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閒生活 - 第414章 天崩地裂! (万字更,求月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14章 天崩地裂! (万字更,求月票!)
    港岛。
    青衣岛李氏庄园。
    今天tvb和大陆同一天播放《红楼梦》,不过tvb大老板家,怎么也不可能一天追一集的看。
    tvb那边復刻好带子后,赵雅芷就送了回来,一大家子一个不落都过来看,连吉祥如意和小八都是如此。
    自家老子好像对大陆一个演员產生了不一样的情愫,要是连这种劲爆的事都不关心,小八估计要被送去看心理医生。
    娄晓娥、娄秀、聂雨、高卫红、刘雪芳等长辈坐在中间大长沙发上,曹永珊、何萍诗、赵雅芷、周慧敏、田玲、小七等坐在两侧沙发上,其他男孩子们或站后面,或坐地上……
    “叮咚叮……”
    隨著电视剧开始,前面贾雨村之类的渣渣也就算了,一直到贾雨村护送黛玉进京,水面景色出现,赵雅芷对娄晓娥等人笑道:“单这个镜头,就一定让港岛市民们惊嘆大陆景色的美。”
    周慧敏也赞道:“配乐也好美!”
    聂雨提醒道:“爸爸不在家,你们不用捧他大脚!”
    刘雪芳皱眉:“差不多行了啊,刚和小七吵完嘴,这会儿还搂不住?”
    聂雨认了:“好好好……我错了还不行!”
    女儿的优秀她心里还是有数的,刘雪芳在背后付出了多少,教了多少道理和人情世故,给予了多少鼓励,她也都有数。
    所以自觉低这位大姐一头。
    赵雅芷和周慧敏嘻嘻一笑,能嫁到这样的豪门里,何其幸也。
    不过只一剎那,就没人再想其他了……
    “哇~~~”
    吉祥、如意惊笑著跳了起来,只因屏幕里出现了一个仙气满满的女孩,旁边写有“林黛玉”三个字。
    不过没等他们说什么,几双拖鞋伴隨著呵斥声飞了过来:“坐下!!”
    两人脑袋一缩就赶紧坐下,心不在焉只打算隨波逐流跟著起身的小八也老老实实的坐了下去。
    可林黛玉的画面已经过去了……
    赵雅芷赶紧安抚几个暴怒的婆婆:“刚才就一帧,马上还有!”
    几个当家太太这才不说话了。
    孩子们偷笑,他们当然知道为何几个老妈这么在意这部电视剧,在意林黛玉,她们是想看看,到底什么样的姑娘,能让自家老豆一颗安分了几十年的心,重返青春。
    果然,电视里很快出现了黛玉的背影,站在船舱客房內,透过竹帘看岸上百姓,纤纤素手扶在竹帘上……
    让娄晓娥“嘖嘖嘖”起来。
    她就很羡慕女孩子生的这样好看的手,她的手就不行,有些粗,娄秀、聂雨的还行,但没有高卫红的好看。
    这个林黛玉的手,也很好看。
    “又出来了!”
    吉祥吼道。
    “闭嘴!”
    几个女人呵斥道,眼睛死死盯著电视画面。
    看了一会儿,娄晓娥疑惑道:“虽然也挺好,但是……也就那样吧?是不是太夸张了?”
    聂雨点头附和道:“薇薇安比她好看。”
    周慧敏一下娇羞起来,连连摇头道:“没有她的气质。”
    高卫红笑著解释道:“看这个剧,最好熟读红楼才可。七五年无线也拍过红楼梦,一对比你们就知道了,继续往下看。”
    娄晓娥不是很服气,嘟囔道:“我也看过《红楼梦》……”
    聂雨噗嗤一笑,被娄秀看了眼后闭嘴。
    她们確实看过《红楼梦》,还演过不知多少回呢……
    但她们看《红楼梦》,光记住人物关係就已经不错了……
    “她哭乜啊?”
