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极品恶婆婆,逃荒路上被团宠 - 第229章 看上你家小头是你们家的福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再者说,我们桃村在当地住了上百年,同其他几个村子也时常走动往来,可你们初来乍到,在本地没啥根基,日后村里人被欺负了,可找不到人出头的。”
    这算是威胁上了?
    杨喜儿乐了。
    若是他们村还是当初那个要啥没啥的难民村,她眼下说不定真会考虑一二。
    毕竟古代底层乡村的运转,离不开各村的宗族势力。
    外乡人落户新村,少不得要被排挤歧视。
    可如今要论富庶程度,放眼整个安岭县,他们树林村敢称第二,就没有村子敢称第一。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这王婆子的恐嚇,丝毫不起作用。
    “就不劳王媒人掛念了。”杨喜儿的语气听不出什么情绪,“我儿子近两年要安心读书准备科举,不打算说亲。”
    王婆子眼皮一跳。
    今日出门前,村长一家子给她下达了死命令,让她务必说服杨喜儿同意这门亲事。
    她原本很有信心。
    这些年经由她说的媒,就没有不成的。
    况且,此事涉及下桃村的全村利益,就算杨喜儿不同意,她村里人为了日后过安寧日子,也会逼著她同意。
    今日自她出发来县城前,村长也派人去了下桃村,想必这时下桃村已经得知了消息,很快就会向杨喜儿施压。
    但,此时她听到沐小头打算参加科举,腿肚子不由得有些发软。
    这万一要是真考上了,杨喜儿一家子日后就是官家。
    她一个小小的媒婆,可真惹不起。
    杨喜儿见王婆子一双眸子滴溜溜转,明显在权衡著什么。
    她便知道,自己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的法子奏效了。
    桃村的人既然敢威胁她,她就直接恐嚇回去。
    谁怕谁呢。
    果然,王婆子有些退缩了。
    她搓了搓手,笑得一脸侷促:“既然如此,我再回去同曾大柱一家商量商量。”
    杨喜儿也有自己的成算。
    见王婆子是个识趣的,她也换上了和善笑容,並从荷包里数出了二十文钱递了过去:“辛苦王媒人跑这一趟,我儿子日后要参加科举的消息,还望你回村同旁人说道说道。”
    王婆子见到铜板,眼睛一亮。
    她又不傻,自然明白杨喜儿这是想借著她的嘴散播消息。
    “杨老板真是客气。”王婆子笑著接过铜板,这便是答应了帮杨喜儿传话。
    反正曾大柱家能不能攀上杨喜儿,同她也没多大关係。
    顶多只是少赚一个媒人红包。
    但万一这沐小头真考上个举人,今日杨喜儿承了她的情,日后定然少不了她的好处。
    拿上钱,王婆子心满意足出了网红阁。
    沐老头却无可奈何摇摇头:“老大家的,既然话说到这了,你也別嫌我多嘴,小头翻了年就十六,也確实该给他说个媳妇了,你总不能一直拿参加科举来唬人。”
    小头是他看著长大的,斗大的字不识一个,参加科举这个幌子只能拿来唬一唬外人,却唬不了他这个爷爷。
    杨喜儿刚要开口解释,沐老头又打断她:“桃村的人咱们自然看不上,可其他的女娃也要考虑一二,大头在他这个年纪,小小都学会走路了!”
    “是啊。”老杨氏也语重心长的跟著附和,“你別嫌爹娘烦,小头是我们的孙子,我们自然盼著他好。”
    杨喜儿当然清楚老两口没有恶意,换成別人在她跟前指手画脚,她早就翻脸了。
    这也不能怪老两口,怪就怪两边信息不对称,老两口並不清楚她对小头接下来的人生规划。
    是以,杨喜儿耐心地將小头读书、准备科考、以及未来將要迎娶薛四小姐一事同老两口说了。
    但她省去了薛家让她一年至少赚五万两银子的事省略了,免得两个老人跟著操心。
    “我滴个乖乖!”沐老头当即跌坐在一旁的石凳上。
    老杨氏也听得两眼发直。
    若是搁在以往,他们自然不清楚薛家是何方神圣。
    但这段日子,通过谢老头的科普,两人已经清楚了解四大家族在安岭县的地位。
    他们家就是个逃荒至此的农户,竟然能迎娶薛家四小姐,也不知是天上掉馅饼,还是祖坟冒青烟。
    “爹,娘。”杨喜儿劝道,“此事八字还没一撇呢,你们千万不要往外声张,而且人家薛家主母说了,小头最少也得考个秀才,不然这事啊,没戏。”
    老两口齐声应下:“不说不说,我们谁也不说!”
    “老大家的。”沐老头压低声音,语气依然带著几分怀疑,“小头当真能考上秀才?”
    杨喜儿笑著頷首:“我对他有信心。”
    见老两口一脸怀疑,杨喜儿將他们带去了中院。
    此时小头正在认真练字,许秀才在一旁细心指导。
    两人都十分投入,並未发现窗户上正趴著三个人。
    亲眼確认了小头在刻苦学习后,三人轻手轻脚回了后院。
    老两口激动地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他们家世代务农,没成想到了这一代,还能出个读书人。
    “老大家的,我替青山谢谢你!”老杨氏的声音带著几分哽咽。
    沐老头心中也感慨万千。
    他没什么本事,不能给后人造福。
    却不想,一个分了家的大儿媳,竟带领著全家过上了好日子。
    “都是自个儿的孩子,谈什么谢不谢的。”杨喜儿生怕老两口煽情,赶紧將他们送回了屋。
    而她则去了后厨。
    “东家,您怎么来了?”金厨娘笑著跟杨喜儿打招呼。
    杨喜儿微笑道:“我听说乡亲给送来两百坛泡笋泡姜,来看看。”
    “都搬去仓库了。”金厨娘拿了乾净碗筷,“正好我也想去瞅瞅,看能不能开发出新的菜品,东家,咱们一起去吧。”
    “好。”杨喜儿点头,她也正有此意。
    到了库房,金厨娘隨手打开一个泡菜罈子,一股咸酸辛香的气息扑面而来。
    杨喜儿满意的点点头,不错,就是这个味!
    金厨娘给两人各夹了一块泡洋姜,刚一送进嘴,就惊喜地睁大了双眼。
    “好吃!”
    “你若喜欢,我可以教你怎么做。”杨喜儿笑道。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如果喜欢本站请分享到facebook脸书】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