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极品恶婆婆,逃荒路上被团宠 - 第168章 打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挖井?
    眾人面面相覷。【写到这里我希望读者记一下我们域名】
    好好的,挖井作何?
    村里又不是没有水井。
    想当初,他们落脚至此,第一件事就是打了一口井。
    全村人用,那也是绰绰有余。
    村长咂吧了一口菸袋锅,问出了所有人的疑惑:“杨氏,你想挖井,可是有別的用处?”
    杨喜儿也不打算瞒著眾人,微微頷首:“我担心今年会有大旱,咱们早早將井挖出来,以备不时之需。”
    “啪嗒!”
    也不知谁的银子被嚇得掉在了地上。
    有胆小的妇人听见这话,竟忍不住呜呜哭了起来。
    男人们也开始窃窃私语。
    他们好不容易才从南方逃命到此地,连一年的安生日子都还没过上,竟又要面临旱灾。
    当真是苍天不公啊!
    转眼间,祠堂內便嚶嚶嗡嗡乱成一团。
    “都安静!”村长板著脸,在桌上敲了敲菸袋锅,“一个个的,像什么话!咱们那么难的逃荒路都走过来了,如今家中有粮手中有钱,还怕旱灾不成?”
    村长的话显然成功安抚了大家。
    不到片刻,祠堂內便安静了下来。
    见眾人不再哭闹,村长又將目光移向杨喜儿,神色带著几分忐忑:“杨氏,当真会有大旱?”
    杨喜儿自然无法给出確切回答。
    她又不是天气预报员。
    只不过骨子里的危机意识,促使她提早做准备罢了。
    她是这么想的,便也这么说了。
    末了,她又补充了一句:“其实有没有大旱,也不影响咱们挖井,往后咱们村子人丁越发兴旺,一口水井定然不够。”
    人丁兴旺这四个字顿时鼓舞了眾人。
    是啊,如今他们扎根在此,赚得的银钱也越来越多,下一步,可不就该为自家小子姑娘张罗婚事了。
    就算是已经成了婚的,只要还年轻,还可以继续为家里添丁进口。
    生了娃,再买几亩地,往后他们树林村定会越来越繁荣昌盛。
    这么一想,盘桓在眾人心头的恐惧立时烟消云散,每个人的眼中都闪烁著希冀的光芒。
    有些健壮劳力乾脆主动站出来报名。
    “村长,挖井算我一个!”
    “还有我!”
    “我也要去!”
    一时间,几乎有所青年男子都在踊跃报名。
    村长拿出了平时的威严:“都去挖井,谁给杨氏供货,做一次性碗筷?”
    大家这才想起手上还有不少活计。
    最终村长拍板,由五个壮劳力专门拿出三日挖井,其余人还是各司其职。
    眾人对这个安排自然没有异议。
    “杨氏,你看祠堂院子的西南角用来打井如何?那里风水好。”村长认真徵询著杨喜儿的意见。
    虽说他才是一村之长,但不知不觉间,他已经將杨喜儿当成了村里的主心骨。
    其他人当然也是这般想的。
    杨喜儿却摇摇头:“位置不能隨便选定,最好在有泉眼的地方深挖。”
    这口井是打来救命的,位置好不好不重要,关键是在旱年也不会干涸。
    唯有泉眼之上才能满足这个条件。
    这下,大家又犯了难。
    泉眼又不是路上的石头,岂是那么容易能寻见的?
    杨喜儿深知大家的顾虑,於是她主动揽下了寻找泉眼的重任。
    倒不是她有什么特殊勘探技巧。
    只不过是因为,她对自己的运气迷之自信而已。
    若是运气不好,又岂能让她在茫茫深山中找到番薯和土豆?
    “那成,只要你能找到泉眼,我就带人去挖!”村长做主,將此事应承了下来。
    杨喜儿笑著点点头:“挖井的事既然定下来了,那我再说另一件事。”
    村民们连忙竖起了耳朵。
    杨喜儿也不卖关子,笑著从袖中抽出一张银票,递给了村长。
    村长也没细看,伸手便接了过来。
    然而当他看清银票上的数额时,险些从椅子上栽下去。qqxδnew
    “这这这……”村长饶是再淡定,此时也淡定不下来,半天说不出一句囫圇话。
    任谁拿著千两银票,也做不到面不改色。
    “杨氏,你为啥给我这么多钱?”
    杨喜儿淡淡一笑:“这钱,是我拿来给村里买良田的。”
    此言一出,祠堂內瞬间鸦雀无声。
    村长也惊了惊,但很快反应过来,皱起眉头道:“这钱你拿回去,各家如今都有钱,自家能张罗自家的良田。”
    这一路走来,杨喜儿已经为他们做了太多,买良田这种事,岂能再劳烦她。
    不然倒显得他们贪得无厌了。
    村民们当然也是这般想的。
    待眾人回过神来后,纷纷推辞起来。
    “杨氏,村长说得对,良田我们自己买便是。”
    “对,你赚的也是辛苦钱,岂能事事都为我们操心。”
    “就是,城里钱的地方多著呢!”
    大家都在真心实意为她著想。
    杨喜儿看著眾人,又不免有些感动。
    “大家听我说。”她笑了笑,將村长递迴来的银票又推了回去,“这良田,並非是白送给大家的,依旧是按照荒山的规矩,往后两年所產出的粮食,你们占六成,我占四成。”
    之所以期限是两年,是因为北怀玉曾经承诺过,会免徵他们两年赋税。
    两年过后,大家收成的粮食,便要交税了。
    村民们哪还有不明白的。
    杨喜儿要四成粮食,听起来夸张,可也仅仅只要两年。
    若是放在没逃荒前,他们是一万个不愿意。
    可如今除了种地,他们还有別的进项,再不济,还能进山里觅食。
    野果野菜野味自不必说,光是偷偷种在山里的土豆和番薯,就够他们撑个肚圆。
    所以这地,就相当於是杨喜儿白送给他们的。
    一时间,很多人红了眼眶。
    他们何德何能,竟能得到杨喜儿这般照顾。
    莫不是祖宗保佑?
    亦或她当真是菩萨下凡?
    村长和杨喜儿共事这么久,自然清楚她的脾性。
    於是他便不再推拒,郑重地收了银票。
    “好,既然你心怀乡亲,我们自然也不能辜负你的好意,五成,再少的话,我们实在过意不去!”
    这是打算再让一成利出来。
    眾人闻言也纷纷附和。
    杨喜儿却摇了摇头:“大家先別急,听我说完接下来的话,再做决定。”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如果喜欢本站请分享到facebook脸书】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