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岭南创业史 - 第123章 开工(求票求支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3章 开工(求票求支持)
    夜里回到自己小院里,刘台想到阿晨自来广州后,便几乎都是自己独处,很是心疼。
    刘台於是提议邀请依布两口子来广州探望阿晨。
    之前约好让依布去封州看阿晨,结果时局变幻太快,一下子干到广州来了。
    阿晨听了当然很是高兴。
    刘台进广州后事情多,少有陪伴。而自己虽然挺过了初期孕吐的时候,但整日无所事事也是难受得紧。
    若是阿兄阿嫂能来,那自己就不用一个人了。
    刘台见阿晨那个高兴劲,也是心有惭愧,但也確实没法子,最近事情太多了,时不我待啊!
    当下刘台跟阿晨保证,一定把依布和阿雅叫来陪她一阵。
    八月二十九,刘台一早便来找到刘隱,说起邀请依布二人来广州一事。
    依布也算是一方势力首领,要来广州还是得说一声。凡事还是要讲规矩。
    刘隱自然是没意见,让刘台好生准备,届时他一起宴请依布,为依布接风。
    没多久,一只信鸽便冲天而起,朝封州飞去。
    看著信鸽西去,刘台进而想到,卢映祥、韦寻、周鼎等人还在封州。
    封州虽然是自己的大后方,但此时一切都上了正轨,倒也不需把他们仁都留在那。
    况且还有刘崢在那儿坐镇。
    回头倒是可以提醒一下阿兄,看是不是能做个调整。
    卢映祥虽有言在先只想躺平,但如今时与势皆不同,或许想法变了呢。
    当此用人之时,不能让每个有才能的人空閒啊。
    接著,刘台又赶往南门外的水军码头。
    今日是广州水军第一次巡江,自已这个动议人得出现一下。
    没多久,刘台来到码头。
    此时,明义军指挥使暨宏景正站在船舷处,看著前营军士依次登船。
    这第一次巡江,他决定亲自督航。
    刘台来到船侧,向暨宏景行礼道:“有劳暨军使,我在此等候军使归来。”
    暨宏景亦还了一礼,道:“巡江乃暨某本分,参军无需客气。待暨某回来,再来与参军详谈。”
    见军士已经登船完毕,暨宏景下令起航,船队缓缓离岸,朝西而去。
    九月初一,经商议,决定將严德铭和王洪亮募集到一部分的丁壮和工匠,先行放到砖窑场,先把砖给烧出来。
    其余丁壮则先开挖壕沟,以便后续通水后可用来输送砖石等材料。
    至於兰湖北侧的码头,则是前几日就已经搭建完毕。
    刘台作为砖窑场选址人,也一同到了现场。
    广州方面,士曹参军李士兴来了,都府也来了个同副使。南海县更是县令何文涛亲临这个地面乃是南海县管辖,烧砖又是为了筑城,南海县作为受益者,县令亲来倒也没毛病。
    现场丁壮大约有三千来人,工匠六十余。
    李士兴作为土建主管,也带来若干吏员和匠人,倒是充实了日常管理的力量。
    那个同副使估计就类似於监理一类,来看著工程的。
    眾人指挥著一部分丁壮先沿著西侧山麓搭建工棚,又有一部分丁壮在匠人领著开始搭建砖窑。
    一切並然有序,倒是不需要刘台等人操心。
    何文涛貌似和李士兴很熟悉,走到边上聊起天来。
    刘台一开始也没在意,都是本地官员,有所往来正常不过。
    直到他听到了一个名字,守。
    只听何文涛笑问李士兴道:“令郎守仍在耍枪弄棒否?”
    李士兴了一眼何文涛,没好气道:“何三郎何故屡次三番相问?”
    “唉,大郎你不必生气,某无恶意也。”何文涛道:“你我同乡同年,不过笑言尔。”
    李士兴也情知如此,並未当真生气,嘆气道:“三郎若有好去处,勿忘我家大郎也。”
    “李守?”刘台一听,心道难道会这么巧?
