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从小佐领到摄政王 - 第432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是一篇, 煽动性及强的…忧华夷之分文章。
    文章先是以孔子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华夏之亡也”开头,表明礼乐文明高于君主统治的论点。
    这句话的意思是, 夷狄之邦有君主统治,但缺乏礼乐之序列,不如华夏正统,即便失去了君主, 但因有相同的文化,说着相同的语言,读着相同的书籍,作着一脉相乘的文章,仍旧可以以此来维持社会秩序,重立新的君主。
    这是从开头就明确表明,满人和汉人,是完全两个不同的群体, 汉人虽然失了重器, 但汉人并不散,因为有文化的传承, 所以他们天然的就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这是高于君主统治的。
    因此,满人虽然坐在了皇位上,但仍旧不能算是他们的君主。
    满人是夷狄,夷狄之暴戾残忍无序,堪比畜生。
    然后就是细数满清入关时候,在华夏这片大地上犯下的累累罪行。“扬州十日”, “嘉定三屠”, 剃发易服, 试图陨灭汉家衣冠传承。
    这一部分, 大段大段充斥着“夷狄异类,詈(li)如禽兽”,“中原陆沉,窃居神器”,“天震地怒,鬼哭神号”这样的字眼,极具煽动性和鼓动性。
    就算是没经历过当年的当下年轻人,读到这里,看到这样的字眼,也能想象到当年惨绝人寰的悲壮和惨烈,然后热血沸腾,激愤咒骂,感同身受,极具认同感,然后想要做些什么来发泄。这就是被引导了。
    然后发出愤慨质问,为清廷做官的汉臣,前人逝去才一甲子,后人就卑躬屈膝奉夷狄为主,甘为猪狗,简直数典忘祖,可还记得自己读的是圣贤书吗?
    一般像是允禩这样的满洲当权者,读到这里,就已经脑仁充血,下令去找到这个写文章的人,然后抓来五马分尸了。
    因为,真的,骂的太脏了,扒祖坟鞭尸的那种。
    德亨读到这里也挺感慨,五味陈杂的。
    其实从顺治朝,到康熙年间,再到雍正朝,文字狱一直都存在,但都是编写文学作品,以此来哀叹悼念前明,表达对当下夷狄当政的不满。
    比如《桃花扇》,比如作怀古诗,比如做画题词,比如写日记随笔。
    查嗣庭案最终给查嗣庭定罪,就是雍正帝从查嗣庭的行礼当中翻出了他写的笔记,雍正帝逐字逐句的将之“释义”,非要将之向“反清”言论上去靠。最后查嗣庭死在狱中,查氏一族砍头的砍头,流放的流放,驱逐的驱逐。
    但其实,若是新王朝不是满人建立的,仍旧是汉人建立的,比如说李自成,这些汉人就不会怀念前明吗?
    就对当下的怀才不遇和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满意吗?
    只要还有人,还有秩序,不论是那一种秩序,高明的也好,先进的也罢,都会存在阶级差异,都会存在贫富不均,都会有成功者、得意者,相对的,自然也就有失败者、失意者。
    怀念前明的,基本上都是失意者,不平者。你看哪个混的春风得意的还去写这种臭屁文章?
    美酒佳人拥抱享受还来不及呢。
    在德亨看来,这些都只是处世不能明达,输给别人的失败者的无病呻吟罢了,完全不用理会,这种人在历史上多了去了。
    像李白,人家文采斐然,会写让人拍案叫绝的诗句,所以成为诗仙流传下来被今人所知,那些没有流传下来的,只能无声无息的消逝在历史长河中了。
    诗仙只有一个,多的是如蝼蚁的芸芸众生。
    但康熙、雍正他们不这么认为。
    康熙父子两个学汉学,所以,他们明白孔子所说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华夏之亡也”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并且,他们认同。
    一旦认同了这种论调,他就会站在这个立场上去反思自己:我们,确实是窃居了神器的夷狄啊。
    就会害怕,会恐惧,会未雨绸缪,会反击。
    所以他们才会去禁止、驱逐提出这种言论的读书人,并推崇程朱理学的“忠君”高于一切的言论来治理汉人。
    简单点说就是,满清皇帝,将自己给绕进去了。
    在德亨这种从小不学四书五经孔夫子言论的人,就有一种“老子天下第一就是天下第一,不服你来咬我啊”的理所当然感,这是一种胜利者的姿态,坦荡又无畏。
    所以,他在看待这种言论的时候,就是“哟,你个失败者,输不起是吧”看笑话的态度。
    所以他不为所动,只是觉着写文章这人煽动人的情绪有两把刷子,是个搞新闻的好苗子。
    然而,他不为所动,弘晖可是气坏了。
    他的父祖做皇帝的时候,他可以当旁观者,等到他自己做了皇帝,他对这种言论就完全不能忍受一点。
    这就是次位和主位的区别。
    朕这个皇帝殚精竭虑,让你们汉人过的更好,让这个国家更加富足强大,你们这些不识好歹的,却写文章骂朕是畜生。
    你们的良心呢?
