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陇西李氏,打造超级家族 - 第226章 董太皇太后屈服董卓,下诏封赐一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董卓踉蹡的走下马车,来到太尉府邸前,身上酒气尚未散尽,董卓脸上却已没了半分醉意,混浊的眼眸中只剩了慌乱。
    他竟然……侮辱了当今太皇太后?
    若是此事传开,可想而知,怕是整个大汉都将没有他董卓的容身之地。
    当了五六十年的大汉将军,竟然品尝了太皇太后的滋味。
    若是说不振奋,不激动,不刺激,那自然不可能的。
    但是,董卓心中却是有些慌。
    毕竟,这也太大逆不道了!
    刚下马车,一道身影便匆匆迎上来,正是有些焦急、心态炸裂的李儒。
    “主公!您可回来了!”李儒目光扫过董卓凌乱的衣袍,以及那似乎异样的感觉,眉头瞬间拧成了疙瘩,颇为激动道:
    “主公,儒听闻……您今日在永乐宫,对太皇太后……”
    李儒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语气里满是难以置信的震惊与恨铁不成钢。
    本来李儒正核算账册,樊稠突然派人来禀报他,董卓在宫中……他彻底坐不住了。
    “主公啊,太皇太后终究是皇室尊亲,您怎能如此折辱?此事传扬出去,必让天下人哗然啊!”
    董卓颇为烦躁的推开李儒,粗喘着气往太尉府内走,声音里带着酒后的沙哑和一丝被戳破心思的恼羞成怒:
    “非议?咱家连命都快没了,还管什么非议!”
    董卓不理李儒,继续往里面走,说出了这么一句让李儒惊疑不解的话。
    李儒忙跟了上去。
    来到大厅,董卓一屁股坐在主位上。
    李儒忙急声问道:“主公此言何意啊?”
    董卓听着李儒的问话,猛的一拍桌案,惊怒道:
    “太皇太后仗着身份处处掣肘咱家,还让咱家交出兵权,还要在朝堂弹劾咱家,若是咱家不反抗,迟早死无葬身之地!”
    李儒看着董卓猩红的眼,以及满是应激的愤怒神色,摇了摇头,语气里满是无奈,叹息道:
    “主公要掌权,可不必用此下策。太皇太后背后是董氏宗族,硬逼怕是只会适得其反啊……”
    “闭嘴!”董卓并不待李儒说完,便厉声打断,喝道:
    “现在已经没机会了,太皇太后都被咱家给欺辱了,我们根本没有退路了,不掌权,就是死。”
    说着,董卓混浊的眼中有着暴虐之色,看着李儒、樊稠,狠声道:
    “既然已经没有退路了,那就破釜沉舟吧,强行从太皇太后手中索要权利。如今我们兵马遍及关中与西凉,未必不能做到,你们只需按咱家说的做!”
    樊稠闻言,顿时对董卓拱手,对于董卓的决断表示遵从。
    李儒听着董卓想要强行从董太皇太后手中夺权,虽然感觉不太妥。但是考虑到如今情况,情况已经不能够让他们再有其他选择了,李儒也无奈认同点头。
    董卓见此,这才舒了一口气,顿了顿,眼神阴鸷,道:
    “樊稠,把董氏子弟全都给咱家暗中控制起来!”
    “喏!”
    樊稠应了一声,低声道:
    “主公,如今董重还关在太尉府,要不要……”
    “先关着!”董卓打断他,指尖还残留着丝绸的滑腻触感,那是方才攥着董太皇太后衣襟时留下的,冷声道:“留着他,还有大用处。”
    “不过,好好照顾一番,别让他死了,也别造出什么外伤。”
    “诺!”