    本著不错过的想法,不待何文涛回答李士兴,刘台插话问李士兴道:“令郎年岁几何?”
    何、李二人都没想到刘台会发问,何文涛赶紧推了一把李士兴道:“还不快稟告参军。”
    李士兴行礼道:“有劳参军见问,犬子今年十七有余。”
    刘台一听,这岁数也大概对得上,估计没跑了。
    不过他也不好意思继续问人家名字怎么写的,於是说道:“令郎既爱枪棒,不若送入军中。”
    “李士曹可愿意將令郎送我亲卫中来?”
    李士兴还没答话,何文涛在一旁连忙催促道:“大郎还不快答应?这可是参军照拂你了!”
    “倘若你家大郎能得参军赏识,岂不是一场造化?”
    李士兴也连忙道:“下官自是愿意,得蒙参军照拂,下官不胜感激!”
    “既如此,那明日你將令郎送到城东大营即可,我会遣人在营门口等待。”刘台內心暗爽道。
    没想到来走一趟,还能有意外收穫,不错不错!
    李士兴又连声道谢,何文涛也在一旁跟著奉承刘台。
    见工地上没什么问题,刘台让眾人將他此行的最后一项任务完成:掛牌。
    按照后世经验,刘台特別提醒刘隱去请来了李知柔的一幅墨宝。
    李知柔欣然挥毫,写下“广州越井冈砖窑场”几个大字。
    刘台又赶紧找人打造了牌匾。
    掛牌仪式很简单,毕竟没有大人物在场。
    开砖窑只是筑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把李知柔请来当然不合適。
    仪式结束,刘台带著头头们离去。
    九月初二,刘台又来到军营。
    结果在营门口遇到了等候在门口的李士兴,以及他身边的的一个青年一一估计就是李守了。
    没想到他们来得这么早。
    刘台边走边打量青年,见其颇为轩昂,自有一股勇猛的气质在身。
    李士兴见刘台到来,拉著青年紧走几步迎了上来,行礼道:“见过参军,下官將犬子送来了。”
    接著推了一把身边青年,催促道:“还不快给参军行礼!”
    青年大方上前,慨然行礼道:“李守见过参军,愿为参军牵马执蹬,冲阵杀敌!”
    “好汉子!”刘台高兴地赞了一声。
    接著对李士兴道:“李士曹勿忧,令郎入我军中后,定有大好前程!”
    李土兴又再次称谢。
    “隨我入营吧,今后就充当我的亲卫了。”刘台招呼一声,当先走入营区。
    李守与李士兴告別后,满心欢喜地进了军营。
    操练完毕后,眾副將来到刘台帐中,陈述对军中学堂的看法。
    结果和刘台所料一般。
    刘台也不多囉嗦,直接宣布下次操练结束后,也即九月初七开始施行,让眾將明日开始做好统计选拔的准备事宜。
    眾將应下离去。
    刘台这边,也不歇著,既要安排人去刊印教授初等学堂所用的书籍,也还要考虑中、
    高等学堂的课程。
    九月初五,刘台在严德铭、王洪亮等人陪同下,还抽空去查看了砖窑场的生產情况。
    还在湖上,便可见到砖窑冒出的青烟,颇为壮观。
    就是有点破坏原本的景色。估计以后来泛舟的人会较少了。
    近距离观看,见生產已经走上正轨,挖土、打坏、晾晒、看火等等流程有条不素。
    土曹的吏员和场中的匠人穿梭其中,不时检查。
    刘台一行人满意离去。
    九月初六,收到封州来传来的飞鸽传书,言道依布一行人今日已经启程。
    因为刘台在军营,收到消息的刘隱便专程遣人告知阿晨。
    阿晨喜滋滋的,开始数著日子等待他们的到来,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