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阁老,摄政天下 - 第203章 传扬天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3章 传扬天下!
    戌时正。
    “大娘娘。”
    一声轻呼,一位老内官匆匆而来。
    “何事?”太皇太后疑惑道。
    宫廷内外,都有规矩。
    老内官是宫里面的老人,若非有急事,应该是不至于步伐匆忙。
    “禀大娘娘,边疆大捷!”
    老内官激动的说道:“江尚书领兵出征,阵斩西夏国主,西夏贼子溃散而逃。边疆,已然安定!”
    “啪!”
    醪糟微洒,太皇太后一惊,确认道:“阵斩西夏国主?”
    “正是,说是毙于流矢。”老内官连忙点头。
    此言一出,几十位诰命夫人齐齐一震。
    都是大家闺秀,都是知书达理的人,诰命夫人们自是知道阵斩西夏国主的含金量。
    这功劳,都够史书大书特书了吧?
    简直堪比开疆拓土。
    不!
    甚至,更好!
    毕竟,阵斩国主,敌国必定士气溃败。
    这也就导致阵斩国主与开疆拓土,几乎是一起出现。
    从边疆传信到京城,千里加急起码得五六天时间。
    战场瞬息万变,或许这短短的几天就有了开疆拓土的功绩,也并非是不可能。
    约莫几息,恭贺之声渐起:
    “盛大娘子,江尚书立下如此奇功,真是阖门荣耀!”
    “盛大娘子贤淑持家,亦是有功啊!”
    “盛大娘子真是有福之人,旺夫之相!”
    “顾侯爷立下大功,小盛大娘子真是福泽深厚!”
    一声声恭贺,盛华兰、盛明兰二女连忙谦逊回礼。
    同时,也暗自松了口气。
    瓦罐不离井边破,将军难免阵前亡。
    丈夫入边,二女都是一点不敢放松,日日焚香祷告。
    特别是盛明兰。
    相比起幕后指挥的大姐夫,丈夫顾廷烨是纯粹的武将,真的是得一刀一枪的上阵杀敌。
    要说一点也不担心,那肯定是假话。
    如今,捷报传来,两女皆是安心不少。
    皇后高氏眼帘微动,边疆赢了?
    “好,好啊!”
    太皇太后连连点头:“江卿不愧是国之重臣。”
    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曹氏还是非常敬重、信任江昭的。
    这是一位真正的能臣、贤臣。
    否则,先帝也不可能得到“高宗”庙号。
    某种程度上讲,江昭更是先帝留下的最后一位重臣。
    有着江昭,但凡她老老实实的不作,晚年就肯定有保障!
    “有江卿,就是社稷之福!”太皇太后高声赞道。
    “臣妇恭喜大娘娘,恭喜皇后娘娘!”
    一时间,恭贺之声四起。
    特别是武将一方,受益者不少,尽是满面红光。
    盛府,寿安堂。
    “阵斩西夏国主?”盛老太太手中一惊。
    这样的功绩,史书上都难寻吧?
    “这”
    足足顿了几息,盛老太太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唯有慨叹道:“昭哥儿,真奇人也。”
    作为勇毅侯独女,她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甚至,曾经还入宫受过宫廷培养。
    然而,面对这等青史留名的功绩,终究还是不知道说些什么。
    这样的奇人,要是陌生人,那就跟话本上的传说一样,自是当个传奇人物听一听就好。
    可昭哥儿,却是孙女婿,属实是近在眼前的活人。
    这一来,未免让人有种难言的违和感。
    盛氏小门小户,何德何能攀得上这种大佛?
    这.这也太捡漏了吧?
    “昭哥儿,自是一等一的好。”王若弗面色激动,接上话茬。
    女婿成器,女儿就越幸福,越有体面。
    作为丈母娘,她也面上有光。
    我女婿,青史留名!
    “哈哈!”