    樊稠拱手称诺。
    李儒听着董卓的吩咐,眼眸充斥无奈,哪里还不知道,董卓这是决定破釜沉舟,强行要挟董太皇太后了。
    李儒眼眸中藏着难以言说的忧虑,却是明白,董卓这一步踏出去,便再无回头路了。
    ……
    三日后,永乐宫门外。
    一辆囚车停在宫墙下,车帘掀开,露出的不是董重,而是一口小小的薄棺。
    宫内,董太皇太后正对着铜镜发呆,想着董卓对自己……想着如今朝堂局势,却是悔恨自己用了如此一个奸臣。
    忽然听得墙外传来一阵压抑的哭喊,董太皇太后心头猛地一跳,心中顿时惊疑:
    “外面哪里来的哭喊声?听着如此熟悉?”
    “咱家董卓,拜见太皇太后!”宫门打开,董卓粗犷的声音传来,让董太皇太后顿时大惊。
    “董…董卓,你想干什么……”董太皇太后颇为慌乱。
    董卓看着惊慌的董太皇太后,哼声道:
    “太皇太后,董重的二子,方才在府里玩,被惊马撞了,没了。老臣想着,总是董家血脉,该让您知道一声。”
    “什么?小董冲没了?”董太皇太后听着董卓的话顿时愣在了原地。
    董卓却是挥手让人把小棺车推了进来,露出了棺材里面的十岁左右的孩童尸体,正是董重的第二子。
    “哐当”一声,董太皇太后扶着门的手脱了力,一个踉跄,这孩子她见过,粉团似的,见了她就奶声奶气地喊“姑祖母”。
    马惊?让她看看?
    董太皇太后看着满脸冷笑的董卓,用脚趾头想也知道,这分明是董卓的警告!
    “董卓!你这个畜生,你想做什么?你竟然杀了小董冲!”
    董太皇太后惊怒万分,声音嘶哑。
    这时,另一辆囚车被推了过来,里面正是被折磨得不成人形,头发湿漉漉地贴在脸上,嘴角还挂着水渍的董重。
    董重嘴中的抹布被拿出来顿时发出断断续续的哀鸣声,董重刚刚受过水刑,西凉兵把他的头按进水里,让他在窒息的边缘反复挣扎,那种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痛苦,已经摧毁了他的意志。
    “姑母……救我……”董重的声音带着浓浓的惊惧,每说一个字都带着剧烈的咳嗽,道:
    “姑母,董卓他疯了……他说您不点头,不配合就要把董家子弟全杀了……姑母救命啊……”
    “闭嘴!”董卓一脚踹在囚车上,转头看向一双眼睛不可置信看着自己的董太皇太后,冷笑道:
    “太皇太后,你可别听董重胡说,咱家是大汉忠臣,怎么可能乱来呢。”
    “不过,董氏全族应该有三百余口吧,上至八十老妪,下至襁褓婴儿,董车骑不在的时候,咱家都会派人保护好的。不能再像今天这样,这被惊马撞死了啊!”
    董重听到这话,哭得更凶了,对着董太皇太后连连磕头,额头撞在囚车的木栏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姑母!董卓想要什么,您答应他吧,我不想死,董氏子弟是董家的希望,也不能死啊!”
    董重的哭喊像一把钝刀,反复切割着董太皇太后的心,她看着董重湿透的衣襟,那口薄棺里的小董冲,还有董家三百多口人的性命,此时气急指着董卓,想骂什么却骂不出来了,反而是被气的颤抖。
    董卓见此,又添了一把火冷声道:
    “太皇太后,陛下年幼,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咱家听说,下水游水容易长壮,还不伤筋骨,顶多就是呛几口水,哭上一场。您说,咱家要是带着陛下游水,陛下会不会变得更“勇敢”些?”
    “什么!董卓,你敢对陛下下手!”董太皇太后大惊失色,董卓用董氏族人要挟她,她虽然慌乱,但是并没有如此慌张,但是听到董卓竟然拿刘协生命威胁他,她坐不住了。
    董卓闻言,当即冷笑道:
    “太皇太后说笑了,咱家乃大汉忠臣,岂敢对陛下无礼,那是宫人的失误。”
    “另外,咱家都对太皇太后僭越了,已经没有退路了,什么都无所谓了,太皇太后应该明白咱家是什么意思了!”
