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我是贾璉 - 第500章 倡议立储者,僭越之罪
第500章 倡议立储者,僭越之罪
立储的事情交给群臣商议,圣旨下发之后,本著天子无戏言,口含天宪的原则,这事情看起来就是確定的。
如何解读,大概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天子听到了群臣的呼声,但是就立储的人选並无答案,向群臣徵求意见。
其次,天子本无立储之心,在臣子们团结起来后,面对高涨的呼声,不得不做出让步。
最后,皇帝被烦透了,丟出这么一个议题,转移话题,拖延时间。
有趣的是,第二种理解的人最多,第一种较多,最后一种很少。
这个事情怎么讲呢,总有些误认为吃到了时代的红利,等於自己很牛逼。
人嘛,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的。尤其是人多的时候。
实际上人多的时候,往往被形容为乌合之眾。
只不过,会这么想的人,很少,很少。
人,看清楚自己是最难的。
更何况,在这个时代,能做官的人,哪个不是精英?
精英嘛,自信一点很正常,只不过很多人本质上是自负。
別人如何,贾璉是不知道的,当他从接到所谓的明发上諭时,脑子有点懵逼的。
公文是蔡十八三人驾船带回来的,並带回了一个喜讯,他们三人昼夜不停,沿著海岸线飞驰,轮流驾驶,十二天的时间就回来了。嗯,期间在松江和厦门停留,休息了两个晚上。
下一步的测试,就是远航了,走一趟南洋。
天黑了,端著蜡烛进来的司琪,脚步轻的几乎没声。对著皇帝与內阁联合发布的上諭,贾璉从懵逼状態慢慢的走出来。
他知道离京之后,不断有臣子上奏立储的事情,並且越发的声势壮大。要知道,皇帝今年才四十五,放在古代算是年龄大的,放在现代,人生才走完一半呢。再说了,古代皇帝活到七八十的,大有人在啊。
权利这个东西,皇帝往往都是攥在手里,一直到死的。
不知道这帮上奏立储的傢伙,脑子里都装的是点啥?
以贾璉对皇帝的了解,答案是很明確的,皇帝就是在拖时间。按道理,张庭恩也该看的懂,为何不拦著这道上諭呢?
那么问题了,已知皇帝是在拖时间,推断皇帝想看看群臣的態度。假定皇帝认为自己乾的不错,那么群臣要求立储,会不会给皇帝造成一种心理上的伤害,你们这些臣子,今天能联合起来,逼著朕退步,同意发出这道上諭,真的立储了,会不会逼朕禪位呢?
即便群臣根本没想那么远,那又如何呢?这是个很唯心的事情,皇帝不需要证据,只要自由心证即可。
这么一套推断下来,贾璉头皮都麻了。承辉帝的心思之深沉,平时看不出来,这种时候真是能看的最清楚了。
“老爷,不吃饭么?太太那边让问一句。”司琪能感受到贾璉的情绪不对,宝釵也自然感受到了,来了好几次,看见他坐在那发呆,没有打扰了。眼看天黑了,这才让司琪来问问。
“啊?还真饿了,吃饭。”贾璉想通之后,起身背著手,不紧不慢的出了书房。
宝釵这边已经显怀了,扶著腰要起来,被贾璉按回去:“坐好!”
讲究尊卑的时代,这个饭桌上,只有贾璉和宝釵够资格坐著一起吃。
喝了一碗汤之后,贾璉不紧不慢的用餐,没忍住的宝釵轻声问一句:“出事了么?”