    盛纮抚须,吃了酒的他面色微醺,满面红光:“昭儿,的确是天纵奇才。”
    说着,盛纮长舒一口气,甚是舒坦。
    今日,他其实饮了两场酒。
    一场是金明池御宴。
    一场是御宴以后,一些大员约的酒席。
    至于为何要约他一个五品小官饮酒?
    那自然是向他求教如何相看女婿!
    虽然是五品小官,但他相看女婿的水平,可谓是满京城的权贵都有目共睹。
    大女婿,两代宠臣、能臣、贤臣,嫡长女高嫁。
    五女婿,翰林庶吉士,嫡女平嫁。
    六女婿,有着开疆拓土功绩的新任宁远侯,庶女高嫁。
    几个女婿的挑选,都是一等一的好。
    特别是大女婿江昭,典型的“成长型”文人。
    这不,不少大员干脆取起了经。
    门第与否不重要,重要的是女婿得有潜力。
    但凡女婿有小阁老三成水平,那也是有望入阁的人物!
    这一来,不免又是一场酒宴。
    紫袍大员求教,可算是把盛纮给喝爽了。
    “大姐夫允文允武,有古先贤风范。”左次席,盛长柏抚须,面有敬重之意。
    作为立国百年以来少有的允文允武的文官。
    相比起人们印象中的文人,江昭更像是古时的文官。
    一如周公、诸葛亮,文武一体,文武兼修。
    以他的愚笨天资,要想像大姐夫一样允文允武,估计是不太可能。
    毕生所求,便是效仿大姐夫,学得有大姐夫的治政本事,力求治国平天下,造福芸芸众生。
    左三席,海氏握着锦帕,望向丈夫,不乏爱慕之意。
    盛长柏敬重大姐夫的才学。
    殊不知,在其他人眼里,盛长柏又何尝不是值得敬重仰慕的对象?
    “大姐夫之功绩,足以千古流芳啊!”盛长枫感慨道。
    相比起盛长柏的“效仿”之心,他是纯粹的敬仰。
    没办法,两者差距实在太大,根本让人生不起追赶的欲望。
    与其追赶,不如仰望。
    千古流芳?
    盛长柏一怔,不免微叹。
    这个词,太重!
    不知他的一生,有没有机会史书留名?
    不求千古流芳,但求史书留名!
    边疆大胜,消息迅速传开。
    阵斩国主,一战定边疆!
    开疆拓土,万世之功!
    二者孰轻孰重,历朝历代都有不小的争议。
    相较而言,阵斩国主被视为军功顶点的“标志性事件”。
    开疆拓土,则是被视为“大一统”、“盛世”的起点,并蕴含“万世之功”。
    两者轻重,不好称量。
    不过,从诗词文章的数量来讲,文人其实更偏向于开疆拓土,万世之功。
    当然,这是对于其他王朝而言。
    大周不一样。
    对于大周而言,阵斩国主和开疆拓土都是非常值得称颂的重量级事件,并且重量差不多。
    无它,自立国百年以来,拢共就一次开疆拓土,一次阵斩国主。
    开疆拓土是江昭主持的熙河开边。
    阵斩国主是江昭主持的边疆之战。
    有的夸就不错了,根本没得选!
    秉持着这样的心态,文人墨客,名家大儒,就要挥毫撒墨,行称颂之事。
    然而,就在这时,一封新的军报传入京师——
    【七万众伐西夏,乘其敝,偕宁远侯顾廷烨夹攻,大破之,连拔会州、邃州。】
    阵斩国主,开疆拓土!
    两者兼而有之!
    几乎就在消息传开的下一刻,诗、词、文章,一篇篇大作,一一问世。
    吟诗诵词,名篇不断。
    就连尚在丁忧的苏子瞻,也为之提笔作词,传达心中欣悦。
    秦楼楚馆的魁行首,更是视之为时髦之举,争相与客人讨论。
    不足三日,一则更为炸裂的消息传来。
    朝廷上下,尽皆震动。
    西夏,主动求和!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