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极品恶婆婆,逃荒路上被团宠 - 第200章 两老开始新生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此,我既要带著相公求医问药,还要张罗餛飩摊,公婆走得早,没人帮趁著,实在是分身乏术,最终不得不將两个孩子送去了娘家。”
    杨喜儿微微错愕:“你有两个孩子?”
    问题一问出口,她便自觉有些蠢。
    这是古代,女子十几岁就嫁了人,像金厨娘这般大的女子,有两个孩子在正常不过。
    “是呀。”说到孩子,金厨娘的眼中便盛满了笑意,“哥哥今年六岁,妹妹今年三岁,大的长相隨我,小的隨我相公。”
    杨喜儿頷首:“儿女双全,你是个有福气的。”
    金厨娘掩嘴一笑:“不瞒东家,当初最艰难的时候,我恨不得和离算了,只是婆婆將她的手艺传授给了我,我岂能弃相公於不顾。”
    杨喜儿点点头。
    这金厨娘是个真诚且重情义的。
    原以为她就是个爱挖野菜的恋爱脑,如今看来,倒是误会她了。
    杨喜儿在心中默默为金厨娘点了个赞。
    “我本对治好相公不抱太大希望了,大不了当个小猫小狗在身边养著,照顾他一辈子算了,却没想到,今晚他竟抱著我哭了一场,说对不起我,日后定要好好补偿我们娘仨。”
    在她的再三追问下,许秀才向她將下午所发生之事原原本本透露了给她。qq閲读蛧
    金厨娘一听便明白了。
    自家相公这是被东家给骂醒了。
    她激动地立即跑来了后院。
    “东家,你就是我们许家的恩人,若不是你,我相公还不知得消沉到何时,为了感谢你的大恩大德,这契书,无论如何都得签上五十年。”
    她这是想用一辈子的时间来报恩。
    杨喜儿却摆手笑道:“金娘子对我未免太过自信,我这生意能不能做五十年还不一定。”
    “一定能。”金厨娘的语气中满是信任,“东家的点子和配方是这世上独一份的,没人能超过你。”
    她这是实打实的真心话。
    除了报恩,她更想一直留在杨喜儿身边学习。
    杨喜儿哭笑不得:“那我也得能活到五十年后才行啊。”
    算算日子,这具身体如今也快三十六了。
    按照古人的平均寿命,能活到六十岁那就是高寿了好嘛。
    她可没信心能活到八十。
    金厨娘忍不住笑了起来:“东家看著便一脸福相,定然是个长寿的。”
    “日后的事日后再说,眼下这份契书我得重新擬一份,不过五十年实在太长,万一以后你有別的想法,被这份契书拘著,你我之间反而会生嫌隙,不如就五年怎么样?”
    “这……”金厨娘犹豫了。
    “当然五年后你若觉得跟著我还算不错,咱们还可以续签。”杨喜儿又补充了一句。
    金厨娘笑著点点头。
    如此这般,契书这事就算是落实了。
    有此得力助手,日后生意定能更上一层楼。
    当晚,杨喜儿是笑著睡去的。
    翌日。
    老两口早早收拾好了行李,同杨喜儿一起去了城郊的庄子。
    谢老头正在果园里锄草。
    一见杨喜儿,连忙上前匯报:“东家,这段时日没人过来收灯笼草,我採摘的那些都晒在院子里,足足有三百多斤。”
    这是在告诉她,他可没偷懒。
    杨喜儿莞尔:“辛苦,如今天气渐凉,今年用不上灯笼草了,你仔细收著,明年我让人来取。”
    谢老头应下。
    “谢叔。”杨喜儿又指著沐老头和老杨氏,“这是我爹娘,日后他俩也要住在这庄子里,你平日多帮衬著些。”qq閲读蛧
    谢老头这才注意到杨喜儿身边的两个老人。
    “老太爷,老夫人。”他热情的上前打了招呼行了礼。
    这称呼,咋跟那员外家的老爷祖母似的呢?
    沐老头两口子当即激动了。
    一激动,就巴拉巴拉说个不停。
    尤其是沐老头,也不知是最近憋久了,还是和谢老头相见恨晚。
    两人甫一熟悉起来,便开始聊个不停,全然忽略了周围的人。
    杨喜儿也没拦著。
    她带著老杨氏去宅子里收拾屋子,顺便让大头將车上的粮食搬下来。
    日后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让小辈往庄子上送一回米麵粮油。
    “娘。”杨喜儿推开宅子的大门,“谢叔住在后院,你和爹住前院便是,日后我会时常让人来探望你们,当然,我得空了也会来。”
    看著院子里铺得满满当当的石籽,心知谢老头果然没骗她。
    “冰粉就是用灯笼籽籽做的?”老杨氏弯腰拾起一个,满眼稀奇。
    她活了大半辈子,才知道灯笼籽竟然能做冰粉。
    杨氏果然是个有主意的。
    杨喜儿頷首:“今年为了压缩成本,所以只放了红浆,等明年天热了,我再好好改进一番。”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老杨氏对这宅子满意的不行。
    一边参观一边笑著摆手:“不用常来,踏实做你的生意,你们这些小辈儿好了,我们两个老的才能安心。”
    杨喜儿嘴上应著,心中自有自己的盘算。
    这庄子虽然只有五十亩。
    但绝不会全都拿来种果木。
    到时候先培育三十亩果苗,等来年移栽回村子十亩。
    剩下三十亩地,她另有用处。
    到时候少不得时时前来。
    安置好老两口,杨喜儿坐上马车回了县城。
    走之前,见两个老头还蹲在一株梨树下呱唧呱唧。
    也不知在聊什么,竟然能聊得如此火热。
    杨喜儿笑了笑,放下了车帘。
    进城后,路过白鷺书院时,杨喜儿下了马车,让大头先回。
    大头从不是个刨根问底的性子,乖乖驾著马车就回了家。
    白鷺书院作为县城最高学府,是当地学子最为嚮往的场所。
    杨喜儿之所以来到此地,自然是为小头諮询入学的事宜。
    如今网红阁的人员已经配备齐全,完全可以將小头拎出来送进书院。
    这小子今年眼瞅著就要满十六岁,虽然性格被她扳回来不少,但到底还是个文盲。
    反正家中不差钱。
    必须重视起孩子的教育问题了。
    大头已然成家当爹,再跑出来念书上学,著实有些难度。
    但小头还是个光杆司令。
    他不读书谁读?
    就算日后不走科举这条路,有点文化傍身,至少不会被薛家瞧不起。
    虽说小头一直不承认对薛4小姐有想法,但她这个做娘的又如何看不出来。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如果喜欢本站请分享到facebook脸书】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