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璉 - 第421章 意想不到的送行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1章 意想不到的送行人
    大臣们说了真话,承辉帝难言悲喜。悲的是,明知道有些人该死一万遍,大臣们却依旧愿意为了国家战略,放他们一马。喜的是大臣们有说真话的意愿,儘管开头有点遮遮掩掩的,被李亨挑破之后才放开了。
    但怎么说呢,好歹有句真话。承辉帝不怪大臣们的反应,这里头的事情,一句两句说不清楚。
    晋商这个群体,非要刨根问底,歷史渊源能追溯到魏晋南北朝甚至更远,山西那个地方,出过太多的名门望族。晋商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商人,与地方大家族本就是一体两面。晋商在京城的人脉极广,影响力极大,別怪林如海当初在大同没下死手,这次又嘴下留情,实在是有所忌惮。
    承辉帝安静的坐在位子上思索著,群臣也安静的坐著,等待他的最终判决。
    “查,违法商人退税並重罚,其族人为官者,罢免,回家读书,三年后酌情起復。罪大恶极者,杀!至於李逆也好,东平王也罢,朕不在乎他们是否团结,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都是虚幻。识趣的话,李逆应自缚来降,东平西寧二王,也应举家来京,放弃兵权,朕还他们一个富贵閒人。总而言之,朕,这次不妥协!”
    承辉帝说的很慢,似乎每个字都千斤重,狠狠地砸在群臣的心头上,李亨兴奋的抓耳挠腮,看皇帝是眼睛里有精光。
    林如海听到这番话后,嘆息一声:“如此一来,晋商银行的案子,还要折腾一番,一时半会没法恢復营业,日后也很难恢復。”
    承辉帝態度非常坚决:“不碍事,大不了將来换一个名字。或者叫新晋商银行,愿意守法经营者,朝廷大力欢迎,该有的扶持也不会少。”
    皇帝做了决断,內阁快速形成决议,下发执行。
    晋商银行恢復营业的日子,因为此案,变得遥遥无期。
    督察院的许霖正在办公时,被龙禁尉带走,三天后才放出来,他本人確实没有实际掺和到家族的生意中,可以说被家族保护的很好。
    但这一次不一样,承辉帝决心树一个標杆,让天下的家族们看看清楚,別以为一边做官,一边做生意,两者兼顾,互不影响。
    家里有人做官,又有人做生意,怎么可能没关係?就算查不出来,只要有一方违法,另一方也要被连带。
    即便是已经分家的官员,也会受到影响,官继续做,但调离要职,並且很难再有升官的机会了。
    许霖是被直接罢免的,当初在京城年轻官员中有多风光,被勒令限期离京时,人就有多落魄。
    许霖甚至没时间处置京城购置的產业,只能留下僕人慢慢处置,自己先行一步。
    昔日围绕在身边的朋友们,如今来送者一个也无,一辆马车,两个僕人,两个丫鬟跟著一起出的京城,静悄悄的。
    满腹悲切的许霖,坐在车辕上,看著天空湛蓝,白云苍狗。所有的雄心壮志,在这一刻变成了虚幻。
    突然,马车停顿,前方车夫惊呼:“老爷,十里亭有人等候。”
    许霖心头一喜,但凡有一个友人来送行,这些年在京城都不算白忙活,知己一人足矣。
    看清楚亭子內站著面带微笑的人时,许霖心头的一团火苗被浇灭了,心灵世界瞬间恢復到一片寒冷的冬夜。
    黑暗,这个世界太黑暗了!