贾璉摇摇头:“朝廷里的事情,你不要乱想。天塌下来有高个顶著,轮不到我操心。”
饭后贾璉在后院踱步,保持著不紧不慢的节奏,人不在京城,却要为京城的事情操心。
就立场而言,贾璉是不会出问题的,怕的是他不在京城,皇帝被逼急了,闹出点事情来。
为了皇帝的位子,有机会的人,可真是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
广州还是太远了,有点事情你人不在跟前,真就是只能被动的等待,毫无主动权。
“还是要加快节奏啊,手里的实力才是最可靠的。我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一旦有点事情,挥师北上勤王都比別人快一步。”
勤王的事情就是最坏的结果了,贾璉习惯了先预设最坏的结果。实际上他知道,这是极为小的概率,不说別的,如今的皇帝把兵权抓的很死。
就岳齐那样的,给他是一百个胆子,都不会跟著作乱的。
贾璉忍不住自嘲的笑了,刚才的自言自语,其实是一种缺乏安全感的表现。
回到书房,袭人和晴雯都在,展开纸笔,贾璉坐在椅子上,闭著眼睛打腹稿。
【陡见上諭,不敢信其为真,再三端详。陛下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卓有成效,今內有海晏河清之兆,外有列强来朝。微臣不禁心生疑竇,此辈联合上奏立储,疑似有对陛下不满之意。想来陛下诸多变法之策,伤及此辈,故而抱团,仗著法不责眾逼宫。微臣不禁为陛下之安危担忧。陛下上諭,臣不敢不尊,一孔之见,貽笑大方。微臣之意,立储之事,何时何人,皆应由陛下乾纲独断。凡臣子者,置喙大位,僭越之罪也……。】
嗯,贾璉抱定一个中心思想,皇位继承人的事情,做臣子的就不该多嘴,凡是喜欢在这个事情上多嘴的,都是僭越。
儒家发展到后期,讲三纲五常,一顶僭越的帽子扣上去,肯定是没错的。
贾璉久在京城,自然清楚,能造出这么大声势的原因,只有那些支持李元的人。从这个角度看,得到更多臣子支持的李元,未必是好事。
很想给李恆写一封信,贾璉想想还是作罢,信这个东西,一旦落在纸上,將来就是把柄。这个节骨眼上,也只能看李恆自己的。
总而言之,贾璉旗帜鲜明的表明了態度,总结起来就一句话:立储?做臣子的有资格就立储的事情指手画脚么?那些上奏的人,僭越了。
本质上来讲,三纲五常发展到后来极为严苛的地步,其初衷就是皇帝为了集权,为了稳定。
但这个东西的危害很大的,尤其是在这个时代。真实的歷史上,清政府把中央集权玩到了极致,还真就离不开理学这帮人做帮凶。当然了,清室要负主要责任,毕竟鼓励寡妇守节这种事情,那是在清朝发扬光大的。往前看各朝代,贞节牌坊真不断多。
就这么一个朝代,穿越剧居然火的很,无数女人羡慕女主角会去玩宫斗,代入感很强。
类似的古装剧,看了真会令人哭笑不得。
写好奏摺,贾璉收起来,准备休息。
扭头看打扇子撵蚊虫的变成了司琪,忍不住问:“怎么是你?”
“都不方便,让俾子顶上来。”
贾璉点点头,这个季节的广州居然有蚊子,在北方无法想像,关键这边苍蝇还多,老鼠蟑螂块头大。
(ps:突然想起小时候在海南时的一些顺口溜,三个蚊子一碟菜,三个老鼠一麻袋,还有,忘记了。)
不方便的意思嘛,贾璉当然知道,只是没想到赶到一起了,这种事情也会互相影响的么?
也许,血腥味確实招苍蝇。
次日,又一艘飞剪船出港了,这次换了一艘更大一点的,能装六个人的,反正每个级別的都试一试。
庆幸的是,这个季节没啥颱风,不然这海路都没法走,只能走陆地的驛站路线。
次日,贾璉召见三司官员,將上諭递给他们看,並命人誊抄,传送各地。
最⊥新⊥小⊥说⊥在⊥⊥⊥首⊥发!
