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璉 - 第156章 自我定位不够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56章 自我定位不够高
    工部三位大佬心里都很清楚一个事实,那就是贾璉这个人非常的噁心。
    一个来观政的进士,你搞什么事情啊?安静的当被人伺候的舒舒服服的大爷不好么?
    如果是一般的进士,隨便往哪个部门一丟,不闻不问,到期赶走就完了。
    但这位爷的身份太复杂了,不能简单的处理。工部几位大佬给出的处理办法是捧著,您呆在高处,千万別落地。
    令人噁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不过是去打了打枪,就正大光明的搞出事情来了。
    各位读者大爷猜一猜,官府最怕什么?
    答案很简单,官府最怕內部出事,追求的是稳定,最好是一成不变的稳定。
    只有稳定才能长久,这个长久是既得利益者长期利益的保证。
    稳定的时间长了意味著什么,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怕404.
    所以,贾璉这份报告在三位大佬看来,就是奔著搞事情来的。
    正常情况,正常流程,这份报告根本到不老侍郎跟前,甚至连郎中大人都看不到就被压下去了。现实情况,贾璉是来观政的状元,本身有其他光环,所以,报告到了三位大佬跟前。
    看完之后,正常处置还是给他压著,到不了內阁那里。
    现实情况,工部可以压著报告,信不信这孙子连夜给皇帝送过去?
    换位思考,我跟你讲程序正义,你跟我耍流氓,那还有啥可客气的呢?
    试问一下,谁当领导部门里有个不受控制的临时工,心情该是如何的生草。
    当事人贾璉根本不会去管几位大佬的心情,他眼里的大周朝,正处在一个极为微妙的时期。当今陛下励精图治,不趁著他在位置上推动一些变化,那贾璉也白穿越了。
    別管皇帝心里怎么想的,在贾璉看来,只要能推动变化,就是朝著好的一面发展。
    能不能成功不管,总比一成不变要好。
    三位大佬的心情再怎么噁心,最后商议的结果,还是不得不把报告上呈。
    乾清宫,承辉帝,看著桌面上厚厚一摞没初步处理过的奏摺,沉默了很久。
    贾璉不在的第x天,想他!
    有的人就是这样,在身边和不在身边,完全是两个概念。
    观政舍人贾璉在的时候,承辉帝可以通过批阅奏摺的先后秩序,对於国家目前出现的事情有一个轻重缓急的初步了解。很多不涉及军事,地方上的奏摺,贾璉那边就给出处理意见了,承辉帝要做的事情就是用硃砂写个【准】字。
    以前看奏摺的时候,还能经常看见贾璉附著的一些精彩评价。
    比如这样的句子【这位大人每顿饭几个菜啊?但凡有颗生米,都不会说醉话。】
    又比如这样的句子【衙门口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人命关天,遣干员复查该案。】
    这样带著浓重讽刺意味的评语不算多,隔三差五的能看见,对於承辉帝而言,算是一种日復一日案牘劳形生活的调剂。每每看见,总是能会心一笑。
    临时工贾璉离开后,所有奏摺没人事先处理一遍,所有奏摺都得自己去看,好辛苦啊。
    嗯,要不要把【观政舍人】这个临时工常態化呢?换个名字的事情嘛。
    很快承辉帝就想明白了,这位子太重要了,想找个能力和阅歷都足够的臣子太难了。
    年龄大的阅歷足够,往往思维固化。年轻人想法足够,往往阅歷不足,容易被骗。
    还真就一时半会的找不到一个人能代替贾璉呢。
    算了,还是自己辛苦一点!
    承辉帝心里很清楚,大周朝看似照搬了前明的制度,实际上有本质的差別。
    那就是內阁的权利比起前明要大很多。大半以上的奏摺,在內阁那边就过滤掉了。
    而通政使司的存在,不单单是上传下达,同时还有覆核的功能,还有平衡內阁的作用。
    也就是说,大周朝的皇帝不需要太监组成的內廷来抗衡外朝。
    为啥呢?自然是因为有勛贵集团的存在。前明的內廷首先是皇帝偷懒的结果,发展到后来因为猪叫门的战神行为,导致勛贵集团被文官按在地上摩擦,皇帝不得的藉助內廷。
    大周朝的四王八公以及各路亲王的存在,起到了弱化文官集团专权的作用。
    次日,一份被红圈標註重点的公文,出现在內阁,因为是要钱的公文,很荣幸的在当天要处理的公文中摆在最上面,並且被送到张廷恩的书桌上。
    张阁老打开公文仔细看了起来,这格式怎么就如此的眼熟呢?