    我这样的正人君子被罢黜,贾璉这种奸佞竟然飞黄腾达,大周朝迟早要完。
    內心怨气达到极致的许霖,倒是无所畏惧,下了马车,大步上前,站在贾璉的面前。
    两人身高本就有十厘米左右的差距,如今贾璉站在高处,更是居高临下。许霖开始没察觉,等反应过来时,已经没法后悔。
    被俯视的感觉,真憋屈啊。
    许霖张嘴想说点啥,却又半个字都说不出来。只能通过眼神,用无穷的怒火杀死贾璉。
    “用这种眼神看著我,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冤枉啊?是不是很不服气?”贾璉真的一点都不生气,来此等许霖,真就是故意的。
    说起来,贾璉看这种大家族出身的子弟很不顺眼,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不是什么立场问题,单纯就是因为,【贾某都不敢自称正人君子,你也配?在我的地盘你都敢蹬鼻子上脸,就別怪我趁人之危。】
    总而言之,贾璉觉得不来这么一出,整个人都没法气顺咯。
    许霖被贾璉的问题激怒了,急促的喘息,如同拉风箱,压制了好一会才平稳后,自认为风度不减的语气道:“你我同科,许某的七品官来的正,你却是四品官,你敢说自己不是因为距离天子更近,立功的机会更多么?”
    一句话看似很强硬,实则道出了许霖的真实心態。
    总而言之,不服气,尤其是对贾璉不服气。
    许霖从不认为自己比贾璉差,尤其是殿试放榜后,看了张贴出来的状元文章,许霖更是不屑的判断,贾璉是靠媚上而得的状元。
    当然了,许霖也没法否认贾璉出仕之后的一系列功劳,但他认为,贾璉是因为立功的机会更多,换成自己,能做的更好。
    贾璉对许霖的话並没有太放在心上,不过是一介败犬的无能狂吠。
    当然了,一棒子打断他的脊梁骨这种事情,贾璉很乐意去做。
    “在五城兵马司的时候,我没定你一个藐视上官的罪,完全是看在大家都是御史的份上。我也没有刻意针对谁,反倒是你,对我毫无善意。至於说到功劳,有些不该你知道的事情,我就不说了。单单说北虏入寇,张家口沦陷之事,当时你也在京城,身为山西人,但凡你敢主动报名,隨军做一个监督,贾某都愿意敬你是一条汉子。来,告诉贾某,当时你在忙点啥?在八大胡同宴请同僚吧?”
    你不是不服气么?那么好啊,我不但要击败你,还要把你的脸按在烂泥地里摩擦。
    许霖很想反驳,可惜,不幸的是,贾璉隨口一句,不幸言中了。
    当时许霖真的是在宴请同僚,喝酒之后,好为大言,抨击当时的兵部及內阁,甚至还对陛下革新朝局有暗讽之意。
    这种被人当面揭短的羞怒,很快让许霖面色涨红,指著贾璉怒道:“那又如何?你敢说出仕至今,乾乾净净么?许某却敢!”
    贾璉听了这个反击之言,忍不住露出微笑:“巧了,我也敢。为官至今,贾某没有贪墨一文钱的公款,甚至没有利用手里的权利,为贾家谋取一文钱的利益。至於提到乾乾净净,许氏是大家族,贾家也是,我们这样的人家出身的人,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没资格说自己乾乾净净,我们都是有原罪的。所有的富贵荣华,都建立在无数的底层佃户、奴僕的血汗之上。贾某人为官至今,好歹为国家为朝廷立功无数,你呢?你配跟我相提並论?如果你觉得配,那请说说你的丰功伟绩,让贾某长长见识。”
    许霖当时就呆住了,贾璉的问题太简单粗暴了,是啊,我的政绩有哪些呢?
    被贾璉带进沟里的许霖,苦思冥想,也想不到任何可以拿出来说的功劳。
    进士之后,考了个庶吉士,进翰林两年后没外放,而是直接去了督察院。当初不是没机会外放,而是觉得外地太苦,不愿意离开京城繁华之地。
    再看看对面的贾璉,十六岁中状元后,一战郧阳擒贼首,隨后代理知府,治理一方,安定百姓,恢復生產,徵集卓越。再战济寧,平定教逆,三战张家口,解除北方危机,挽救宣大。非要挑贾璉的毛病,无非就是所到之处,士绅豪强怨声载道。许霖其实很清楚,地方上的士绅豪强都是啥德性,作为一个官员,被士绅豪强嫉恨,並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反而是荣耀。截至目前,贾璉也不过十九岁,再看看自己呢?