    见小丫头雪雁来送药,黛玉哭的一塌糊涂,如意有些看不下去了,一脸嫌弃道。
    吉祥回头小声赔笑道:“妈,爸爸不会喜欢这么做作的人的。”
    娄晓娥、聂雨心里也这样觉得,娄秀、高卫红对这些文盲无语了,好在李幸也是读熟红楼的,帮忙解释道:“黛玉的母亲新丧,父亲病弱不能养,只能將她寄养到外祖母家。另外,她进京这一年实际才六岁,电视剧演的有些大了。”
    刘雪芳闻言嘆息道:“怪不得。那这个电视剧拍的不好,没把人家爱哭的原因拍明白。”
    眾人不言,继续往下看。
    等看到荣国府里的丫鬟听说表小姐进京了,在国公府里跑动时,一群人嗷嗷叫著鄙视道:“这也叫荣国府?”
    比起李家王府,差了十万八千里。
    赵雅芷笑著解释道:“已经很不错啦,看看港剧里的王府、国公府,那才叫过家家呢,这里至少都是实景,很了不起了。”
    “哇!!”
    吉祥、如意带著小八又叫了起来,黛玉下船到了贾府,周瑞家的迎下轿后,一下就感觉出不同来了。
    那份仙气,那份美,高卫红都惊嘆道:“演活了,这个真演活了!”
    一集演罢后,娄晓娥让男孩子们滚蛋了,儿媳妇们自己离开,虽然都是一脸的八卦。
    等小辈们走了,刘雪芳道:“你们少疑神疑鬼的,源子不会犯糊涂,至少不会在这个姑娘身上犯糊涂。”
    说著,若有若无的看了高卫红一眼,但没多说什么。
    即便两人真有什么,也不算过错。
    娄晓娥也相信丈夫:“不是他喜欢的那类……”
    高卫红想了想,还是提点一下,笑道:“刚才雪芳姐说的是有道理的,这个电视剧拍的虽然好,但对黛玉的描写並不公平。书里黛玉虽然也爱哭,但绝不是怯懦的性子。而且,聪明灵秀过人,能说会道,还颇通经济,心里有笔帐,我比较喜欢她。当然,演员具体是什么样的,我就不知道了。”
    聂雨转了转眼珠子,对娄晓娥道:“给大雪打电话,问问什么情况?”
    娄晓娥不赞同道:“那还不被她笑死?算了,有她在,根本不用担心这些事。而且,本来就不会有事,就是看看,他看重的一个角色是什么样的。散了散了!”
    ……
    四九城,芳嘉园小院。
    李源到来时,王世襄这有客人。
    看到李源到来,王世襄很高兴,夫人袁荃猷则给他倒了茶水,上了点心。
    李源道:“袁姨,不是买了个小院儿么?怎么还住这?”
    袁荃猷道:“买的宅子装那些家具,这里是王家的老宅子了,住了几十年,习惯了,不捨得离开。”
    李源道:“那我想个办法,把那些人弄出去吧?老这样也不像话。”
    袁荃猷摇头笑道:“不用,等他们什么时候想搬再搬吧,他们也不容易。”
    王世襄解释道:“有几家以前是单位分的,后来发生了那么多变故,单位都没了,他们现在想找地儿都难。算了算了,反正那些家具东西有地儿放,何必为难他们?”
    李源嘿嘿一笑,竖起了根大拇指。
    其实这也是这么多年来,两家还能保持亲近来往的原因。
    王世襄给他介绍家里的客人:“小伙子叫马卫都,才认识的小朋友,在文玩一行比较有天赋。他是《青年文学》的编辑,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过一篇小说《今夜月儿圆》,反响不错。”
    当然反响不错了,工厂厂爱上车间小叼毛的故事,爽文的鼻祖,在那个年代能不通杀么?
    马卫都也有意思,对李源伸手道:“李医生在我们圈子里也早就是传奇人物了,今日一见,三生有幸。”
    李源不解:“伱们圈子?”