    看到落款的时候,张阁老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沉吟片刻后,看著公文封面上的三个代表著工部三大佬的红圈,张廷恩果断的又加一个红圈,然后放到右手边。午饭前自有书吏来取走,送给內阁首辅批阅。
    首辅孔照最近心情还算不错,主要是內阁少了一个阁臣,却没有及时补充。由此,次辅与四辅之间隔空叫板的场面经常出现,这让孔照轻鬆了很多。
    说起来还是张廷恩最省心,很多要钱的摺子,在他那里就被打回去了。
    往往这一类摺子的处置最容易得罪人了,正因为如此,孔照心里经常表示,张相好人啊!
    张廷恩那边转来的摺子最少,最近三天一份都没有,孔照本以为又是轻鬆的一天时,短暂的午睡后,打算今天提前下班的首辅大人,看到了转自张相那边的摺子。
    哎,还是高兴的太早了。难道是因为最近大事不多,內阁会议开的少的报应?
    內阁的工作流程如下,若非阁老们认为是必须要上內阁会议的事情,往往直接给出建议,转呈陛下。一旦阁老把分管部门的奏摺送到首辅这里,那就必须要上內阁会议了。
    此首辅对內阁大臣的尊重!
    还有就是一些事情,皇帝认为很重要,拿出来在內阁会议上討论,也会事先请首辅去私下密谈,然后由首辅在会议上提出。
    今天这份公文孔照看完之后,忍不住长嘆一声。
    朝廷里的事情,不怕遮遮掩掩的,最怕光明正大。如果这份公文,张廷恩直接就处理了,给工部回復一个要求,接著工部上ppt,张廷恩批覆,反覆几次,最后確定,打钱。
    这样事情就到不了孔照跟前,从首辅的角度看,这事情將来就能成为一个打击目標。即便是程序没太大的问题,首辅要找毛病也不难。毕竟涉及到钱的事情,哪有乾乾净净的。
    走內阁会议流程之后,主要通过了,再想找麻烦,就只能找具体的项目负责人了,不可能找到张廷恩的头上,甚至连贾璉的头上都不会有任何问题。出问题,就是具体的执行人。
    可以说,张廷恩这边已经把贾璉摘的乾乾净净了。
    大概就是这样,【要反对在会上直接反对,別搞会上不说话,私底下的小动作。】
    內阁会议是个很玄妙的地方,专门为皇帝和大臣们设置的角斗场。还有一个更大一点的地方,叫做【御前扩大会议】。这个会议很少开,一旦召开,各位阁老,六部九卿,亲王郡王都要列席,这个会议决定要不要对外发动战爭,此前的西域平叛都不够格上这个会议。
    说起大周朝的亲王们,比如李亨,在户部观政的时候,並不单纯的观政,对於户部的具体事务,有过问权。具体到是否行使权利,全看个人了。嗯,主要看皇帝的態度。
    还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二皇子可是在工部呆著呢,这份公文居然没有二皇子留下的痕跡,这就很有讲究了。孔照很谨慎的把身边的首席幕僚请来,问了一句:“二皇子最近如何?”幕僚的回答很有水平:“二皇子自到工部后,一直称病在家。”
    孔照事先当然知道这个现状,方白衣还在的时候,二皇子呼声最高。
    方白衣下台不久,二皇子就去了工部。初到工部的二皇子,屡屡被下基层。
    三番五次之后,二皇子就称病了。
    哎,牵扯到皇子上头,事情往往非常的麻烦。
    “二皇子何时称病?”孔照又问,幕僚答:“称病已三月有余。”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看!
