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极品恶婆婆,逃荒路上被团宠 - 第119章 买下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买!”
    “自然是要买的!”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不过,这不跟赊帐一个道理吗?
    毕竟银子还没真正到手。【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怕他反悔,杨喜儿当即就拉著他签了公文。
    等捏著两纸公文出了县衙时,她觉得,她脚步轻浮,快要飘上天。
    就这样?
    她就拥有了一座山和一个竹林?
    农奴翻身做地主了?
    沐大头见自家娘亲有点出神,奇怪地凑了上去。
    他左看看右看看,发现自己看不懂。
    他挠了挠头,问:“娘这上头写得啥?竹林买了没?”
    杨喜儿应声看向他,剎那间,竟透过他,看到了世子的模样。
    呸呸呸!
    別瞎想!
    她强迫自己回神,抬步上了马车。
    等他们买好纱,离开县城时,她才道:“买了,后山和竹林,都买了。”
    后山?
    竹林?
    都买了?
    沐大头一个踉蹌,差点没从马上摔下来。
    他急急地拉著韁绳,这才堪堪稳住了身子。
    可他这一举动,却让马儿飞奔起来。
    杨喜儿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差点撞在了车厢上。
    她刚想出声训斥,就听大头颤抖的声音传来:“娘,那可是一千五百两银子啊!你是不是……?”
    是不是去打劫了?
    当然,最后这半句话,他不敢说出来。
    杨喜儿隔空白了他一眼:“瞧瞧,就这点出息,以后怎么做地主家的傻大儿?別瞎想,娘的钱,自然来路清白。等到了尘埃落定时,娘自然会告诉你。”
    蒋县令说是那样说。
    也给她赊帐了。
    但钱还没到手上,她心里其实也没底。
    沐大头听罢,心知这事铁定是真的,一时间喜上心头。
    天了。
    他竟然真成了地主家的儿子了!
    这咋跟做梦似的?
    因著心里得劲,沐大头赶马的速度又快了几分。
    很快,母子俩就回到了村里。
    村里的人围上来,刚想说些什么,就看到少了一人。
    他们不禁疑惑道:“沈氏呢?走了?”
    不应该啊。
    狗子不是还在这吗?
    “我有別的生意,需要她在县城里操持。等过两日,我再去接她。这两天,就托各位婶子多多帮忙照看狗子了。”杨喜儿视线看向大家,语气缓缓。
    家里本就有四个小孩,再加狗子一个。
    她怕汤氏母女忙不来。
    若是有其他婶子能帮衬下,就再好不过了。
    作为她坚决的拥护者,方婶子当即就道:“我来,反正一次性碗筷做好了,暂且也没事做。你放心,我带孩子的经验多著呢。我的三个孙子,都是我一手拉扯大的。”
    杨喜儿頷首谢过。
    话说到这,村长略一沉吟,就问:“咋样?东西都卖出去了吗?那尧掌柜,可还满意?”
    他话音刚落,其他人纷纷期待地看向她。
    杨喜儿自宽袖拿出一两银子,扬了扬:“成了。价格,跟原先谈好的一样。咱全村加起来,拢共得了一两银子。至於各家该得多少,村长你空了就给大伙算算。”
    分钱他在行。
    村长自然喜不自胜地把银子接过了。
    杨喜儿站在大家面前,视线扫过大家,语气略带了几分欣喜:“尧掌柜很满意,说是咱的销量,铁定能好。所以大伙得了空,就放心地做吧。我让大头一月进城一次,帮大伙送货。”
    她话落,人群就骚动起来。
    虽说这银子赚得,没卖雪糕那么多。
    但贵在细水长流,更贵在谁都能做。
    老人小孩在家左右閒著也是閒著,能赚点就赚点。
    再说了,这个进项,放在以前,也是不敢想的。Πéw
    大伙想罢,纷纷道了谢。
    要不是有杨氏,他们哪能窝在家里都能赚银子呢。
    不过,却也有人提了个比较现实的问题:“虽说竹子砍了还会长,但是粗竹子少了,旁边几个村子,会不会有意见。特別是桃村,我见他们这两日频频地凑过来打听消息呢。”
    不怪他多心,实在这是公家的东西。
    他们村若是这么一直砍下去,只怕去村的人,会有意见。
    杨喜儿自怀里拿出公文,递给了村长:“村长,你来说吧。”
    村长面露疑惑,伸手接过。
    等他看了公文上的字时,脚都要抖了。
    “杨氏,这……是真的吗?”
    “竹林和第四座山,你真买下来了?”
    他说这话时,舌头都要打结了。
    什么?
    买?
    买下来了?
    其他村民听了,一个踉蹌,差点一窝地摔到地上。
    最后还是大家互相搀扶著,才没真正摔著。
    他们原先听杨氏说,要买竹林和后山时,都不信。
    没承想,她还真的买下来了。
    乖乖。
    那得多少银子啊?