    马卫都嘿嘿一笑,道:“我也是大院里长大的。”
    李源有些不大喜欢这孙子身上的优越感,取笑道:“你这样的要是不说话,放电视上就是鬼子身边的翻译。”
    这时就显出这小子的不俗了,他非但不恼,还“嘿”了声乐道:“您还真是好眼力,我四年级就輟学了,十四岁下放的时候,我还真在文工团当过几天演员。第一个角色我都不好意思提,《红灯记》里,李奶奶向李玉和发出紧急信號没起作用后,李玉和问他妈,出什么事了?李奶奶往门外一指说:门外有一狗!得嘞,咱就是那条狗!”
    几个人哈哈大笑起来,李源心里感慨,甭管怎么评价这人,但可以看出,能混出来的,都没一个简单货色。
    王世襄对李源道:“小马人不错,这次去盛海出差,在友谊商店看中了一个碗,就专门给我打了个电报要钱,把碗买了下来。”
    马卫都笑的眼睛都眯成线了,道:“標价三万外匯券,我实在买不起,不然我肯定自己拿下了。”
    王世襄也高兴,道:“真是好碗,乾隆珐瑯彩黄地开光胭脂红彩山水纹碗。”
    说著,起身去里间房子拿出来一个木盒,打开后,露出一只胭脂红看起来很漂亮的碗。
    王世襄道:“你看它的外壁,釉色娇黄匀称,尽显华贵气韵,开光內採用胭脂红描绘山水楼台,近足处用珐瑯彩绘回纹装饰,绘画工艺简洁干练,意境非凡。器型清丽典雅,釉彩色泽鲜艷明丽,釉面晶莹润透,胎质也十分细腻。碗底有蓝料『乾隆年制』落款。源子,这可是大漏啊!”
    確实是大漏,原时空,再过几个月这只碗在港岛苏富比春拍上拍出了七百五十万港幣的价格,再过几年,又拍出了两千一百多万的天价。
    李源对王世襄道:“王老哥,不能让小伙子白出力啊。您帮衬我就不说给钱了,这小伙,您说按规矩,该给多少?”
    “別別別!”
    马卫都一迭声道:“李先生,您要是瞧得起我,就千万別再提给钱俩字。王先生教我那么多东西,都从来没提一个钱字。我帮他跑个腿,要是还拿钱,这不是臊我么?”
    嘖嘖,这是人精啊!
    人情没有直接算李源身上,算在王世襄身上,两边听了都舒服。
    这人虽然只上过四年小学,但把人心琢磨的极透彻。
    王世襄道:“小马,他是大財主,不用为他省钱。按行里规矩,你也能拿一成。”
    马卫都严肃道:“真不能收,不然往后就没脸再上门了。李先生要是真记我的好,改明儿不定哪一年去港岛了,您派一个认识路的带带我就成。”
    李源看著王世襄哈哈笑了起来,王世襄也笑。
    袁荃猷对李源道:“小马人是不错。”
    李源点了点头,道:“我给你一个电话,去港岛后打电话就行。不过小马,真有想出手的好东西,直接卖给我就行。价格你开。我是说,按照港岛的价格。生意归生意,不用不好意思。”
    这点便宜,他还是不屑去占的。
    又对王世襄道:“一般的东西也就算了,上好的珍品,我还是不大想流出去。”
    马卫都连忙保证:“请李先生放心,有好东西,我一定只卖给您!”
    说完又藉口单位有事,先走了一步。
    等他走后,李源对王世襄道:“这人在行业內已经算出名儿了,还有这份钻研学习的心劲儿,將来能当大户。”
    王世襄不在意这些,道:“大户不大户的,还能大得过你去?到了我这个年纪,日子是按天过的,你们还行,是按年过的。所以回头看看,最珍贵的不是金钱,是时间。源子,我在这边隱约听说,港岛那边每年都卖出去不少明清瓷器,你就没去那边捡漏?”
