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都市的灵植师 - 第35章 生產总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过得很快,五天过去。
    藏在大山深处的小村子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登记完毕的人中,有一部分放弃城市工作留在村里,加入集体组织参与种植,这部分人通常年纪超过40岁。
    一部分人觉得事情不够可靠,登记註册后急匆匆返回城市上班。
    还有一部分因为放不下面子不愿种地,也离开了。
    村里的人口没有因为这一部分人的离开而减少,反而因为种植计划大幅增加。
    青石村最终统计出2162个户口,除去秦氏及秦氏迁回的户口合176人,余下1986人,共计得3972亩土地。
    秦氏每人3亩,合计528亩;青溪村、青河村合计1618亩;员工230人入职,分配230亩;陈钢、林翠娥各3亩共6亩;瀟月月、周桂芳、秦大军各10亩共30亩;秦山独得100亩。
    总计6384亩,超出原计划近1000亩。
    三个村庄总共成立了61个生產队,绿州科技按北山青种植周期將土地分为9组,每组700亩,形成种植循环。
    这么多的土地都需要人来种植,按一亩一个人的標准,需要6384人。
    生產队里有一大半的老人跟小孩,他们没有办法参加种植工作,缺少的人只能在外面找。
    61名生產队长及9名组长加入秦峰组建的生產管理群。
    第一组组长刘春生效率最高,三天內完成前期工作,工人名单、地块证明上传群內,经陈钢確认后由秦大军通知领种。
    见此情形,群內其他组急了眼。
    时间就是金钱,早种早收益。
    但事情办起来没这么快,各村的土地要周转,要对换,要租用,人员要调配,事情多著呢。
    各个队长被队员催得不行,一个个加快了工作进度。
    不再去计较一些芝麻粒豆的事,快速完成土地对换租种工作。
    原本180元每天的种植工资,也涨到了跟秦峰公司一样200元每天。
    周边村镇大量人员进入莲月镇三村,各组成员当天招满,开始向绿州科技报批。
    镇里根据三村提供的数据,统计出连日来入驻人数共计3761人。
    大量的人员入驻,导致三村住房需求急剧上升。
    特別是青石村,村里的现有住房远远无法满足需求,使得周边房租价格上涨,大量的老房子经过维修开始住人。
    镇里经济有復甦的跡象,超市,便利店、饮食店,服装店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
    这些天来,最忙的就是镇里的领导,每天不是在开会,就是在下村调研。
    自来水水压变小,水不够用,需要扩容。
    垃圾增多,现有的清理工忙不过来,要加人手。
    有些老房子,明明是危房了,生產队还安排工人住进去……
    大家都在忙,唯独秦峰在院里泡茶。
    瀟月月招收了一名財务,两名出纳,现在財务室里有四个人在办公,有点拥挤。
    经过五六天的考虑,周桂芳还是辞去了镇里农技站站长的工作,全身心的投入到绿州科技的伟大事业之中。
    秦峰给的实在太多了,除了1.2万的基本工资,还有10亩的种植权,一年下来,她都不知道要在单位干多久才能挣到。
    这还是次要的,更主要的是她看到了北山青的未来,她相信北山青能造福一方人民,能带动一方经济,更相信公司未来能做强做大。
    为此,不惜跟家里人吵了一架,彻底放弃了从政的道路。
    按秦峰的要求,周桂芳成立生產部,品控部,包装部,加上己有的財务部,至此公司共有了四个部门。
    品控部和包装部的主管是周桂芳让杜远光帮忙招来的,实则畅购科技为了加强双方的关係,准备把人裁了给送过来,目前还没有就位。
    何忆秋走前还真来公司报名了,但被周桂芳找了理由踢走。
    原因有三,第一,公司美女现在有点多,影响秦峰在外的形象。
    第二,他跟瀟月月是同学,对公司以后的发展不利,以后公司发展大了高管存在抱团的可能。
    第三,为人处事还不够沉稳,无法担任人事部主管。
    秦峰怀疑周桂芳是故意的,只是他找不到证据。
    6月16日,生產部第一组,將700亩北山青顺利播种。
    自此,北山青的种植正式进入规模化,村集体与企业联动的生產模式初现雏形。
    从海西市星夜赶来的杜远光,开心得眼泪都快掉下来,在总部天天被上面的大佬催,压力实在大。
    今天终於把菜种下去了,不容易。
    滨海市的北山青越卖越火爆,现已演变为抢购模式。
    每天晚上8点准时开启第二天的青菜预定,十秒內必定被抢光。
    经过几轮的抢购热潮,8点整这个时间段成了滨海市一半家庭的固定活动,这给畅购商超带来大量新註册用户,也让北山青在滨海市彻底打响名头,成为家喻户晓的青菜。
    “这6384亩都是给我的吧?”杜远光拿著採购合同,可怜兮兮的问道,合同里的每日供货数量现在还没有填写。
    秦峰看著他刚刚拿过来的5斤顶级老树红茶,心里美滋滋,不要钱的,总是感觉那么的好喝。
    “你想啥呢,前面可是確定了的,每天供货量500亩!”
    “不!”杜远光把这段时间滨海市的业绩递给了秦峰,“这段时间滨海市交出的成绩有目共睹,其它城市的经理把电话打到我这里,让我加大採购量,现在这500亩,连零头都不够。”
    接著,杜远光又从包包里掏出一份文件,“这是总部按现在的滨海市的出售情况做出的推算数据,初步预计每日供货量为4800吨,这还是比较保守的的数字,后续绝对还会增加。”
    滨海市的供销还没有达到平衡,最终出货量按现在的情况没人可以预算。
    秦峰看了下两份文件,受北山青的影响,滨海市目前业绩翻了6倍。
    同样的人员,同样的运营成本,6倍的业绩带给公司的利润可不止是6倍,为此大家都红了眼,给杜远光下了死命令,必须把北山青的產量全部抢过来。
    滨海市预估的销量为600吨,一亩產量1.5吨,等於单单滨海市每日就要400亩的產量来供应。
    而滨海市还是畅购商超所在八个城市当中人最少的。
    將文件还给了杜远光,“可以多给你一些,但不会全部给你们!”
    “给多少?”
    “900吨,余下150吨的我要分给本地小贩。我总不可能让本县的市民都吃不上北山青。”
    “950吨行不行?”
    “……”
    见秦峰不理他,杜远光只能砸吧砸吧,嘴一脸的可惜。
    “对了,昨天收到了星辉购物採购部长电话,他们一行人,今天会过来,按定好的时间,再有一个小时就会到。”
    “啥!”
    听到这话,杜远光惊得整个人都站了起来。
    星辉购物是国內最大的实体生鲜超市,实体门店遍布半个夏国。
    同时也是畅购商超最大的对手之一。
    早期线上生鲜这块他们没有做,错过了最好的发展机会,现在他们后期发力,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畅购商超被对方抢了不少的客户。
    “真的?”杜远光极其认真的问道。
    “千真万確。”
    “我——靠!”
    杜远光多斯文的一个人,秦峰掛了他那么多电话从来没有爆过粗口,这会他实在是忍不住了。
    虽然早就明白北山青这事藏不住,但他没想到这么巧,刚好就在他下来的时候,对方过来了。
    “我跟总部先打个电话,让领导出个预案!”
    杜远光抓起手机,踩过院子的青石板,衝出大门去偷偷打电话。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