翼翼,提心吊胆的,生怕大宋找他们麻烦削藩。
    难道是不想还银州?
    也不应该啊,银州对他们来说,也是个烫手山芋。
    回想着刚才的对话,陈绍没有错过任何一个细枝末节,却依然找不出答案。
    那就不想了,他晃了晃脑袋,对大虎说道:“我睡一会,你不要走远。”
    大虎点了点头,坐在房中轻轻擦拭自己的兵刃。
    陈绍睡得很沉,一路赶来,想的事情又多,可谓是身心俱疲。
    等他醒来时候,竟然已经是第二天。
    “大虎!”
    董大虎从外面赶来,陈绍看见他就安心些,问道:“什么时辰了?”
    “刚过巳时。”
    “有人来找我么?”
    陈绍觉得自己该和种家摊牌了,银州他必须要到手。
    董大虎说道:“刚来了一个,就在外面呢,我还没来得及说。”
    陈绍点了点头,赶紧穿好衣服出来,见到来人有些意外。
    “明远兄!听闻昨日老种相公给你取了表字,还没恭喜!”
    “平叔兄,怎么在这里相见?”
    来人正是刘光世,他笑着说道:“我近来一直追随老种相公,在帐中学些本事。”
    西军里,很多将领,都是种师道带出来的。
    种师道对刘光世很看重,觉得他比刘延庆强多了,至少没有那么胆小。
    当然,他看重的也不是刘光世这个人,而是他身后的鄜延军,那些以环庆军为底子的西军兵马。
    这些兵马初时是很能打的,但是跟着刘延庆久了,打仗一塌糊涂,逃命倒是一流。
    只能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刘光世算是个自来熟,明明只和陈绍见过一次,但是却显得十分亲厚的模样。
    “你刚来永乐城,我带你出去转转吧!”
    陈绍本想拒绝,但是转念一想,自己从刘光世这里打听一下,或许能知道老种的打算。
    于是便笑道:“那就有劳平叔兄了。”
    “都是自家兄弟,客气什么!”
    两人结伴出来,董大虎也紧紧跟在他们身后,骑在马背上,刘光世说道:“永乐城中,多是些军户安家,也没有个勾栏瓦肆,我们就在永乐寺走走吧。”
    陈绍点了点头,问道:“这城刚修没几年,已经有寺庙了?”
    刘光世笑道:“刚建寺没几年。”
    进得山门,陈绍第一印象就是好小的寺庙。
    几乎是只用一眼,便能把整个寺庙看了大半,寺里的和尚也稀稀疏疏。
    陈绍很有兴趣地看着,他要在西北立足,就不得不考虑治下的宗教问题。
    这佛寺大致有两种风格的房屋,一种是多圆弧线条的外来塔式建筑,一种就是庑殿顶的本土样式。
    中华风格的建筑,总是有一种特殊的美感。
    两人并行走上了正面的台阶,然后跨进正殿,刘光世的随从们都留在了门外。
    董大虎却亦步亦趋,刘光世道:“我和你家留后进去拜拜,你在此地等候就是。”
    董大虎摇了摇头,没有说话,但是依然紧紧跟着。
    陈绍笑道:“大虎与我寸步不离,不用管他。”
    刘光世犹豫了一下,没有继续坚持,三人迈步来到佛堂。
    与整个佛寺拥挤不同,这座佛殿显得十分宽阔,容纳好几十号人一点问题都没有。
    “笃笃笃”的木鱼声、与舒缓的诵经声音荡漾在宽敞的大殿上,空气中弥漫着焚香的气味。
    陈绍虽然不信佛教,但觉得这里的气氛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此地是个军州,厮杀汉子不怎么信佛,佛殿里的人很少,只有寥寥数人,还包括一个僧人。
    此时在佛堂内,两个人正悄悄从门缝中观瞧。
    “哪个是?瘦的还是胖的?”
    折氏气咻咻地说道:“都跟刘光世这个蠢货说了,叫他带一个人进来就行,怎么还是带来了两个。”
    在她旁边,种灵溪小手握成拳头,紧张地胸口一阵起伏。
    她默默闭上眼睛,心里嘟囔起来,“千万不要是那个胖的!”
    那胖子虽然也很年轻,不是继母说的老头子,但也太吓人了。
    往那一站,就跟一堵墙一样.