    李源道:“安排人去看著了,但始终没什么值得出手的。”
    王世襄纳闷道:“不应该啊。”
    李源心里窃笑,当然应该了,因为都是他放出去的。
    手里的库存量太大,压在那没啥用,王世襄又一直不停的在帮他收购珍品。
    从英国博物馆收回来的几万件瓷器,每个礼拜放出去两三个,价值十几万,確实不值太多的钱。
    但这些钱累积起来投入美股或者日经指数,翻滚起来就很可观了。
    等將来国內经济发展好了,再开个拍卖行,卖给土財主们,换来的钱全部投入实业。
    真正的珍品就留在手里好了。
    李源邀请道:“和袁姨去港岛逛一圈,玩儿个把月,自己去看看嘛。”
    王世襄遗憾道:“我现在在国家文物局上班啊,是国家文物鑑定委员会的委员,走不开。这两年流出去的好东西可是不少,我心急啊。落到你手里还好,可落在外国人手里,我感觉是自己的无能造成的。”
    他这个鑑定,不是鑑定出真品真跡就不让卖了。
    除却一些极珍贵的文玩,特別是青铜器外,现在往外放的尺度很大。
    他是负责造价的。
    李源笑道:“慢慢来,不急。”
    王世襄抱怨道:“要是没钱也就算了,你给我批了那么大的额度,有钱不出去,好东西收不回来,怎么能不急?教小马,也是为了找个帮手。”
    不过他性情开阔,抱怨完也就完了,拉著李源看他写的新书,热闹一阵后,想起一事来,道:“我还有件私事请你帮忙。”
    李源道:“您说。”
    王世襄道:“我哥哥和梁思成是华清同学,还是一个宿舍的舍友。当年抗战胜利,文物清理损失委员会成立后,是梁思成先生推荐,清损会主任委员杭立武才认为我是难得的人才,派我参加了清损会平津地区办公室的工作,职务是助理代表。当时,我才是二十多岁的小青年,这么珍贵的机会,让我跟在一眾大家身边学习,算是对我有恩。我代表国家追还抗战时期被劫夺之文物两千余件,其中宋代马和之《赤壁赋图卷》等皆为国之珍宝,並因此扬名。”
    李源道:“梁思成先生……去世了呀?”
    王世襄道:“他还有儿子嘛,他儿子叫梁从诫,现在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任编辑。有两次国外的百科全书访华团拜访古老,梁从诫全程担任翻译。”
    李源嘖嘖道:“祖父梁启超,父亲梁思成,这个梁从诫压力不是一般的大。”
    王世襄嘆息道:“谁说不是呢,当年战乱时,梁思成和林徽因带他逃亡川府,在那么困难的环境里,林徽因还每天教他莎士比亚、贝多芬,一起读《猎人笔记》,他又怎么能不骄傲?性子也就急了些,得罪了好多人。现在在单位里举步维艰。再加上那段岁月里,他妻子为了和他划清界限,跟他离了婚,並且带走了儿子。打那起,性格就更锋利了。”
    李源点点头道:“我打个招呼吧。不过他这样的人,我估计在单位里也不会待太久。如果再有需要,您直接给我打电话就可以。梁任公和梁思成先生都是我尊敬的前辈,可以做些事,不算违背原则。”
    王世襄好奇道:“源子,你的原则是……”
    李源笑眯眯道:“当然是不当滥好人,不干赔本的买卖咯!”
    王世襄哈哈大笑起来。
    袁荃猷也笑道:“怪不得你们俩投缘。”
    李源奇道:“王老哥也不是这样的人啊。”
    袁荃猷道:“是啊,你做了他想做又做不出来的事,他可不就敬佩喜欢你吗?”
    李源偏了偏脑袋,道:“等等,袁姨,您让我先捋一捋,这到底是好话还是坏话。”
    “哈哈哈!”
    ……
    府右街。
    秦大雪面色深沉的走了出来,看到李源的那一刻,眼中的凛然散尽,转变成了明媚色,加快脚步走了过来。
    打开车门坐进来后,笑道:“等多久了?”
