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极品恶婆婆,逃荒路上被团宠 - 第44章 採买扫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番进城,最要紧的还是多买些防寒的衣服被子。
    北安的冷,她是见识过的。
    若真到了冬天,只怕那些毛絮冬衣起不了什么作用。
    杨喜儿沿街一路逛著,最终进了一家不打眼的店。
    彩云布庄。
    这布庄不大,但布局却让人很舒服。
    杨喜儿进了店,径直走到店里的木桌坐下,“老板娘,防寒又便宜的,是哪种布料?”
    “客官是南方人吧?”老板娘施施然走来,脸上堆满和善的笑。
    她落座在她对面,顺手给她倒了杯茶。
    杨喜儿抿了一口茶,语气疑惑,“何以见得?”
    难道这老板娘看面相知南北的本事?
    老板娘微微勾起嘴角,语气缓缓道,“客官若是北方人,就能知晓,防寒又便宜的,只有成衣,没有布料。”
    “哦?”杨喜儿听罢,来了兴趣。
    老板娘起身,指了指那排最厚的成衣,落落大方介绍起来,“我们北方普通老百姓御寒,就靠这种袍。袍针脚细密,內里蓬鬆,一件袍套上去,就是下雪,也能出门。”
    “但这种袍,工序严密而复杂,光靠一人无法完成,若是买布匹回去自己缝製,只怕费的银钱会更多。”
    听起来,袍就类似现代的长款羽绒服,是北方冬天的保命神器。
    是她这个南方人孤陋寡闻了。
    杨喜儿瞭然点点头,又问,“那一件袍要多少银子?”
    老板娘是个实诚人,並没有因为对方不懂行就乱报价,“不贵,半两。小孩的,3件,只要一两。”
    包括她自己,村里一共有95人。
    其中75个大人,20个小孩。
    若一人买一套,那就是44两。
    嘶。
    把帐算清后,杨喜儿倒吸一口凉气。
    老板娘自然没有错过她的神情,以为她是经济拮据,嘆了口气,提醒道,“客官就是不在我这里买,也快些筹钱吧。咱这地,若没有袍,只怕熬不过这个冬天。”
    这老板娘,倒是个和善之人。
    杨喜儿颇为意外地看了她一眼,语气顿了顿,“买肯定要买。只是……”
    “我这一买,就是95人的。”
    “不知道老板娘可否优惠些?”
    95件?
    这下轮到老板娘站不稳了。
    “75个大人,20个小孩。我瞧老板娘是实诚人,想来也能给我个实诚的价格。”杨喜儿见状,又细化了下需求。
    “你容我算算。”老板娘连忙拿起算盘噼里啪啦起来,好一会,她才抬头,“40两,至少40两。”
    能便宜4两,估计已是极限。
    杨喜儿也不贪心,当即就道,“成。”
    一刻钟没到,就成了笔大单子,老板娘自然喜不自胜。
    她转头拿出上好的碧螺春,泡了一壶,才去仓库里打包。
    等她走了,杨喜儿也顾不得品茶,赶忙从储物柜里拿出4锭10两的银子。
    这银子正是小公子的管家拿来的谢礼。
    两排,拢共12锭银子,一锭约莫10两。
    至於卖药材得的15两以及刘管事那锭5两的银子,她打算拿来买些別的。
    不消多时,老板娘就从仓库里出来了。
    “客官,衣已备好,可要我安排人给你送上门?”她问。
    杨喜儿指了指外头的大板车,语气缓缓,“不用,帮我绑到车上吧。”
    老板娘听罢,颇为意外。
    但她也没说什么,又进仓库把袍搬出来。
    她手脚麻利地把袍包在布匹里,用绳子捆个结结实实的,再用两根绳子固定在板车上。
    古人的打包方式,倒挺別致的。
    杨喜儿內心感慨了一番,而后上前一步,把4锭银子递过去,“诺,钱货两清。”
    “云姐我啊,就喜欢你这般爽快的客人。”老板娘接过银子后,心情大好,“我瞧你年纪应该比我小,你就叫我一声云姐。往后你来我家布庄,我都给你打八折。”
    八折?
    那都至少让利3成了。
    这个朋友她交了!
    “云姐,那这个便宜我可就占了。”杨喜儿也不扭捏,当即就把其他需求说了出来,“入冬前,我家儿媳大概就要生產。双生胎,你看该准备些什么好?”
    要是在现代,管他什么冬天大雪天,暖气一开就好了。
    但,这是古代……
    云姐先是道了声恭喜,而后才起身从架子上取了一匹布下来,“这是绸缎,比丝绸锦衣便宜,又比粗布麻布顺滑。一般有新生娃的人家,都会买上一匹,做成里衣和尿布。至於保暖方面,外头穿个袍,就准没错。”
    “一匹绸缎多少银子?”杨喜儿问。
    云姐伸出手,比了个三,“只消300铜板。”
    倒也不贵。
    那她就多拿几匹,让全家人都舒服些。
    杨喜儿拿出二两银子递过去,“那就再拿5匹绸缎,2件小袍。”
    一连做了这么两单生意,云姐的嘴角都要翘到天上去了。
    故,杨喜儿走时,她还硬塞了一匹粗布上去。
    “送你的,拿来做两件短衫也好。”
    从彩云布庄离开后,杨喜儿拉著大板车,径直去了粮食铺。
    粗粮细米都是要买的。
    问完价后,她就道,“要10袋粗娘,2袋细米,油盐各500铜板。诺,拢共5两。”
    那掌柜的一见是大单,当即来了精神,“好嘞,客官,这就给你装车上。”
    杨喜儿百无聊赖地等著,余光却瞥见铺子里的点心。
    那掌柜的也是个人精,见她盯著点心看,赶忙介绍道,“这是绿豆糕,100铜板一包,一包15个。客官,要不?”
    “成,那就拿2包。”
    想到小小和其他孩子,杨喜儿还是没忍住买了些。
    “客官,咱这里头还有些蜜饯,100铜板就能买一斤,你看?”
    “成,拿一斤。”
    “客官,这里还有……”
    “成,要。”
    ……
    买买买,是女人的天性。
    等板车彻底装不下了,杨喜儿才收了手,半点没觉得自己这样有多不符合灾民的身份。
    反正,储物柜里还有挺多银子。
    拿个一二两齣来给大家改善下生活,倒也不是什么大事。
    几两给出去,杨喜儿没心疼。
    十两给出去,她还是没心疼。
    等她重新拉起大板车准备回程时,她傻眼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