    她已经十四五岁,肌肤紧致白皙,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更显稚嫩。
    那张美艳娇嫩的脸,充满青春活力气息,一看就是半点苦也没吃过。
    她转头又看向瘦的,因为有大虎的衬托,陈绍看上去格外顺眼。想到自己是偷偷在这看男人,让她的脸微微发烫,心口也跳得厉害。
    都怪继母.
    折氏扭动腰肢,挤了挤她,说道:“行了,看起来没完了还,让我瞧瞧。”
    种灵溪不理她。
    气的折氏伸手在她屁股上打了一巴掌。
    陈绍看着佛祖的塑像,和他后世见得差不多,忍不住双手合十拜了拜。
    刘光世没话找话,笑道:“明远也信佛么?”
    “信啊。”陈绍道:“你要问我信不信佛能保佑我升官发财,我是不信的;在我看来,拜佛是一种修行,能让人暂时忘记一些烦恼,得片刻的安宁。”
    出得佛堂,走到石阶上,刘光世突然问道:“明远啊,听说你没有婚配?”
    这句话一出。
    陈绍突然如醍醐灌顶,一下全部明白了。
    原来如此。
    种家要和自己联姻,他们自己肯定是不能说的,于是找到了刘光世。
    刘光世确实合适,首先他和自己有些关联,虽然不是血缘亲戚,总归是沾亲带故。
    二来他的地位也合适,刘家是西北将门之一,他是刘家的嫡子。
    “明远你这个年纪,已经立下如此大功,人说成家立业,成家立业,你也该成个家了。”刘光世继续笑着说道。
    此时陈绍已经开始琢磨,与西军联姻的好处,最后他发现好处很大。
    若是陈绍打算走仕途,攀登大宋的官位,那么就必须离这些将门世家远远地。
    尤其是不能娶将门女。
    但陈绍打算是另起炉灶,那么能给他最大帮助的,就是西军。
    尽管会暂时得到朝廷的猜忌,但只要忍过这几年,朝廷的猜忌,狗屁也不是!
    看似高高在上,口含天宪,拥有无上权威的皇帝和一群重臣,马上就要成为一文不值的俘虏奴隶了。
    而靖康之耻来临的时候,因为西军几乎就是大宋唯一一支能打的野战军,所以那些崛起的军头,大部分都是西军出身。
    自己身边的刘光世,就是凭借他西军将门的身份,收拢北方被打残的人马,迅速成为南宋初年第一军头。
    甚至名列中兴四将
    至于他的战绩,只能说他根本没有战绩,和他爹一样畏战成性,屡次违诏避战,金兵因为追不上他,气的给他取了个外号“刘跑跑”。
    连他都能凭借西军的名声,招揽恁多的兵马,自己做了种家女婿,自然也大有裨益!
    陈绍马上又想到,自己知道靖康之变,西军却不知道。
    他们想要和自己联姻,那就可以趁机把银州要了来!
    “种家有一淑女,乃是老种相公的幼妹,种谊将军的小女儿,年方十五,性情温淑,与明远殊为相配。若明远有意,我愿为你上门撮合。”
    陈绍心动不已,和老种结亲,非但可以趁机索要银州。
    还可以从种家军,得到自己最缺少的基层人才。种家军打了这么多年仗,不管是底层军官,还是治理地方的官吏,都有很多等待着提拔,却苦于没有名额的。
    自己和种家,各方面都是互补,联姻自然是极好的。
    只是陈绍没有想到,老种能有这个魄力,与自己联姻,事实上是对童贯和他背后皇权的一种无声的反抗。
    让他们知道,西军也不是任由朝廷捏扁搓圆的。
    动手前,最好考虑清楚一些。
    陈绍之前,因为知道老种和小种的下场,就在潜意识里以为,他们都是那种有些愚忠的武将。
    但是他仔细一想,种家能在西北屹立这么多年,成为西军中公认的领袖,怎么可能是愚忠之辈。
    “若是平叔兄果能促成此事,绍深感大恩。”
    刘光世看着陈绍,满脸堆笑,心里却有些不是滋味。
    你小子凭什么.
    和府谷折家人口兴旺,到处结亲不同,种家一直人丁稀少。
    尤其是种家女儿。
    物以稀为贵,种灵溪在府上,那可是绝对的掌上明珠。而且她生的十分漂亮,谁娶到还能得到老种的帮衬。
    老种这些年,在西军中威望已经无可比拟,多少统兵的将领,都是他一手调教出来的。
    可惜自己年岁不合适,不然当初肯定让爹爹来提亲了。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