    李源道:“没多久。分別之后,我的心就一直等在这里。”
    秦大雪噗嗤一笑,目光柔和的看了丈夫一眼。
    打她违背承诺,不再遵守五十退休的约定后,李源有日子没跟她说情话了。
    李源给她系好安全带后问道:“又吵架了?”
    秦大雪本来不愿说,这会儿被宠爱她的男人相问,还是没忍住牢骚道:“天真的不可理喻,太乐观了,纯粹是盲目乐观!”
    李源笑道:“算了。你已经做到最好了,我本来是想劝你不要再开口,静观他们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但又一想也不对,真理还是要发声的。你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妥协不动摇,已经很难得了。”
    秦大雪闻言没好转一点,还更愤怒了:“我的意见?那怎么会是我的个人意见?如果是我的个人主观意见,服从大局的觉悟我没有吗?可那是实打实的科学数据……算了算了,不提了。回家回家。”
    李源轻声道:“在这片土地上,正治的高度,很多时候是高於一切的。呵,就这么著吧,回家,今晚上做好吃的。”
    秦大雪看了看路,道:“这不是去治国学校的路。”
    李源道:“我知道,本来也没打算去接。”
    秦大雪:“……”
    李源笑道:“还有些时间,我们兜兜风,去郊外看看风景,看看落日余暉,吹吹晚风。”
    秦大雪温声道:“不用这样的,工作上的压力,我可以自己调节。”
    李源鄙视:“口是心非!”
    说完,一踩油门,开车出城了。
    即便有不少不满,可到底是自己的妻子,为他生儿育女,又怎么能真的计较呢……
    ……
    太阳完全下山时,皇冠轿车才驶入车库。
    秦大雪没有隨李源去亨字院待客,而是先回了元字院沐浴更衣……
    路过厨房时,发现治国正在苦哈哈的做饭,李源比较满意。
    到了客厅,看到小九正和陈小旭、张莉、邓洁、张蕾四人坐在沙发上,等待《红楼梦》的播出。
    见李源进来,一行人忙站起身,李源摆摆手,示意她们继续看。
    他挨著女儿小九坐下,跟著看了会儿。
    见陈小旭不时看他一眼,便对她笑道:“演出了黛玉的魂,不错。”
    陈小旭轻声道:“没有不好的地儿么?”
    李源道:“除了没讲清楚黛玉为什么哭外,其他的都好。”
    陈小旭眼睛一亮,抿嘴一笑,转过头去继续看电视。
    过了一阵,小九看了父亲一眼,见父亲正盯著电视出神,不知在想什么,但她总觉得,父亲心里有一股浓郁的哀伤……
    虽不解缘由,但她很心疼。
    又看了看红楼四釵,心头一嘆。
    ……
    陈小旭四人在王府住了三天,第二天李母、大嫂子一家子到来后,看到特意穿上古装的四人,果然大为惊喜,喜欢的不得了。
    李源让治国去把带子找来,让一家子老太太、老嫂子们和黛玉、宝釵、凤姐儿、秦可卿一起看完了《红楼梦》,也哭也笑也悵然。
    第四天,陈小旭等人就要被送回去了。
    李源看著欲言又止的陈小旭,拍了拍她的头,温声道:“你我有眼缘,以后就叫乾爹吧。”
    陈小旭看著他,缓缓点了点头,叫了声:“乾爹。”
    李源笑道:“去吧。好好拍戏,等到港岛后就去家里认认门,你乾妈有点多。”
    陈小旭:“……”
    张莉没忍住,噗嗤一笑。
    李源问道:“你要不要跟著一起?”
    张莉害羞,低头不语。
    傻子都知道,拜上这样一位乾爹,意味著什么……
    只是她没那么市侩,不好意思开口。
    陈小旭估计是怕回去被人笑,拉一个人作伴,替她做主道:“她也一起!”
    见张莉没反对,李源也拍了拍她的脑袋,道:“我家男儿多,女儿少,如今算是补上了两个。去吧,过几天去探班,带你们出去玩儿。”
    张莉这才抬头叫道:“乾爹,再见。”
    李源点了点头,看著司机开车送四人离去。
    ……
    “你们发达了!”