    就在孔照深思之际,幕僚又道:“昔日方白衣时,二皇子奏摺多有上会,东翁首辅之后,萧规曹隨,每每二皇子奏摺上会,陛下均草草应付了事。批语也多为【海市蜃楼耶】。”
    很明显,承辉帝对於二皇子不接地气的一些奏摺,表达了深度不满。
    孔照印象最深的一次,来自皇帝对二皇子的批语为【人云亦云】。
    方白衣之后,朝中陆续外放了一批官员,谈不上大清洗,但也沉重的打击了方系。
    二皇子没能及时的看清楚局势,为方系官员说了不少好话,导致他被发落工部。
    如果能及时醒悟,安心於基层,二皇子的將来还是有机会迎来好转的。
    奈何这位爷居然称病在家,还是腿疾。这是对於下基层视察的抱怨么?
    失落感与浓浓的怨气,隨著【腿疾】二字喷涌而出。
    昔日贤王,再不能醒悟,怕是很难翻身了。
    说到亲王,最识趣的就是大皇子了,这位几乎没啥存在感,他就安心呆在宗人府。
    最得宠的亲王並不是三皇子,而是忠顺王。这位权柄横跨宗人府与內务府,市舶司外贸挣的那点税银,他都能先过一手沾满油。最肥的单位铸幣局,也有他的影响在其中。
    即便是首辅孔照,面对忠顺王也要退避三舍。
    原则上內阁几位阁臣之间的共识很简单,对於各路亲王郡王进入內阁会议的想法,严防死守,绝不让步。不是没人呼吁过,內阁会议上应该有亲王代表。哪怕是方白衣时期,类似的呼声,方白衣也不曾做过任何让步,明明白白的表示,列席可以,內阁集体罢工。
    太上皇时期,內阁確实搞过这么一回。太上皇私下问方白衣,能否让老忠义亲王列席內阁会议旁听,方白衣非常乾脆的表示,请恕臣不能奉詔!太上皇强行將老忠义王带进会场,方白衣愤而起身离席,其余阁臣跟隨。
    此为太上皇时期最严重的政-治事件,时隔五年,老忠义王【坏了事】,不久太上皇病倒。
    你看,是不是很讽刺,承辉帝登基后,方白衣为內阁首辅期间,有人呼吁亲王列席会议。那次方白衣为首的內阁,竟然多数阁臣没有反对,当时排第五的孙化贞在內阁会议上放了狠话:【亲王入內阁会议,臣撞死在当场。】
    別跟我废话!孙化贞当年的狠话,言犹在耳。
    孔照在书房里发呆了一个半时辰,长隨进来提醒快下班了,这才从思绪中走出来,没看见首席幕僚,倒也没特別在意。最后拿起笔,沾硃砂,画个圈,转送陛前,明天加班开会。
    当事人贾璉根本没想到事情能搞这么大,他的本意很明显,这点小钱,工部內部拿点钱搞一搞就行了,何必上纲上线呢?
    这想法吧,就是忽略了本人的影响力。或者可以这么说,贾璉的自我定位不够高。
    次日到工部后,贾璉被小贵子拦著了:“陛下口諭,內阁会议,贾璉列席解释报告。”
    贾璉惊愕的反问:“什么报告?”
    小贵子微微一笑,没有回答,做了个请的手势。贾璉只好收起好奇心,跟著走出工部。
    路上才知道,隨便一份报告都能上內阁会议,我到底做了些啥?
    这么一份报告都能上会,陛下是有多任性啊。
    来到会场门口,遭遇张廷恩时,贾璉赶紧上前见礼,並低声询问底细。
    张廷恩颇为淡定的解释:“工部上呈內阁,涉及额外拨款,本官不敢专擅。”
    言下之意,涉及到计划外钱的事情,怎么可能轻易的通过呢?
    贾璉急了:“我也没要求额外拨款啊!一些小改进,能几个钱?”
    张廷恩看著他笑而不语,迈步进了会场。贾璉站在原地,百思不得其解。
    最后一个进了会场,承辉帝还没到呢,贾璉轻车熟路的找到了当初在会议做记录的位子。
    趁著皇帝没到,贾璉在原地苦思冥想,到底是个啥情况,老师也是的,明著说嘛。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