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极品恶婆婆,逃荒路上被团宠 - 第115章 计划买荒山和竹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话落,其他人也纷纷应和。【google搜索】
    杨喜儿眸色淡淡看向大家,语气轻鬆:“大家有空且做著,要是有人要的,只是暂时还没谈拢。”
    他们卖麻辣烫没几天后,就有別的摊贩和商户来諮询。
    但给的价格不高,要的量也少。
    这玩意若是量少了,压根就不赚钱。
    她得谈拢一家代理商,才能把这事定下来。
    想到这,她补充道:“我定会努力让它变成一门生意,到那时,就是小孩也能赚点零,大家等我好消息就成。”
    听罢,大伙纷纷面带喜色。
    杨氏只要开口,事就妥了。
    有了这么个长期进项,以后他们的日子就稳咯。
    各自家去后,不少人当即就往竹林那边走。
    左右閒著也是閒著唄,还不如找点事做。
    日子优哉游哉的,就到了三月。
    北安的天气,已经彻底暖和了。
    地面往下的冰,也全都化了。
    按照本地人的做法,这会是要翻地的,好为月底的播种做准备。
    他们没良田,翻地之前,还得开荒。
    是以,任务更重些。
    村长急急地把大家召集到祠堂:“咱今日的议题有两个,一是开荒如何安排,各家如何出工。二是开荒后,到了月末,我们该种些什么。”
    他话毕,村民们就討论起来。
    末了,有人道:“要不就还是像原先起房子那样?各家一起出工,等开完荒后,再分田到户。”
    村长点点头,採纳了这个建议。
    开荒的事定下来后,大家就三言两语討论起作物来。
    但大家都是南方人,到了北方,压根就没种地经验啊。
    有人试探性道:“要不还是种水稻?原先逃荒的时候,我偶尔也瞧见这边有人在种水稻。想来,这里的气候还是能种一茬的。”
    “不成,我问过人了,他们说这边的夏天很热,很乾。稻子是需要吸水的,若是水不够,就会干瘪,收成就不好。”赵老汉抽著旱菸,吧嗒一下,目光深邃。
    “不若,我们学著这里的人种?他们种啥,我们就种啥。”沐老头略一沉吟,提议道,“原先我瞧著,他们多半种的是麦子和玉米,咱也可以种。”
    这是最佳选项。
    但却也让大家犯了难。
    “玉米咱会种,但麦子不会啊。种地这个事,本就是看天吃饭的,若是少了点经验,没准会颗粒无收。”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那究竟怎么行?
    到了最后,大家纷纷把视线投向杨喜儿。
    还是以杨氏说的为准。
    听她的,准没错!
    杨喜儿鹤立在眾人面前,语气缓缓道:“我原先在县城里时,顺带问过很多人,大家都说,种的是麦子和玉米。至於稻子,一般是不种的。碰上天气不错的年份,稻子尚且能活,天气不好的年份,稻子就活不了。”
    北安是个神奇的地方。
    冬天的时候会冷死人。
    夏天的时候,能热死人。
    稻子是活不成的。
    “至於经验,这个没关係,到时候咱出一百铜板,去邻村找找庄稼好手,让他给大家讲讲经验就成了。再不济,我们可以只种玉米。至於细粮,我们手上有银子,到时候可以去城里买。”
    她向前一步,背手而立。
    “不过,我还有额外的打算。咱逃荒时保命的东西是什么?是番薯。这东西虽比不得细粮,但產量大,也好种,隨便找个地方埋点番薯块头,就能活。去年,北方蝗灾,南方旱灾,可糟蹋了不少粮食。天灾,按照古书所说,都是连年来的。想来,今年也不会好过。”
    “番薯是必须种的,这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若是真遇上什么事了,靠著番薯,我们也不至於饿死。”
    她说完,大伙很难不赞同。
    要是逃荒的时候没番薯,他们一村子人早就饿死了。
    可问题又来了。
    “番薯和玉米各自种多少?”
    杨喜儿听罢,背手踱步。
    良久,她才道:“番薯若是种在田地里,会引起旁人的注意,到时候跟別人说是树根,人家能信?这玩意洗乾净了,跟树根还是有点区別的。日子久了,很容易会被人发现其中的奥秘。到那时,若是遇到了天灾,就会有人跟咱抢番薯了。”
    末了,她转向眾人,语气里带了一丝强调:“番薯的事,在咱彻底安稳下来之前,是断然不能让人知道的。”
    “那这咋整?”村长急了。
    番薯必须种。
    但又不能种田地里?