    车里,邓洁羡慕的要死,还自怨自艾道:“其实我也可以叫乾爹的!哎哟,有了这样一个乾爹,以后还不飞黄腾达?好林妹妹、宝姑娘,日后你们两个可记得拉扯嫂子一把啊!”
    陈小旭知道邓洁是故意取笑她们,便偏著小脸道:“你可以认我们当乾娘呀。”
    张蕾闻言差点笑死,不过她心里也酸,要是她出演林黛玉,那该多好啊,或许今天的一切就是她的造化了。
    其实原本定的就是她,在红楼剧组里,除了乐韵之外,最美的就是她。
    只是陈小旭一换衣服,所有人都不说话了。
    没法子,天生一个林黛玉,那股韵味,谁也比不了。
    这就是命吧。
    等陈小旭和邓洁打闹一阵,轿车到了城东一家看著就比较气派的招待所,四人带著一些李家人送的礼物回来时,剧组好多人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说话。
    待听说陈小旭和张莉都拜了李源认了乾爹,还见了李源的太太以及母亲、嫂子等一大家子,一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也去了。
    会来事的,已经恭维起两人来。
    陈小旭和张莉跟大家说了会儿话,就回到了两人的宿舍。
    张莉看著陈小旭小声问道:“你这是,想开了么?”
    陈小旭轻声道:“昨天晚上,我和先生在园中散步。他与我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知其不可为何,而动之惻隱。”
    “……”
    张莉眼中转了几个圈后问道:“什么意思?”
    陈小旭道:“就是说面对无可奈何的局面,要学会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对,这是个人的修养。乾爹希望我能做一个有修养的女孩子,他说,他希望我能好好的过好这一生,不要让他失望。我不想让他失望……”
    这一刻,张莉心中对李源充满了敬意。
    她知道,如果李源想对陈小旭做点什么,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但是,他却能这样引导一个快要迷失的女孩子,重新走回生活的正道。
    真是一个伟男子呢。
    ……
    小九又走了,这一次向南。
    许是听说江南有烟雨……
    李源没有急著回港岛,在秦家庄住著,每天给老父母兄嫂推拿按摩,陪母亲散步。
    时而开车带他们四处去逛。
    五月,黑省兴安岭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大、损失最严重的森林火灾。
    李源一人悄悄北上。
    四百零四立方米的空间,也就意味著一次四百零四吨的水。
    原本耗时二十八天,牺牲数百人的救援活动,因此缩短了一半的时间,几乎无人伤亡。
    有人惊喜有人惊疑,谁也不知道是谁在背后帮助。
    一时间,东北那地儿拜黄大仙的风气大盛!
    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国內无甚大事。
    哦,对了,倒是有一件,《红楼梦》被各路专家学者痛批,其实不过是红学界周汝昌、冯其庸两派的相互攻訐,算是比较热闹的一件事。
    李源为此还特意请剧组人员在大唐酒楼吃了一顿饭,告诉他们电视剧拍的好不好,专家说的不算,老百姓说的才算,还带著两个乾女儿去秦家庄玩儿了两天,散了散心,让她们接受了下最朴实的讚美和喜欢。
    十月上旬,李源正带著治国在地里帮家里收拾玉米,中午时分在地头上就著西瓜吃馒头,就看到一辆车开了过来。
    梅长寧一脸便秘似的从车上下来,见李源一手拍开一个西瓜,还仗义的让他来吃,也是哭笑不得。
    给几个李家长辈打过招呼后,梅长寧接过一块西瓜,丝毫不顾及形象,猪八戒一样吭哧吭哧吃了个精光,又要了一块。
    一口气吃了半个西瓜后,才长出了口气。
    李源看著他嘿嘿嘿直乐,梅长寧用手帕擦乾净嘴角和手后,看著李源道:“能不能给个实话,股市到底靠谱不靠谱?跟著你们家后面拋掉后,港股现在涨到三千九了。姥姥的,告我无能的小报告,都快堆满別人的办公桌了。”
    李源笑道:“你不是聪明的很么,还摸我过河?摸不摸了?”
