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都市的灵植师 - 第51章 两企合作
“你们公司现在有多少员工?”秦峰问道。
“加上管理人员大概有800人。北山青上市不到一个星期,我就提前察觉到了潜在风险,所以当时就减少了种植面积,並裁掉了100名员工!”
“企业运营没出问题吧?”
“暂时还算稳定,只是不知道接下去该种什么菜了!种了一辈子的菜,到了现在反而有点迷茫了。”林正民感慨。
秦峰给林正民续上一杯茶,“那您这次过来是想促成哪方面的合作?”
“我看你们'公司+集体+回收销售'的模式非常好,希望能加入进来。”
实际上,有这种想法的企业林正民並非第一家,前面已经有好几家来问过,秦峰始终没有开放合作。
主要是他想把这部分利润让给本地村民,藉此来扩大自己在本县的影响力。
“我我们与村集体的合作不变,不过土地规模扩大后,单靠我们自身確实管理不过来。你可以代理我公司进行种植管理。”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由林正民的企来帮助绿州科技进行管理,绿州科技给其支付管理费。
“能採用公司+公司+回收销售的模式吗?“林正民试探道,代为管理和代为种植的模式两者利润相差巨大。
“暂不考虑这种模式。另外,代理种植还有基本要求!”
“请讲!”
“需要你在莲月镇新註册一家公司,或者你把现有的公司搬到莲月镇来!”
“这——”林正民陷入了沉思。
秦峰从容端起茶盏,合作讲究相互成全,条件达成就推进,达不成也不勉强。
“一定把註册地变更过来吗?”
秦峰缓缓点头,也没藏著掖著,“是的,主要是我想带动本地经济的发展!”
有一號文件在,他当然要想办法按著一號文件走,近千人的企业註册地换到莲月镇,能给本地增加税收,增加就业率,带动本地的经济发展。
有了钱,莲月镇就能发展公共设施,比如修建道路,建设医院之类的。
这也是为什么各个地方都希望企业来自己的地盘註册的原因。
林正民神色如常,商海沉浮多年,他深知合作就是这样,你不同意,抢著来的人很多。
秦峰这个条件虽然有些强人所难,但仍在可谈范围。
“能让我代理多大的面积!”
“9万亩!”
“这么多?”
林正民瞳孔微缩,这可不是小数目。
“合格產品採收后,每斤管理费用按0.05元结算。”
林正民当场用手机计算;9万亩土地每天循环1万亩,亩產3000斤,日毛利润150万,月4500万。
扣除25%所得税、人工及管理费,月净利润至少还有2500万,一年下来保底毛利润2.8亿以上。
“种植的风险怎么算?”这么大的种植面积,若由公司承担风险,出了问题怕是倾家荡產也赔不起。
“根据现行税法,农业生產者销售自產农產品免徵增值税,只要种植资料归属明確,就能享受税收优惠,当然,这也意味著我们必须扛起所有种植风险。而你,只需负责管理就好了!”
林正民猛的喝下一杯茶,喉结滚动。
青云农业从传统种植转型农业服务商,虽然需要正常纳税,但相比眼前机遇.....
搞农业最大的风险有两条,价格波动与天灾,任一都能让全年利润打水漂。
现在风险转嫁,比起自己耕种稳妥十倍不止!
“我同意!”权衡得失后,林正民放下手机郑重道。
跟绿州科技合作的好处显而易见,林正民没有办法拒绝。
北山青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也就意味著这样的面积下只要秦峰持有种权证,他就能按法律不停的种上10年。
当大量北山青上市后,必然会有一批企业因亏损被市场淘汰,其它的同行企业也要承受行业波动带来的利润风险。
其次,绿州科技也没阻止自己在梵云市继续种植,大不了在莲月镇单独註册一家公司,依然可以维持现在的经营。
秦峰微笑頷首:“好,我们接著敲定合同细节。”
“行!”
“管理费用与青菜质量等级掛鉤,每降一级扣减一分钱。”
“应该的!”林正民胸有成竹地应道,他种了大半辈子菜,品控这块自然有底气。
“种植地点选择北山县南侧!”
“可以,那儿比我的高山种植区省力得多!”
这话倒提醒了秦峰,眼前这位可是高山蔬菜领域的行家。
“我打算在莲月镇翠泉村购置200亩高標准农田,手续正在审批。”秦峰指尖轻叩桌面,“你团队里要是有精於高山地区种植的人才,推荐几个过来,普通水准的可入不了我的眼。”
“没问题,我手下时间最长的跟了我十六年,来这之前,我还一直担心会把他们裁掉,现在有了好去处,我们只会更高兴。”
绿州科技的福利自己是拿不出来的,特別是高级管理人才,破產都拿不出来,这事跟员工讲清楚后,只怕整个公司没人会不愿意过来。
“不管你是重新註册,还是搬迁,你儘快实施!”
秦峰可没忘记跟周振邦的赌约,现在就让他看看什么叫实力,什么叫一步一个脚印!
……
眼瞧著两人迅速达成合作意向,杜远光比两位当事人还要亢奋,攥著手机恨不得现在立即给执行总裁苏成刚匯报。
林正民有现成的管理班子,一旦条款確认,种植效率可能比绿州科技还要高。。
现在就差签合同了,只要一签下去,这事就十拿九稳了。
推算其合作后的种植速度,可能不用三个月就能种下十几万亩的土地,到时候產量將不再成为畅购商超的困扰。
“不对!”杜远光心情激动得厉害,下意识脱口而出。
照这个进度,畅购商超的货源是稳了,那不也意味著绿州科技需將大量的北山青转销出去?
那不就是给畅购商超找对手?
……这发展太快了,对畅购商超来讲也不是一件好事啊!
要遭!
“你干嘛呢?”秦峰莫名其妙地看著突发神经的杜远光!
杜远光尷尬的看著两人,顾不得礼数,“你们先谈,我出去处理点急事!”
冲回五楼办公室,不等坐稳,就拨出了电话。
“苏总,绿州科技和青云农业有限公司达成了最新的合作意向……”
听完杜远光的匯报,苏成刚坐不住了。
“他们的合作怎么会这么快?”
青云农业要转型或者搬迁这都是要通盘考虑的事,林正民说签就签了?
“秦总办事就是这样,符合他心意的时候,办起事来当天就想办完!林正民对其公司拥有绝对控股权,做事乾净利落,两人凑一块了,能不快?”
“今天会签下合同?”
“大概率会!”杜远光话锋一转,继续说道,“北山青在滨海市的销售大数据推算,我们现有八座城市最多能销售出去1万吨。后续超出的怎么办?”
“我马上下来,你一定要盯紧了,千万不能让绿州科技把销售合同签出去。”
为什么畅购商超能大杀四方,还不是因为早期杜远光动作迅速,首先把合同签下来了。
当时要是慢一点被其它公司给签了,那对畅购商超造成的后果那將是灾难性的。
这会当然是要锁死后面的產量,把利益最大化,绝对不能让北山青在公司產业布局完成前流出去。
“行,我一定盯著。”
杜远光掛掉电话迅速上楼。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