    杨喜儿坐下,抿了口茶,缓缓道出接下来的计划:“我想把竹林和第四座后山买下来。到时候,番薯就种山上。平日里,谁想上山挖就挖点。其他村子的人见了,只会觉得咱在挖野菜树根,不会往粮食的方向想。至於竹林,秋冬我们可以种土豆,跟番薯一个性质。其他时候种些什么,我暂时还没想好,但总归都是种些只有咱自己知道可以吃的东西。”
    “只要这事成了,以后竹林和荒山就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甭管是什么天灾,我们就都不怕了。”
    他们遭过灾,自然懂得她话里的分量。
    但不现实啊。
    荒山竹林?
    就是把全村人卖了,也买不起啊。
    这么想也就这么说了。
    杨喜儿却道:“若是不成,咱的番薯也可以种在荒山里。只是要走远些,分散些种。”
    “不过……”她话锋一转,眸子里带了几分成算,“我瞧著这附近的荒山和竹林都多,想来价格应该不会太贵。二者之间,我们至少可以拿下其一。这事等我进了县城,问问蒋县令再说,大家等我消息就成。”
    总归成不成,番薯都能种上。
    想著,大伙心里多了几分底气。
    有番薯在,他们的心就定了。
    甭管日子过得咋样,总归都不会饿死。
    这就成了。
    不怪他们想得多,实在是原先经过逃荒一事,大家彻底怕了。
    事敲定后,村长就拍了板:“成,那咱等你好消息。明日开始,各家壮劳力就开始出工,开荒!开完荒后,咱就分田到户。到时候,你们要种啥就自个决定。但像杨氏所说的,不能种番薯。”
    “成了,大家歇去吧,不要忘了明日出工。”
    他话毕,大家纷纷作鸟兽散。
    次日,各家都很自觉地出了工。
    按照原先的说法,他们这小家是不用出工的。
    但杨喜儿还是让大头出工去了。
    左右大头在家閒著也是閒著,没道理搞特殊。
    见大家都忙活开来后,杨喜儿就进了城。
    赶车的沐小头。
    上次一事后,他苦练了好久的技术。
    今日,终於派上用场了。
    杨喜儿感受著平稳的顛簸,夸道:“嗯,不错,这次稳当多了。小头你记住,咱做啥事都要图个稳当。要么不做,要么做到最好。以后咱家铁定是会继续做生意的,且会越做越大,到时候,你断然不能再那般咋咋呼呼的了。”
    又是夸又是敲打的。
    沐小头哪有不应的。
    马车稳稳噹噹地,就到县衙。
    杨喜儿叫小头在外头候著,自个进了衙里。
    带路的,依然是劳捕快。
    他边走边压低声音道:“杨婶子,你可神了,上次你送咱的麻辣烫,太好吃了。我瞧见了,就连一向不贪嘴的师爷都吃了半碗。后头县令闻著了味,还让咱去你那摊子买了一碗呢。”
    杨喜儿没搭话,只点点头。
    见了县令后,她直入正题:“不知道咱北岭县的竹林和荒山,多少银子,怎么交易?”
    蒋县令放下手里的公文,意外地看了她一眼。
    若是他没记错的话,树林村扎根下来还没到半年呢。
    这么短的时间,他们就有能力买荒山了?
    不过,他还是下了高堂,坐到了她旁边,细细说著:“竹林不值钱,也就500两银子。荒山嘛,像你们后山那般大小的,需千两银子。交易流程也简单,在咱县衙里签个公文,画个押,交了银子后,在城门处和你们邻近的村子,公示一两天,这事就算成了。”
    “不过,自我上任来,少有人会买荒山和竹林。就是那些富户,买的也是良田。偶尔想要上山寻乐子了,才会买个半大不小的荒山,圈起来豢养些猎物。”
    话说到这,他不禁问:“你们也打算买来豢养野物?那铁定是不划算的。千两银子,就是你们到城里来买肉,也够你们全村人吃一辈子了。”
    除了这点,他实在想不到他们村买荒山有什么作用。
    杨喜儿摇了摇头,放下手里的茶杯,道:“不是。我们打算买来种些可以吃的树根野菜等。你知道的,我们逃荒过,都怕了。若是没这么一座山,只怕全村人都活得不安心吶。”Πéw
    蒋县令听罢,脸上的表情一言难尽。
    这么大手笔,就为了种树根???
    他知道逃荒的艰苦,但却也很难理解他们的行为。
    不过,他面上却不显:“荒山和竹林都买?拢共1500两。若是决定买了,就拿著银子来找我就成。”
    “好,叨扰了。”杨喜儿拱手作揖,“等我凑齐了银子,就来找你。”
    她储物柜的银子和金子加起来,才堪堪五六百两。
    拿下竹林没问题,但是若是直接掏空了家底,她心里也没底。
    这事,还需从长计议。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如果喜欢本站请分享到facebook脸书】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