    治国在一旁嘿嘿笑。
    梅长寧摇头道:“我坚信没错。你不至於为了耍我一把,放弃那么大的財富。港岛那边的財经报纸已经確认,李家沽空了所有持有的股票,算出你们家损失惨重。”
    李源笑骂道:“瞎扯!我们家六百点下场,平均三千三百点离场,这也叫亏,什么才是赚?”
    梅长寧无奈道:“人家追踪你们大唐的资金,说不仅港股,日股和美股你们家也沽空了,都搞不懂李家想做什么……现在其他人想把资金再投进去,被我死死按住。但是现在这个形势,各方面非常缺钱,特別是外匯。上面一些大老板都开始找我谈话了。”
    李源呵呵道:“你会怕他们?”
    梅长寧明白了,道:“那就再等等。”
    李源道:“李家在做空头了。”
    梅长寧闻言嚇了一跳,刚伸出去拿西瓜的手又缩了回来,直愣愣的看向李源。
    李源道:“你知道巴菲特么?”
    梅长寧知道个蛋,请教道:“说说看。”
    李源道:“六十年代,这个人才三十岁的时候,他的金融公司掌控的资金已经超过一亿美元,当时的美元,可比现在值钱的多。陆八年,他购买的股票暴涨了百分之四十六,那年的道琼才涨了百分之九。但就在最高点的时候,他选择了沽空公司持有的所有股票,所有人都不能理解,然后第二年,股灾开始,股市直接腰斩了百分之五十。这样的例子,在他的投资生涯中比比皆是。而今年八月,在美股最火热的时候,巴菲特再次沽空了所有的股票。”
    见梅长寧眼睛发亮,李源嫌弃道:“上次劝你的话你这是都当耳旁风了,他们想往里跳,你拦著干吗?死一次他们就知道疼了。这些钱一分钱都落不到你手里,你有这么操心的必要么?”
    梅长寧气笑道:“你家大业大,说的轻巧。外面那些事,哪一样不要钱?经费充足,人手就够,埋的线就多……”
    “得得得!”
    李源笑骂道:“你跟我胡扯什么淡呢?这些不是我应该听的,我也不想听。你也別想著哪天突然找上门来,去帮你救什么人。捲入这些事里,哪还有安生的时候?”
    “欸!”
    梅长寧摇头笑道:“你这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我这辈子,唯一的长处就是不坑朋友。就是跟你言语一声,免得哪天自己人在港岛被你给斩了,都没地儿伸冤去。源子,你们家最近可是热闹的很。你二儿媳妇带著一大堆欧洲名媛贵妇登门拜访,美国那些財团家族,也来了不少人。你们家现在耀眼的很。”
    李源冷笑道:“那群狗东西背后叫我什么外號,以为我不知道?”
    “哈哈哈哈!”
    梅长寧差点没笑死,眼泪都笑出来了,好一阵后才问李源道:“你是不是真会做那种药?一个叫李怀德的在牢里把你卖的乾乾净净。还说你那方子应该属於公家的……”
    李源笑道:“那怎么没人来找我要?”
    梅长寧嘿嘿笑道:“他们倒是想,可他们也得敢啊!不过有几家是真想要这种药……”
    李源道:“一颗一百万美元,问问他们谁想要,我卖给他们。”
    梅长寧不提这一茬了,临走前又想起一事,道:“回去我就去建空头,不过不白占你便宜。你们家小九……嘿,上回我见著,我都有些害怕。源子,你就让她这么一路杀下去?”
    李源摇头道:“我和你的视角不同,在我看来,她那一路纯粹是救苦救难,功德无量。本来该你们办的事,你们又办不到。现在一个孩子办了,偷著乐就是,別瞎嗷嗷了。有人有怪话是不是?你给他说,別让我去扇他。”
    梅长寧对这护犊子的烂人无话可说,扭头就走。
    原本打算至少仨月不来见他,但是仅仅一周后,梅长寧就再次露面,整个人都亢奋到不知所措的地步。
    这一天,是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日。
    “疯了!”
