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极品恶婆婆,逃荒路上被团宠 - 第292章 大孙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翌日,杨喜儿打算再去別的牙行买一座宅子。
    只是今日一出门,她便敏锐地察觉到,有人一直在偷偷跟著他们母子。
    杨喜儿只当是北怀玉派来的人,並未做他想,继续带著沐大头买房购物,瀟洒得不得了。
    她又不是年轻小姑娘,失恋了就觉得天都塌了。
    再难过的事情,在她这里,只要过了一晚,便能打起精神继续生活。
    一直到中午,杨喜儿才感觉到那道视线彻底消失不见。
    她笑了笑,继续带著沐大头逛吃逛吃。
    这北怀玉可真有意思,既然无法在感情上坚定选择她,却又契而不舍派人跟著她。
    扭扭捏捏,跟个大姑娘似的。
    不过,都无所谓了。
    从北怀玉犹豫的那一刻起,她便决心放下这段感情。
    然而,杨喜儿並未料到,监视他们母子的,並非北怀玉的人。
    在探子完成监视任务后,並未去往世子府,而是直奔了王府。
    “启稟王爷王妃,那少年的確与世子长得极像,这是那少年的画像,还请王爷王妃过目。”侍卫恭敬的递上一个捲轴。
    主位上,一个年逾六旬,却依旧气势迫人的老年男子伸手接过了捲轴。
    他便是北怀玉的父亲,北安王。
    北安王身旁坐著的老年妇人,自然是北安王妃。
    北安王妃满眼焦灼地看著老王爷,示意他赶紧將捲轴打开。
    记住我们101看书网
    “急什么?”北安王满不在乎地开口,握著捲轴的手却微微有些抖。
    “事关我大孙子,我岂能不急。”北安王妃压著怒火。
    要不是有外人在,她真想吼自家老头子一顿。
    北安王冷哼一声,缓缓打开了捲轴。
    捲轴上的沐大头栩栩如生,好似下一刻就会从画卷上走出来似的。
    老王妃一把捂住嘴,满眼惊诧地看著北安王。
    “这……”两人对视一眼,欲言又止。
    北安王清了清嗓子,看向侍卫:“这家人的身份,可都查清楚了?”
    “查清楚了。”侍卫恭敬道,“这家人原是南方难民,因洪灾逃荒至北岭县,后在县城做起了吃食生意,生意很是红火。”
    “有多红火?”北安王隨口问道。
    其实他压根不关心这家人的生意状况,但突然到来的杨喜儿母子,彻底扰乱了他的心神。
    侍卫便將杨喜儿的生意情况,以及她在北岭县做的桩桩件件事情,包括她帮助北怀玉剿匪、旱灾製冰拯救百姓、以及被皇帝嘉奖一事,无一遗漏的全说了。
    闻言,北安王老两口彻底凌乱了。
    这当真是那个粗鄙不堪的农妇?
    “行了,你下去吧。”北安王颇为头疼地挥了挥手。
    侍卫走后,老王妃又认真看了看捲轴上的少年,嘆息道:“王爷,不然,咱们將这两个孩子接到身边来,可好?”
    “胡闹!”北安王眉头紧皱。
    老王妃握紧了捲轴,不再说话。
    另一边,杨喜儿收拾好了行李后,敲响了隔壁的房门:“大头,收拾好了吗?趁著天黑前,咱们赶紧出发。”
    沐大头打开房门:“娘,都收拾好了,可您不是说,咱们还要在府城到处逛逛,真就这么快回去了?”
    “嗯。”杨喜儿神色淡淡,“没什么好逛的,我答应过杏村和大河村的村长,要早些回去收豆子。”
    至於真实的原因,只有她自己清楚。
    她不想再在这个伤心地多做逗留。
    沐大头欲哭无泪。
    他本以为还得在府城待上两日,到时候他也能给刘氏和孩子们买些首饰衣裳带回去,结果,娘说走就要走,丝毫不带商量的。
    片刻后,杨喜儿结清了房款,和沐大头一起出了城。
    由於回程时间充裕,两人並不著急,第四日中午才回到了村里。
    村民们见杨喜儿回来了,纷纷热情前来迎接。
    村长冲在最前头:“你可算回来了,老王和老周来找了我好几次,一直问你回来了没。”
    杨喜儿一边让沐大头收拾许久未住的屋子,一边对村长笑道:“让他们都过来吧。”
    村长却摆摆手:“不必,等日头小一些,他们自己会过来。”
    果不其然,当日头渐渐偏西时,两村村长跟约好似的,一前一后出现在了村口。
    得知杨喜儿回来了,两人的喜色溢於言表,心说她果然是个讲信用的!
    如今七月中旬,还不算特別热,杨喜儿泡好了凉茶,招待两人进了屋。
    “王村长、周村长,今日太阳快落山了,明早再让你们村的乡亲將豆子都带来吧。”
    两人对视一眼,周村长咽了咽口水,语气带著几分不確定:“杨老板,我们两村的蚕豆和黄豆加起来,少说也有两万多斤了,你当真能全部收购?”
    杨喜儿弯了弯眼睛:“別说两万两,就是再多几倍,我也能收。”
    到时候蚕豆做成豆瓣酱、黄豆做成腐竹。
    做出来的成品要供应到六个省,她只怕根本不够。
    两村村长闻言,顿时喜上眉梢,急匆匆要回村报喜。
    当时他们通知各自的村民种豆子时,其实也是满心忐忑。
    万一到时候杨喜儿言而无信,不仅耽误了村民种粮食,他们身为村长,在村民心中的威望也就全完了。
    是以,两人和各自的村民们商量后决定,各家各户只种了一亩地的豆子。
    到时候,就算杨喜儿背信弃义,村民们的损失也不会太大。
    回去的路上,两人恨不得將杨喜儿夸上个一百遍。
    第二天一早,杏村和大河村家家户户都挑著几担豆子,浩浩荡荡来到了树林村。
    每个人都有说有笑,满脸喜气洋洋。
    要知道,一亩地能產三百斤豆子,按照市价六文钱一斤,最多也只能卖不到一两多银子。
    然而杨喜儿是在市价的基础上,多十文钱收购他们的豆子,足足能多为他们带来三两银子的进项。
    他们这些地里刨食的农民,一年也攒不下一两银,如今突然赚到了三两银子,岂能不开心。
    两村这么大的动静,自然惊动了桃村。
    有些好奇的,便跑来打探消息。
    【请记住我们的域名 ,如果喜欢本站请分享到facebook脸书】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