    杨喜儿见状,不免好笑道:“大家別围著了,赶紧把纱送到村长家去。我和大头回家歇会,一个时辰后,全村人祠堂见。既然竹林和荒山买下来了,那就得好好谋划谋划,具体怎么个做法。”
    “对对对,赶紧,別围著了。”村长这才回过神来,帮著驱散了人群。
    人家杨氏才从县城回来呢,想必身体是很劳累的。
    累著谁,也不能累著財神爷啊。
    到了家后,杨喜儿就一把把狗子抱起来。
    也没管他能不能听懂,她神色认真地看向他:“狗子,乖,你娘去赚银子养你啦,这两天,你就跟著哥哥姐姐,乖乖地哈。两天后,我带你去接娘亲哟。”
    说罢,她又从宽袖里拿出两块蜜饯,放到他手里。
    狗子似非似懂地点点头,而后开心地拿著蜜饯走了。
    须臾,杨喜儿就见三个孩子蹲角落里,你一口我一口地吃著蜜饯。
    她不禁哑然失笑。
    这个岁数的孩子啊,最是无忧无虑。
    而沐大头,则按捺不住地跟自家婆娘分享了这个消息。
    刘氏听了,手一抖,怀里的安林差点就摔了下去。
    安林啥也不懂,瞬间哇哇大哭。
    沐大头手疾眼快地接过自家女儿,哄著:“乖乖,你娘不是故意的,莫怪,莫怪哈。”
    等把女儿哄好后,他看向自家婆娘:“俺没本事,没让你过上好日子,但俺娘有本事,也算兑现我对你的承诺了。”
    刘氏听了,也不顾汤氏还在,当即钻进了他的怀里,眼泪梭梭地往下流。
    回想起原先那些黑暗的日子,现在竟也不觉得苦了。
    她上辈子是做了多少好事,才能在无家可归之时,遇到了这么一户人家。
    汤氏见了,颇有眼力劲地把安树安林安置在床上。
    走时,还不忘帮俩人把门带上。
    一个时辰一晃而过。
    等他们小家到了祠堂时,全村人已经全部等著了。
    见他们来了,大家纷纷起身。
    饶是见过世面的杨喜儿,看到这个排场,也有点不好意思:“大家坐下吧,都说说各自的意见。按照原先的说法,番薯是一定要种的。但后山大著呢,还有一片竹林,能种的东西,还多著。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咱集思广益。”
    乖乖。
    杨氏可真有文化。
    村里人不知不觉间,对她的滤镜又厚了几分。
    最先提出意见的,是沐老头:“大家可知鬼子姜?若是能找到这东西,只消在竹林各个地方埋下种子,不出几月,满竹林就会长满鬼子姜。”
    鬼子姜?
    没听说过。
    眾人皆摇头,就连杨喜儿也面露疑惑。
    沐老头背手踱步,细细介绍著:“当年我我走遍时,有一次困在了荒山出不去。那荒山,连只兔子都没,满山的,都是一些枯草。就在我们快要饿死时,我们那鏢头地里挖出来了一种树根,救活了大家。等后头我们出去,问了附近的人时,大家才说,这叫鬼子姜。但听说有毒,是无人敢吃的。可我们都吃了,也没见有事,想必,有毒也只是传言。且那鬼子姜的味道虽然一般,但却跟番薯一样,可以野蛮生长,且顶饿。”
    “我家儿媳买竹林和后山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怕以后又遭了灾,大家能有个活路?在竹林里种些鬼子姜,就再適合不过了。平日里,当野菜吃吃,尝尝鲜。真到了要紧时,就能救命。更重要的是什么?是別人都不知道能吃。”
    他说完,全村人都纷纷点头。
    杨喜儿也趁机用意识在百科全书里搜寻了一番,发现鬼子姜,其实就是洋姜。
    洋姜此物,耐寒耐旱耐高温。
    跟草一样,可谓是出风吹又生。
    她点点头,下了决定:“爹,就依你的,咱竹林的前头,就种鬼子姜。”
    就是其他村的人经过,看到了,那也不碍事。
    左右他们以为都有毒,自然也不会有別的想法。
    用这种大家认为有毒,实则能吃的东西来打头阵,最適合不过了。
    但沐老头却摇了摇头:“可咱没种子啊,我那会,是在靠近京城的地方发现的。”
    “这事交给我了,我在城中识得了一个专门卖这些的好友,到时候我叫她帮我留意。”她把丽娘搬出来,当做藉口。
    实际上,她打算从淘宝店里买。
    1个积分,一大袋子。
    以洋姜的生长繁殖能力,够了。
    村里头,算是见过识广的,除了杨喜儿,也就沐老头和村长了。
    村长这半辈子都在地里刨食,自然给不出意见。
    能吃的,但其他村的人又不知道能吃的。
    除非像沐老头这般,走南闯北过,不然谁晓得啊。
    是以,不消多时,大伙討论的声音,就渐渐小了。
    杨喜儿见状,乾脆道:“不若,等我进城时,问问我好友?她应该知道得多些。”
    她这话只是掩饰。
    实际上,她是想从淘宝店里买些別的种子。
    比如,洋葱、番茄、秋葵、这些,目前她还没在集市看到过,又好种的种类。
    特別是番茄,在这年代的人看来,那是有毒的。
    就是种得再多,长得再好,也不怕被人偷了。
    村里人都纷纷点头,表示,这事就该让有见识的人来想。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如果喜欢本站请分享到facebook脸书】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