    被狗吃了吗!!
    弘晖气的拿着报纸的手都颤抖了。
    德亨发觉到了,忙握紧他的手,道:“莫要被牵引了。”
    弘晖怒道:“你都不生气的吗?都指着你的鼻子骂你的祖宗畜生不如了,你怎么还这么淡定!”
    德亨:……
    德亨皱眉道:“那不就是让那些人得逞了?你认为这上面说的对吗?”
    弘晖:“狗屁不通,粪厕之言!!”
    德亨:“那不就行了。”
    他从弘晖手中拿过报纸,继续往下看。
    弘晖:……
    弘晖气的眼前发花,被太阳一晒,身体就有些受不住的摇摇欲坠。
    允禩忙扶住他,担心问道:“皇上,您没事儿吧?”
    德亨暂且放下报纸,将他带到一个亭子里,让他先缓缓,自己坐在一旁继续往下看。
    德亨忽略诸如“禽兽”这等骂人的话,“窃居”这等不明历史屁股坐不正的话,“天震地怒”这等硬将自然灾害往上天示警上靠的话,将视线定格在其中一段。
    这是在分析、批评前明之失的。
    “……明之失,不在文字也,其坏在人心风俗……学风败坏,士林寡廉鲜耻……王学空洞乏轮,乃思想毒瘤祸根……”,造就了一批“庸腐之儒”,主张“经世致用”,探讨“生民祸乱之源”,以期“正人心”,“救风俗”……
    将明朝的官员们大批特批的一番,转而又引到今科上来。
    今“恩科变革”,有“经世致用”之相,然“华夷之分仍在,我等汉民该何去何从……”
    这就有些意思了。
    文章作者充分肯定了今上革新作为,但对华夷之分,仍旧心存忧虑,在一朝存在两治的情况下,不管再怎么变革,汉人真的能有出头之日吗?
    文章最后,以孟子的“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做结尾,表明了对华夏文明的自信和优越感。
    不知道是在警告满清当权者,还是在给自己打镇定剂和兴奋剂,期待华夏“吞噬”掉满清那天。
    对此,德亨不自觉的笑了一下。
    弘晖一直在观察他的面部表情变化,看到他居然在笑,顿时更气了:“你还笑,你还笑,你是怎么笑的出来的!”
    德亨忙压住唇角,但看弘晖这河豚样儿,就压不住,呵呵笑道:“你先别气,看看后面,前面说那么多,其实都是铺垫,为了是后面夸你的。”
    弘晖金鱼眼:….
    德亨将骂人的话折上,指着后面那一段给他看,道:“你不信,看看不就知道了?”
    弘晖带着不信任的低头看,允禩也凑过去看,结果:
    “今上天纵之资,旷古今之才………”
    然后就没有了。
    弘晖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将前面德亨折起来的部分都看了,还是就找到这一句。
    弘晖瞪眼:“这也叫夸?这人知不知道怎么拍龙屁?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德亨再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弘晖&允禩:…!!!
    这人到底是怎么笑的出来的,这都火烧眉毛了,这小报都不知道印了多少份了,不知道被多少人看到了,说不定京城已经爆炸了,这人怎么还在这里没事儿人似的哈哈大笑?
    见两人视线越来越凌厉,德亨止住笑,对两人道:“现今局势变了,时代也将变,有长远眼光的人早就开始谋变了,这些……”
    德亨敲了敲这份报纸,自信道:“若是在去年发出来,或许真能带来腥风血雨,而现在嘛,时机正正好。”
    弘晖皱眉:“你早就预料到今天了?”
    德亨:“不是预料到,而是一直都在。华夷之分,从圣祖说出‘满汉一家’,却满汉分治开始,就已经存在。这个雷,不是在今天爆,就是在明天爆,总有一天会爆的。”
    弘晖不听这些,只问他道:“你要怎么解决。”
    德亨的回答干脆利落更不遮掩,道:“升华矛盾,让更高的维度覆盖狭隘的眼睛。”
    允禩没听懂,弘晖则是若有所思。
    德亨起身,看着被头发、瞳色、面孔各异的人种簇拥的依尔哈她们,继续道:“人之所以在自家窝里斗来斗去,是因为只看到了自家这一亩三分地。中国的皇帝被叫做天子,疆域所扩之地,被叫做天下,是因为,他们以为世界就这么大。而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世界是一个球,中国,只是一大片陆地上占据了一小块陆地的国家而已。
    北有西伯利亚,西伯利亚更北还有冰川,西有哈萨克,更西还有土尔扈特,再西,渡过里海,就是罗马、地中海、中欧,西欧,再往西,就是海洋。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