    “彻底疯了!!”
    梅长寧一路小跑衝进李家,拉起正在陪李母看电视的李源就往外走,一边走一边失態的大喊道:“昨天道琼指数六个半小时內重挫五百零八个点,跌幅超过百分之二十,五千亿美元灰飞烟灭,老美八分之一的国民生產总值消失,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股最大的一次跌盘!”
    李源好笑道:“你准备拉我去哪?”
    梅长寧道:“几个老同志想见你!源子,你他妈神了!!”
    李源甩开手,道:“神个屁啊!我老婆天天给你们说,现在过热过热,你们一个都不听,我说了能有啥用?明摆的数据在那,金融增值远远超过了实际的经济繁荣指数,一目了然的事,我去说什么呀?阿寧,你也甭乐。眼下国內的经济很大程度上受西方经济的影响,这一次损失惨重,国內也跟著过几年苦日子吧。”
    梅长寧冷静了下来,看著李源道:“就这么简单?现在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们,现在头皮都快抓破了,都想不明白美股为什么会大崩盘。源子,你去讲讲吧。”
    李源摇头道:“提前说他们不会说,事后诸葛亮还不好当?让他们儘管开马后炮。另外,昨天只是开始,不会只跌一天。”
    梅长寧倒吸一口凉气,看了李源稍许后,转身就走。
    如果真的只是一个开始,国內恐怕真要受到牵连……
    ……
    事情的確超出了任何人的想像!
    几十年后的人,包括股民们,大概都不记得这一段股灾的可怕程度了。
    十月二十六日,第二个星期一。
    港岛股市在休市四天后重开的第一天,恒生指数狂泻一千一百二十一点,跌幅达百分之三十三点三,港交所对面的大楼上,一天掉下来上百人。
    日经指数狂泻一千零九十六点,同样有无数人从天台上一跃而下。
    亚洲股市暴跌反馈到欧美,引起欧美股市再次大幅暴跌。
    纽约股市道·琼斯指数跌幅为百分之八,巴黎下跌百分之七,苏黎世下跌百分之十,法兰克福下跌百分之十一,这就是所谓的第二个“黑色星期一”。
    整个一九八七年十月,股灾造成了世界主要股市的巨大损失。美股市值损失八千亿美元,日本损失六千亿美元,英国损失一千四百亿美元,湾湾损失三百二十亿美元,港岛损失三百亿美元。
    这次股灾共造成世界主要股市损失近一万八千亿美元,相当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五点三倍。
    但在这场惨绝人寰的股市大崩盘中,其实也有受益者。
    譬如李黄瓜……
    股灾之前的一个月,这根老黄瓜宣布批股集资,筹集了一百零三亿。
    再譬如林百欣集团,在这次股灾中吃的盆满钵满,一跃成为身家数百亿的港岛巨富。
    还有诸如李釗积、郑鈺彤、包船王等家族,虽然在股灾中也遭受到了重创,但因为其家大业大,储备资金雄厚,所以满地血酬不仅让他们弥补了自己的损失,还吃的肥头大耳。
    当然,收穫最大的还是大唐李家。
    提前抽身,避开了惨不忍睹的大股灾,隨后通过恒生银行旗下的数支基金,在美股、在日股、在湾湾股市上的大肆做空,让李家的財富再度翻倍!
    十二月底,之前从日股上抽出的资金,重新流回日经指数。
    如一只水底巨鱷,再次潜伏了起来。
    有恒生银行做遮掩,现在外面想摸清李家具体的財富,已经完全不可能了……
    而从始至终,李源这半年多来都在秦家庄或是李园待著。
    陪伴著年迈的父母兄嫂,时不时和秦大雪出去玩儿一天,或是去访一访老友。
    平凡而愜意。
    只是悵然这岁月,它不经搁,一转眼,就到了一九八八年……
    ……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