    董卓的话,像最后一根稻草,彻底压垮了董太皇太后的防线,董卓的意思很明白了,他董卓反正已经是死罪了,不在乎了,破罐子破摔了。
    “你想要什么?”董太皇太后咬牙道,语气中带着浓浓的绝望与愤恨。
    董卓眼中闪过一丝得意,却很快掩饰过去,朗声道:
    “咱家身为辅政大臣,自然是为了大汉江山!只需太皇太后下一道懿旨,赐咱家持剑上殿、入朝不趋,晋相国之位,总领百官。陛下年幼,理当认咱家为“相父”,日日受教,方能成为明君。”
    董卓顿了顿,看着董太皇太后补充道:
    “当然,董太皇太后这懿旨要写得“情真意切”一些啊,要让天下人都知道咱家是汉室忠臣,董氏子弟自然也都能安安稳稳过日子。可若是有半个字不好……”
    董卓瞥了一眼旁边的那口薄棺,冷哼道:
    “咱家可不敢保证,下一个意外会不会来得更快些。”
    董太皇太后听着董卓竟然想要相国之位,总领百官,并且陛下认其为“相父”,气的浑身颤抖,董卓这是想要权侵朝野,想要控制天下啊!
    董太皇太后眼中的悲愤与屈辱交织,看着董卓那张贪婪而残忍的脸,又看了看囚车里痛哭流涕的董重,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
    “拿纸笔来吧。”
    董太皇太后最终还是决定屈服了,因为她发现董卓太丧心病狂了,现在已经是肆无忌惮了,连她都敢侵犯,还有什么不敢干的?
    董卓听着董太皇太后的话,却是大喜,忙令一旁宫人准备纸笔。
    当董太皇太后握着笔的手颤抖着落下第一个字时,董重的哭声停了。
    董重看着董太皇太后书写懿旨,眼中满是劫后余生的庆幸,明白自己能活了,只不过,却又掺杂着一丝难以言说的愧疚,大汉未来怕是要陷入这个国贼董卓之手了。
    而董卓站在一旁,却是颇为振奋与激动,他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权倾朝野的模样。
    寝宫内,此时,只有董太皇太后自己知道,落笔的那一刻,她心里有什么东西彻底碎了。
    那是汉室的尊严,那是她作为大汉太皇太后的最后一点骨气,碎得像镜奁里摔碎的玉簪,怕是再也拼不回去了。
    最终,董太皇太后颤抖的写下一封懿旨,盖上印玺,直接跌坐了地上。
    董卓忙上前拿过来,看了一遍,果真董太皇太后并没有耍什么样,真的封赐他为相国,统领百官了,并让天子拜他为相父,董卓大喜过望。
    “董卓,现在能放了我董氏族人了吧?”董太皇太后满脸的痛苦,对董卓咬牙切齿道。
    “哈哈哈,那是自然,不过,接下来,董太皇太后还要配合咱家在公卿前露个面,不要耍任何心内思,不然,陛下之命以及董氏族人之命咱家就真不敢保证了!”
    董卓阴谋得逞,颇为开心,不过,随之又看向董太皇太后,语气中带着浓浓的警告说道。
    虽然他有了懿旨,但是如此大的权力,没有董太皇太后出面,还是不能朝臣信服。
    “当然,太皇太后尽管放心,只要你配合咱家,让咱家为相国,咱家定让你日日夜夜笙歌,并让陛下健康长大,等待陛下成年后,咱家便把权利还给陛下,另外董氏族人,咱家也会让他们衣食无忧!”
    董卓想到了李儒说的,仅仅只有强迫,并不太好,还要给些甜头与希望,才更加稳妥。
    果然,董太皇太后听到董卓的话,眼睛顿时一亮,看着董卓惊疑道:
    “董卓你这话可是真的?真愿意等待陛下成年后,便把权利还给陛下?”
    董卓闻言,顿时拍着胸膛,道:“咱家已经五十多了,顶多再活一二十年而已,陛下那时候正好长大,自然可以还给陛下!”