    许霖还是个有廉耻感的人,一番对话后,许霖突然意识到,此前对贾璉的种种无端的恶感,毫无来由,根源是嫉妒所致。
    一时间,许霖无言以对,羞意难当,以袖掩面,掉头就走。
    此前所有的傲气,在这一刻都化作早春的风,越来越远。
    说实话,许霖的表现令贾璉感到了意外,人果然是复杂的。同样是大家族的出身,看看近代就知道了,多少伟大的人物都是名门世家出身。同样还有更多的名门子弟,跟著去了对岸,在弹丸之地苟延残喘。
    不能因为人的出身,就给一个人下结论。任何一个文明的诞生过程,都不会只有光彩夺目的一面,还有看不到的黑暗一面。
    下意识的,贾璉对许霖的態度发生了一点小小的变化,至少不再鄙视他了。
    尤其是看著这廝孤身踏上归途,而不是与他人结伴,报团取暖。
    督察院因为方颂被殴打的事情,许霖被罢免,其他四人则被派往地方按察司,京官外放平调,等於被贬。
    僉都御史方颂,养伤半个月就好了,回来后去吏部办手续,出任右都御史,连升三级。
    隨著方颂的上任,內阁也在议罪银子的条例上签字用印,確定针对官员的优待处罚条例。
    更多最新热门小说在看!
    看见这个新规时,贾璉真不知道该作何感想,总之就是很复杂。
    贪官被发现,可以用钱买命,这是被发现的,没被发现的呢?
    只能说,王朝中后期的任何变法,目的都是为了改善中央財政,而不是首先考虑底层民生。
    朝廷有钱了,底层百姓造反了,军队有钱发军餉,镇压就是了。
    任何朝代,首先被牺牲的,永远都是社会最底层。
    看看这条由自己鼓捣出来的新规,真的能通过,贾璉再次深刻领会了【特权】一词。
    人类社会永远没法避免特权的存在,想要让一个国家保持良性发展的状態,就必须保证向上的通道存在。
    作为特权阶级的一员,贾璉有时候內心深处,暗暗的尷尬,然后甩甩头,忘掉。
    我只能保证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善待底层。至於贾家的奴僕们,他们(她们)可没资格做社会底层。
    这个国家的社会的底层,在广大的农村。城市里的小市民,但凡有一份三餐能保证的工作,都不够资格。
    后来,农业税虽然免了,但是,资本来了。种子、化肥、农药,先过一遍,然后就是一家一户养几头猪的资格都被剥夺了。
    但凡能够规模化生產的领域,资本都不会放过。
    整体来看,社会財富增速加快了,但是所谓的减低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底层只能出卖自身,打工挣钱。但凡有人敢说善待员工,就会被打上破坏环境的罪名。
    资本家中有个別另类出现,官媒纷纷下场,群起而攻之。
    嚇的作者连夜去翻宪法,翻劳动法。
    扯远了,言归正传。
    承辉十一年,官场的春天来的有点晚。一场风波,被戏称为“倒春寒”。
    督察院作为重灾区,再次进行整顿,换了一小半的官员。各省的按察司,也被要求自查,年內朝廷派巡按御史核查,真的发现问题,罪上加罪。
    儘管官场案件不断,但总的基调没变,不是重大的罪名,不杀。
    督察院的整顿还在进行中,山西的案子由龙禁尉负责调查,兵部也没閒著,岳齐推出了新的军制改革。
    军队改革的初衷,打造一支能打仗的京营,注意,这里不含地方。
    现阶段的改革,可以视作一次常识。
    岳齐有丰富的从军经验,所以,针对京营现有问题,结合现有的成功经验(神机营),推出他的方案。
    京营分三个部分,野战军,戍卫军,禁卫军。
    野战军分为三个镇,原西山大营改为西山镇(第一镇),设统制一人,协统二人,下辖標、营、队、排、棚各级。
    南苑镇、通州镇,为二三镇,每个镇兵力在一万五至一万八千人之间,装备照搬神机营。
    军改参照物神机营属於戍卫军,经营序列为第四镇。
    九门镇则为禁卫军,序列第五镇。
    御马监,龙禁尉,不在京营之列。
    军改后,左中右三军都督以及大都督,都作为临时差遣,不再是常设职务。
    此方案一出,京城勛贵震动,纷纷上书表达不满。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