贾璉还提前告诉各位,不要相互商议,自己怎么想的就怎么写。作为巡抚,贾璉的奏摺已经先一步送出了,大家別打听本抚的態度。
这个举动,搞的三司有点狼狈,尤其是布政使这边,他倒是想召集官员商议的,贾璉提前打预防针,明面上只能作罢,私底下搞点串联。
进入腊月后,全国各地的奏摺陆续匯聚京城,贾璉的奏摺不算快的,跑了半个月才送到。
这个时候,附近几个省的官员的奏摺,已经送来了一堆。
中书舍人进行分类之后发现一个现象,就是每个省的大多数官员,意见是一致的。
比如,近一点的直隶、河南、山东、辽东,支持立储和不支持,大多数人与巡抚、三司的意见是一致的。少数人观点不同。
综合目前送到的奏摺,支持儘快立储的意见居然是多数。这个不得不让承辉帝心头蒙上一层阴云。
为此,承辉帝把张庭恩叫来,单独谈话。
“目前送到京城的奏摺,八成支持儘快立储,大大的出乎了朕的预料。”承辉帝主动开口,潜台词是:朕还以为乾的不错,多数臣子是满意的。
张庭恩听皇帝这么说,內心是比较难绷的。
道理其实很简单,朝廷官员都是些什么人,都是老爷啊。都老爷了,怎么会喜欢一个手里拿著鞭子,牵著一条恶犬,逼著大家干活的皇帝呢?
上任之初,张庭恩就高擎考成法的大旗,不就是为了替皇帝遮挡下面的不满意见么?
这么说吧,你是公务员,以前一件事情拖个三五天再办,根本没人管。现在,上面规定你一天就必须办好,换成是你,能高兴么?
人都是有惰性的,以前上班可以迟到早退,现在有人抓考勤了,你是恨出台规则的人呢?还是恨执行的人呢?
承辉帝推出的三大政策,利益受损的都是哪些人啊?都是官员啊!审计法、预算法、考成法,哪一条不是奔著吏治去的呢?
“微臣做县令的时候,每年只有夏秋两税时忙一点,其他时候,隔三差五的审案子,每个月能有个三四天时间,出去游玩。即便如此,微臣当时已经是周边各县中最为勤政的县令了。”张庭恩稍稍犹豫之后,说出了这么一番话。
承辉帝听著都不知道该怎么接了,张庭恩已经很客气了。不客气的话,他还会补上一些,比如:微臣不贪不占,不刮地皮。
“是啊,若非如此,朕何苦整顿吏治呢?让群臣发表建议,朕也算问道於盲了。”承辉帝颇为感慨,知道心思全被张庭恩看清楚了。
“看看群臣的態度也不坏,充分说明了陛下推出新政的必要性。再不改,本朝也就是支撑个百年,就要陷入治乱循环。运气不好,有个天灾人祸,或许更早一些,前明殷鑑不远。”
大周肯定是会拿最近的明朝举例子的,明朝中后期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央財政问题,说不上税了。
收不上税的原因,並不仅仅是土地兼併,还有一个更要命的问题,那就是基层权利掌握在士绅的手里。
官员想完成税收,就必须和士绅同流合污,一起向下压榨。
“如此说来,朕退不得!今若退了,此辈必以为,人多势眾,朕不得不退。”承辉帝陷入了自言自语状態。
张庭恩只能平静的等著,当一个合格的听眾。其实他很清楚,皇帝不需要自己的意见,只是压力太大,找个人分担一下。
“对了,贾璉的奏摺到了么?”承辉帝很突兀的问,张庭恩愣了一下,隨即不禁心生酸意。这么明晃晃的一个內阁首辅在跟前,陛下居然想听贾璉的建议。好气啊!
“岭南遥远,一时半会的到不了,应该在路上。”
正说著呢?裘世安出现了,探头探脑的:“圣人,贾璉的奏摺到了,您吩咐立刻呈送。”
承辉帝和张庭恩相视一笑,这人啊,经不起念叨啊。
“前后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吧,这也太快了点。”张庭恩不禁惊嘆,承辉帝点点头:“那个飞剪船,不简单啊!”
裘世安把贾璉的奏摺呈上后退下,看著油纸包裹的奏摺,承辉帝打开之后先看了起来,显得迫不及待。
张庭恩观察皇帝的表情变化,发现他一边看一边笑的时候,心里默默嘀咕,臭小子,总能说到陛下的心坎上。
承辉帝看罢之后,递给张庭恩:“爱卿看看吧!”
张庭恩接过,仔细看完后,心生感慨,不愧是自己的学生,两人的观点极为吻合。看来此前对贾璉的担心是多余的,他不会犯如此简单的错。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