    董太皇太后望着董卓拍得震天响的胸膛,她何尝不知这多半是董卓诓骗,可此刻的她,已经没有了任何选择,就像溺水之人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哪怕明知是虚妄,也忍不住生出一丝奢望。
    小刘协是她的命根子,也是汉室最后的火苗,只要能让这火苗燃下去,哪怕要她忍辱负重,哪怕要她与虎谋皮,她也认了。
    “哀家信你这一次。”董太皇太后道。
    “太皇太后尽管放心!”董卓直接笑道。
    只是,董卓嘴上说得恳切,心里却在冷笑。
    “来人!”董卓转头对门外喊道:“送太皇太后回宫歇息,咱家说了要好生“伺候”着。”
    董卓那声“伺候”说得阴阳怪气,董太皇太后听得心头一紧,却只能闭着眼,任由宫女扶着往内殿走。
    董卓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殿门后,脸上的笑容瞬间敛去,对樊稠使了个眼色:“把董重带下去吧。”
    “喏!”樊稠会意,押着囚车往外走。
    董卓跟着董太皇太后进了寝宫。
    毕竟,第一次都已经僭越了,还需要在乎第二次吗?
    ……
    两日后,承德殿上。
    五岁的小刘协坐在龙椅上,怯生生的,显得很可爱。
    文武百官,包括董卓、袁逢、袁隗、曹嵩、杨彪、王允、马日磾、刘虞、曹操等众文武齐聚一堂。
    董卓一身紫袍,腰悬玉带,则是脸上带着忐忑与期待之色。
    辰时刚到,小黄门尖着嗓子唱喏:“太皇太后驾到——”
    董太皇太后在两名宫女的搀扶下,缓缓走上殿来。她穿着一身暗红色的朝服,发髻梳得一丝不苟,却掩不住眉宇间的憔悴,仿佛浑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董太皇太后看着周围皆是的西凉军的羽林军,却是忍不住一叹,明白之前任用董卓真是大错特错。
    “太皇太后有懿旨,众卿接旨!”小黄门将一卷明黄的绢帛展开,声音在殿内回荡。
    众文武听着太皇太后一来便宣读懿旨,皆是一怔,不过也是纷纷行礼。
    董卓则是彻底放下了紧张的心。
    【奉天承运,太皇太后诏曰:
    自桓、灵二帝以来,朝政多艰,国事纷扰。内有十常侍乱政,欺压良善,蒙蔽圣听,致纲纪废弛,社稷蒙尘;外有羌族叛乱,烧杀抢掠,边疆不宁,百姓苦不堪言。此诚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也。
    幸有董卓,忠勇刚正,心怀社稷。于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清君侧而除奸佞,斩十常侍于朝堂,还朝廷以清明;扶天子以登基,安社稷于动荡。又统帅兵马,平叛羌族之乱,保边疆之安宁,护百姓之周全。其功在社稷,德被苍生,实乃大汉之栋梁,朝廷之股肱。
    今陛下年幼,尚需贤能辅佐。董卓于国有大功,于君有大忠,才德兼备,堪当重任。特赐董卓持剑上殿之特权,入朝无需趋步,以彰其尊贵与威严;晋相国之位,总领百官,总掌朝政,使政令通达,国事有序。
    且陛下年幼,正需良师教导。董卓德高望重,智谋深远,着陛下称其为相父,日日受教,以期陛下日后能成明君,兴复汉室,再造盛世。
    望董卓能恪尽职守,不负圣望,以忠心辅佐陛下,保大汉江山永固,社稷长存。众卿亦当同心协力,共扶汉室。
    钦此!】
    小黄门尖细、嘹亮的声音响起,大殿内瞬间哗然一片。
    尤其是听到“赐董卓持剑上殿、晋相国、总领百官,允陛下称相父”的字眼,殿内文武百官直接就炸开了锅。
    “这怎么可能!”袁逢瞪大了眼睛,惊呼道。
    “这不可能,绝不可能!”杨彪抬起了头。
    此时,已经因为曹嵩亲近董卓,而被提拔为九卿之一廷尉的曹操亦是猛地看向平静的董太皇太后以及面露喜色的董卓两人,眼中充斥浓浓的震惊与不解之色。
    (本章完)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